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筋骨针灸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筋骨针灸疗法是由针和艾灸组成.进针深度可达筋骨,是一种密排进针法,针感较传统针灸强,进针部位有规律,是一种反阿是穴疗法.对消除疾病所产生的疼痛症状有明显的疗效.我科于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运用筋骨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两种静脉穿刺方法比较
由于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护士们按常规进行各项护理操作,以求尽快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往往忽视了患者的感受.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常用且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临床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是患者接触多,无奈的一种选择.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此项操作技术,才能迅述准确的完成静脉穿刺术.如何应用佳的静脉穿刺方法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是广大护理人员一致研究探讨的问题.如果将人文关怀和健康教育融入到操作过程中,使患者感到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这样不仅达到良好的输液治疗效果,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遵循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原则,有助于实现护理质量的优效管理.本文通过临床实践对静脉输液中两组迸针方法的应用比较,认为静脉穿刺术以直刺法为好,一次成功率高,患者反应疼痛轻微,静脉留置时间长,满意度高.
-
留置针不同进针法对血管损伤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静脉留置针采取不同进针法对血管损伤的影响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13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静脉留置针针头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对照组采取静脉留置针针头鞋面向上静脉直刺法,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和静脉情况.结果 观察组轻度疼痛率和中度疼痛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周围淤青发生率、针头堵塞发生率和液体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住院患者采取静脉留置针针头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效果更好,对血管损伤小,且疼痛程度低.
-
针刺治疗嗅神经功能障碍22例
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小8岁,大58岁,平均年龄36.4岁;病程短3天,长21年.其中过敏性鼻炎5例,鼻息肉2例,萎缩性鼻炎3例,转移瘤2例,颅内压增高1例,癔症1例,精神分裂症2例,神经衰弱3例,感冒3例.嗅觉丧失17例,嗅觉过敏2例,嗅觉倒错1例,幻嗅2例.2 治疗方法取风池、素髎、迎香、合谷穴.患者坐位,常规消毒后,用快速进针法,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2次.每日1次,针7天为一疗程,休息2天后再针下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
3种方便的无菌进针法
随着时代发展,针刺操作无菌要求日益提高,但传统的单双手进针技术不易方便地进行无菌操作.一般针刺的无菌操作要求是: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后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方可持针操作.持针施术时,医者应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身,如某些刺激需要触及针身时,必须用消毒干棉球作隔物,以确保针身无菌.但临床中少有人使用无菌干棉球作间隔物,除管针外较难做到无菌进针.
-
凌氏取穴进针法
据<明史>等记载,凌氏针灸始祖名凌云,字汉章,号卧岩,系成化至弘治年间归安人,北游泰山,遇道人授其针术,为人治疾无不效.孝宗闻其名,召至京,授御医.
-
根据腧穴部位选择无痛进针法初探
笔者在临床应用多种无痛进针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会提出根据腧穴分布部位选择无痛进针法的理念,在临床上根据腧穴所处部位的解剖学特点选择适宜的无痛进针法,头皮部采用叩刺进针法,额部及浅表神经干处采用提捏进针法,眼部及大血管处采用指切进针法,面部及指端采用飞针进针法,枕项部采用弹针进针法,腹部采用抖刺进针法,四肢、腰背部采用单手速刺法,掌心、足底部采用剁刺进针法.本文从术前准备、适用部位、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系统介绍无痛进针法,为临床无痛进针操作提供参考.
-
扬州名医朱复林针法特点
扬州名医朱复林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功底深厚、针法独特,其针刺手法的特点是独特的进针法,巧妙的运气针法,一步到位的烧山火透天凉复式补泻.他的大幅度正反两方向捻转,简化提插程序综合为一体达一步到位,秉承杨继洲之衣钵,对运气针法进行了持针指式的改进,丰富了运气针法的内涵,形成上下前后传导的独特灵活风格.
-
耳针治疗顽固性荨麻疹
治疗方法:取耳穴肺、风溪、肾上腺、内分泌、对屏尖、心.操作:找准穴位后,耳郭常规消毒,用0.5寸毫针直刺,肺穴直刺达软骨内,余穴均刺入皮下即可,用点刺进针法进针,留针40分钟左右,每日1次,两耳交替使用.
-
历版《针灸学》教材中毫针进针法的演变
回顾历版《针灸学》教材中的毫针进针法,探求其演变过程和原因,并分析其发展趋势.通过查阅多版《针灸学》教材和20世纪40年代以来针刺手法相关文献,结合多位近现代针灸名家针刺手法特色,发现进针法的定义几经变化而尚需完善;进针法分类在发展中趋于稳定;插刺进针法一度被收入,而后又消失;对进针法操作细节的描述不断规范完善.其演变主要受当时的学术及临床背景、编写者学术思想、针灸名家的学术思想、针灸国际化与标准化等的影响.捻转进针法和一些进针器进针法符合安全、无菌、无痛、方便的发展趋势,未来可能会被载入《针灸学》教材.
-
针刺进针疼痛客观原因分析与对策及教学要点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在教学和临床中的体会,分析进针疼痛的客观原因,主要有针具、针刺穴位皮肤组织和进针手法三方面的因素,并就具体操作中如何减轻或避免这种疼痛进行了教学论述.认为在教学与临床操作中进针透皮快速、刺押手协调配合是减轻进针疼痛的关键因素.
-
田维柱教授"无痛进针法"临证要点
全国名医、针灸名家田维柱教授从事针灸临床30多年,施术时强调整体观与治神理念,辨证论治与辨经论治相结合;操作时注重手法,强调"进针柔和、透皮不痛、得气明显、注重感传".
-
5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困难处理及分析
肥胖和老年病人因其解剖因素,利用常规锁骨下进针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即使静脉穿刺成功,但置管困难时有发生.作者采用平移穿刺点和改变穿刺方向的方法,成功置管50例.报告如下.
-
干骺端进针法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
克氏针髓内固定是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的常用手术方法.作者采取从干骺端进针行尺桡骨髓内固定,避免了骨骺和骺板的损伤.自2000~2004年临床应用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
对进针手法的探究
进针手法是针灸的基础,好的进针手法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疗效.归纳总结各位名医的进针手法,得知押手和守神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进针三式,以达到无痛或者微痛进针的效果,对临床有着一定指导意义.
-
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笔者近年来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颈性眩晕30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98例,女性102例;年龄大58岁,小27岁;病程长12年,短1 个月。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150例)和针刺对照组 (150)例。2 治疗方法2.1 穴位注射组 选穴:风池、天柱、风府。以上诸穴均取双侧。 药物:当归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5 %利多卡因,VitB12注射液。 操作方法:患者坐位于床边,双侧手臂置于床上,对上述穴位行常规消毒后,选用10 ml 1 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5 %利多卡因1 ml,当归注射液2 ml,复方丹参液2 ml,血塞通注射液2 ml,VitB12注射液1 ml,采用快速无痛进针法,回抽无血后,缓慢推入药液,每穴注入1 ml左右。每3天治疗1次,5次为1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
-
226例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术分析
1998-2001年我科采用45°角进针法对226例患儿行股静脉穿刺,成功率较高,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226例,男136例,女90例.年龄1~28d,早产儿56例.其操作方法:①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侧脱掉衣服,大腿呈外旋外展,与身体纵轴成45°,臀下垫一薄垫,屈膝呈蛙腿状,对侧腿伸直.②股静脉定位:股动脉搏动明显者,以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5cm处为定位点;股动脉搏动不明显甚至摸不到者,从脐部引一条直线垂直于腹股沟,垂直交叉点为定位点.③常规消毒定位点周围皮肤,直径约5cm,注射器先与穿刺侧大腿平行,距定位点2~2.5cm处呈45°行股静脉穿刺抽取所需血量,迅速拔针用无菌干棉球局部按压5min.
-
静脉穿刺部位选择不当致感觉异常
[病例]女,50岁.因甲状舌骨囊肿、糖尿病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78/min,呼吸22/min,血压128/90 mmHg.一般情况尚可,体态偏胖.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及.颈前正中皮下有直径5 cm之无痛性肿块,可随吞咽上下活动,穿刺抽出黄色液体.入院第3天在强化局麻下行甲状舌骨囊肿摘除术.术后病人一般情况良好,给予静脉滴注氧氟沙星、甲硝唑预防感染.静脉输液选择左手背部拇食指之间的静脉,按常规消毒进针法,未见回血,病人突感左上肢及左手麻木,随即拔出针头,更换其他部位,穿刺成功.事后病人自诉左上肢及拇食指酸麻,查体无明显感觉异常,即给予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3个月后肢体感觉恢复正常.
-
垂直进针法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我院自1995年以来采用垂直进针法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60例,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且无一例出现气胸,现报告如下.
-
手术室静脉留置针两种进针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直型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成功率和效果。方法将100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的静脉穿刺法(直刺法),对照组进行常规静脉穿刺法(斜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穿刺成功率情况。结果直接刺入血管法患者疼痛感觉轻于斜刺法。穿刺成功率高于斜刺法结论改良的静脉穿刺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