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G6805电针治疗仪维修四例

    作者:徐永伟

    针灸是传统医学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中针灸分针法和灸法.在针法时常常配合使用一些电针治疗仪来增强治疗效果.G6805型电针治疗仪采用交流220V或4节二号电池,有三种治疗方式即连续,疏密,断续的脉冲波;连续脉冲波频率在0~ 100Hz连续可调;疏密,断续波的变化为26次/分;输出电压正脉冲大于12.5V,负脉冲大于10V.其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打开机子根据PCB和PCB上的电子零件,画出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 不同波型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对照观察

    作者:吴伯涛;赵紫昊

    目的:对比电针断续波、疏密波、连续波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差异,为电针波型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75例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断续波组、疏密波组、连续波组,每组25例.3组均在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予以电针疗法和康复训练.电针穴取肩前、抬肩、臂藤、肩中、肩贞、脯俞、肩外俞、秉风,断续渡组采用断续波,频率15 Hz;疏密波组采用疏密波,频率2 Hz/15Hz;连续波组采用连续渡,频率15 Hz,均电针刺激20 min,每天1次,每周6次,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教评分评定患侧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3组疗效.结果:断续波组总有效率为96.0%(24/25),优于疏密波组的68.0%(17/25)及连续波组的64.0%(16/25)(均P<0.05);治疗后3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且断续波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1).结论:电针断续波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效果优于电针疏密波和连续波,能够有效改善肩关节半脱位,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 头体针结合治疗小儿遗尿

    作者:李石良;陈桂莲

    治法:采用头针与体针相结合的取穴方法,头针取双侧足运感区,体针取双侧肾俞、膀胱俞、次髎.针刺得气后,体针行提插捻转补法,刺激量要小,以患儿身体无扭动挣扎为度.头针接G-6805型电针仪,输出频率5 Hz,断续波,强度以患儿能够耐受为度.留针15分钟.隔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 波型交替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

    作者:黄彬

    目的 探讨波型交替电针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疗效.方法 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选用穴位相同,治疗组交替使用疏密波与断续波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疏密波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1),痊愈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 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时,将疏密波和断续波交替使用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疏密波.

  • 不同波形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张尧;邱有波;杨拯;李禹呈;谢少华;龚都;曹德琦;江明礼;梁楠;张晓

    目的:比较不同波形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相应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成年大鼠均制成T9水平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疏密波电针组(A组)、连续波电针组(B组)、断续波电针组(C组)、造模组(D组)4组,每组12只.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对各组大鼠进行后肢功能的BBB评分、斜板试验、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第1天,A、C组BBB评分优于造模组(P<0.05),斜板试验角度A组优于造模组(P<0.05)和C组(P<0.01);第3天,BBB评分A、B、C组优于造模组(P<0.05),斜板试验角度A组显著优于造模组(P<0.05);第7天,BBB评分A、B、C组优于造模组(P<0.05),斜板试验角度A、B、C组均优于造模组(P<0.05),其余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大鼠脊髓损伤后第1天,SOD活性A、B、C组较造模组明显增高(P< 0.05),MDA含量较造模组显著降低(P<0.01);第3天,A、B、C组较造模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A组明显高于C组(P< 0.05),A、B、C组MDA含量低于造模组(P<0.05);第7天,A、B、C组SOD活性优于造模组(P<0.05),MDA含量低于造模组(P<0.05),其余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种波形电针对于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疏密波能明显通过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的再生和修复,加快自由基的清除,加强血液循环,减少脊髓损伤的继发损伤等方面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 电针配合TDP照射治疗颈肩背综合征79例

    作者:林秋芳;张建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9例中,男37例,女42例,年龄小19岁,大60岁,病程短2个月,长6年.1.2 诊断要点 1)反复发作性后颈部、肩臂、肩胛间部的酸楚疼痛、沉重、僵硬感,严重者与天气变化有关;2)局部肌肉紧张、活动受限、有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3)经颈CT和X光排除颈椎骨质增生.2 治疗方法2.1 取穴天柱、风池、阿是穴、大杼、天宗、肩外俞、臂臑.2.2 施术方法患者伏卧位或坐位,诸穴常规消毒、进针,得气后加电针,予以断续波刺激,刺激量以患者能忍受的大强度为度,时间为20分钟,同时予以TDP照射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1天,总治疗观察时间为2个疗程.

  • 电针的不同脉冲电流波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疗效比较

    作者:孟庆越

    目的观察电针的 3种不同脉冲电流波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简称腰突症 )的效果 . 方法将 820例腰突症分为电针 1组连续波组 490例 , 2组疏密波组 220例和 3组断续波组 110例 . 各组患者在统一接受针刺治疗后 , 再分别按组接受不同脉冲电流波形的刺激治疗 , 终观察不同电流波形的治疗效果 . 结果总有效率 1组为 99.80% , 2组为 96.36% , 3组为 94.55% ; 结论电针的连续波是治疗腰突症的佳电流波形 .

  • 电针曲池、合谷穴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分析

    作者:孙忠人;闫立平;谢兵;马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例健康右利平志愿者,年龄18~22岁,男性,均为在校大学生.受试者均无任何神经、精神损伤史,受试前无任何不适感,在实验之前受试者已告知实验内容,且经过练习测定感受阈值.1.2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Block design设计,静息像(rest)与刺激像(stimulatio)电脉冲刺激的模式,36s休息、36s刺激交替进行,休息3次、刺激3次,间隔4min后重复以上刺激模式,共3次.实验所采用的针刺针为无菌处理的钢针,直径0.25mm,长25mm,垂直进针刺入曲池穴、合谷穴,捻转手法,使受试者"得气"且无痛感.采用G6805-A型电针仪,断续波输出,频率为5HZ、输出电流20mA.

  • 电针断续密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疗效观察

    作者:罗钰莹;汤昌华;李秀芬;屈少彬

    目的:探讨电针断续波与西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入电针组和口服药组,每组30例.电针组采用60 Hz断续波治疗,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口服药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和甲钴胺片口服,治疗14天.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3.3% (28/30),优于口服药组的86.7% (26/30,P<0.05),治疗后电针组JOA评分(22.20±2.92)优于口服药组(20.36±2.93),P<0.05.结论:电针断续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疗效优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合甲钴胺治疗.

  • 以电针颈夹脊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作者:何虹;张伟;朱俊平;彭红霞;王雪;廖锡敏

    目的 观察电针颈夹脊穴为主配合吞咽康复训练与单纯吞咽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中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在病情稳定后行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吞咽康复训练前接受针刺治疗,选穴以颈2-6夹脊穴为主,配风池、廉泉,电针选断续波,频率5 Hz,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后分别根据洼田吞咽能力评定记录吞咽能力分级,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周、2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以电针颈夹脊穴为主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康复训练.

  • 不同波型电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作者:阮晨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4例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22例、治疗2组25例、治疗3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各组取穴相同,治疗1组采用连续波电针,治疗2组采用疏密波电针,治疗3组采用断续波电针,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88.0%、82.6%,对照组为62.5%,各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治疗1、3个月后Sunnybrook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治疗1、3个月后Sunnybrook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组治疗1个月后Sunnybrook评分与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电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断续波在恢复期早期对面肌功能恢复更有优势.

  • 波形交替电针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

    作者:李淑萍;霍国敏;孙朵;李静丹

    目的 观察波形交替电针法对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梗死下肢瘫痪者分为四组,每组30例:Ⅰ组应用波形交替电针法治疗,Ⅱ组应用疏密波电针法治疗,Ⅲ组应用断续波电针法治疗,Ⅳ组应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简式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变化.结果 治疗10星期后,各组指标均有明显变化.Ⅰ组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明显优于Ⅳ组(P<0.05),Ⅱ组、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波形交替电针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电针断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作者:王体敏

    目的观察电针断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断续波组(治疗组)和连续波组(对照组),两组取穴及疗程均相同.结果与结论治疗组痊愈率为86%,对照组为5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痊愈病例的治疗次数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电针断续波治疗面瘫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

  • 深刺照海穴治疗手术后尿潴留34例

    作者:陈全;米大同;张剑;姚军辉

    取穴:照海.方法:直刺0.5~1寸,留针30 min~40 min,留针期间每隔10 min捻转行针1次,或加电针,用断续波或疏密波,中等强刺激.每日治疗1~2次.

  • 模糊聚类法在不同参数电针疗效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蒯乐;金如锋;高明;杨华元

    目的:探讨模糊聚类法在不同参数电针治疗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AA)大鼠总体疗效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将健康雌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10组:正常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模型组和8个电针组,每组10只.用不同参数的电针治疗AA大鼠.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治疗后关节肿胀度、痛阈和炎症局部组织中β-内啡肽和白细胞介素1β含量等各组数据以数据极差正规法进行标准化处理,使用MATLAB编程求解模糊相似矩阵和传递闭包的方法,对不同组别的相似性进行评价.结果:当λ=0.72时,空白组和模型组各为一类;100 Hz、连续波、0.2 mA电针,100 Hz、断续波、0.1 mA电针和100 Hz、断续波、0.2 mA电针聚为一类,这3组参数的电针治疗AA大鼠的疗效相似,消炎止痛效果较好,余电针组疗效相似.结论:模糊聚类法为多因素多组电针多个指标的总体疗效分析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分析方法.

  • 电针、穴注、理疗结合治疗桡神经麻痹

    作者:高方宁

      笔者用电针、穴位注射结合理疗治疗桡神经麻痹,取得满意效果,报道于下。1 临床资料  23例均符合戴自英主编《实用内科学》中的诊断标准,均为1994~1998年夏季发病门诊医治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39~58岁。左侧桡神经麻痹10例,右侧13例。完全性桡神经麻痹5例,不全性桡神经麻痹18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小时~1周。2 治疗方法2.1 电 针 ①取穴:按病变部位循经取穴,取患侧手阳明、少阳经穴为主:合谷、手三里、曲池、手五里、外关、四渎、天井、消泺等。每次1经选2穴。②操作:常规消毒皮肤,进针后行捻转提插,得气后接沪产G6805电针仪,通电先取疏密波,后改断续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时间均为10~15min。每天1次,连续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3天。2.2 理 疗 电针同时采用TDP(重庆硅酸盐研究所研制)患处上下移动照射,灯距30~40cm,每次30min左右,以舒适为度,每天1次,10天1个疗程。

  • 针刺加电针治疗面瘫48例

    作者:董加琳

      笔者在多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发现,依据患者的病情,采取针刺加电针的治疗效果更加满意。现将48例面瘫患者的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在48例面瘫患者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小3岁,大65岁;病程短5 d,长6个月。2 治疗方法  取阳白、迎香、翳风、地仓、下关、颊车穴。上述穴轮换治疗。常规消毒,针刺后接G6805电针仪,频率20次/ min,断续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时间30 min,1次/d,7 d为1疗程。3 治疗结果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42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外观大致正常)4例。好转(症状有好转,外观有所改善)2例。

  • 电针不同波形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程立红;闵友江;王柏阳;周珊玲;魏华娥

    目的:比较断续波、疏密波电针和传统针刺法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9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分别采取断续波电针、疏密波电针和传统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记录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A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B、C组(P<0.05),B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愈显率均显著高于C(P<0.05),但A、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断续波电针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效果显著,疏密波电针次之;电针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有效,断续波电针可能是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一种重要方法。

  • 电针断续波治疗重症瘫痪疗效观察

    作者:付泉英

    目的:探索治疗重症瘫痪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瘫痪患者,按就诊顺序单号为观察组(107例),双号为对照组(107例).观察组采用电针断续波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连续波治疗,两组均进行6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断续波治疗重症瘫痪效果明显优于连续波治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针刺"运动点"加电针法在中风后言语语言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马越

    "运动点"是指神经末梢集中的地方,也是兴奋性高的部位.临床选用肌肉兴奋性佳的部位为"运动点",针刺此处加电针(断续波)可使患部肌肉有节律的收缩、运动,引起其功能性活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