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染矽尘大鼠BALF中炎性细胞改变研究

    作者:曲佳;王瑞;周效宝;张玮;张海东;刘红军

    [目的]探讨不同染尘剂量大鼠矽肺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的变化规律,为矽肺的发病机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09年5~8月采用一次性气管内灌注二氧化硅(SiO2)粉尘的方法制作大鼠矽肺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15、30、60 mg/ml).分别在1、3、7、14、21、28 d将大鼠处死,采用在体全肺灌洗法收集BALF,光学显微镜下计数白细胞总数,瑞士吉姆萨染色法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模型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在大鼠染尘1、3、21、28d较对照组均增高,其中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14 d仅高剂量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在大鼠染尘1、3、7、14、21、28 d,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均较对照组增高,巨噬细胞在染尘1、3、7、21、28 d均增高;中性粒细胞在1~14 d显著增高(P<0.05),淋巴细胞在7~28 d明显增高(P<0.05);各剂量组在染尘1、3、7、14、21、28 d尘细胞数均增高.[结论]染尘大鼠早期主要表现为炎症反应,炎症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尘细胞)呈规律变化,且尘细胞具有较好的剂量反应关系,对矽肺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具有很大的意义.

  • 2005年济宁市部分粉尘接触工人肾功能指标调查

    作者:刘金陵;毕允娟

    [目的]了解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工人肾功能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工人和对照组尿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用比色法测定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结果]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工人和对照组尿白ALB分别为(1.11±0.97)和(0.56±0.32)g/mol(P<0.01),β2-MG分别为(13.87±10.48)和(10.08±6.36)mg/mol(P<0.05,NAG分别为(2.16±3.67)和(1.04±0.81)U/nmo1(P<0.05),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工人尿白ALB、β2-MG和NAG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含量增加与二氧化硅粉尘接触时间有关.[结论]二氧化硅粉尘可引起工人肾功能改变.

  • 枯否细胞在急性实验性肝功能衰竭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韩德五;傅松涛;马学惠;赵元昌;尹镭

    实验表明,单纯大剂量四氮化碳可严重损伤肝实质细胞,由于对枯否细胞的功能无明显影响,故未形成严重的内毒素血症.在四氯化碳损伤肝脏的同时,用二氧化硅抑制枯否细胞的功能则形成严重的内毒素血症,动物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肝昏迷与功能性肾衰竭).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我们提出的肝功能衰竭发病机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这一假说.

  • 二氧化硅介孔微球的制备、孔结构表征及其载药性能研究

    作者:高奇;王康;孙浩东;朱凯丽;吴广利;毕研平

    目的 制备二氧化硅介孔微球,通过加入不同的致孔剂来改变微球的孔结构,用于负载难溶性药物并提高其溶出速度.方法 以水玻璃为原料,通过乳化-固化法制备介孔微球;微球的孔结构用氮气吸附法进行表征;通过浸渍法将布洛芬沉积到微球的纳米孔内,并用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载药量和溶出速度.结果 致孔剂的种类会影响微球的孔结构,其中以蔗糖作致孔剂所制备的微球具有大的平均孔径和孔容;用该种微球负载布洛芬后,药物可在5 min内溶出89%,而原料药达到相同的释放率则需要150 min.结论 以蔗糖溶液稀释水玻璃制得的微球具有良好的载药性能,有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

  • 通络化纤合剂对矽肺患者AM介导的肺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邱昌龙;赵静;许静;吴范武

    目的:探讨通络化纤合剂对矽肺患者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胚肺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 分为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粉尘刺激组,AM粉尘加中药干预高、中、低剂量组,无粉尘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6组,比较各组FB 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AM粉尘刺激组和无粉尘刺激组的FB 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或0.05),AM粉尘加中药干预高、中、低剂量组的FB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与AM粉尘刺激组、无粉尘刺激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且中药干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结论:中药通络化纤合剂能够对抗AM诱导与粉尘刺激而形成的矽肺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FB Ⅲ型胶原蛋白有关,而且其作用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

  • 轻质页岩助滤微生物实验报告

    作者:王晋;王百文;孙钊

    嫩江轻质页岩是由方英石、鳞石英和少量蛋白石组成的非金属矿产,我市嫩江一带的白垩纪湖相沉积中,广泛分布,页岩中含有丰富的辨腮类淡水生物化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密度和硬度小,有可变的粒度分布.

  • 钼黄法测定水中二氧化硅显色稳定性探讨

    作者:葛志刚;邵雪阳

    水中二氮化硅引用GB8538-1995中的钼黄法来测定.此法简单、方便,但显色稳定性较差,必须在2~15min内比色完毕,给日常工作带来不便.笔者就此进行了探索实验,报告如下:

  • 秋水仙碱对二氧化硅致大鼠肺成纤维细胞激活效应的抑制作用

    作者:郝长付;张光辉;姚武

    目的:观察秋水仙碱对二氧化硅刺激引起的肺成纤维细胞(LF)激活效应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无血清的二氧化硅培养基培养巨噬细胞(AM)24 h,离心收集培养液上清,加入秋水仙碱使其终浓度分别为20、40和80μ,mol/L。大鼠LF分为秋水仙碱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给予低、中、高浓度的秋水仙碱、含二氧化硅的AM培养液上清和不含二氧化硅的AM培养液上清,培养24 h。采用Real time-PCR检测各组LF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及Ⅲ型胶原(COLⅢ)的mRNA水平,ELISA法测定各组LF培养液上清中COLⅠ、COLⅢ和总蛋白的含量。结果: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随秋水仙碱浓度增高,LF的α-SMA、COL Ⅰ和COLⅢmR-NA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其中高浓度组下降明显(P<0.05);LF培养液上清中COLⅠ、COLⅢ和总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其中高浓度组明显(P<0.05)。结论:秋水仙碱可抑制COLⅠ、COLⅢ的表达,其对二氧化硅诱导大鼠LF的激活效应有抑制作用。

  • 细胞直接共培养模型在大鼠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中的应用

    作者:曾鑫;王永星;姚武;付晓丽;郝长付

    目的:探讨细胞直接共培养模型在大鼠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离SD大鼠肺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采用ThinCertTM进行共培养,并分为4组:对照组加入无SiO2粉尘的培养基,SiO2低、中、高剂量处理组分别加入终质量浓度为25、50和100 mg/L的SiO2粉尘悬液,培养24 h后,收集成纤维细胞和培养上清,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检测成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及Ⅲ型胶原(COLⅢ)的mRNA水平,ELISA 法测定培养上清中α-SMA、COLⅠ和COLⅢ蛋白.结果:SiO2处理组的α-SMA、COLⅠ和COLⅢ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SiO2质量浓度的升高,α-SMA、COLⅠ和COLⅢ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细胞直接共培养模型可用于大鼠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研究.

  • 石灰石中二氧化硅含量的快速测定研究

    作者:郝佳;尚玉俊;王秀莉;霍萃萌

    该文介绍了一种快速分析石灰石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有效方法.采用低温熔融样品,当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时,采用钼蓝光度法进行分析,当二氧化硅含量大于4%时,采用重量法与光度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进行分析,方法简便、快速,且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分析要求.

  • 一种新型人工软骨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评价

    作者:陈鹏;方善鸿;郑竑;张文明;李文波;杨声波;林建华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的人工软骨材料并对其进行表征及性能评价.方法 将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与0.5%二氧化硅(SiO2)及1%~5%羟基磷灰石(HA)复合制备成复合材料,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表征了材料的结构,测试材料的吸水性及牛血清白蛋白在材料表面的吸附性.结果 SiO2与HA纳米级均匀地分散在材料的一侧,材料的吸水率为45% ~ 50%,牛血清白蛋白在材料表面的吸附率约为5%,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成功制备1种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有机/无机复合人工软骨材料.

  • 肝脏纤维化中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

    作者:姜海平;袁璐;张海伟;张文斌

    目的 探讨肝脏纤维化中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的表达.方法 应用超液化碘油、二氧化硅(SiO2)晶体及其混合物作用于C57BL/6J小鼠肝右叶3个月后建立局部肝纤维化模型.测量病变组织变性坏死、纤维细胞增生及巨噬细胞和纤维细胞结节的面积大小变化,同时比较病变部位中纤维组织Caspase-3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三组小鼠变性坏死面积不同,其中混合液组局部变性坏死面积大(P<0.01);混和液组与碘油组比较变性坏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碘油组与混和液组均引起肝纤维组织增生,而混和液组致肝纤维化较碘油组更明显(P<0.01),混和液组中出现巨噬细胞和纤维细胞性结节,个别结节有玻璃样变.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对照组门汇管区与SiO2组纤维化病灶内纤维细胞Caspase-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0.0±5.7)%和(35.0±11.2)%(P<0.01).结论 SiO2与超液化碘油的联合应用可以选择性地引起肝组织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的表达作用有关.

  • 槲皮素对矽肺纤维化细胞外基质的保护作用

    作者:彭海兵;WU Ai-ping;吴爱萍;刘燕;田家莉;王建行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二氧化硅(SiO2)活化的矽肺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M)介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的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矽肺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AM,进行SiO2体外染尘,取其上清液.将HELF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处理组,槲皮素10,20,40 μmol·L-1组,各组分别于6,12,18,24,36,48 h取出细胞爬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ELF中MMP-1和TIMP-1的表达.结果 加入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后,MMP-1表达增加,与同期处理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对照组相比,20和40 μmol·L-1槲皮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槲皮素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TIMP-1表达增加,但是与同期处理组相比减少,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槲皮素对矽肺纤维化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实验性矽肺大鼠发病过程中肺组织FIZZ1蛋白和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

    作者:何家富;辛建保;彭清

    目的 观察大鼠矽肺形成过程中肺组织FIZZ1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矽肺形成的关系.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2组,气管内注入二氧化硅混悬液复制实验性大鼠矽肺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观察实验性大鼠矽肺的发病过程及其肺组织中FIZZ1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FIZZ1蛋白在正常肺组织为弱表达,实验性矽肺大鼠第7天时表达明显增强,30 d时较7 d时有所减弱,60 d时明显减弱,但仍强于对照组.FIZZ1 mRNA表达也显示出同样的结果.结论 FIZZ1蛋白和mRNA在实验性大鼠矽肺发病过程中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矽肺早期表达显著,在矽肺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肺纤维化中TGF-β1动态表达的Meta分析

    作者:杨霞;丁鹏;高宏生;兰晓霞;魏茂提;王世鑫

    目的:综合分析确定肺纤维化中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转化生长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二氧化硅、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中TGF-β1表达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次检索文献中,对TGF-β1 在肺纤维化中的时相性研究中,二氧化硅组时间点主要有1、3、5、7、14、28、60d,博莱霉素组时间点主要有1、3、7、14、21、28d.二氧化硅组1、3、5、60d时间点的标准化差值(Standardize mean difference,SMD)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博莱霉素组,各时间点的标准化差值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 在二氧化硅、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过程中表达升高,呈动态变化趋势,且变化趋势相近,但二氧化硅组表达水平高于博莱霉索组.

  • 尘肺及尘肺合并肺结核的X线诊断学

    作者:翟健菲;余贞杰

    尘肺的发病主要是在劳动人民群体,较早前由于政府及工作人员本身对工作环境及身体健康不够重视,所以以往的文献中少有关于尘肺的报道.近些年提高了对劳动人民的重视,对工作环境进行了普遍改善,对患有尘肺的工人采取了积极治疗的措施、其致病率及发病率已有了明显的改善.尘肺极易合并肺内结核,且两者并存时较难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本文就尘肺中较为常见的矽肺及其易并发的肺结核进行简明阐述及对比.

  • 280例煤矿工人尘肺预防知识需求调查研究

    作者:刘运俭

    矽肺是尘肺中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的含有二氧化硅的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尘肺病是一种没有医疗终结的致残性职业病,发病率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尘肺病发生人数已超过百万人,每年用于尘肺病和康复费用在200多亿以上,给国家、企业、职工及家庭生命财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当前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

  • 自理学说在尘肺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刘朝晖;舒筱红

    尘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含有二氧化硅、煤尘、石墨、石棉等有害粉尘而引起的弥漫性肺部疾病,是严重危害健康的一种职业病.

  • ERK信号通路调控二氧化硅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作者:高振芹;胡永斌;彭劲武;邓征浩;梁冠男;蒋海鹰;周建华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通路在二氧化硅( SiO2)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HBEC)上皮-间质转型(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iO2(0~ 300 μg/mL)处理HBEC 72 h,或不同浓度的U0126 (0 ~ 30μmol/L)干预1h后再行200 μg/mL SiO2刺激72 h,Western印迹检测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改变;使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SiO2(200 μg/mL)处理HBEC(0~8 h)后ERK激活情况.结果:SiO2刺激HBEC后,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调,以300 μg/mL时为明显(P<0.01),α-SMA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上调,以200 μg/mL时为明显(P<0.04).SiO2刺激HBEC后,ERK明显活化,ERK磷酸化水平于30 min开始升高,1h后逐渐降低.ERK抑制剂U0126明显抑制SiO2诱导的E-cadherin和α-SMA蛋白表达的变化,浓度为30 μmol/L时为明显(P<0.01).结论:ERK信号通路参与调控SiO2诱导的HBEC的EMT.

  • 纳米二氧化硅对16 HBE细胞存活率及PARP-1表达的影响

    作者:龚春梅;周继昌;莫俊銮;梁雄顺;徐远飞;唐春莲;刘小立;庄志雄

    目的 探讨纳米二氧化硅(SiO2)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存活率和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表达的影响.方法 ①以质量浓度为0~100 mg/L纳米SiO2处理16HBE细胞24.0 h,以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②将16HBE细胞分为6组:溶剂对照组(予等体积溶剂处理)、微米SiO2对照组(予终质量浓度为20 mg/L微米SiO2处理),5、10、20 mg/L纳米SiO2组(予相应终质量浓度的纳米SiO2处理),姜黄素组(先予终浓度为10μmol/L的姜黄素处理2.0 h,再予终质量浓度为20 mg/L的纳米SiO2处理).各组细胞经处理后,分别于培养4.0、12.0和24.0 h时间点收获细胞.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中PARP-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以免疫印迹法检测PARP-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①随着纳米SiO2处理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呈剂量-效应关系(P<0.01).②在12.0和24.0 h时间点,纳米SiO2刺激后,16HBE细胞的PARP-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出现剂量依赖性下降(P<0.01);与同时间点溶剂对照组比较,5、10、20 mg/L纳米SiO2组16HBE细胞在该2个时间点的PARP-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在12.0和24.0 h时间点,20 mg/L纳米SiO2组16HBE细胞的PARP-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同时间点的微米SiO2对照组(P<0.05);姜黄素组16HBE细胞的12.0 h时间点上述2个指标均高于20 mg/L纳米SiO2组(P<0.05).结论 纳米SiO2刺激可导致16HBE细胞存活率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PARP-1表达的下调可能是纳米SiO2致16HBE增殖抑制的机制之一.姜黄素对纳米SiO2诱导的16HBE的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58 条记录 10/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