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嗅觉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作者:路书彦;黄汉昌;姜招峰

    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出现精神紊乱、记忆逐步遗失、认知能力下降和行为功能减退的症状。该病的病理现象有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的神经纤维原缠结、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老年斑( SP)及神经元大量凋亡。目前尚未开发出可以终止或逆转AD进程的药物〔1〕。如何尽早发现并确诊病例以便减缓病情的发展并对症治疗,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2~4〕。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嗅觉系统与AD存在极大相关性。患者嗅觉中枢区域出现了AD典型的病理现象,这些病理现象在AD患者表现出临床症状之前就已存在。本文针对嗅觉障碍与AD的病理特征及与AD临床关系等研究进展作相关综述。

  • 嗅觉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霍丽涛;吴庆文;黄星会

    Ansari等〔1〕研究证明嗅觉障碍与一系列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其中包括自发性帕金森病( PD)、阿尔茨海默病( AD)、Down综合征(DS)、多发性硬化症(MS)、亨廷顿病(HD)、关岛震颤麻痹痴呆综合征( PDC)。本文对嗅觉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 针刺嗅三针对帕金森病小鼠嗅球病理及黑质TH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强;刘智斌;王渊;李杰;鲁刚;马雪;郭阳

    目的 观察"嗅三针"干预脂多糖(LPS)经鼻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行为学、嗅球病理改变以及酪氨酸羟化酶(TH)在黑质中的表达,阐明针刺"嗅三针"对帕金森病早期的干预效应是通过改善大鼠嗅觉障碍而发挥作用.方法 取C57BL/6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Sham),帕金森模型组(Model),帕金森模型+嗅三针干预组(XSZ),左旋多巴组(L-DOPA),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用经鼻灌注LPS的方法建立帕金森模型,造模同时进行电针干预10 d,用HE染色法观察嗅球病理变化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组织中TH的表达水平.结果 嗅三针有保护帕金森模型嗅球病理改变的作用,也可以显著提高黑质TH的表达水平(P<0.05),与左旋多巴组疗效相当.结论 "嗅三针"干预可以改善LPS诱导的小鼠帕金森病行为学及病理学改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H在小鼠大脑黑质的表达有关.

  • 医结合治疗Kallmann综合征1例

    作者:石娜;连方;孙振高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Kallman综合征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病案举例 贾某,女,25岁,至今月经尚未来潮,且伴有嗅觉障碍,未避孕未孕2年,来院就诊.患者自述月经从未来潮,平素嗅觉不敏感,自2009年结婚,夫妇同居,性欲低下,未避孕未孕至今.曾于当地医院行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未孕.妇科检查:阴毛稀疏;阴道通畅;宫颈小,光滑;盆腔空虚,未触及宫体及附件组织.B超示:未探及宫体及卵巢反射.染色体检查:46,XX.内分泌检查:FSH:0.53 mlU/mL,LH:0.13 mIU/mL.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Kallmann综合征.中医辨证:肾阳虚证.男方行精液常规检查示正常.

  • 嗅觉训练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障碍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敬华;武琦琦;江凤仙

    慢性鼻窦炎属于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以鼻窦化脓性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常累及多个鼻窦,部分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呼吸道感染、颅眼肺相关并发症,危害严重. 有研究显示[1] ,在慢性鼻窦炎患者中常出现嗅觉障碍,可严重危害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并且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临床上针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虽然能够控制临床症状,但是对嗅觉障碍的疗效并不理想. 嗅觉训练是一种增强嗅觉功能的临床疗法[2]. 本研究探讨嗅觉训练在慢性鼻窦炎患者嗅觉障碍中的治疗作用.

  • 筛窦神经鞘瘤1例报告

    作者:金东虎;刘旭升;玄东春;赵静玉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因嗅觉障碍一年,头痛一个月,右眼球突出一周就诊.查体:右侧中鼻道见有淡红色蚕豆样大小光滑肿物,试穿抽出淡红色液体.

  • 针刺治疗感觉神经性嗅觉障碍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作者:赵铭辉;谯凤英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感觉神经性嗅觉障碍的疗效.方法:临床观察感觉神经性嗅觉障碍病例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取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鼻喷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6%,对照组总有效率61.5%,两组比较p<0.05.结论:针刺治疗感觉神经性嗅觉障碍具有良好疗效.

  • 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梦奇;张娇;张春艳;谢懂生;莫一凡;王蕾;葛巍;牛海晨

    神经再生(Neurogenesis)是指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经过迁移、增殖,终分化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神经细胞的过程.以往人们认为,神经再生只存在于胚胎期或外周神经系统,近几年发现,在成年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神经再生,研究发现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是神经再生发生的主要区域之一,产生新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通过RMS通路运输至嗅球进而对嗅觉损伤部分进行修复.本文主要从成年神经再生的发展、神经再生与疾病的关系、神经再生的过程等方面进行综述.

  • 脑外伤嗅觉丧失病人的预后及MRI征象

    作者:孙淑明;贾建戎;青松文

    头部外伤的4.2%~7.2%会发生嗅觉障碍[1].CT对嗅神经检查因颅骨干扰故效果欠佳.我科对11例嗅觉丧失病人行头部MRI检查,现对其结果及临床预后加以总结.

  • 嗅觉障碍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作者:程志娟;赵敬堃;赵继巍;段淑荣;于宏丽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以“特定功能的神经核团萎缩及神经细胞丢失”为病理基础的一组疾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这类疾病包括十余种: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运动神经元病、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HD)、路易体痴呆等.这类疾病的发病早期对患者日常生活并无大的影响,一般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等到影响患者工作或生活时大多发展到了疾病中晚期,已错过了佳的治疗阶段.加之,这类疾病的中晚期治疗效果不佳,更多的研究由对疾病的治疗开始转向对疾病早期的识别,来达到减缓或逆转该类疾病对脑功能的损害.近几年,有研究认为许多变性病变患者在这些疾病早期就存在嗅觉缺失症状,嗅觉障碍出现在该类疾病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被看做是退行性疾病早期信号.

  • 抑郁症嗅觉功能缺陷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芳;金金;胡笑楠

    抑郁症的嗅觉障碍在其发病过程中具有特征性表现.近年来,国外研究证实抑郁症存在嗅觉功能的缺陷并与嗅球体积的减小存在关联,但嗅觉功能障碍在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之间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国内研究亦甚少.故开展抑郁症嗅觉障碍的研究有助于开展抑郁症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进一步研究有望为将来探索定位于嗅觉系统的非侵入性靶点式疗法提供思路.

  • 脑膜瘤44例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周奇芳;韩家如;王春发

    我科自1983年2月~2000年10月收治脑膜瘤44例,均行手术治疗.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19例,女性25例.年龄23~66岁,其中60岁以上4例,占13%.病程2周~9年,平均2年3个月.临床表现:症状:头晕头痛33例,恶心呕吐17例,视物不清16例,瘢痫发作12例,肢体无力10例,嗅觉障碍6例,意识障碍1例,间断发热1例,耳鸣2例.体征:视乳头水肿26例,苍白3例,颅骨包块3例.其他检查:脑血管造影20例,CT扫描40例,MRI6例.肿瘤部位:大脑凸面10例,矢状窦旁11例,蝶骨嵴6例,大脑镰旁5例,嗅沟4例,脑室2例,桥小脑角2例,鞍结节2例,颅中窝1例,小脑幕1例.

  • 外伤后嗅觉丧失病人的MRI检查所见

    作者:赵玉慧;贾建戎;韩月萍

    头部外伤中有4.2%~7.2%患者可能发生嗅觉障碍,一般检查都依靠患者的自我叙述,缺乏可信性,MRI在临床中的应用,使嗅神经方面的形态学诊断成为可能.

  • 针刺治疗颅脑外伤所致嗅觉障碍32例

    作者:关瑞桥;邹伟

    嗅觉功能障碍是颅面部外伤的常见后遗症。主要由枕部、额部和颞部外伤引起,其中以枕部外伤为常见。笔者在实习期间,采用针刺治疗颅脑外伤所致嗅觉障碍患者32例,现报道如下。

  • 陈跃来运用温通针法治疗感冒后失嗅证1例

    作者:王茜;陈跃来

    通过临床医案1例介绍陈跃来运用温通针法治疗感冒后失嗅证的针刺要点.温通针操作要点在于押手和刺手的配合,押手施关闭法可以控制针感的传导方向,并通过押手指腹感应气至与否.气机已至,刺手补法守气,气至病所产生温润通畅的感觉,起到驱寒通络开窍的作用.

  • 阿尔茨海默病嗅觉障碍的研究

    作者:王黎萍;田国强;郭起浩;杜筱蓓;黄鉴政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嗅觉障碍.方法:配对的AD患者和正常老年人各30例,分别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图片识别试验、气味感知阈值、图片介导的气味识别试验及气味再认记忆试验检查.结果:AD组的气味感知、气味识别和气味再认记忆功能较正常对照组差(P<0.01);相关分析显示,AD组患者的嗅觉障碍与MMSE总分密切相关(P<0.05);结论:AD患者的嗅觉功能全面受损,嗅觉障碍是疾病的早期症状,是认知障碍的简单反映.

  • 嗅觉障碍与α突触核蛋白病

    作者:黄思菲;王坚

    在神经变性疾病中,嗅觉障碍很常见,除帕金森病外,还可见于路易小体痴呆、多系统萎缩、单纯性自主神经衰竭等α突触核蛋白病,以及特发性快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其中,帕金森病和路易小体痴呆患者的嗅觉减退程度较严重,而多系统萎缩较轻;单纯性自主神经衰竭和快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存在嗅觉减退,其程度可能较帕金森病轻。嗅觉障碍可在疾病早期出现,且嗅觉测试简便易行,有助于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 15例嗅沟脑膜瘤的处理

    作者:刘斌;吴承远;李龄

    一般资料本组15例,占同期脑膜瘤住院患者的5.2%(15/289),女性多于男性(10/5).平均年龄43.76(20~78)岁.患者首次出现症状到手术时间:3个月以下1例,3个月~1年8例,1年以上6例.入院时症状和体征:头痛9例,视觉改变5例(视力障碍2例,视野损害3例),嗅觉障碍8例(嗅觉减退4例,缺失4例),精神改变6例,癫痫2例,运动障碍2例,衰弱1例,大小便失禁1例.视乳头水肿11例.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4例,CT12例,MRI 5例,血管造影2例.

  • 上鼻道开放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嗅觉改善中的作用

    作者:王英力;赵群;吴彦桥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对有嗅觉障碍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上鼻道开放术在嗅觉改善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对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有嗅觉减退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病例(41例,其中79侧有嗅觉障碍)进行回顾性研究.住院前均在门诊给予保守治疗2个月,症状无明显改善而住院手术.术后2、4、8、12周及6个月进行鼻内镜复查及视觉模拟评分,并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6个月复查嗅觉功能.结果 41例(79侧)嗅觉障碍患者通过6个月的回访,嗅觉恢复正常51侧(64.6%)、好转17侧(21.5%),总有效率为86.1%;无效9侧(11.4%)、加重2侧(2.5%).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改善甚至恢复有嗅觉障碍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嗅觉的有效手段.上鼻道开放术改善了鼻腔通气引流,使空气更容易接触嗅区,并防止了手术中遗漏病变清除不彻底,对于嗅觉的改善起到重要的作用.

  • 鼻中隔巨大多型性腺瘤1例

    作者:濮晓萍;黄骁健

    患者男性,63岁.因渐进性左侧鼻塞10余年于2010年3月17日入院.临床表现为左侧鼻塞,渐进性加重,无流涕、鼻出血、嗅觉障碍.体格检查:左侧鼻腔巨大泡状鼻甲样新生物,粉红色,表面光滑,质中,触之不易出血;左下鼻甲狭小,鼻中隔向右偏曲,鼻腔内无脓性分泌物(封三图1A).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鼻窦CT扫描:左侧鼻腔内充满软组织影,鼻中隔向右推移,周围骨质未见明显破坏.

261 条记录 6/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