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应用进展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a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方法.早在1946年和1947年,Jaslow和Cloward就分别报告了PLIF技术,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2].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椎间融合器、经椎弓根内固定在PLIF中的应用,术后稳定性大幅提高,降低了植骨块移位、塌陷和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PLIF仍然存在创伤大,硬膜囊和神经根牵拉严重,术后硬膜外纤维化、粘连和瘢痕形成等问题[3-6].Blume等[7]报告了经一侧椎间孔外侧行腰椎椎体间融合的技术,随后Harms等[8]对其进行了改进和推广,称之为TLIF,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
第四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内固定与融合学术研讨会
-
第五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融合与新技术学术研讨会通知
-
第十六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暨精准外科新技术学习班通知
-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60例
胸腰椎骨折多为青壮年患者,易并发脊髓神经损伤,致残率较高.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我科采用脊柱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并随访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满意.
-
浅谈用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开窗术治疗胸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用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开窗术治疗胸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性疾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开窗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开窗术治疗胸腰椎退变性椎骨狭窄性疾病,其疗效佳,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第十六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暨精准外科新技术学习班”通知
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进步,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已得到普及,脊柱退行性疾病治疗方式日趋多样化。减压、融合及内固定成为脊柱退行性疾病治疗的基础。如何精准选择减压、融合和内固定的节段,使手术创伤更小、治疗效果更好,是每个脊柱外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加强对脊柱退行性疾病治疗技术的正确认识,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脊柱外科杂志》和海军总医院骨科拟定2016年4月中旬在北京联合举办“第十六届全国(军)经椎弓根内固定暨精准外科新技术学习班”,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就颈胸腰椎椎弓根应用解剖学研究、颈胸椎经椎弓根内固定及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经椎弓根内固定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脊柱融合方式的选择、多节段脊柱退变减压融合节段的选择、导航系统在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中的应用、脊柱微创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安排学员进行尸体标本/模型操作训练。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型骨折
胸腰段脊柱爆裂型骨折是脊柱骨折常见的类型,常伴有脊髓损伤,应积极手术抢救脊髓神经功能,同时进行脊柱复位内固定.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是脊柱外科飞跃之一[1~7].我院先后使用Dick[1]、CD、RF[8]、SF、AF[9]等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结果表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具有损伤小、固定节段少、固定可靠、复位效果良好等优点,特别是AF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化,复位固定可靠、疗效佳.
-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的疗效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患者30例,共60个椎体骨折,行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8个月观察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度的变化.结果 30例患者手术时间(112.5±7.2) min,术中出血量(361.4±3.5) ml,输血量(233.5±2.4) ml.28例患者伤口为一期愈合;1例术后出现浅表感染,换药14d后进行再次缝合治疗痊愈;1例患者在术后10d出现肺栓塞,给予抗凝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在住院期间没有出现并发症.术后18个月ASIA分级A级11例,C级6例,D级8例,E级5例,与术前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8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度改善(P<0.01).结论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能够改善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度,并发症少.
关键词: 经椎弓根内固定 多节段非相邻型脊柱骨折 -
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后外侧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
一般的腰椎不稳患者,症状较轻、发病时间短的经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腰部戴配支具、限制腰部活动,大多能缓解疼痛.疼痛缓解后再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避免腰部剧烈的运动和不正确的用腰姿势,多能减缓病情的发展甚或阻止病情的演变.但对于反复发作的腰痛和(或)有神经根、马尾压迫症状患者,则宜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作者自1998~2003年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同时行椎体后外侧植骨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下胸腰段Chance骨折17例
2002年1月~2010年1月,我科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胸腰椎Chance骨折17例,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18~63岁.X线表现:伤椎呈楔形改变,前窄后宽,伤椎前缘高度丢失为30%~50%.骨折部位:T11 2例,T12 4例,L1 7例,L2 4例.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6例,D级5例,E级1例.合并糖尿病者3例,服用激素者1例.
-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先后采用5种椎弓根内固钉系统,单纯行后路减压、脊柱固定融合手术,观察伤椎椎体的复位率及远期椎体高度的丢失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伤椎体复位率(84.20±13.13)%,66例获平均18个月的随访,椎体高度丢失(21.0±12.68)%,损伤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复位佳、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应首选.
-
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伤椎置钉对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效果.[方法] 对12例Dins分型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在伤椎椎弓一侧植入椎弓根钉,复位时通过伤椎椎弓根钉的直接推顶和撑开作用,使得向后移位的椎体复位,恢复解剖序列.[结果] 所有12例均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均一次间接复位成功,术后1年半以上复查X片椎体高度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结论] 伤椎置钉技术对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效果满意.
-
国人下胸椎及腰椎经椎弓根内固定应用解剖新进展
1949年Michele和Krueger报道了椎弓根的解剖特点,认为螺钉可从后路通过椎弓根进入椎体.1963年Roy-Camille首先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随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逐渐开展,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脊柱疾病的治疗.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诸如螺钉穿破椎体,损伤前方大血管或内脏;穿破椎弓根,损伤脊髓、神经根及使内固定强度下降等并发症.为避免上述并发症,国内外学者对椎弓根的应用解剖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现已认识到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椎体间存有差异.国人椎弓根的应用解剖特点更适合于中国人.因此,本文就近年来国人下胸椎及腰椎经椎弓根内固定的应用解剖研究做一综述.
-
胸腰段Chance和屈曲分离型骨折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Chance和屈曲分离型胸腰椎骨折受伤机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屈曲分离型胸腰椎骨折的诊治过程,随访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的钉杆系统后路加压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神经和腹部损伤的发生率与国外报道相比少见,绝大多数患者为不稳定骨折,术后患者病椎达到即刻三维复位稳定,缩短了住院和卧床时间,随访8~21个月(平均14个月),无1例椎体塌陷和后凸畸形,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Chance和屈曲分离型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的钉杆系统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矫治脊柱后凸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矫治脊柱后凸中的应用及截骨方法的选择.方法:本组25例全部采用单节段截骨.椎板、小关节截骨8例;三柱楔形截骨17例.全部采用短节段的椎弓根内固定装置,其中RF 12例,CD 3例,STB 10例.结果:本组21例得到3、6、12个月的随访,其腰背痛消失或大部分缓解,截骨部位获得骨性愈合,后凸角度由手术前平均70°,矫正到平均33°,矫正角度丢失平均2.5°,矫正率为52.9%.内固定装置无松脱和断裂.结论: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治脊柱后凸牢固可靠,对于年龄小、无腹腔血管钙化、后凸<60°可选用椎板、小关节截骨,相反选用三柱楔形截骨为宜.
-
欢迎参加第四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内固定与融合学术研讨会
由《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和海军总医院骨科拟定2002年4月21~28日在北京联合举办第四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学习班暨脊柱内固定与融合学术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脊柱外科专家做专题报告,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专题研讨(授课)内容:1、椎弓根应用解剖学研究;2、经椎弓根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3、各种脊柱内固定的临床应用;4、经椎弓根内固定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5、下腰椎不稳的内固定器械与融合方式选择;6、经后路腰椎间融合(PLIF)与后外侧融合(PLF)的优缺点;7、前路植骨融合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作用;8、融合与内固定的相关性;9、Cage在下腰椎融合中的作用;10、脊柱假关节形成与对策.二、学习班内容:1、实践操作:学员6~7人为一组,利用新鲜尸体脊柱标本进行椎弓根螺钉及内固定器械操作练习,初步掌握经椎弓根内固定的应用技术.2、看手术录像:通过手术录像提高对经椎弓根内固定应用技术的实践认识.三、征文要求:1、全文一般不超过4 000字,并附500~800字摘要(好附软盘).2、报名及截稿日期:2002年3月20日.本次学习班属卫生部2002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结业合格者授学分14分.来信请寄北京阜成路6号海军总医院骨科阮狄克收.邮政编码:100037,联系电话:010-68584079
-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近年来在我国已广泛开展,我院先后使用Staffee、Dick及RF、AF系统,结果表明AF系统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手术操作简化,复位内固定可靠,效果满意.
-
胸腰椎骨折经椎弓钉内固定临床分歧观点
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节段小、复位效果佳、固定坚强、安全简便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已迅速广泛开展,但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仍有较多分歧观点,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改进器械和技术,减少手术操作中的失误和并发症,现将近期有关临床分歧观点综述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
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爆裂性胸腰椎骨折多需手术干预,经椎弓根内固定是常用手术方法,由于整复后的椎体术后易发生内同定的松动、断裂及椎体再蹋陷.我科自2003年3月起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配合专用工具植入自体骨骨粒并结合内崮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