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孢唑林治疗产妇产褥期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杜春秀

    目的:探究头孢唑林治疗产妇产褥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本次研究产褥期感染产妇80例,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采用头孢唑林治疗;对照组—实施左氧氟沙星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褥期感染产妇治疗总有效率为97.5%(痊愈23例,占比57.5%;好转16例,占比40%;无效1例,占比2.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褥期感染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采用头孢唑林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产妇产褥期感染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研究.

  • 头孢曲松钠治疗吸入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胡忠华

    目的:研究头孢曲松钠治疗吸入性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从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吸入性肺炎患者中抽选40例纳入实验小组,采用掷硬币法将其中20例纳入参照组,另20例纳入研究组.参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予头孢唑林钠和头孢曲松钠治疗,对比两组药物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研究组药物有效率95.0% 高于参照组的80.0%,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0%,参照组为80.0%,两组药物安全性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唑林钠和头孢曲松钠都可有效治疗吸入性肺炎,但头孢曲松钠的治疗效果更佳,且在药物安全性方面也与头孢唑林钠无异.

  • 头孢唑林与五水头孢唑林在小儿腹股沟疝手术预防性应用的评价与分析

    作者:曹松山;刘晓玲;裴保方;段彦彦;陶兴茹;李燕;陈海燕;侯广军

    目的:比较头孢唑林和五水头孢唑林预防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切口感染效果及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5月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200例,根据预防用药分为头孢唑林组和五水头孢唑林组各100例,预防给药时机均为术前30 min静脉滴注一次,术后24 h内不再给药,比较两者预防感染的效果及经济性。结果两组患儿无1例发生感染,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切口感染率均为0.00%(P>0.05),也未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但人均预防用抗菌药物费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唑林和五水头孢唑林预防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但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头孢唑林经济性佳。

  • 颐发案

    作者:袁胜

    贾×,男,45岁,1999年9月23日上午初诊.现病史:8天前因复发性口疮久治未愈,复于酒后乘车当风,次晨右腮颊部疼痛肿胀,口中酸咸不适,某院诊为"化脓性腮腺炎",先后静滴青霉素、甲硝唑、头孢唑林等(剂量不详),数日无缓解.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右侧腮腺导管扩张,可见导管扩张达0.5cm,壁不规则,欠光滑……"求治于我科.

  • 1例静滴灭滴灵液时作头孢唑林纳皮试引起癔病样发作的分析及护理

    作者:吴佩芳;杨洁琼

    头孢唑林纳和灭滴灵液是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在妇产科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两者常联合用药,由于两药物均有发生过敏性休克之可能,临床上均谨慎使用,但致癔病样发作实属少见.我院于2000年4月治疗1例致癔病样患者,经医护人员积极抢救,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 不同抗生素用药方案在预防腹膜透析置管术后腹膜炎中的比较

    作者:郑佳麒;熊子波;熊祖应;梁伟;廖玉梅;高敏;徐春华;熊萍

    目的 比较不同预防性用药方案在新置腹膜透析导管患者的使用情况,探讨抗生素用药在预防新置腹膜透析导管患者术后发生腹膜炎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接受腹膜透析置管术开始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173例.按照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方法分为3组,A组:患者在腹膜透析置管术后3天内使用含有头孢唑啉0.25g/L的腹透液,共计101例次;B组:患者在腹膜透析置管术前3h静脉滴注头孢唑林0.5g,共计48例次;C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天均未使用抗生素,共计24例次.比较3组患者术后14天内腹膜炎的发生率.结果 A组101例患者中l例出现腹膜炎,发生在术后第11天,占0.99%;B组48例患者中2例出现腹膜炎,均发生在术后第1天,占4.17%;C组24例患者中4例出现腹膜炎,3例发生在术后第1天,1例发生在术后第2天,占16.67%.对3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进行两两比较,A组与C组比较,P=-0.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膜透析置管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用药十分有必要,术后腹腔内给药或术前一次静脉用药能有效预防术后腹膜炎发生.

  • 单药及联合用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突变选择窗的影响

    作者:庚俐莉;江玲;王承敏;刘春芳;范艳萍;郭丽娅;王运铎;戴冰冰;徐健

    随着细菌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人们对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越深入,但主要集中在如何延缓获得性耐药的传播.Dong等[1]1999年提出的防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和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 window)的概念,则是用于体外判定药物是否可能导致病原菌产生自发耐药,为研究耐药机制开辟了新的领域.我们通过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单用及与头孢唑林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株的低抑菌浓度(MIC)MIC99和MPC,探讨联合用药对细菌突变选择窗的影响,寻找减少耐药突变菌株产生的新途径.

  • 不同时间应用头孢唑林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新丽

    目的:评价不同时间应用头孢唑林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一2018年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的瘢痕子宫产妇178例,并根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术前组及术后组各89例,术前组产妇在术前30 min给予头孢唑林1.0 g静脉滴注预防感染,每12h1次,连用3d.术后组产妇在手术结束后用同样方法给予头孢唑林预防感染.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感染率、血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术前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术后组(P<0.05);术前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术后组(P<0.05);术前组术后1d时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术后组(P<0.05);术前组术后1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组(P<0.05):术前组产妇术后1d时血清CD3+CD8+、CD3+CD4+水平明显高于术后组(P<0.05).结论:对于瘢痕子宫再次行剖宫产产妇,术前30 min给予头孢唑林预防感染,能明显降低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感染率,提高免疫功能,且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 7247例住院患者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用药情况分析

    作者:郭霞;陈炜;卢圆圆;官建坤;杨茜;秦华;夏莹;姜笑坤;贡雪芃

    目的:通过分析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在武汉同济医院的使用情况,评价其临床应用合理性、有效性及其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武汉同济医院使用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的住院患者病例,7501例,剔除病历不全者154例,皮试阳性患者100例,有效病例为724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SPSS 22.0软件,统计分析注射用五水头孢唑啉钠在预防性用药和治疗性用药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科室的使用构成比及治疗用药有效率,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在同济医院的应用基本合理,其中77.33%为预防性用药,22.67%为治疗性用药,临床以预防性用药为主。治疗有效率平均达到94.00%,男性和女性有效率分别为93.53%与94.55%,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05);各年龄段有效率均在90%以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9, P>0.05)。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报告。结论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预防和治疗用药安全、有效。

  • 大蒜素与不同抗菌药物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李晔;张寅英;叶金艳

    目的:研究大蒜素与抗菌药物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大蒜素与抗菌药物对30株M RS A的低抑菌浓度(M IC ),考察单用两药对M RS A的抗菌活性;以测得的单药M IC为依据,采用棋盘法设计,测定并计算大蒜素和抗菌药物联用对30株M RSA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 ),考察两药联合对M RSA的抗菌活性。结果单用大蒜素对30株MRSA的MIC为(0.30±0.09) mg/mL ,与苯唑西林、头孢唑林联用后使其MIC50由64μg/mL和32μg/mL下降到8μg/mL ,以协同或相加作用为主;与万古霉素联用后使其MIC50由2μg/mL下降到0.5μg/mL ,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结论大蒜素对M RS A有一定抑制作用,与抗菌药物联合后能增强其抑菌效果,临床上可考虑使用大蒜素作为抗菌药物,特别是万古霉素的增敏剂用于治疗M RS A引起的严重感染。

  • 颅脑外科手术患者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追加时机与次数研究

    作者:宋香清;龙明辉;杨立平;曹丽芝;谌赟

    目的:研究颅脑外科手术患者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追加时机和次数,促进临床围手术期合理给药,预防切口感染可能。方法结合实例,以药动学模型为基础,以f T> M IC%达到100.0%为目标阈值,结合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确定术中追加时机和追加次数。结果颅脑外科手术患者术中抗菌药物的追加时机应以上一剂抗菌药物的浓度下降至M IC的时间点为准,以此类推,根据术前用药时机、手术历时及术后4 h的整个时间段确定术中(后)追加次数。结论依据抗菌药物的PK/PD特性从理论上探讨了颅脑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术中追加时机和追加次数的问题,可初步指导术中追加时机和追加次数的合理制定。

  • 头孢唑林与头孢呋辛预防消化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蔡尚党;席作武;王海颖;蔡满地;安玉会

    目的:探讨应用头孢呋辛与头孢唑林预防痔疮与胃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收的痔疮与胃肠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种类的不同分为两组,头孢唑林组30例给予头孢唑林治疗,头孢呋辛组30例给予头孢呋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及临床指标变化,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唑林组患者切口感染1例,感染率为3.33%,头孢呋辛组患者切口感染2例,感染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以及手术后2、4d头孢唑林组与头孢呋辛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头孢呋辛与头孢唑林预防于痔疮与胃肠手术伤口感染的效果均显著。

  • 头孢唑林治疗产妇产褥期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石琳;李丽;贾晶星;桑子琼;陈雪莲

    目的:分析头孢唑林治疗产妇产褥期感染的临床疗效,为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100例产褥感染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头孢唑林进行治疗;对两组产妇的疗效率及不良反应,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总有效率为96.0%,优于对照组的78.0%,两组产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共8例产妇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对照组共5例产妇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褥期感染产妇的治疗中加用头孢唑林,可提高疗效和抗感染效果,显著改善产妇的血液指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部感染及其护理对策

    作者:王彦萍

    对我院1998~2000年以来住院48 h后发生支气管-肺部感染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并提出有关的护理对策.1 一般资料年龄52~87岁,平均年龄53岁,男性43例,女性40例.83例患者脑出血者占首位,依次是脑栓塞、冠心病、高血压、恶性肿瘤、阻塞性肺疾患者.痰培养45例,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杆菌多.2 结果对分离的致病菌用12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敏感性较低.明确病原菌后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结果痊愈者

  • 剖腹产术后合并黄杆菌Ⅱ b群切口感染1例

    作者:高萍萍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工人,诊断为宫内孕第1胎临产,于2000年8月15日急诊入院.入院后检查骨盆较小,行剖腹产术.术后第5天,体温39℃,感觉鼻塞、咽痛、血白细胞:15.9×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占89%,淋巴细胞占11%,予速感宁2片,每日3 次,头孢唑林(先锋霉素Ⅴ号)2 g,静脉滴注.术后第7天,体温39℃,发现伤口纱布全部浸湿,伤口缝针处可见黄绿色脓性分泌物且恶臭味,拆线后充分引流脓汁约30 ml,查脓腔深约4 cm,急查脓汁培养,药敏试验.伤口用盐水冲洗,庆大霉素冲洗脓腔.放置凡士林纱条充分引流.脓汁分泌物培养为黄杆菌Ⅱb群(F.Ⅱb),对庆大霉素、

  • 类志贺邻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引起混合感染腹泻1例报告

    作者:汪定成;明旭昌;刘树林

    1 病例患者,女,45岁.主诉于12 h前因食不洁冷冻鱼类食品后,出现腹痛,伴有腹泻,腹泻视为黄色稀水便转为血水样便.每日9次日,每次量约200 ml.伴轻度乏力、恶心、里急后重.腹痛以上腹部及左下腹部为著,呈持续隐痛拌有阵发性加重.于2000年3月27日就诊.体检:T37.2 C,P78次/min,R1 6次/min,BP13/8kPa.实验室查:WBC10.8×109/L,N0.84,L0.16.大便常规:RBC+十+/hp,WBC3~9/hp,便隐血阳性.临床用氧氟沙星、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根据2次大便细菌培养回报结果,鉴定出类志贺邻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药敏试验:两种菌均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三嗪)、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均敏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氟哌酸)、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氧氟沙星、头孢呋肟耐药.

  • 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肺感染1例报告

    作者:巩路;赵洪林;高永忠;胡志东;朱乃军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各种原因所至的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相对增多,增加了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机会,国内外近年已有关于黄杆菌属感染的报告,本文报告1例重度颅脑外伤后合并脑膜败血性黄杆菌肺感染如下。1 病 例  患者男性,48岁。因重度颅脑外伤入院,手术清创减压后并发肺感染并行气管切开。术后7 d痰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株及中间葡萄球菌(MRS),给予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治疗,2 d后体温下降,症状缓解;5 d后体温再次升高,症状加重并出现寒颤、高热、呼吸急促、意识障碍加深呈深昏迷,心率120~160次/min,两肺可闻干湿罗音。再次送痰培养回报为:“脑膜败血性黄杆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改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治疗,2 d后体温下降症状有所缓解,5 d后体温波动于38℃±,加大头孢哌酮/舒巴坦用量(由2 gQ12改为2 g Q8h)。体温渐降至正常,症状缓解,继用药14 d,肺部体征完全消失、气管切开插管拔除、愈合,神志完全清楚,肺感染痊愈。本例所分离的脑膜败血性黄杆菌的药敏结果显示对环丙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特美汀)、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敏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美洛西林、头孢噻肟为中介,头孢唑林、头孢呋肟、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米卡星、SMZCo、亚胺培南均耐药。

  • 头孢唑林与中药熏洗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切口感染疗效观察

    作者:葛建胜;王强;郑米华

    目的 分析头孢唑林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预防肛肠疾病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1月外科治疗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肛肠疾病患者1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86例及使用头孢唑林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的观察组患者8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抑郁情绪评分等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0%、对照组为89.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6,P<0.05);平均疼痛评分观察组为(3.84±0.72)分、对照组为(5.96±1.2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3,P<0.05),且轻度、中度、重度疼痛观察组分别占79.31%、11.49%、9.20%,对照组分别占36.05%、44.19%、19.7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抑郁情绪评分(4.53±0.91)分、对照组为(7.22±1.4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2,P<0.05),各项指标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肛肠疾病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使用头孢唑林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缓解其负面情绪.

  • 婴儿紫色色杆菌肺炎和脓毒症一例

    作者:华春珍;俞惠民;应爱娟

    患儿女,1岁,因发热2周、无尿1 d入院.患儿既往体弱,生后2个月时曾因肺炎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6个月后几乎每月均罹患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并伴发热,无惊厥史.否认结核、肝炎等病史及接触史.患儿G4P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1 kg,母乳喂养,来我院就诊时仍不能独走.2周前患儿不明原因出现发热,体温38.5~39 ℃,高达40℃,即去当地妇幼保健院就诊,诊断不详,予头孢唑林、双黄连静滴2 d.因高热持续不退,遂去当地人民医院就诊.血常规:WBC 32×109/L,N 0.92;尿常规:尿糖(+++),尿蛋白(+++),WBC(+);血沉42 mm/h;胸部X线片示左上肺斑片状阴影.当地人民医院诊断为"败血症、肺炎、多脏器损害",住院治疗.先后予头孢噻肟+安洛欣、西力欣+更昔洛韦和罗氏芬+氧哌嗪青霉素静滴共3 d,患儿体温退而复升,并有腹胀、咳嗽和气促.

  • 头孢唑林诱发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作者:郑传经;郑漪

    药物诱发免疫性溶血性贫血(immune hemolytic anemia,IHA)较少报告,国内报告不多见.国外报告头孢菌素诱发IHA以第二代头孢菌素为多,现报告一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注射一次头孢唑林后诱发IHA.

132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