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PDC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运用PDCA(Plan-Do-Check-Action)管理模式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组建多学科合作的质量管理小组,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对策实施以及效果评价等步骤改进65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质量.采用实施措施前后对照,对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压疮、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PDCA后患者术后首次离床时间比实施前提前[(8.05±4.44)d比(10.58±4.34)d,P=0.0002],平均住院时间比实施前缩短[(17.70±7.36)d比(19.90±5.83)d,P=0.026 0]州,患者压疮发生率(2.63%比5.63%)、深静脉血栓发生率(o.88%比1.41%)均有所下降.结论 通过运用PDCA质量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股骨粗降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结局.
-
心肺复苏新趋势:对复苏质量的控制
心肺复苏(CPR)是一种以挽救生命为目的的干预措施,虽然高质量 CPR 是影响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但在对 CPR 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面还有深入探索的空间。本文从心肺复苏质量的重要性、影响心肺复苏质量的重要因素、美国心脏协会(AHA)新指南对临床工作的建议等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救治成功率提供参考。
-
面向危急值的检验流程的优化
危急值是一种极度异常的检验结果,如果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将处于危险的状态.缩短危急值标本的回报时间(TAT)对保证患者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加快检验结果回报时间也已经成为实验室检测质量持续改进的目标之一[1].为缩短危急值的TAT,完善危急值报告制度,作者通过对本院2010年1~10月危急值项目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流程优化的理念,实施了一些的改进措施.
-
急诊检验报告周转时间现状分析
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0年全国三级综合医院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考核活动的通知和2011年卫生部给出"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分解指标中对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时性的要求,结果回报的及时性是衡量临床实验室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及时性主要是通过检验结果的回报时间(TAT)来评价的[1].较短的TAT有助于急诊医生更早地对危重的急诊患者或住院患者的病情作出诊断和治疗.因此评价和改进TAT对于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来说,与满足患者的要求一样重要.笔者就本科室急诊检验室2011年度急诊标本(包括血常规、凝血和生化项目)TAT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本科室目前TAT的情况,为本科室实验室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
PDCA循环在检验科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等级医院评审以及各类质量管理认证工作的深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关注。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1],将搜集的大量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的运用到各个管理环节,周而复始、不停顿地运转,终达到质量持续改进之目的。本文就PDC A循环在检验科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
室间质评结果回顾分析在血常规检验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室间质评结果的回顾分析提高实验室血常规检验质量.方法 计算分析室间质评结果的平均偏差率(DI)和优良率,确立质量目标,明确改进方向,结合内部审核作出适当的改进.结果 自2008年下半年实施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后,大部分检验项目平均偏差率明显下降,优良率明显上升,达到预期的质量持续改进目标.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上半年有部分项目室间质评结果的优良率出现明显的滑坡,实施了针对性的质量改进措施后,2011年全年优良率为100%.结论 室间质评结果回顾分析可作为实验室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持续改进计划的评价工具,对今后实验室间的检验结果互认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护理病历质量持续改进的对策分析
目的 分析护理病历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探讨质量持续改进的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08年1~12月的567例护理病历进行分析,查找护理病历中存在的缺陷并分类统计.结果 抽查护理病历合格率约93.47%;主要存在10类缺陷,缺陷发生率约21.69%.结论 针对护理病历中的缺陷进行分析,采取相应对策极大地促进护理病历质量的持续改进.
-
品管圈在医院制剂生产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与成效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持续改进医院制剂生产质量,缩短羟苯乙酯氯化钠溶液单位制剂生产时间.方法:遵循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进行质量持续改进,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针对羟苯乙酯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环节、灌装环节和人员因素.采用改进生产器械、更新设备、加大培训力度和考核以及优化生产流程的措施,缩短单位制剂生产时间21.15 min,目标达成率为133.9%,进步率为47.55%. 在显著缩短单位制剂生产时间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和工作的积极性(活动成长值正向增长分别为1.83、1.50、1.33).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医院制剂的生产效率,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推动医院制剂生产质量持续改进.
-
PDCA法在我院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法在医院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从某院高危药品目录的确定、摆放、调剂、使用、检查等方面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根据制度实施后出现的实际问题再采用PDCA法,以提高高危药品标识正确率为指标分析原因、拟定对策、定期检查效果并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结果:采取了完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编制高危药品知识手册、加强全员培训及重点科室的检查等多项措施进行质量持续改进,使高危药品标识正确率由改进前的80%提高到改进后的100%.结论:该院建立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切实可行,且PDCA法能够促进高危药品的管理.
-
PDCA管理法用于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某院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的现状,持续改进管理质量。方法采用PDCA方法管理门诊药房高危药品,每1个循环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阶段。2015年每个季度进行高危药品处方点评,每个季度检查1次门诊药房的高危药品标识,采用高危药品标识正确率和高危药品处方合格率评价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水平。结果2015年门诊药房高危药品标识正确率和高危药品处方合格率具有上升趋势。第3和第4季度的高危药品标识正确率均为100.00%,高危药品处方合格率分别为95.50%,95.00%,均高于第1季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531,29.531,9.049,7.815,P均<0.05)。结论采用PDCA法可提高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水平,实现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持续改进。
-
PDCA循环用于医院特殊药品管理实践与体会
目的:探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应用于医院特殊药品管理的效果。方法通过医院特殊药品的管理制度、流程及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方法的制订、实施并根据制度实施后出现的实际问题再采用PDCA法,以医院特殊药品整体管理情况为依据分析原因、拟订对策、定期检查效果并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结果特殊药品管理的合格率由不足40%提高到90%。结论运用PDCA循环能促进特殊药品的管理。
-
浅谈提高药品的顾客忠诚度
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模式是"始于顺客要求,终于顾客满意","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是产品质量管理的八大原则之一.要不断提高顾客忠诚度,实现药品使顾客满意与质量持续改进的渴望.药品的内在质量则是顾客满意的关键,所以,顾客满意度是顾客忠诚度的基础.
-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在 PICC导管维护门诊管理中的应用
PDC 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普遍实用的管理哲学[1]。同样也很好地应用于医疗卫生专业中,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相对于传统的中心静脉导管而言是一种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中心静脉通路,近年已在国内外大型医院的肿瘤科、儿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广泛应用[2-3]。虽然目前众多研究都认为它是安全可靠的[4],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诸多危害,甚至危及生命[5]。PICC置管的院外维护观察十分重要[6],PICC护理门诊的建立及规范运作,有利于提高患者PICC置管后的护理质量[7]。本院于2012年2月开始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质量持续改进,在导管维护及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患者体验和满意度监测在住院服务中的应用
患者参与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受到了卫生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在新一轮的医院等级评审中,也体现了患者参与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1]。目前,我国的医院管理在患者体验方面缺乏科学的测量工具,相关的调查研究也较少。北京大学医学部住院患者体验和满意监测(PKU‐VPSM )工具是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患者满意监测(VPSM )工具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2]。VPSM从2000年7月开始,在澳大利亚州开始使用,2007年北京大学与澳大利亚 Monash大学专家共同合作,将VPSM本土化,并从2007年起首先在北京的3家大医院试用[3‐4]。在新一轮的医疗改革及等级医院评审中,重点提倡的一种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和评审方法是PDC A循环管理法,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成效(act)[5]。PKU‐VPSM作为满意度调查的使用工具可以与医疗服务的PDCA循环管理相结合,达到科学、规范管理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 PKU‐VPSM 工具在 PDCA循环管理中实施阶段的作用,以及找到容易对各住院服务环节不满意的“重点人群”,以便将来重点调查这部分人群作为满意度调查的对象,使得PKU‐VPSM能够更加适用于住院服务的PDCA管理。
-
基于 ISO9004-2009标准的护理模式改革对护士满意度影响的研究
ISO9004‐2009标准是一种持续成功的质量管理方法,为支持任何面对复杂,需求增加以及不断变化的环境的组织实现持续成功提供了指南。 ISO9004是一种质量持续改进保证标准,在公立医院改革的现状下,就需要 ISO9004的持续改进模式来实现护理模式改革过程中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本院自2010年9月开始实施护理模式改革,至今已有3年多的时间,且改革是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具体的改革内容有:首先从理念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全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再从实施中改善员工的福利待遇,优化排班与休假制度,强化培训与考核成效,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要求,在强化基础护理的基础上注重专科护理,科学的配置人力资源、实施能级管理等。在护理模式改革过程中从新理论体系的形成到终临床实践对每个环节进行质控,终形成一套适合本院可持续发展的新护理模式--扁平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1‐4]。研究表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5‐7]。因此,对护理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了解护理工作质量情况,以进一步提高医院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
-
质量持续改进对提高心内科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质量持续改进对提高心内科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在提高心内科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过程中,运用质量持续改进方法进行管理.结果 实施质量持续改进后,心内科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达98%,患者满意率为100%.结论 将质量持续改进应用于提高心内科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培训及管理中,进一步加大整改措施的执行力度,切实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满意率.
-
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第一要素
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护理工作永恒的主题.护理质量要得到持续改进,就必须强调护理团体的参与意识,提高护理团体的综合性素质,从而在实践过程中,真正满足病人的各项需求.
-
临床用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全程闭环智能路径构建
目的 通过对临床用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的全程闭环智能路径构建,以建立科学化、标准化、全程闭环路径智能化的临床用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依据我国现行输血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的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按照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临床转归,全程质量和安全实时控制,做我所写、写我所做、质量持续改进的临床用血全面质量管理总体要求,采用NET框架的B/S/S和C/S/S相结合的模式,应用Oracle数据库技术和SOA服务技术对临床用血的设备、人员、材料、环境、法则等要素进行全程闭环智能路径构建.结果 1)成功构建了全程闭环智能路径信息化的临床用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2)全程闭环智能路径涵盖了临床用血全过程,包括了临床输血评估评价、异体输血、自体输血与用血数据库,血液标本,血液制剂,质量分析与持续改进等,实现了路径间无缝对接,信息智能共享,全程实时控制及质量分析与持续改进;3)该路径具备了路径轨迹闭环化、过程溯源循证化、功能智能集成化、质量和安全实时控制化及质量持续改进的功能特点.结论 临床用血全程闭环智能路径能有效实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全面质量管理,提升科学安全有效用血水平,为医疗机构和行政部门输血管理决策提供循证依据,同时亦为探索单病种个体化精准输血治疗和大数据临床输血循证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
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8月实施质量控制与质量持续改进后行血液净化的重症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另取2010年8月~2012年3月行常规模式血液净化重症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预后、满意度、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分析质量控制对血液净化质量持续改进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预后效果、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严格做好质量控制,进行质量持续改进,能有效提高血液净化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正反馈闭环管理在护理专业学组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正反馈闭环管理理论在护理专业学组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护理专业学组质量控制中运用正反馈闭环管理,每季度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后,汇总结果缺陷事件、分析原因、形成查检表、跟进效果观察,有效跟踪,形成正反馈闭环管理自激循环,比较实施前后学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连续两次重点整改科室与问题数.结果 实施前后学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连续两次重点整改科室与问题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反馈闭环管理理论是一种科学管理理论,护理专业学组应用正反馈闭环管理,能使专科护理质量得到有效的持续改进,使患者享受到院内同质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