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与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文

    探讨分析CT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与肝细胞肝癌中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6月-2013年12月的2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血管瘤组)及24例经临床证实肝细胞肝癌患者(肝癌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比较两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特征。结果:血管瘤组发病年龄(45.2±5.6)岁,肝癌组(46.8±6.7)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瘤组女性76.92%(20/26),肝癌组男性75%(18/24),两组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平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后,两组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表现均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后肝海绵状血管瘤与肝细胞肝癌各自有典型的特征,鉴别诊断两者的主要方法是CT增强扫描。

  •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价值

    作者:汪祥胜;甘良志;王方明

    目的: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及分析.方法:2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在肝动脉造影后行平阳霉素超液态碘油混合乳剂栓塞治疗,部分加以适量明胶海绵栓塞供血动脉,观察其栓塞前后大小变化,临床症状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例患者介入治疗后CT复查显示24例瘤体缩小,碘油充填密实.1例巨大血管瘤2次栓塞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采用超液态碘化油与平阳霉素乳剂加适量明胶海绵联合栓塞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一种首选方法,疗效肯定,安全性好,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以循证医学为原则,科学决策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

    作者:杨甲梅

    笔者在总结东方肝胆医院治疗肝血管瘤1 296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报道,提出在肝血管瘤的诊治中必须遵循循证医学(EBM)的科学原则.笔者认为,肝血管瘤预后良好,决策诊治应慎之又慎,应科学合理,有效合理地利用宝贵的医疗卫生资源,使患者大获利.

  • 血管瘤剥除术与介入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比较研究

    作者:买买提居马·对先;阿力木江·阿布力米提;艾尔哈提·胡赛;亚力坤·赛来

    目的 探讨血管瘤剥除术与介入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6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76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接受血管瘤剥除术治疗的对照组40例、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观察组36例.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清肝功能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3月,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外周血中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观察组发热、肝脓肿、胆管狭窄、肝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瘤剥除术与介入栓塞术均可有效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栓塞术对肝功能的损伤较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好.

  •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经肝动脉栓塞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华双一;祁波;徐仁良;张勇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经肝动脉栓塞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注入PLE栓塞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术后6个月CT复查,判定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血管瘤体积明显缩小(P<0.01),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PLE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CH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高庆松;暴玉振;燕民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中的治疗原理及疗效.方法 对1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进行栓塞治疗,分别于术后1月、2月行CT检查观察疗效.结果 10例患者术后1月、2月分别缩小30~40%、70~80%,1例因血管瘤较大1月后行第二次栓塞,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 应用平阳霉素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肝海绵状血管瘤磁共振与彩色超声诊断对比分析(附58例报告)

    作者:栾智勇;徐卫东;王家中

    目的 探讨彩色声超和MRI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彩超和MRI分别对5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8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彩超表现高回声36例,混合回声14例,等回声和低回声8例.MRI表现SE序列T1WI为低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或较高信号;GRE序列重T2WI均显示为明亮的高信号.MRI增强扫描快速充盈25例,周边呈结节型强化19例,中心扩散型14例,延时扫描为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随着血管瘤直径的增大,彩超显示高回声占的比例逐渐减少,而混合回声和低回声占的比例逐渐增多;MRI增强扫描显示周边呈结节型强化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快速充填型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 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动脉内硬化性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汪盛参;张贵彬;杨秀丽;丁胜文;张绍荣;张莲芳

    目的 分析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动脉内硬化性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内硬化性栓塞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AST、TBIL、IBIL、TP等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内硬化性栓塞治疗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有利于保护患者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作者:雷学芬;王琳;柯阳;江利锋;吕丽;林劼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OPEN 式 KLF-A型全身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对5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分次治疗,用50%~7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计划靶体积(PTV),给予计划靶体积周边单次剂量350~450 cGY,分8~12次进行治疗,每天1次,总剂量3500~4500 cGY,平均4170 cGY。结果:(1)病灶小于5 cm 者20例,其中15例 CR、2例PR、2例SD、1例PD;病灶5~10 cm 者25例,其中8例 CR、13例 PR、3例 SD、1例 PD;病灶大于10~15 cm 者7例,其中1例 CR、5例PR、1例SD、没有PD。(2)有临床症状者26例,其中临床症状消失21例,减轻3例,无效2例。结论: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良好。

  • 治疗肝癌的"三大法宝"和"新式武器"

    作者:钦伦秀

    肝脏肿瘤大体上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肝脏良性肿瘤较为少见,常见的有肝海绵状血管瘤和肝囊肿.肝脏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癌及其它恶性肿瘤.下面主要介绍肝癌的常用治疗方法.

  •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效果观察

    作者:黄春芹;方华盛;王卫;罗云雄;文海燕;陈永霞;林光德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是肝脏常见良性肿瘤,尸检发现为0.4%~7%[1],可发生任何年龄,既往多采用无水酒精、明胶海绵及聚乙烯醇(PVA)等作为栓塞剂治疗[2、3、4],平阳霉素为国产抗肿瘤扩生素,临床应用发现其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抑制和破坏作用[5].笔者应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ingyangmycin-lipiodol emnlsiom,PLE)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9例CHL,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介入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28例中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薛元领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动脉插管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CHL)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CHL患者28例,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行肝动脉插管充填栓塞供血动脉治疗,观察术后临床疗效、瘤体缩小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28例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均成功,术后0.5~1年、>1~3年、>3~5年有效率分别为84.2%、88.0%、92.9%,瘤体缩小率分别为66.8%、73.7%、76.9%,术后3~5年疗效好,瘤体缩小率高(P均<0.05).结论 介入疗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性高,中远期疗效肯定且无严重并发症.

  • 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治疗的进展

    作者:程昌盛;杨红芳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CHL)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占肝脏良性肿瘤的绝大多数.CHL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在成年女性为多.随着B超、CT、MRI等影像诊断设备在各级医院普及,此类病例逐渐成为常见病.由于属于肝脏肿瘤范畴,往往容易同肝癌混为一谈,谈"瘤"色变,患者要求治疗CHL十分迫切.

  • 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陈四华

    患者女,56岁,因腹部包块多年,伴腹痛、腹胀半个月余就诊.超声所见:肝脏显著增大,占据整个腹腔,上至剑突、下至耻骨联合,形态不规则,包膜不光滑,未见正常肝脏实质回声显示,整个实质回声强弱不均,呈多发性大小不等低回声及斑片状高回声交织,内部可见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使整个病变呈蜂窝状,CDFI示病变区内可探及条状、点状血流信号(图1,2).超声提示:肝脏显著增大,实质回声强弱不均(海绵状血管瘤?多囊肝?).后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肝海绵状血管瘤.

  • 肝癌组织及非癌肝组织中AFP mRNA的定量分析

    作者:杨业发;吴孟超;陈汉;杨广顺;郁庆明

    一、资料与方法1. 样本收集:肝癌组织及非癌肝组织取自20例1998年3月~7月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经手术切除的新鲜原发性肝癌标本,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男19例,女1例,年龄34~60岁,平均44.5岁,20例全伴肝硬化。肝癌分化程度按Edmondson法分级,正常肝组织来源于同期手术切除的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周围正常肝组织。男2例,女3例,年龄34~57岁,平均44.6岁。取肝癌组织、非癌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各200mg,标本必须自肿瘤离体后30min内置液氮速冻,再转-80℃冰箱冻存备检。2. AFP mRNA定量检测:取-80℃冻存肝癌组织、非癌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各100mg,加1mlTRIzol(Gibco BRL)试剂于DEPC处理匀浆器内电动匀浆,一步法抽提组织总RNA。PCR辅助转录滴定系统(Patty)法定量检测1μg总RNA中AFP mRNA含量,具体步骤参见文献[1]。3. 统计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非参数资料相关性大小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二、结果1. AFP mRNA定量检测结果:肝癌组织AFP mRNA水平为106~1010拷贝/μg,平均为3.2×107±20.8拷贝/μg;非癌肝组织为104~107拷贝/μg,平均为6.3×105±5.9拷贝/μg;正常肝组织为104~105拷贝/μg,平均为6.8×104±2.8拷贝/μg。与非癌肝组织相比,60%(12/20)肝癌组织AFP mRNA高出102~106倍,20%(4/20)高出10倍,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在6例血清AFP阴性(<30μg/L)肝癌患者中,66.7%(4/6)的肝癌组织AFP mRNA高于非癌肝组织。2. 肝癌组织AFP mRNA水平与肝癌各病理特征的关系:如表1所示,肝癌组织中AFP mRNA水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门静脉是否有癌栓无关(P>0.20)。

  • 平阳霉素碘油超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探讨

    作者:官彬;罗小平

    目的 回顾性评价平阳霉素碘油(PIE)经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栓塞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性、技术成功率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3~2007年经诊断明确的肝海绵状血管瘤24例,采用经肝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并以PIE实施完全性充填栓塞治疗,术后1、3、6、12个月进行CT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 24例瘤体均有所缩小,其中术后3个月CT检查显示18例病灶内碘油完全充填,6例病灶区碘油充填欠佳; 6个月后CT检查显示病变直径缩小大于50% 14例(58.3%),直径缩小小于或等于50% 6例(25.0%),病灶消失者4例(16.7%).6例术前有临床症状者术后2~3个月症状缓解或消失.24例均无复发及明显并发症.结论 经肝动脉超选择性插管PIE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肯定,应作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技术方法.

  •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动脉介入治疗

    作者:欧阳华忠;张军;王秀珍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经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4F导管或微导管超选择至瘤体供血血管行栓塞治疗.结果:31例肝血管瘤均成功地进行了栓塞硬化治疗.术后肝功能损害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安全、疗效显著的方法.

  • 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诊断

    作者:赵绍宁;李肖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CHL)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统计结果表明该病罹患率达7.3%[1].

  • 经腹腔镜切除肝血管瘤1例报告

    作者:李荣祥;潘万能;李金龙

    患者,女,43岁.反复右上腹疼痛1年加重1天入院.查体: T 37℃,P 82次/分,R 20次/分,BP 16/10 kPa,皮肤巩膜无黄染; 腹部平坦,右上腹轻压痛,肝脾未扪及.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异常,HBsAg及AFP(-).B超检查示肝脏Ⅳ段近Ⅴ段交界距肝前缘2 cm处内上方有3 cm×3 cm大稍弱回声区,边界较清; 胆囊壁厚0.3 cm,内有0.6 cm弱回声,其基底部有窄小光团,肝内胆管不扩张、胰腺正常,提示右肝血管瘤、慢性胆囊炎并胆囊息肉.遂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4孔操作法).探查见肝脏色泽正常,质软、光滑.血管瘤大小与部位同B超所见,肿物向脏面隆起.常规切除胆囊后,用电凝钩沿预切范围的肝被膜烧灼作标记,持分离钳先从血管瘤左侧标记处由浅入深进行离断,遇有管道样组织紧靠正常肝组织面上钛夹,用电凝钩烧灼离断,每次离断肝组织厚度不超过1 cm ,直至切除病变肝组织,肝残面视出血情况酌情使用大、中、小号钛夹及电凝烧灼可靠止血后,冲洗腹腔,然后从右外侧操作孔置入一双腔引流管于胆床下,手术历时120 min,失血约100 ml,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报告: 右肝海绵状血管瘤,息肉样胆囊炎.

  • 复杂巨大肝血管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贾昌俊;戴朝六;卜献民;徐锋;彭松林;许永庆;赵阳;赵闯;赵亮

    目的 总结对复杂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肝胆脾外科手术治疗的55例复杂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5例复杂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男13例(23.6%),女42例(76.4%);年龄23~68岁,平均49.2岁.肝血管瘤病灶单发者16例,多发者39例,其中2个病灶者10例,3个及以上病灶者29例.肝血管瘤主要分布部位以右肝居多,占47.3%(26/55).复杂巨大肝血管瘤直径为10.2 ~ 50.0 cm,平均直径为16.2 cm.10.0~15.0 cm者占61.8% (34/55);>15.0 cm者占38.2% (21/55),其中>25,0 cm者占9.1%(5/55).术前Child-Pugh评分均为A级.复杂巨大肝血管瘤的手术切口多采用右肋缘下斜切口,占60.0%(33/55).手术方式采用包膜外剥除28例,肝切除27例.血流阻断方法采用Pringle法17例,保留健侧肝动脉的改良Pringle法12例,半侧入肝血流阻断1例.手术时间为85 ~ 420 min,平均202 min.术中失血量50 ~3 000 mL,平均失血量855.5 mL.其中50~200mL7例,200 ~ 1000mL32例,1 000~3 000mL 16例.有47.3%(26/55)的患者未输任何血液制品,而自体血回输率占18.2% (10/5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7% (7/55),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8d.结论 复杂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是安全的、可行的,关键在于控制和处理出血,同时需要注意防治胆管损伤所致的胆汁漏.

197 条记录 8/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