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外术后机械通气病人气管插管的护理
随着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先进的多功能的呼吸机的引进,使得机械通气治疗在心内直视手术后或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我院自97年以来,共做心血管手术186例,其中先心病134例,风心病52例,年龄小3岁,大58岁.
-
不同脱机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机械通气是常用的一种呼吸支持手段,目的在于帮助病人渡过呼吸衰竭的过程.而对于刚恢复的患者,及早脱离呼吸机可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节省住院费用.因此,我们应该刨造条件尽早脱机,缩短住院时间.目前有很多种脱机方法,对于采用何种方法更有利于脱机,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有不同的观点[1].现分析1999年1月到2003年11月150例机械通气病人,就脱机问题作一探讨.
-
机械通气病人胃肠营养的实施与护理
机械通气病人因大量消耗,极易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对病人产生许多有害的影响.我科自1999年1月~2002年5月收治机械通气病人26例,均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肠内营养的实施情况报道如下.
-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现状
临床上机械通气病人采用经口或经鼻方式行气管插管,由于前者操作简单、快速、创伤小、排痰容易、并发症低,目前临床上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时,经常采用经口腔明视气管插管[1,2],但其口腔护理难度远远大于经鼻插管,尚未建立规范方法[3];近年来,国内外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临床研究发现病人口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是导致VAP的主要原因之一.
-
密闭式吸痰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吸痰是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畅通的一种治疗手段,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的关键是保持气道的通畅.咳嗽和咯痰是一种保护性反射,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无法自主咯出痰液,常常需借助吸引器吸出痰液以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本科采用密闭式吸痰法,对72例机械通气病人进行吸痰,现报道如下.
-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探讨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一种机械通气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疾病.2002年10月全国重症肺炎论坛期间,呼吸病学会感染组起草的关于.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处理和预防控制初步建议"将其定义为:机械通气(MV)≥24小时后,停用MV和拔除气管插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新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不包括非创伤性MV).
-
机械通气病人意外情况原因分析与对策
机械通气是ICU病房抢救呼吸衰竭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建立在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因此维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的关键,出现意外情况必须尽早发现,准确分析原因,迅速采取措施.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机械通气病人的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护理人员帮助病人从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要求护理人员除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外,还应加强舒适护理.2002年5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3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将舒适护理融入整体护理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现总结报道如下.
-
机械通气病人的呼吸道管理
机械通气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障碍,它的临床应用抢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但若护理不当会导致严重的肺部并发症,增加死亡率.现将我院103例机械通气病人的呼吸道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
机械通气病人吸痰护理的研究进展
吸痰是人工气道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也是临床中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由于机械通气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黏稠,痰液不易咳出,加之病人咳嗽无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梗阻.正常有效的吸痰可将气道内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以维持病人的通气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过于频繁的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竭,吸痰不及时还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律失常.本文就近年来机械通气的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比较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48 h后,病人肺实质发生的感染,为机械通气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其病死率约33%~71%,在ICU死亡的病例中约30%与VAP有关[1,2].研究表明,口腔定植菌是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在VAP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3].因此,加强对ICU机械通气病人的口腔护理,减少病人口咽部细菌的定植,对VAP的防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机械通气病人并发VAP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
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随着呼吸机被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成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
沟通技巧在机械通气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机械通气病人由于经口、鼻插管或气管切开,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症状、想法和需求,由此导致的沟通障碍,通常使病人感到非常痛苦.病人在病情危重时情感交流需要增强,而处于机械通气时的病人不能和医务人员及至亲好友进行沟通交流,会影响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互动合作.
-
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插管护理
近年来随着重病监护病房的建立,新一代多功能呼吸机的引进,使得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我科应用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中,多数是通过经口气管插管建立起来的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接的,现将笔者对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插管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机械通气病人鼻饲肠内营养液的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病人生命,解除喉梗阻所致呼吸困难,改善病人通气功能的主要措施, 随着人工机械通气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挽救了许多呼吸衰竭病人生命,而此类病人病情危重,全身营养状况差,充足的营养支持可以减少危重病人的并发症及改善其预后.营养支持的方法包括肠外(TPN)与肠内(EN)两种,在危重病人的临床营养支持工作中已经观察到,肠内营养无论在预防感染和代谢并发症还是减少肠道通透性、防止细菌移位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1-3].但是, 机械通气病人因不能经口进食,常需留置鼻胃管进行鼻饲.由于人工气道的影响,插胃管过程及鼻饲过程均有其特殊性.现收集我科2006年11月-2007年12月162例机械通气同时鼻饲的病人护理总结如下.
-
20例肺结核慢性呼吸衰竭病人行机械通气的护理
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严重损害,导致机体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称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对20例肺结核慢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病人加强护理,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
非语言交流在使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
非语言交流是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1].
-
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病人常见心理状态及沟通策略
心脏直视术后,大部分病人因病情需要须进行机械通气以辅助呼吸,以便在减少呼吸做功的同时,大大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由于有气管插管,病人有话"说不出",护患沟通存在障碍,病人因而出现焦虑、躁动不安、奋力挣扎、恐惧等,甚至拔管拒绝治疗.因此,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采取积极的沟通策略与手段,让病人有安全感,才能有效控制负性情绪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
-
1例机械通气病人撤离中的舒适护理
1病例介绍曹某,83岁,男,维吾尔族,系高层退休干部,曾患肺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于2004年2月入院,于28日因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术,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于5月痊愈出院.
-
1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病人的气道护理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急性渗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1].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难治性低氧血症.ARDS起病急骤,发展迅猛,如不及早诊治,其病死率高达50%以上,常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我科于2006年10月对1例ARSA病人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实施相应的呼吸道护理,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