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铁代谢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欧强;王洋;徐燕华;宁惠明;黄玲;汤群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铁代谢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16年4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NAFLD患者(NAFLD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70例(健康对照组).68例NAFLD患者中单纯NAFLD患者24例,伴ALT异常者44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AST、ALT、TC、TG水平及铁代谢指标[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调素(HEPC)]水平,观察NAFLD患者ALT异常与血清铁代谢指标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两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 NAFLD组患者的BMI、ALT、AST、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值分别为9.8、8.6、8.5、9.2、2.7,P值均<0.05);铁代谢指标SI、S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SI:(21.7±7.1) μmol/L vs (18.7±6.9) μmol/L,t=2.3,P=0.02;SF:(340.2±257.6)μg/L vs(119.1±81.2)μg/L,t=6.7,P<0.01)],HEPC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2.2±5.3)μg/L vs(22.2±6.5) μg/L,t=9.9,P<0.01)].伴ALT异常NAFLD患者的血清ALT、SI、SF水平显著高于单纯NAFLD患者[ALT:(89±58) U/L vs(26±8)U/L,t=7.1,P<0.01;SI:(23.4±6.2) μmol/L vs(19.6±7.9) μmol/L,t=2.2,P=0.03;SF:(406.2±290.0) μg/L vs (219.4±112.0)μg/L,t=3.7,P<0.01),血清HEPC水平显著低于单纯NAFLD患者[(7.4±4.9) μg/L vs (16.1±7.8) μg/L,t=4.7,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F与ALT、AST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0.34,P值分别为0.02、<0.01).结论 NAFLD患者存在显著铁超载,且在伴ALT异常的NAFLD患者中表现更为明显.SF与ALT、AST呈显著正相关.血清铁蛋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NAFLD患者肝损伤严重程度.

  • 青海地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联素、铁蛋白的水平及意义

    作者:赵彬;马臻奇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脂联素(APN)、铁蛋白(SF)水平在青海地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患者及正常人群中的变化,探讨APN、SF在NAFL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2-10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NAFL的39例患者作为病例组(NAFL组),3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其人体学指标及临床常规生化指标,采用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清APN、SF水平.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 NAFL组S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91.97±38.82) ng/ml vs(93.21±8.74) ng/ml,t=31.085,P<0.001];而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1.91 ±2.88)mg/L vs(16.18±2.80) mg/L,t =6.383,P<O.001].相关性分析提示,NAFL组血清APN水平与TG呈负相关(r=-0.466,P<0.01).结论 青海地区NAFL患者血清APN降低,SF升高,NAFL组血清APN与TG呈负相关,APN水平受TG影响,监测血清APN水平可作为高甘油三脂血症治疗前后效果评价的参考指标.

  • 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关系

    作者:游春芳;周利民;邓薇

    目的 探讨分析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PEG-IFNα-2a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7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CHC患者,均给予PEG-IFNα-2a,180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同时联合利巴韦林口服10~15 mg·kg-1·d-1,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在0周时检测SF,在0、4、12、24、48及72周检测HCVRNA以判断疗效.根据疗效分为快速病毒学应答组(RVR)、早期病毒学应答组(EVR)、持续病毒学应答组(SVR)、无应答组、复发组;根据SF水平分为高SF组(≥400 ng/ml)与低SF组(<400 ng/ml).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 85例CHC患者中获得RVR 36例(42.35%),EVR 70例(82.35%),SVR 68例(80.00%),无应答15例(17.65%),复发2例(2.35%).NR组与复发组SF水平升高明显,其中NR组SF水平[(1489.15±278.21) ng/ml]显著高于RVR组[(398.12±252.45) ng/ml]、EVR组[(514.85±275.64)ng/ml]、SVR组[(486.45 ±251.60)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0.826、10.151、10.614,P值均<0.01).SF水平与PEG-IFN疗效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s=-0.688,P<0.001).低SF组的RVR(85.29% vs 13.73%)、EVR(100% vs 70.59%)和SVR(100% vs 66.67%)显著优于高S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 CHC患者治疗前SF水平与PEG-IFN抗病毒疗效存在相关性,表明SF水平对CHC患者PEG-IFN抗病毒的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血清铁蛋白与透明质酸和肝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金宏慧;李仲平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铁蛋白(SF)与透明质酸(HA)间的相关性.方法 70例肝硬化患者,其中女性16例,男性54例,平均(46.93±13.34)岁,Child-Pugh A级15例,B级19例,C级36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F及HA,对SF与HA水平进行统计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SF在肝硬化中明显增高,随着肝硬化分级的加重,患者的SF也增高,在C级处于高水平,不同分级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A在肝硬化中明显增高,随着肝硬化分级的加重,患者的HA也增高,不同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级患者的SF与HA呈显著正相关(r=0.828,P<0.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中SF与HA有显著相关性,在反映肝硬化程度上SF与HA同等重要,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敏感指标.

  •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复合物、甲胎蛋白、铁蛋白检测对HBV相关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意义

    作者:文君;李嘉;王春妍;马莹

    目的 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复合物(PIVKA-Ⅱ)、甲胎蛋白(AFP)、铁蛋白(FER)单项及联合检测在HBV相关肝细胞癌(HCC)辅助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6月-2017年2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40例HBV相关HCC、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3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并检测PIVKA-Ⅱ、AFP、FER水平,分别分析三者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HBV相关HCC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产生三项指标联合预测概率的新变量pre.结果 血清AFP及PIVKA-Ⅱ水平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HBV相关HCC及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1.446、59.613,P值均<0.001).AFP水平在HBV相关HCC组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Z值分别为-4.609、-6.026、-6.031,P值均<0.001),乙型肝炎肝硬化AFP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Z=-2.30,P=0.021);PIVKA-Ⅱ水平在HBV相关HCC组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Z值分别为-6.080、-6.595、-5.608,P值均<0.001),慢性乙型肝炎组PIVKA-Ⅱ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Z=-2.153,P=0.031);FER水平在HBV相关HCC患者组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Z=-2.177,P=0.029).单项指标检测诊断HBV相关HCC时,AFP的敏感度高(79.49%),但FER的特异度高(94.28%);双项目检测方案中,AFP/PIVKA-Ⅱ方案的敏感度高(89.74%),FER+AFP和FER+ PIVKA-Ⅱ方案特异度较高(97.14%);三项目检测时,FER/AFP/PIVKA-Ⅱ方案的敏感度较高(92.31%),FER+AFP+ PIVKA-Ⅱ特异度较高(97.14%).结论 PIVKA-Ⅱ、AFP、FER三项联合检测可提高单独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血清PIVKA-Ⅱ和AFP对HCC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单项即可很好辅助诊断,二者联合未提高诊断率.

  •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血清铁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刁立诚;陈梦雅;陆怡德;李卫平;许人杰;丁晓毅;曹华;郑捷

    目的 探讨皮肌炎、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等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特别是肺间质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120例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铁蛋白与炎症指标、自身抗体、血清肌酶以及肺间质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①36例患者铁蛋白升高,84例铁蛋白正常.铁蛋白升高组的C反应蛋白(14.1±6.5) mg/L、血细胞沉降率(34.8±8.2) mm/1 h、天冬氨酸转氨酶(111.8±44.6) U/L和乳酸脱氢酶(388.6±81.5) U/L分别高于铁蛋白正常组的C反应蛋白(3.6±1.7) mg/L、血细胞沉降率(15.4±2.7) mm/1 h、天冬氨酸转氨酶(46.0±9.0) U/L、乳酸脱氢酶(260.7±29.1) U/L;均P<0.01.但两组之间肌酸激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合并急进性/亚急性肺间质病变和慢性肺间质病变患者的铁蛋白水平分别为(650.5±268.5)和(489.9±157.3) ng/ml,两者均显著高于不伴有肺间质病变(155.7±90.8) ng/ml以及仅有影像学改变而无临床症状的肺间质病变患者(193.3 ± 62.1) ng/ml,均P< 0.01;③铁蛋白升高组慢性肺间质病变(52.8%)和急进性/亚急性肺间质病变(22.2%)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慢性肺间质病变为25.9%,急进性/亚急性肺间质病变为3.5%),均P<0.01;④铁蛋白升高组肺高分辨率CT的磨玻璃样影(67.6%)和蜂窝状改变(14.7%)的发生率分别高于正常组(磨玻璃样影43.4%,蜂窝状2.6%,均P<0.05).结论 在特发性炎症性肌病中,铁蛋白与血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肺间质病变的发生以及肺高分辨率CT的影像学之间高度相关,提示其在判断疾病活动性特别是肺间质病变病情严重程度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作者:潘宇平;陈婉;郑启东;沈映雪;程坚

    目的 观察甲钴胺与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 将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甲钴胺与α-硫辛酸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5.3%)高于对照组(64.7%),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以及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神经电生理指标优于对照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甲钴胺与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 血清铁蛋白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探讨

    作者:李彩艳;林凤平;赵辛元;朱四民;田晓玲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氧化应激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研究对象90例,其中2型糖尿病组32例、糖耐量减低(IGT)30例和健康对照组28例。收集和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放免法测定 SF 和空腹胰岛素(FIns),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肌酐(SCr)等生化指标,高压液相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组 SF 水平[(184.2±3.12)μg/L]高于 IGT 组[(171.5±2.61)μg/L],而IGT 组高于健康对照组[(104.1±1.8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F 与 FIns、MDA、胰岛素抵抗指数、TG、TC 和糖化血红蛋呈正相关(r =0.7145,P <0.05;r =0.5637,P <0.05;r =0.6358,P <0.05;r =0.8320, P <0.05;r =0.5283,P <0.01;r =0.6243,P <0.01)。与 SOD 活性、GSH-Px 含量呈负相关(r =0.3413,P <0.05;r =0.3153,P <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铁贮备增多;铁超负荷促使氧化应激发生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

  • 血清铁蛋白水平与糖尿病前期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葛余浩;严光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水平与糖尿病前期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106例受试者按照空腹血糖水平分为糖尿病前期组55例与健康对照组51例,对两组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铁蛋白、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糖尿病前期组中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18±12)μg/L vs.(62±5.9)μg/L,P<0.01];(2)血清铁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浓度呈正相关(r=0.30,P<0.01);(3)糖尿病前期组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发生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且男性高于女性;(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前期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r=0.30,P<0.01),血压(r=0.16,P<0.01),三酰甘油(r=0.09,P<0.01),总胆固醇(r=0.07,P<0.05)均明显相关,但与体质量指数(BMI)无明显相关(r=0.06,P>0.05).结论 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是糖尿病风险的预测因子,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有助于更早发现潜在危险糖尿病患者.

  • 脑小血管病血浆铁蛋白及纤维蛋白原与 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江艳柳;周农

    目的:探讨血浆铁蛋白(SF),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水平和脑小血管病(SV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59例SVD患者,按照头颅MRI结果进一步分为腔隙性梗死组( LI )186例和白质疏松组(LA)173例。同时选择健康对照组146名。检测各组的SF(放免法)、FIB及D-二聚体(Clauss 法)水平。结果 SVD组SF、FIB及D-二聚体水平[(171.82±156.28)μg/L,(3.27±0.93)g/L,(1.10±1.06)m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0.37±70.11)μg/L,(2.97±0.88) g/L,(0.83±0.55) mg/L](均P<0.05)。将SVD分为LI和LA进行比较发现,LA组各观测值[(185.22±108.55)μg/L,(3.32±0.86) g/L,(1.29±1.17)mg/L]均较LI组[(159.36±89.69)μg/L,(3.23±0.99)g/L,(1.03±0.80)mg/L]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校正相关因素后发现,高SF水平组(SF>151.16μg/L)患SVD风险是低SF水平组(≤151.16μg/L)的3.44倍(OR=3.444,95%CI为2.097~5.158,P<0.001)。高D-二聚体水平组(>1.02 mg/L)患SVD的风险较低D-二聚体组(≤1.02 mg/L)明显增加(OR=1.767,95%CI为1.114~2.803,P=0.016)。结论 SVD患者SF、FIB及D-二聚体水平高于健康人群,且SF及D-二聚体与SVD独立相关。

  • 糖耐量异常患者血清铁蛋白和代谢指标的关系

    作者:陈宁;刘礼斌

    目的 探讨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浓度(SF)水平及其与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5月-2012年5月新诊断的IGT患者233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230例及正常糖耐量(NGT)患者228例,采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所有研究对象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以下指标:SF、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分析SF与血糖、FINS、血脂、血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相关性,以SF为应变量、以上述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IGT患者的SF和FPG、2hPG、FINS、TG、HOMA-IR正相关,和HDL-C负相关.(2)影响SF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DL-C和HOMA-IR是影响SF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IGT患者的SF高于正常人,其SF水平与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 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铁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红细胞平均指数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谢锦华;吉浩明;陈国栋;王彧;沈预程

    目的 探索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红细胞平均指数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SCLC患者作为SCLC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SCLC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SF、ESR和红细胞平均指数水平,并分析其与SCLC临床特征、预后及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SCLC组血清SF、ESR、MCV、MCH、MCHC水平分别为(309±59) μg/L、(16±4) mm/h、(104±12)fl、(32 ±4)pg和(307 ±21)g/L,对照组分别为(186±26) μg/L、(15±5) mm/h、(85±7)fl、(30 ±3) pg和(335±25) g/L,与对照组相比,SCLC患者在SF(t=14.168,P<0.001)和MCV(t=6.143,P<0.001)水平上显著增高,而MCHC(t=-4.220,P=0.003)水平显著降低,两组之间的ESR(t=1.931,P=0.102)和MCH(t=1.220,P=0.31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LC患者血清SF、MCV水平与SCLC分期显著相关(t=-4.092,P=0.009;t=-4.985,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SF(OR =5.31,95% CI为3.09~9.31,P<0.001)和MCV(OR=1.78,95% CI为1.10 ~3.08,P=0.013)升高是SCLC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高SF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SF组患者(6个月∶20个月;x2=6.556,P=0.001).结论 血清ESR、MCH和MCHC水平与SCLC无显著相关性,而血清SF和MCV在评估SCLC患者预后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肾移植后伴发高脂血症受者血清hepcidin表达的变化

    作者:薛冬;何小舟;许贤林;徐宁

    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伴发高脂血症受者血清hepcidin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2011年1-7月间的60例肾移植受者分为高脂血症受者组(35例)和非高脂血症受者组(25例),正常对照者分为正常无高脂血症组(30例)和正常伴高脂血症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血清hepcidin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同时检测血液学、生化和铁代谢相关指标,研究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结果 高脂血症受者组与其他3组比较,其血清hepcidin、IL-6、铁蛋白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组的单因素变量分析表明,血清hepcidin的表达与血清铁蛋白、IL-6有相关性(P<0.05或P<0.01).所有样本的联合相关分析表明,血清hepcidin与肾小球滤过率、胆固醇总量、甘油三脂、血清铁蛋白和IL-6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 肾移植后伴发高脂血症受者的血清hepcidin表达升高,其表达与血清铁蛋白和IL-6的表达有相关性,其可反映体内高脂血症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

  • 促红细胞生成素、叶酸、维生素 B12、铁蛋白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兰香;祝兴元;郑素平;刘云花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叶酸(FA )、维生素B12(Vit B12)、铁蛋白(Fe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A组)、30例健康对照者(B组)体内血清中EPO、FA、Vit B12、Fer水平并比较。[结果]两组FA、Vit B12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Fer与EPO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EPO和Fer可作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早期的监测指标。

  • Lasp1蛋白和铁蛋白在重组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介导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

    作者:卓灵剑;郑健雄;李杰;杨运平;张萍;廖华;胡稷杰

    目的 体外研究验证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Lasp1蛋白及铁蛋白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介导成骨中的机制. 方法 从3~18个月龄的C57BL/6J小鼠体内分离、纯化出MSCs,并传代至第3代后,分为3组:实验组的高糖培养基内加入100 μg/L的BMP2及成骨诱导液,阳性对照组加入单纯的成骨诱导液,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3组分别诱导7、14、21 d,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4个成骨相关标记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钙素、Osterix蛋白、骨桥素,以确认是否分化成骨.确认成骨后,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成骨结果阳性组细胞中的Lasp1蛋白及铁蛋白各自的表达浓度.以慢病毒转染基因沉默技术下调小鼠MSCs的Lasp1蛋白的基因表达,并重新进行BMP2介导的诱导成骨过程,再进行上述成骨标志基因的RT-qPCR检测. 结果 RT-qPCR过程显示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显示诱导成骨,且实验组诱导成骨效果更佳.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仅实验组中的Lasp1蛋白明显表达量下调而铁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采用慢病毒转染基因沉默技术下调Lasp1蛋白表达量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量明显上调. 结论 BMP2可以介导小鼠MSCs诱导成骨,且成骨诱导效果极佳.结合前期研究,我们可以确认Lasp1蛋白及铁蛋白参与调控BMP2的信号通路,且Lasp1蛋白对BMP2介导的诱导成骨呈抑制作用.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状况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何琴;蔡宏;张伟明;朱铭力;陆任华;鲁嘉越;蒋蓉;章海芬;倪兆慧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状况,评价MHD患者贫血状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8年期间,本院血液透析中心透析龄≥3个月MHD患者517例,随访患者从入选至患者死亡、终止血液透析、转肾移植、转其他中心、失随访或至研究终止日期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入选患者每3个月测定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Ferritin)、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依据KDOQI指南中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靶目标,将患者分为血红蛋白达标组(110≤Hb≤120 g/L)与血红蛋白未达标组,分析本中心MHD患者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达标率,并分析MHD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的影响因素以及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3.76±14.78)岁,男性310例(59.96%),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达标率分别为35.20%、91.26%和31.18%.血红蛋白达标组平均TSAT及Ferritin与血红蛋白未达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红蛋白达标组TSAT及Ferrtin达标率均显著高于血红蛋白未达标组(94.97%比89.41%,P=0.045;37.22%比28.13%,P=0.0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白蛋白、透析龄是影响MHD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血红蛋白达标组患者8年生存率与心脑血管生存率显著高于血红蛋白未达标组(86.70%比75.30%,x2Logrank=7.134,P=0.008;93.80%比85.30%,x2Log rank=6.134,P=0.013).透析频率、年龄以及血清铁蛋白是MHD血红蛋白未达标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透析频率是MHD血红蛋白未达标患者心脑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控制尚不理想.透析龄、血iPTH、血清白蛋白是MHD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MHD患者血红蛋白未达标将增加患者全因死亡率及心脑血管死亡率.

  • 骨髓铁与常用血清铁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魏小平;马泽荣;郑贵星;谭丽;曾哲彤

    目的 探讨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不饱和铁结合能力(UIBC)、转铁蛋白(TRF)等血清铁指标和骨髓内、外铁的相关性.方法 对112例贫血患者进行骨髓铁染色及血清常用铁指标的检测.将骨髓内、外铁与常用铁指标进行等级相关统计分析.按骨髓内、外铁变化的情况将病例分组:骨髓内、外铁均下降为第1组;骨髓内铁下降、外铁上升为第2组;骨髓内、外铁均上升为第3组,比较不同组之间常用铁指标的差异.结果 骨髓内铁与SI相关性高,呈正相关;骨髓外铁与SF相关性高,呈正相关.第1、2组S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组与第3组SI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与第2、3组间S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3组间S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比较,TR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用铁指标与骨髓细胞内、外铁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综合分析血清铁指标对诊断单纯性缺铁性贫血、慢性病贫血及铁负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定期双份血小板捐献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分析

    作者:何其通;郭如华;余晋林;朱业华;严军雄;罗益红;黄露;叶瑞云;马春会

    目的 了解定期双份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清铁蛋白的状况.方法 选取该站男性定期单份血小板捐献者40例,定期双份血小板捐献者28例,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铁蛋白(SF)含量.结果 定期单份血小板捐献者和定期双份血小板捐献者的SF分别为(55.28±34.17)ng/mL和(50.32±26.23)ng/mL,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期单份血小板捐献者缺铁率为12.5%(5/40),定期双份血小板捐献者缺铁率为14.28%(4/28),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定期单份捐献血小板相比,定期双份捐献血小板不会造成SF的下降.

  • 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铁相关参数改变的比较

    作者:王天然;古宇

    目的 比较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铁参数改变的差异.方法 选取CRF贫血、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及体检健康者,测定红细胞相关参数、肾功能生化指标和铁相关参数,然后分组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CRF贫血组与IDA组血红细胞相关参数都显著低于NC组(P<0.01),CRF贫血组与IDA组间表现相似,没有明显差别.CRF贫血组肾功能生化指标都显著高于IDA组和NC组(P<0.01).CRF贫血组血清铁、总铁结合力(TIBC)、铁饱和度(TS)和铁蛋白依次为(8.4±2.4) mol/L、(32.2士8.4) μmol/L、(22.7±8.4)%和(119.5士42.4)μg/L,都显著低于NC组(P<0.01);IDA组血清铁、TIBC、TS和铁蛋白依次为(4.6士2.3)mol/L、(74.6±14.3)μmol/L、(5.8±2.1)%和(16.8±17.4)μg/L;CRF贫血组血清铁、TS和铁蛋白显著高于IDA组(P<0.01),TIBC则显著低于IDA组(P<0.01).结论 CRF贫血患者与IDA患者血清铁参数改变具有差异,CRF患者主要表现为铁代谢、利用能力降低,而IDA患者主要为铁及其贮存、转运贫乏.

  • 长期饮酒者戒酒前后血清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王小琼;邹晓静;郝燕燕

    目的 探讨长期问题饮酒患者戒酒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变化趋势.方法 对53例长期饮酒并成功戒酒的患者戒酒前和戒酒3、6、12周时血清铁蛋白(FER)、糖缺失转铁蛋白(CDT)、转铁蛋白(Tf)、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并计算CDT在Tf中所占百分比(CDT%).对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着患者戒酒时间的延长,血清CDT、CDT%、GGT水平下降(P<0.05).与戒酒前相比,戒酒6周和戒酒12周血清FER水平降低(P<0.05).结论 长期饮酒者血清GGT、CDT、CDT%、FER水平随戒酒时间延长降低,但FER水平下降速度缓慢,GGT水平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因此,血清CDT及CDT%水平可以用于问题饮酒患者戒酒情况的长期监控.

75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