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真武汤加味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探讨

    作者:杨雪;武静;杨浩峰

    目的:探讨真武汤加味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2月就诊收治的86例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中医症候疗效及治疗前后的LVEF、BNP、ALD指数、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90.69%)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ALD、BNP指数、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ALD、BNP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LVEF指数较对照组高,ALD、BNP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和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病例,肝肾功能、血尿便生化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在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真武汤加味辅助西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的改善心功能,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及BNP、ALD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系统被激活,从而起到逆转心肌重构的作用,且安全可靠.

  • 三仁汤加味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探讨

    作者:李俊;郭亚萍

    目的:探讨三仁汤加味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对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0月就诊收治的80例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心功能疗效、中医症候疗效及治疗前后的LVEF、BNP、ALD指数、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ALD、BNP指数、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ALD、BNP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LVEF指数较对照组高,ALD、BNP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和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病例,肝肾功能、血尿便生化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三仁汤加味辅助西药治疗阳虚水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的改善心功能,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及BNP、ALD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激素系统被进一步激活,从而起到逆转心肌重构的作用,且安全可靠.

  • 安冲汤治疗重症崩漏的疗效及对雌孕激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冯连滔;张炎芬;何振雄

    目的:观察冲汤对重症崩漏患者雌孕激素表达的影响及分析作用机理.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重证崩漏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口服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观察组自拟安冲汤对症治疗.比较两种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雌、孕激素(E2、P)水平和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含量变化,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清E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E2、P含量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变(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ER、PR受体表达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1例自觉尿量增多,后自行缓解,其他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冲汤治疗重证崩漏可获得理想疗效,对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无影响,经分析认为其主要通过非甾体激素途径影响ER、PR的表达,终达到治疗目的.

  • 昆明山海棠片治疗银屑病实验研究及其作用机理探讨

    作者:唐大轩;张莉;肖英;石依坤;熊静悦;谭正怀

    目的:探讨昆明山海棠片(THH)治疗银屑病的实验依据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雌鼠阴道上皮、鼠尾鳞片表皮和心得安诱导皮损动物模型,观察THH对银屑病各实验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能够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增加小鼠尾部鳞片颗粒层形成,降低小鼠血清中IL-2含量,升高IL-4含量;能够促使豚鼠耳部皮肤角化过度减轻、颗粒层恢复、棘层变薄,表皮突延伸、乳突上伸减轻,毛细血管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不同程度减轻,降低耳廓厚度及耳组织中IFN-γ、TNF-α和ICAM-1及血清中VEGF表达水平,从而改善银屑病病理状态,起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结论:THH对银屑病模型动物有较好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对免疫机制的调节、抑制细胞炎症因子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减轻皮肤过度角化而发挥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本研究为临床应用THH治疗银屑病提供可靠依据.

  • 温肾化瘀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机理研究

    作者:张怡;谭万初;唐健元

    目的:研究温肾化瘀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机理.方法:将温肾化瘀中药用于因尿酸钠晶体致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身上,并与消炎痛对照观察其对模型动物患肢关节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通过足跖肿胀法和二甲苯鼠耳肿胀法来评价其抗炎效果.结果:温肾化瘀中药在鼠耳肿胀法实验中无明显作用,但在足跖肿胀法中,中药高剂量组和阳性组于第2天起效,并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细胞因子实验中,除TNF-α(P>0.05)外温肾化瘀中药几乎对所有细胞因子均有效,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中药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温肾化瘀中药具有明显的抗炎效果,可能主要与中药抑制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 "蚂蚁上树"-整脊疗法的临床运用探讨

    作者:董慧君;卢小龙;董滟

    整脊疗法又叫蚂蚁上树,本文试从其作用机理、手法操作等角度予以论述,为整脊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温肾化痰祛瘀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6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勇生

    目的:探讨温肾化痰祛瘀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把120例PCOS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药温肾化痰祛瘀汤和达因-35合氯米芬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及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雄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睾酮、胰岛素水平及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的比值(LH/FSH)明显下降(P<0.05);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睾酮、胰岛素水平及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的比值(LH/FSH)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肾化痰祛瘀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确切,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降低雄激素和胰岛素水平,减少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的比值(LH/FSH)来实现的.

  • 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76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勇生

    目的:了解自拟中药方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以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76例为治疗组,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7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分别在治疗前后于黄体期第7天测量乳增散组患者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和催乳素(PRL)水平以探讨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理.结果: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优于桂枝茯苓胶囊(P<0.01);乳增散组患者E2、P和PRL水平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其中E2、PRL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P则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确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影响患者体内E2、P和PRL水平来实现的.

  • 近年来针灸治疗肥胖病的作用机理研究概况

    作者:符佳;陆志明;张彩荣;徐爱民;胡玲香

    目的:介绍近年来针灸治疗肥胖病的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方法: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等方面对近十年来针灸治疗肥胖病的文献进行综述.结论:针灸治疗肥胖病的作用机理,普遍认为针灸对患者体内的调整作用是通过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的调整,纠正其失衡状态.同时,逆转代谢异常,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实现减肥效应.

    关键词: 肥胖 针灸 作用机理
  • 中药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何燕;吴雄志;曾升平

    中药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是多糖研究的一个热点,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中药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作一回顾与探讨.

  • 老年性便秘针灸治疗进展

    作者:曾琳岚;吴巧凤

    目的:综述近年来针灸治疗老年性便秘的机理研究及疗效研究.方法:通过检索针灸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相关文献20多篇,总结针灸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作用机理、方法和疗效.结果:针灸治疗老年性便秘主要是通过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发挥作用.临床上应用了传统针刺、针刺结合推拿、耳穴等多种治疗措施,且取得良好效果.结论:针灸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确切,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毒副作用小、不产生依赖性的优势.

  • “三棱-莪术”组分配伍对大鼠子宫肌瘤的影响

    作者:余成浩;彭腾;杜洁;张雪梅;冯文泽;沈东成

    目的:研究“三棱-莪术”组分配伍(三棱总黄酮、莪术挥发油配伍)对实验性子宫肌瘤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肌肉注射黄体酮和灌胃已烯雌酚片法造成大鼠子宫肌瘤模型.结果:三棱-莪术组分配伍(2∶1)组10g生药/kg、三棱莪术组分配伍(1∶1)组6.67g生药/kg、三棱莪术组分配伍(1∶2)组10g生药/kg能明显减小子宫肌瘤大鼠的子宫系数、子宫分角下及分角根部横径;能够抑制子宫肌瘤大鼠子宫平滑肌肥大、减小平滑肌细胞增生程度;三棱莪术组分配伍(1∶1)组6.67g生药/kg、三棱莪术组分配伍(1∶1)组3.33g生药/kg、三棱-莪术组分配伍(2∶1)组10g生药/kg、三棱莪术组分配伍(1∶2)组10g生药/kg显著降低子宫肌瘤大鼠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三棱莪术组分配伍(1∶1)组6.67g生药/kg、3.33g生药/kg、三棱莪术组分配伍(1:2)10g生药/kg、三棱莪术组分配伍(2:1)10g生药/kg能够明显抑制大鼠子宫肌层中c-myc、wnt5b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三棱莪术组分配伍(1∶1)组1.67g生药/kg能够明显抑制大鼠子宫肌层中wnt5b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三棱莪术组分配伍(1∶1)组6.67g生药/kg能够明显抑制大鼠子宫肌层中β-catenin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其起效剂量及剂量范围分别为:三棱莪术组分配伍3.33g生药/kg,3.33~10.0g生药/kg.结论:“三棱-莪术”组分配伍对实验性大鼠子宫肌瘤病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变肌瘤子宫的结构、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改善病理组织学、降低雌二醇、孕酮的含量和抑制子宫肌层中c-myc、wnt5b、β-catenin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

  • 利用系统生物学开展方证对应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陆茵

    1 国内外关于方剂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全国通过拆方研究配伍关系的中药复方约60余个,其中正柴胡饮、桂枝汤等名方的研究,堪称这类研究的典范.天津中医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清华大学化学系的"复方丹参药效物质及作用机理研究"采用药理和化学紧密结合的方法,在饮片、组分及成分3个化学层次上,通过整体、组织、细胞及分子4个药理水平,采用多种模型对复方丹参方的药效物质、配伍配比规律及作用机制进行了较系统的深入研究.国外主要是日本对中药复方配伍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较多地运用现代技术揭示中药复方作用机理并进行新功效探讨,观察了中药复方配伍与化学成分变化间的关系;配伍对有效成分溶出率的影响;配伍后新物质生成情况,不同配伍的化学与药效变化等方面.

  • 溃疡结合MNNG攻击诱发大鼠胃癌模型初探

    作者:周本杰;陈蔚文;王建华;唐纯志

    胃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有利于验证各种可疑的致癌、促癌因素、阐明胃癌的发病机理,同时有利于探讨抗胃癌药物的作用机理.因此探讨建立诱癌期较短、诱癌率较高且发病机理与临床胃癌相类似的胃癌动物模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胃溃疡和饮食中的亚硝基化合物是胃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相关因素,我们探讨了醋酸溃疡结合N-甲基-N'-硝基-亚硝基脏(MNNG)攻击(自由饮用和灌胃)诱发大鼠胃癌的可能性,并对自由饮用和灌胃两种方式进行了比较,以筛选出诱癌周期较短且诱癌率较高的大鼠胃癌模型.

  • 第七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

    第七届全国中药药理学术会议于2000年10月15日~18日在西安召开。这次大会是由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及陕西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协办。来自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日本、美国的代表共165人出席了大会。 在15日的开幕式上,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创始人、主任委员王建华教授致开幕词。王教授回顾了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15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中药药理学科所取得的学术成就,提出了本次会议的中心任务,并建议全体代表向已故中药药理学奠基人周金黄教授及著名药理学家富杭育教授、易宁育教授致哀,缅怀他们为中国中药药理事业的创立和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68篇,86位代表在会上作了报告。论文以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为主,亦有部分中药制剂与质量标准研究、中药化学成分分析、方药的临床研究成果参加了交流,体现了中药药理与其他相关学科密切结合的精神。从交流的成果来看,近两年来在经典名方如六味地黄汤、桂枝汤、四逆散等的实验药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血清药理的方法学研究更加深入与完善,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些中药的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药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以中药新产品开发为目标的药效学与毒理学研究,仍然是中药药理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面,总体研究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民族医药的现代研究得到了中药药理工作者的重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药药理与中药化学、中药制剂、中医临床等相关学科的相互依存关系更加紧密;部分学者还对中药、方剂的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审中心叶祖光同志在会上对我国目前中药新药研究特别是中药药效与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及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指导;日本斋藤教授与美国汪成康博士对中药及天然药在日本与美国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对与会代表提高中药新药研创水平,促进中药走向世界将有所裨益。 总体来说中青年学者的论文质量与研究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充分说明中药药理学科人才建设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老一辈专家的精心培育下,一大批优秀中青年人才正脱颖而出,成为中药药理研究队伍的生力军。为鼓励年轻中药药理工作者,经与会专家评审,杨奎、齐云、余林中、聂克、蒋洁云、赵玲6位同志获得本届学术会议的“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换届是本次会议的任务之一,经过有关专家的充分蕴酿,民主协商,实现了专业委员会的新老更替,成立了第四届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新一届专业委员会体现了老中青结合、多学科结合的特点。闭幕式上,新当选的第四届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有顺教授代表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表示:新一届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国中药药理学事业的核心力量,将继续沿着周金黄、王建华、刘干中等老一辈药理学家开创的道路,团结和组织全国中药药理工作者,为中药药理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及陕西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对本次会议进行了精心的组织与准备,广州名盛药业公司、广州中药一厂、泸州宝光药业集团、广东九惠药业有限公司、四川太极药业公司、深圳太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陈李济药厂、咸阳五0五集团、西安更新中药厂、西安碑林中药厂、西安麦迪森药业有限公司、厦门今润丰华医学科技公司、北京普升达公司、西安德通医院、咸阳肿瘤研究所、延安常泰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给予了赞助,加强了学会与企业的密切联系。

  • 昆虫防御素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周绪霞;陆平;李卫芬

    昆虫防御素是在昆虫体内发现的一类阳离子抗菌肽,属内源性抗生素家族,对G+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参与昆虫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具有不需要抗体、补体和吞噬细胞参与的新的抗菌机制.本文主要从昆虫防御素的分子特征、基因及其表达、生物学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和研究进展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 IL-2活化人NK细胞的作用机理

    作者:邬于川;张锡林;高燕;杨红;曾静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可以杀伤NK细胞耐受的靶细胞[1],用足量的IL-2处理NK细胞可加强其细胞毒作用,因此IL-2广泛应用于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对IL-2促进NK细胞毒作用的分子机制,尤其是活化NK细胞后激活信号传导的过程知之甚少.国外许多研究已表明[2],Ca2+和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c,PKC)对调节NK细胞的活性起主导作用.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讨IL-2是否触发了NK细胞由Ca2+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以初步探讨IL-2活化NK细胞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更好地应用IL-2治疗肿瘤及病毒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IL-2 NK细胞 作用机理
  •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概述

    作者:米永杰;李健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是由日本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的.定义是给动物灌服中药一定时间后,取其血清进行实验的药理学研究方法[1].1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由来数十年来,人们对中药制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阐明中药制剂的作用机理做出了贡献.中药药理的离体实验多是运用中药粗提物直接进行体外实验,在方法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影响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大致可归纳为4点[2]:①中药绝大部分情况下是口服给药,在经胃肠道和肝脏代谢后,后进入血液的并不完全是原药成分,还包括中药在体内的代谢物等成分;②中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种多成分的整体效应并非等于各部分效应之和;③中药成分复杂,粗提物理化性质(如杂质、酸碱度、鞣质等)不十分恒定,体外实验结果可能影响药效的判断和评价;④中医临床注重辨证施治,也就是说,某些中药可能在某一证侯存在前提下(即某种特定的机体状态下)才体现出药效作用.因此,中药或复方的粗提物的体外药理实验结果,既不能有效消除上述四点因素的影响,也难以反映机体真实血药浓度下的药理作用及变化规律,亦不利于中药制剂药理作用的机理研究以及合理解释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 抗感染中药作用机理研究方法概况

    作者:张仲林;钟玲;臧志和

    目的:为了对中药抗感染机制研究方法有一个系统了解,以便更好指导临床前新药研发.方法:综述近年来抗感染中药在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实验方面的文献研究.结果:目前对抗感染中药的研究主要从整体动物模型、体内体外实验、细胞模型、细胞因子和蛋白基因等多层次进行,并证明抗感染中药主要通过对免疫系统、炎症介质以及相关蛋白、基因的影响而发挥其抗感染作用.结论: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可以揭示中药抗感染机制,研究开发具有抗感染作用的中药将产生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 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Sirolimus)的作用机理、药物代谢和临床

    作者:程元荣

    近年来美国更名委员会把雷帕霉素(Rapamycin)定名为西罗莫斯(Sirolimus,SRL),上市的商品名为雷帕明(Rapamune,RAPA).SRL是一种含氮三烯32环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具有抗真菌、抗肿瘤和强免疫抑制活性.SRL虽发现于1975年,但作为免疫抑制剂进行研究.开始于1989年;美国FDA于1999年9月正式批准上市.我所1992年从福州土壤中分离到SRL产生菌-吸水链霉菌Fc904(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Fc904,经发酵、提取、纯化获F904结晶并经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单晶X衍射和生物学活性研究确证为SRL.现正在申报临床.

1380 条记录 59/69 页 « 12...56575859606162...686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