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幼鼠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检测

    作者:张中林;郑剑玲;孙宏伟;齐贺

    目的 检测幼鼠随年龄增长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改变.方法 将动物中心提供的实验小鼠按照单双号法抽选幼鼠(2月龄),成年鼠(10月龄)和老龄鼠(18月龄)各10只,雌雄各半,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SOD活性.结果 各组鼠龄的肝组织中SOD含量有所不同:幼年组与成年组、老年组相比SOD呈显著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随着幼鼠年龄增长,其肝组织中SOD活性逐渐下降.

  • 持续牵伸运动与关节活动受限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海华;孙颖;吕洋;郭津

    目的 通过关节活动度变化来探讨牵伸运动持续时间与关节活动受限的相关性.方法 实验动物取4周龄Wistar系雄鼠50只,正常组10只,固定组(踝关节用石膏固定1周保持大跖屈位)10只,牵伸组(每日1次进行持续牵伸运动,持续1周)30只,将牵伸组根据牵伸时间不同分为10、30、60 min组,每组各10只,观察踝关节背屈角度.结果 从第1天和第7天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来看,30 min牵伸组和10、60 min牵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 min牵伸运动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关节活动受限.

  • 模式识别分子Mindin蛋白在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中的表达

    作者:张欣;王文俊;翟嵩;李亚萍;石娟娟;贾晓黎;党双锁

    目的 研究Mindin蛋白在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C57B1/6小鼠48只,随机抽取40只应用CC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肝损伤,分别于造模后6、12、24、48和72 h取小鼠肝脏组织作病理学观察(实验组),余下8只腹腔注射橄榄油作为对照(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indin蛋白的表达以及变化趋势,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Mindin mRNA的表达.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CCl4诱导肝损伤后,小鼠肝脏失去其正常结构,48 h时肝脏病理改变为显著.肝脏Mindin蛋白在注射CCl4后12 ~72 h内呈现低表达水平,而其转录水平即Mindin mRNA在给予CCl4后12 h降至低(实验组vs对照组:0.183±0.105 vs 1.023±0.247,t=8.841,P<0.01),随后逐渐升高,在48 h(2.548±0.775 vs 1.023±0.247)和72 h(2.699 ±0.995 vs 1.023 ±0.247)时转录水平甚至是正常水平的2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28、4.621,P值均<0.01).结论 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过程中,Mindin蛋白显著变化,表现为蛋白表达下调,以及转录后mRNA水平的调节.提示Mindin蛋白在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BXSB狼疮鼠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异常与发病的关系

    作者:陈志营;毕黎琦

    目的:研究BXSB自发性狼疮鼠骨髓粒-巨噬细胞系的增殖情况与狼疮发病的关系.方法:雄性BXSB小鼠按4、8、12、16及20周龄分组,每组6只,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方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计数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及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并检测尿蛋白.相同周龄的C57BL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12周龄雄性BXSB小鼠尿蛋白(+),20周龄时尿蛋白(+++),4、8周龄BXSB小鼠及各周龄C57BL小鼠尿蛋白(-).8周龄雄性BXSB小鼠骨髓CFU-GM为(96.00±18.11)/2×105 BMMC,PBMC计数为(111.33±10.97)×106·L-1,均明显高于4周龄BXSB小鼠及正常C57BL小鼠(P<0.05),随着周龄增加,CFU-GM和PBMC进一步增多.结论:BXSB小鼠粒-巨噬细胞系造血异常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参与了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过程.

  • 补肾活血法改善免疫介导型再障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实验研究

    作者:于志峰;戴锡孟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近交系BALB/c小鼠(H-2a,MLSb),雌性,8~10w龄,体重18~20g.DBA/2小鼠(H-2a,MLSa),8w龄,雌雄兼用.以上动物均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 近交系小鼠不同品系颈部心脏移植

    作者:朱晓星;杨康;吴蔚

    目的:建立近交系小鼠同种异品系颈部心脏移植模型.方法:用袖套法进行小鼠颈部心脏移植,选BALB/c小鼠(供体)和用C57小鼠(受体),进行同种异品系移植25例.结果:供心热缺血2~5 min,冷缺血20~25 min,手术总时间为60~70 min,手术成功率为96%.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期为(8.44±1.25)d,n=12.结论:运用改进的套管技术建立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是一种成功率高而且可靠的方法,可用于移植免疫方面的研究.

  • 大小鼠癌组织内毛细淋巴管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李晓冬;赵玲辉;张雅芳;李玉兰;刘宝全;杨树才

    目的:观察大小鼠癌组织内的毛细淋巴管的形态特征,并探讨肿瘤组织内是否有淋巴管新生,为研究癌的淋巴道转移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构建大鼠结肠癌和小鼠移植瘤模型,取材后进行5LNase-ALPase双重染色,透射电镜观察肿瘤内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结果:肿瘤的周边区的毛细淋巴管多于组织正常区,肿瘤中心无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壁上可见破坏和开放连接,同时观察到淋巴管内皮细胞亚细胞结构的改变,在移植瘤内可见从一些较大的毛细淋巴管上伸出小的管腔.结论:肿瘤细胞可通过破坏的淋巴管壁或内皮细胞间的开放连接侵入淋巴管腔,细胞器的改变是内皮细胞损伤的结构基础,在移植瘤内发现的毛细淋巴管可能为新生淋巴管,它们通过质膜小泡引导物质的转运.

  • 凝血因子Ⅸ基因剔除小鼠近交系的建立

    作者:郝光荣;孙伟;胡卫江;陈立;崔淑芳;汤球;曹平

    目的:建立可稳定遗传、临床症状显著的凝血因子Ⅸ(FⅨ)基因剔除小鼠近交系.方法:以PCR扩增检测小鼠尾组织DNA,一期法检定小鼠血浆FⅨ活性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值;取以上结果为全阳性的小鼠以选优法进行全同胞兄妹交配,每代选用第一胎小鼠留种,第8代开始筛选纯合子.结果:F8代FⅨ基因剔除小鼠PCR检测阳性率92%,到F12代小鼠阳性率达100%;FⅨ活性(2.47±1.75)%较正常小鼠(148.18±46.98)%明显降低(P<0.01);FⅨ基因剔除小鼠已近交培育到第12代,遗传性状稳定,并有自发出血倾向.结论:成功建立了纯合子FⅨ基因剔除小鼠近交系,该小鼠符合人血友病B相应临床症状.

  • 近交系CMU/1和CMU/2长爪沙鼠Willis环缺失与生理生化参数比较

    作者:李迎;崔晓霞;杜小燕;马兰芝;尚世臣;黄斌;郭子潇;赵权;李桂军;王冬平;陈振文

    目的 比较CMU/1和CMU/2近交系长爪沙鼠脑底动脉Willis环缺失比率,检测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比较二者差异,为其实验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X5)和日本光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MEK-7222K)对17项血液生化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D)、尿素氮(BUN)、肌酐(CRE)、尿酸(URIC)、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肌酸激酶(CK)、淀粉酶(AMY)、镁(Mg)以及葡萄糖(GLU)和22项血液生理指标: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NEUT)、单核细胞(MON)、嗜酸性粒细胞(EOS)、嗜碱性粒细胞(BAS)、淋巴细胞百分比(LM%)、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单核细胞百分比(MON%)、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进行测定.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分析.结果 CMU/1和CMU/2近交系长爪沙鼠脑底动脉Willis环缺失比例均为76%以上;血液生理生化的12项指标:GLU、CRE、TG、CHOL、PLT、MPV、BAS、LYM%、PDW、HCT、MCV、MCH雌雄差异显著;CMU/1和CMU/2雌性ALT、PLT、PDW差异显著,雄性的HDLD、MCH差异显著;品系间3项指标ALP、ALT、AST差异显著.结论 脑缺血模型长爪沙鼠近交系的基因型对血液生化和生理指标有一定的影响.

  • 近交系长爪沙鼠生化标记遗传监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作者:李迎;陈振文;马兰芝;尚世臣;尚玉璞;赵权;李桂军;崔晓霞;王冬平;杜小燕

    目的 建立近交系长爪沙鼠生化标记遗传检测方法,开展对长爪沙鼠脑缺血模型CMU/1和CMU/2近交系的纯合度进行分析,为判定其遗传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醋酸纤维板电泳法,选26个生化标记进行近交系长爪沙鼠各组织器官样品电泳,参考前期方法优化佳电泳条件,并对样品处理和染色的方法进行一定的改良后;针对F21~23代77只CMU/1和44只CMU/2近交系动物26个生化标记的纯合度进行检测.结果 在2个近交系长爪沙鼠共121只动物中均能成功检测到26个生化标记.其中有24个位点在CMU/1和CMU/2品系内和品系间均显示单态性,但是Es-3和Es-4位点在2个品系间有差异.结论 建立了长爪沙鼠近交系生化标记遗传检测方法;确定近交系CMU/1和CMU/2动物26个生化标记,其纯合度达到100%,说明2个近交系品系符合近交系动物的标准(GB14923-2010).

  • 近交系侏儒大鼠的培育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测定

    作者:姚菊芳;华征宇;王斌;孙志锴;戴慧莉

    目的 建立侏儒大鼠近交系.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群中出现的疑似侏儒症突变动物,采用“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和维持,测定分析其各年龄段生长发育、繁殖性能、脏器重量、血液生理(12项)生化(12项)等主要指标,作为品系参考值,并与原种Wistar大鼠进行比较.结果 至2016年2月,侏儒大鼠实现连续近交达22~23代,品系暂时命名为“侏儒大鼠”(SDWR).SDWR幼年、青年及成年体质量分别仅为相应年龄段Wistar的45.7%,37.5%,36.2%(♂)和49.7%,41.7%,40.3%(♀)(P<0.01);SDWR青年期体长、尾长分别仅为Wistar大鼠的77.5%、72.3%(♂)和73.8%、68.9%(♀)(P<0.01),即随年龄增长SDWR与原种Wistar体质量和体尺差异显著增加.SDWR青年及成年期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睾丸/输卵管)重量显著低于同年龄Wistar大鼠(P<0.01).SDWR主要繁殖性能(产仔数、窝重、离乳率)均显著低于原种Wistar大鼠(P<0.01).血液生理生化主要指标SDWR与Wistar差异不明显.结论 通过长期近交培育成的SDWR在生长发育、体尺、繁殖性能、脏器重量等方面均明显体现侏儒症状,并能稳定遗传.

  • 不同性别、年龄Wistar大鼠常规血液生化值测定

    作者:黄小琼;邝少松;王刚;饶子亮;陆春丽;刘盛来

    目的 研究性别和年龄因素对SPF级近交系Wistar大鼠血液生化值的影响.方法 用ECHO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测定SPF级近交系Wistar大鼠血液生化值.结果 各周龄大鼠雌雄间各项血液生化指标比较结果:幼龄期3周龄动物的总胆固醇(TC)雌雄间差异显著(P<0.05);生长期6周龄动物白蛋白(ALB)、总蛋白TP雌雄间差异极其显著(P<0.01);生长期6周龄大鼠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脂(TG)、TC等指标雌雄间有显著差异(P<0.05).成年期13周龄动物丙氨酸转氨酶(ALT)、ALB、甘油三脂(TG)指标雌雄间差异极其显著(P<0.01);老年期52周龄大鼠的尿素氮(BUN)、TP、TG、ALT等指标雌雄间差异极其显著(P<0.01);老年期(52周龄)大鼠的AST雌雄间有显著差异(P<0.05).同性别各周龄大鼠的一些血液生化指标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年龄、性别因素对SPF级近交系Wistar大鼠的血液生化值有极其显著的影响.

  • 188Re-C50对结肠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作者:邢春根;吴锦昌;金留根;鲍君杰;吾为一;周丽英;俞秋新

    目的观察188Re-抗癌胚抗原(CEA)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C50放射免疫治疗(RIT)对结肠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BALB/c小鼠结肠癌模型分为治疗与对照组,每组8只.治疗组每只瘤内注射18.5 MBq188Re-C50,对照组每只瘤体内局部注射0.16 mg C50.6 h后取新鲜肿瘤组织制备肿瘤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FCM)行倍体与S期细胞比例检测;取肿瘤组织固定后行透射电镜观察与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结果RIT治疗后6h C26结肠癌细胞在用碘化丙啶(PI)染色的FCM直方图上出现典型凋亡峰,C26细胞凋亡百分比为(16.64±0.12)%,对照组为0%.肿瘤S期细胞占(10.41±1.31)%,对照组为(33.14±2.01)%.肿瘤G0-G1期细胞占(68.60±4.82)%,对照组为(35.12±2.63)%,治疗后G1期细胞呈明显阻滞现象.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出现凋亡改变,凋亡指数(AI)为(26.4±0.97)%,对照组无凋亡改变发生.电镜下癌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结论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是188Re-C50抗肿瘤效应的重要作用机理.

  • 复方丹参注射液改善大鼠内毒素休克血液流变学

    作者:黄为;徐鑫荣;眭元庚;赵敏;蒋荣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Ⅰ组),内毒素休克组(Ⅱ组)及按每千克体重注射4g和8g复方丹参注射液防治组(Ⅲ组和Ⅳ组).静注大肠杆菌内毒素后4h,取血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内毒素休克时,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和红细咆刚性指数(ERI)明显升高;Ⅳ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高中切变率ηb和ERI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与Ⅰ组比较,除30s-1、1s-11ηb和EAI仍明显升高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以改善血液流变性,缓解组织缺血缺氧,发挥对内毒素休克的保护作用.

  • 抗白介素2受体α链单抗及AK细胞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倍成;刘根寿;王学浩;邢春根;刘庆宏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过继免疫治疗肝癌方法.方法:将肝癌细胞株(H22)接种于近交系BALB/c小鼠皮下,制成荷瘤小鼠模型,用IL-2/AK细胞/抗白介素2受体α链单抗(aIL-2Rα MAb)治疗,以发现其抗肿瘤作用.结果: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NK活性无明显变化,LAK和CTL活性及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在联合治疗组均高于其他各组(P<0.01);肝癌皮下结节在联合治疗明显受到抑制,肿瘤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

  • 建立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作者:俞志勇;郑树森;梁廷波;万云乐

    目的:建立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选用建康C57近交系小鼠和BALB/c近交系小鼠,参考大鼠心脏移植Ono式模型,并加以改良.同系移植组(n=20)供、受体均采用BALB/c小鼠;同种异品系移植组(n=20)供体为C57近交系小鼠,受体为BALB/c近交系小鼠.结果:成功建立了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供心热缺血时间为(0.9±0.05)min,冷缺血时间为(34.8±0.7)min,手术成功率为90%.同系移植组小鼠心脏移植物获得长期存活(>100 d);同种异品系移植组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期为(7.5±0.1)d.结论:提高供心的摘取技术及受体的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膳食诱导肥胖抵抗大鼠下丘脑NPY mRNA及蛋白的表达

    作者:翟玲玲;姚兴家;赵剑;贾丽红;吴辉

    目的研究膳食诱导肥胖(DIO)及肥胖抵抗(DIO-R)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肽Y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神经肽Y与肥胖抵抗的关系.方法高脂饮食建立DIO与DIO-R大鼠模型,分别于2周、12周末处死,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下丘脑弓状核神经肽Y的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实验2周末,DIO大鼠神经肽Y mRNA和蛋白阳性面积分别为(0.563 8±0.100 5),(0.610 9±0.143 4)mm2,高于DIO-R(0.411 5±0.085 1),(0.523 1±0.096 3)mm2和对照组大鼠(0.400 4±0.062 2),(0.445 3±0.157 8)mm2;神经肽Y mRNA和蛋白积分光密度分别为9 025.48±2 192.32,7 786.39±1 423.02,高于DIO-R(7 651.79±2 279.21,5 447.16±3 207.09)和对照组大鼠(6 499.24±2 342.94,5 530.83±841.13).结论神经肽Y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且保持敏感性可能与肥胖抵抗有关.

  • 近交系大鼠胚胎中脑前体细胞体外培养初步研究

    作者:王晓东;贡志刚;兰青;黄强;闫西刚

    目的尝试体外培养近交系大鼠胚胎中脑前体细胞(ventral mesencephalic precursor,VMP)并进行诱导分化.方法取材E11近交系大鼠胚胎腹侧中脑细胞在bFGF培养液中原代培养7天,撤去bFGF,加AA2P诱导分化7~10天,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前体细胞分化情况.结果体外培养14天及17天,细胞数量分别扩增至培养前的49.76倍和58.43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群体中除了VMP外,还可见大量的神经元(包括多巴胺能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等.结论近交系大鼠VMP能够在体外扩增并分化,可得到较多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用于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

  • CXA-1重组近交系小鼠脾T、B细胞对丝裂原应答能力的观察

    作者:吴克余;王邦霞

    目的以T、B细胞的增殖效应为评价指标,观察CXA-1重组近交系小鼠免疫细胞对丝裂原(ConA、LPS)的应答能力.方法 3H-TdR参入法.结果♀CXA-1小鼠的免疫细胞活性及其对T、B细胞丝裂原的应答效应均显著强于BALB/C和A/J小鼠.结论 CXA-1小鼠(特别是♀)的免疫细胞活性和对丝裂原反应较BALB/C和A/J小鼠为高,揭示新品系小鼠在免疫学、药理学研究方面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 限制性体位对大鼠膈肌功能改变的影响

    作者:马丽;李桂军;方迎艳;关宿东

    目的:研究限制性体位大鼠膈肌功能的变化.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限制性体位组,每组10只.限制性体位组大鼠双前肢固定悬挂12 h后,应用体外灌流大鼠膈肌条的方法,分别测量其单收缩力(Pt)、大强直张力(Po)、峰值收缩时间(CT)、半舒张时间(1/2RT),并测量刺激频率在10、20、40、60、100 Hz的张力,绘制张力-频率曲线.同时测定膈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电镜观察膈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限制性体位组大鼠Pt、Po均低于对照组(P<0.01);CT、1/2RT均高于对照组(P<0.01).给予10、20、40、60、100 Hz的电压刺激膈肌时,限制性体位组大鼠膈肌张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其组织SOD、SDH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限制性体位大鼠膈肌肌丝紊乱、断裂,线粒体空泡化或囊泡化,有髓板样物形成;肌浆网明显扩张.结论:限制性体位大鼠膈肌肌纤维结构受到破坏,收缩功能下降,可能与SOD、SDH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有关.

184 条记录 4/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