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gG4相关性脑膜病变

    作者:陆滟霞;黎相照;韩慧霞

    目的 探讨IgG4相关性脑膜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与结果 男性患者,49岁,临床表现为头痛近2年并进行性加重1月余,头部MRI显示左侧顶叶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可见“脑膜尾征”,手术完整切除病灶.组织学形态,左侧顶叶硬脑膜和脑实质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其间散在灶状细胞浸润,多为较成熟的浆细胞,部分浆细胞内可见匀质红染的Russell小体,其间散在淋巴细胞和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局部可见小灶状坏死,间质纤维母细胞和小血管增生,未见包膜,病变累及周围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浆细胞胞质弥漫性表达IgG和IgG4(> 60%)、胞膜表达CD38和CD138,淋巴细胞胞膜表达CD3,CD4或CD20.血清IgG4为1.05 g/L.终病理诊断为(左侧顶叶)IgG4相关性脑膜病变可能性大.术后予抗感染、抗癫(痫)、营养支持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出院后未按医嘱定期随访.结论 IgG4相关性脑膜病变临床少见,且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和特征性影像学改变,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困难,血清IgG4水平升高是其诊断的重要线索,明确诊断仍需依靠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

  •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作者:刘腾飞;韩慧霞;黎相照;张彦

    研究背景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通常与免疫缺陷无关,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易误诊为脑膜炎症性病变,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而在病理诊断上,形态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相似,间变性淋巴瘤激酶1 可呈阳性或阴性.由于易误诊为脑膜炎而于组织活检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造成组织学观察呈现大片坏死,以及大量组织细胞增生和吞噬现象,故在取材不够全面时易误诊为脑梗死或恶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等.本文结合1 例12 岁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相关文献回顾,总结该病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以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与结果12 岁男性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伴右侧肢体麻木、无力.MRI 检查右侧顶叶局部脑回肿胀及软脑膜异常强化,并累及右侧颞叶;左侧顶叶软脑膜异常强化.右侧颞顶叶病变组织活检肿瘤细胞体积较大且形态不规则,胞质丰富、嗜伊红,可见马蹄形和肾形核.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细胞CD3、CD45RO、CD30、间变性淋巴瘤激酶1 和上皮膜抗原表达阳性,CD20 和CD79a 表达阴性.结论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罕见病理亚型,临床及影像学极易误诊为脑膜炎症性病变.因此,对临床考虑为脑膜炎,但治疗效果差、病情反复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脑组织活检或反复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尤其是脑组织活检为明确诊断之重要手段.

  • 以肉芽组织和肉芽肿为特征的脑结核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娟;鲁昌立;张尚福

    目的 探讨以肉芽组织和肉芽肿为特征的脑结核病的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例以肉芽组织和肉芽肿为特征的脑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患者,12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肌肉疼痛和发热.MRI检查显示左侧额颞叶脑膜及顶枕叶、右侧顶叶呈低密度影,左侧小脑半球结节样低密度影.胸部及脊柱CT检查胸骨柄及其体部上段“虫蚀”样骨质破坏,前方软组织肿胀;L2椎体局灶性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稍肿胀.右侧顶叶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术、胸壁肿物活检术及胸壁窦道切除术后组织形态学观察,右侧顶叶穿刺组织呈边界较清的增生结节,主要由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泡沫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组成,伴淋巴细胞、少量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胸壁肿物、胸骨及软组织则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化脓性炎性反应为主,伴极少数多核巨细胞浸润.抗酸染色可见右侧顶叶、胸壁及胸骨大量抗酸杆菌生长.结论 以肉芽组织和肉芽肿为特征的结核病组织学形态不典型,有时以化脓性炎性改变为主.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者,仍应考虑结核病的可能并及时行抗酸染色,以免漏诊和误诊.

  • 发热头痛右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

    作者:李秀丽;卢强;马凌燕;崔丽英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7 岁.主因头痛4 个月,发热、右侧肢体无力2 个月,言语含糊5 d,于2011 年5 月21 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 个月(2011 年1 月)无诱因出现头痛,不伴发热,不影响日常工作.外院行头部CT 检查无异常发现,亦未予以治疗;1 个月后(2011 年2 月底)头痛症状加剧,伴非喷射性呕吐,且间断出现发作性左侧肢体麻木、无力,每次持续约15 min(2011 年3 月初);发病后2 个月时(2011 年3 月底)间断出现视物成双,外院MRI 增强扫描(2011 年3 月28 日)显示双侧额上回、小脑半球异常信号,局部软脑膜异常强化(图1),遂至我院急诊(2011 年3 月31 日).

  • 反复发热头痛12年

    作者:卢强;关鸿志;钟定荣;杨荫昌;崔丽英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3岁,反复发热、头痛12年,于2007年6月18日入院.患者12年前(1995年5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发热、头痛,体温不详,全头部持续性钝痛,伴呕吐,校医院诊断为“感冒”,予抗炎治疗(具体方案不详),治疗后症状缓解.次年(1996年7月)又出现发热、头痛,症状同前,治疗方案同前.2年后(1998年10月)再次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头痛,体温高达39.6℃,头部持续性钝痛,以前额部和后枕部显著,伴非喷射状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至当地医院就诊.入院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60×109/L[(4~ 1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77、淋巴细胞比例0.13.

  • 血管母细胞瘤

    作者:韩彤

    血管母细胞瘤(HGB)为起源于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Ⅰ级,占颅内肿瘤的1%~2%、颅后窝肿瘤的7%.好发于成年人.可分为散发性和家族性两种类型,前者约占75%,于中老年发病,多见于小脑半球;后者伴发于vonHippel.Lindau病(VHL),青少年期即可出现症状,主要位于小脑,小部分位于视觉通路.

  • 结核性脑膜炎的实验室诊断

    作者:何俊瑛;李美杰;张楠;张环环;谷聚贤;邹月丽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TB)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性病变,亦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为常见的类型,常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器官结核.结核在全球的广泛流行,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结核疫情严重,是全球22个结核高负担国家之一,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2位,而且我国结核耐药情况十分突出,耐药率高达46%[1].由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结核性脑膜炎病死率和病残率的关键.目前,结核性脑膜炎的实验室诊断主要集中于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测.

  •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变化

    作者:杨笑;吴若芬;窦春阳;孔繁元;李莉

    研究背景结核性脑膜炎是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化尤其是婴幼儿症状多不典型,故疾病早期容易误诊,并导致较高的病残率和病死率.目前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学诊断仍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观察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细胞学变化,进一步深入了解其表现及演变特点,以提高对其早期识别能力及对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方法采集新鲜脑脊液以细胞玻片离心法制片,经迈-格-姬染色进行形态学分类.结果 所有人组病例脑脊液细胞学均有异常.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平均(310.19±156.26)×106/L,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00);淋巴细胞比例为(66.56±14.08)%,低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37),但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00).与化脓性脑膜炎组比较,结核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单核细胞(P=0.000,0.020)和浆细胞(P=0.001,0.004)比例升高,而且结核性脑膜炎组浆细胞阳性检出率显著升高(P=0.001).结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细胞学演变特点为:早期以淋巴细胞比例占优势,随病程进展出现程度不同的混合细胞反应,治疗有效者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较快,逐渐转化为淋巴细胞反应,伴有单核细胞和浆细胞,并持续较长时间;无效者则长期呈混合细胞反应.脑脊液细胞学演变特点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T-SPOT.TB法检测脑脊液单个核细胞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张秀英;吴若芬;范学文

    研究背景结核性脑膜炎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传统的脑脊液分析和放射学检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延误治疗时机,因此临床急需敏感性更高的快速检查方法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本文采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单个核细胞,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检查方法.方法分别收集结核性脑膜炎(30例)和非结核性脑膜炎(30例)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分离提取单个核细胞,经冻存和复苏后采用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外周血和脑脊液中干扰素-γ分泌的T细胞数目,分别计算其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脑脊液ELISPOT试验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组阳性检出率为93.33%(28/30)、非结核性颅内感染组为3.33%(1/30);检测灵敏度93.33%、特异度96.67%,假阳性率3.33%、假阴性率6.67%,阳性似然比28.33、阴性似然比o.07.外周血ELISPOT试验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组阳性检出率为76.67%(23/30)、非结核性颅内感染组为13.33%(4/30),检测灵敏度76.67%、特异度86.67%,假阳性率13.33%、假阴性率23.33%,阳性似然比5.79、阴性似然比0.15.外周血ELISPOT试验阳性检出率与脑脊液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isher确切概率法:P=o.254).结论采用ELISPOT试验检测外周血和脑脊液单个核细胞结核杆菌感染率有助于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率,而且脑脊液单个核细胞ELISPOT试验检测效率呈高于外周血检测效率之趋势.

  • 脑脊液CFP-10和Ag85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丹;何玲;初凤娜;丁曼;孙晓敏;崔俐

    研究背景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目前仍是临床难点,寻找结核性脑膜炎早期特异性诊断指标是目前研究热点.本文主要探讨脑脊液培养分泌蛋白-10(CFP-10)和A985蛋白复合物表达水平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结核性脑膜炎(30例)、非结核性颅内感染(27例)和对照(29例)受试者脑脊液CFP-10和A985蛋白复合物表达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CFP-10和Ag85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O.74和1.10 pg/ml,均高于非结核性颅内感染组[(O.02±0.01)、(0.54±0.10)pg/m1]和对照组[(0.02±0.01)、(O.52±0.11)p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0.958,P=O.000;H=57.972,P=0.000).非结核性颅内感染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P=0.253;t=0.980,P=0.329).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FP-10和A985蛋白复合物表达水平高于非结核性颅内感染患者和对照者,检测这两项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可协助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

  • 277乙酰基-11-酮基-β-乳香酸对脑膜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作者:

  • 鼻部脑膜脑膨出症的治疗

    作者:袁洪;刘钢;张金玲

    鼻部脑膜脑膨出是脑膜和部分脑组织经过发育不完善或钙化不全的颅底骨质疝入鼻部所致的先天性畸形.极易误诊,并易引发化脓性脑膜炎,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随着鼻内镜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经鼻内镜手术微创治疗鼻部脑膜脑膨出取得了良好效果[2].笔者总结1994-2003年我院收治鼻部脑膜脑膨出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脑膜 治疗 内窥镜
  • 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脑积水27例

    作者:孟伟民

    脑积水是结核性脑膜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它常使原发病的症状加重,病死率增加.笔者对我科1999年4月-2001年4月住院的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患者作一分析.

  • 一种新的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的方法

    作者:马春华;姜镕;李金铎;王斌;孙立伟;吕远

    目的:通过观察肿瘤标志物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平台(TM-iFISH)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的恶性肿瘤细胞,探讨一种新的检测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的方法。方法选取6例经脑脊液细胞学或头增强MRI扫描确诊的肺癌脑膜转移患者,每例患者经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20 mL(共10份),其中7.5 mL应用TM-iFISH技术富集并计数脑脊液中的恶性肿瘤细胞,10 mL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2.5 mL行脑脊液生物化学检查。结果10份脑脊液标本均顺利完成上述检测,其中7份标本通过TM-iFISH技术计数示肿瘤细胞数为3~1823个/7.5 mL脑脊液,3份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9份脑脊液生物化学检查结果蛋白量高于正常值。3例患者治疗后应用TM-iFISH技术再次计数脑脊液恶性肿瘤细胞,2例患者计数较治疗前减少。结论 TM-iFISH技术可以富集并计数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中恶性肿瘤细胞,可能成为肺癌脑膜转移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方法。

  • 压疮评估的临床护理路径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亚妹;王亮;栗爱珍;秦立志;赵娟;王宜民

    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患者所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它由患者的每一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判断患者预后,当患者因病情变化而影响其预后时,护理人员在护理路径上标示这一变化,并立即开始实施必要的干预[1].结核性脑膜炎住院患者以中青年居多,卧床时间长,高危期意识障碍,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对护理工作提出很高的要求.2010-01-01-2012-05-31,我们对4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应用压疮评估的临床护理路径,体会如下.

  •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与脑地形图关系

    作者:于久权;王金陵

    病毒性脑炎是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性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膜受累,轻者预后良好,重者可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本文120例病毒性脑炎是1997年3月~2000年3月,从收治的189例脑地形图(BEAM)异常的患者中,经过筛选并排除其他疾病后确诊的病例.

  • 结核性脑膜炎27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立茹;李文刚;夏晶;阿克木江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M)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占全身结核病的6%[1].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易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或化脓性脑膜炎.为探讨TM近年的发病特点、临床情况、诊疗及预后,现将27例临床资料完整、诊断明确的T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荟萃>编辑部

  • 支原体脑炎120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元利;陈香英;李玉兰;杨丽霞

    肺炎支原体(支原体)感染大多发生在呼吸道,很少累及脑膜,所以支原体脑炎报道很少,迄今无明确命名.我院内科自 1999年9月至2001年4月共收治支原体感染900例,其中并发脑炎120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中男38例,女82例,男女之比为1∶2.1;年龄3~12岁60 例,13~16岁35例,16岁以上25例,平均年龄12.2岁.

  • 老年结核性脑膜炎30例分析

    作者:王秋梅;陈玉梅;池跃鹏

    目前,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笔者分析了本院收治的30例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 早期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核性脑膜炎35例

    作者:沈守赋

    结核性脑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颅内感染疾病,在发病过程中,若疾病早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或病情延展,炎症扩散,造成蛛网膜粘连及脊髓神经根病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1].

500 条记录 9/25 页 « 12...6789101112...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