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型和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作者:汪志红

    目的:分析生物型和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86例来我院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作为研究对象,对86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A组43例患者实施生物型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43例患者实施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分析比较两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为14.94d(s=3.52),长于B组患者的6.78d(s=2.12),差异显著(P<0.05);但组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生物型和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但骨水泥型组患者的卧床时间更短,临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

  • 静态和动态条件下股骨假体结构参数研究

    作者:郭宏强;李涤尘;连芩;卢秉恒;靳忠民

    目的:对比研究静态加载和动态加载条件下股骨柄长度和横截面形状对股骨柄上应力及疲劳的影响.方法:由患者的股骨CT数据重建出股骨模型;设计了三种横截面形状(圆形,鼓形I-鼓高8mm,鼓形Ⅱ-鼓高10mm),每种横截面的股骨柄分别有10种长度(40-130mm):分别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其中动态加载力为患者正常走路步态,利用动态分析结果进行疲劳分析.结果: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均显示鼓形横截面的股骨柄假体比圆形横截面股骨柄假体有更小的微小位移,但同时在柄-颈拐角处及柄远端形成应力集中,而圆形股骨柄上的应力分布均匀,三种横截面的股骨柄卜大应力都在中等柄长(80-110mm)时达到小;疲劳分析显示短柄和长柄具有相似的疲劳安全系数,而中等长度柄有较高的安伞系数.结论:综合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疲劳分析,具有鼓形Ⅱ横截面和90mm长的股骨柄在30种股骨柄模型中具有好的力学性能-较小的应力和微小位移,较高的疲劳安全系数.

  • 改良打压植骨技术在股骨假体翻修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好源;黄哲元;黄建明;简国坚;龚灏;陈峰嵘;徐天睿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翻修手术中应用滑锤式髓腔锉进行打压植骨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滑锤式髓腔锉完成对3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的股骨侧假体进行翻修,达到支撑性植骨夯实、成形.翻修术后采用Harris评分及X线观察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32例术后均获随访20~65个月,平均36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4分提高术后2年的90.4分,未出现假体松动及下沉.结论 滑锤式髓腔锉在夯实植骨块的过程中使植骨床四周骨量均匀,能有效防止髋内、外翻及植骨块移向远端不需植骨的髓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 不同骨质密度下生物型及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置入后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范洪辉;李冬松;周振平;关继奎;刘建国

    目的 对不同骨密度下股骨假体类型选择进行模拟对比力学实验,从而确定不同年龄段患者临床全髋关节置换术选择股骨假体的标准,为患者选择股骨假体类型提供骨量上的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Solidworks计算机软件建立人体股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将不同年龄段骨质的密度及弹性模量分别输入计算机,模拟人体单足站立状态.测量2种人工股骨假体在不同股骨密度下的应力分布、界面应力,以及初始微动3个生物力学特性.结果 生物型股骨假体上的整体应力分布,男性30~40岁组和女性30~40岁组总相对较均匀,初始微动变化较小.骨水泥型股骨假体上的整体应力分布,在男性60~70岁组和在女性50岁组相对较均匀,初始微动变化较小.结论 男性55岁以骨和女性50岁以骨采用生物型优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假体的定量性标准,为临床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 股骨上段肿瘤全髋置换后再骨折全股骨置换一例报告

    作者:卢耀军

    1病例报告患者,男,44岁,8年前因右股骨上段肿瘤行右股骨上段切除全髋假体置换,术后未进行放、化疗,病情一直平稳,平时行走基本正常,有时疼痛,半年前不慎摔倒,引起再骨折(图1).查体:全身情况良好,无转移病灶,右下肢外旋畸形,右大腿中段压痛,轴向叩击痛,右大腿、小腿肌肉无萎缩,肌力5级.入院后CT测定左髋臼到股骨髁间窝的长度为410 mm,向北京市春立正达公司定做钛合金全股骨假体.全假体包括全髋关节,全股骨和铰链式全膝关节三部分,股骨头与股骨干是嵌锁式,颈干角127°.髋关节采用改良Smith-Petersen切口,沿股外侧间隙延伸切口,完全暴露原假体,从骨折处分离取出假体,切除瘢痕和电解组织,冲洗创口.切口向下延伸,膝关节采用髌骨外侧缘纵切口,切除股骨残段、半月板和前后交叉韧带.假体先安装髋臼,髋臼锉打磨后,选用54号生物型髋臼,前倾角27°,防脱垫放置于¨点处,假体用1枚螺钉固定于髋臼.胫骨平台截骨厚度为10 mm,后倾3°,外翻约5°,扩髓后调制骨水泥,安装胫骨平台假体;复位整个股骨假体,调整股骨头位置,前倾角约30°;缝合臀中肌及部分梨状肌和股外侧肌于假体襻上,周围肌肉包裹假体,加强缝合.6个月后复诊,患者能正常行走,无脱位(图2).

  • 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的骨折原因分析

    作者:韩玉文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原因。方法:选择的对象为2009年11月~2012年7月在我院就治的286例初次和翻修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初次置换患者218例,翻修患者68例),初次置换患者中应用骨水泥股骨假体118例,应用非骨水泥股骨假体100例;翻修患者中应用骨水泥股骨假体28例,应用非骨水泥股骨假体40例;对初次置换患者和翻修患者的骨折发生率以及应用骨水泥股骨假体与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的骨折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初次置换患者的骨折发生率为6.7%,翻修患者的骨折发生率为22.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初次置换患者中应用骨水泥股骨假体与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的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7%、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翻修患者中应用骨水泥股骨假体与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的骨折发生率分别为3.6%、2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翻修以及非骨水泥股骨假体都是导致骨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能够明显增加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慈秀春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髋关节评分与治疗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2周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86.67%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疼痛.

  • 股骨假体旋转力线与TKA术后疼痛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庆武;赵文玲

    目的:综述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股骨假体旋转力线与术后疼痛相关性,减少假体力线不良的术后并发症。方法:查阅近年TKA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定力线基础及临床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股骨假体旋转力线不良可造成髌骨轨迹异常、屈曲间隙不稳和胫股假体剪切扭力增加,导致髌股关节综合症,假体磨损、松动、膝前疼痛等。结论:股骨假体旋转力线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重要环节,是引发术后疼痛主要的关节内因素。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尚俊;张建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需重建患侧髋关节,其中颈干角是重要的解剖学结构,但临床使用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的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明确.目的:分析THA中采用不同颈干角股骨假体的疗效差异.方法: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94例THA患者,根据使用不同颈干角的股骨柄将患者分为颈干角为127o的小颈干角组和颈干角为135o的大颈干角组各47例,对患者术后生物力学指标、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小颈干角组1例和大颈干角组2例共3例失访,其余小颈干角组46例和大颈干角组4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5~30个月,平均(26.2±3.1)个月.小颈干角组术侧股骨偏心距(FO)相对于健侧的变化值(xFO)、该变化值与健侧FO的比值(sdFO)显著大于大颈干角组(P<0.05),而两组的FO、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相近(P>0.05).术前及术后1、3、6、12、24个月进行Harris评分及双下肢长度的测量,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及双下肢长度差均得到明显改善(P均<0.05);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小颈干角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大颈干角组(P<0.05),而小颈干角组假体脱位、松动的发生率与大颈干角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不同颈干角的股骨柄假体均能较好的恢复髋关节功能,但颈干角为135°的假体能够更好地重建髋关节解剖结构,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影响股骨假体周围骨量的因素

    作者:孙国静;赵建宁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目前治疗严重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晚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其术后股骨近端骨的吸收造成假体远期松动,需要再次行翻修手术,如何解决假体松动仍是关节外科一个难题.

  • 非骨水泥长柄假体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作者:胡钦胜;杨静;沈彬;周宗科;康鹏德;裴福兴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骨水泥全涂层长柄假体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采用全涂层长柄假体全髋关节翻修术的53例患者(53髋)进行随访、分析.其中男26例,女27例;年龄49~78岁,平均62岁.股骨假体采用强生(Depuy)公司全涂层长度为165 mm的直柄AML假体10例、全涂层165 mm的Solution假体19例和203 mm带弧度分左右侧的Solution假体24例.比较髋关节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X线片评价假体柄有无松动下沉及应力遮挡情况.结果 5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8年,平均4.7年.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37分,后随访时增加至86分.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后完全负重,原有髋关节疼痛缓解.在后随访时,有45例股骨柄假体获得骨长入固定.并发症:术后脱位1例,手法复位后未再发生脱位,术后感染1例,假体柄明显下沉1例,后两例患者行再次翻修术,末次随访假体柄稳定.随访X线片显示多数患者骨质改建,密度增加,未发现假体周围有连续亮带及假体柄下沉的患者.结论 复杂的股骨侧翻修手术,应尽可能选择非骨水泥长柄假体.特别是股骨干骺端骨质条件差,中段有骨缺损,近端不能获得牢固固定的病例.术中结合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处理股骨中上段中重度骨缺损,中期临床疗效良好,远期效果有待随访.

  • 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旋转定位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波;马保安

    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成为缓解膝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为成功的治疗方法之一,手术目的就是重建下肢力线,保证手术成功和临床效果的关键就是使假体对位良好,尽管TKA术后10年的生存率已经超过90%[1-5],但是假体旋转对位不良,是TKA术后因力线不良而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6,7]。股骨假体旋转定位不良将会导致膝关节屈曲失衡、内外翻不稳、活动受限、髌骨轨迹异常和膝前疼痛等,也会增加假体接触面的剪切应力,加速假体磨损,造成TKA假体松动和早期失败,增加全膝关节翻修术( 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rTKA)的比例[8]。因此,良好的股骨假体旋转定位是TKA成功和取得优化临床效果的重要保证。

  • 非股骨髓腔定位法牛津单髁膝关节置换可行性研究

    作者:涂意辉;马童;薛华明;蔡珉巍;刘晓东

    牛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Oxford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OUKA)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2].在手术中,推荐采用股骨髓内定位法指示股骨假体的放置[ 2],但切口小、髌骨过大或股骨内髁过小等原因常导致无法进行髓内定位,且该方法亦存在定位不准的问题.因此,我们采用非股骨髓腔定位法辅以影像监视进行股骨假体的放置.

  • 解剖髓腔交锁假体对Ⅱ型股骨骨缺损翻修的应用

    作者:祝云利;吴海山;李晓华;吴宇黎;钱齐荣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股骨假体松动常造成股骨近端骨缺损,对失败股骨假体翻修的方法很多.初,普遍采用骨水泥技术进行翻修,据报道骨水泥假体翻修失败率较高[1].主要原因是髓腔内多为硬化、光滑菲薄的骨面,难以获得骨-骨水泥之间的微交锁,所植入的新假体因而难以获得长期稳定.使用非骨水泥假体进行股骨假体翻修的技术,除骨量丢失较少的患者,以近端微孔涂层假体翻修的结果并不满意[2].当近端骨量中度或者重度丢失时,需要某种形式的远端固定才能获得成功重建.1997年至2000年我们对60例患者采用解剖髓腔交锁假体(anatomic medullary locking,AML)进行翻修,现报告如下.

  • 普通非骨水泥股骨柄用于髋关节翻修的临床分析

    作者:恩和;陈继营;杨瑞;张玄;李恒;杨云建

    目的:评价普通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2011年11月期间行普通非骨水泥柄髋关节翻修手术的18例患者进行影像学和临床疗效评价。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45~76岁,平均58岁。行髋关节翻修的原因:假体周围感染10例,无菌性松动8例。所有患者翻修手术前后均行Harris评分和髋关节X线正侧位检查。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30个月。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9(23~53)分,截止近一次随访评分均数增加至92(84~96)分。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3个月完全负重,原有的疼痛也得到缓解。仅1例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时诉大腿外侧有不适至轻度疼痛,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胶囊75 mg 1/d,两周后症状消失。近一次随访时,所有股骨假体均获得良好的骨长入。无明显并发症。仅1例术后两周脱位,给予手法复位单侧髋关节“人”字形石膏固定6周,随访6个月,未再脱位。结论普通非骨水泥股骨柄是部分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假体翻修的良好选择,近期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 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Evans Ⅰ-Ⅲ型粗隆间骨折股骨假体的生物力学特性

    作者:刘文广;刘胜厚;殷庆丰;肖士鹏;王韶进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Evans Ⅰ-Ⅲ型粗隆间骨折股骨假体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根据DICOM 3.0标准,采用Mimics软件及CAD建模软件Unigraphics完成股骨三维实体重建,以大粗隆尖到小粗隆下缘作为骨折线并将骨折线以上部分移除,建立粗隆间骨折模型.将两种不同柄长(120、170 mm)股骨假体模型置入骨折模型,采用3 mm厚的骨水泥套层重建假体与股骨间的缺损,5 mm厚的骨水泥套层代替重建小粗隆上1 cm股骨颈截骨线与粗隆间骨折线间的骨缺损.后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6.5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单腿站立姿势进行力学加载,得到股骨假体的应力分布云图,在应力集中区域取5个位点取其平均值得到应力值.结果 短柄、长柄股骨假体应力分布基本相同.假体颈部有两个应力集中区,分别位于假体颈的上部和中下部,接近与假体柄连接处,其中中下部与小转子上方的交界处集中明显.假体柄部内侧的颈干交界处相当于股骨矩区域有一较小的应力集中区域,由此向下应力略降低,随之逐渐增大,在接近假体柄内侧末端时形成第二个应力集中区域;假体柄外侧由近端向远端应力逐渐增大,到接近假体末端时形成假体柄外侧应力集中区.结论 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Evans Ⅰ-Ⅲ型粗隆间骨折,股骨假体的应力分布与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的应力分布相似;长柄股骨假体的各应力集中峰值较短柄股骨假体高,但均没有超过金属断裂的应力极值.

  • 股骨假体翻修术中滑锤式髓腔锉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刘好源;简国坚;龚灏;林金堆;黄建明;陈峰嵘;徐天睿

    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如何有效修复假体周围骨缺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目前对股骨远、近端广泛骨缺损多采用植骨,既能增强股骨假体的稳定性,又能增加骨量,促进骨愈合[1].为提高植骨质量,我们设计了一种用于翻修术中夯实植骨材料的滑锤式髓腔锉,并初步应用于临床.

  • 现代医学新技术(2)全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作者:肖瑜

    人工膝关节是在人工髋关节假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膝关节本身解剖、生理学特点设计出来的人工关节假体,用来替代人体原来的膝关节.人工全膝关节包括股骨假体、胫骨假体和髌骨假体,由金属制成的股骨髁、胫骨托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的胫骨垫和髌骨假体几部分组成.

  • 现代医学新技术(2)全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张福江

    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由股骨假体和髋臼假体两部分构成.假体由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的金属合金和耐磨损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衬垫构成.股骨假体包括球部和干状的体部,球部由光滑坚固的合金制成,体部多呈锥形,可插入人体股骨上段骨髓腔内,与股骨紧密地结合,头部与体部可组装在一起.

  • 有限元分析全膝关节置换股骨假体置入定位参数及临床优化验证

    作者:徐高伟;董斌;崔海勇;马强

    背景: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在生物力学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在膝关节置换中的研究不多,对股骨假体的研究也比较少。
      目的:有限元分析膝关节置换股骨假体置入的优化定位参数,并对Gemini-PS膝关节假体全膝关节置换进行临床验证。
      方法:①构建全膝关节置换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对股骨假体截骨定位参数进行正交实验,选择股骨假体的平移量A、外旋度数B、外翻度数C 3个参数作为正交实验的相关因素,每个参数取3个值建立正交表,创建9个实验组合的全膝关节置换膝关节的有限元模型,对9个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优化处理进行方差和极差分析。②纳入42例(47膝)中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Gemini-PS 膝关节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及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评价置换前后膝关节功能,以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评估置换前后膝关节疼痛程度。
      结果与结论:①聚乙烯衬底表面压应力峰值小的为平移0 mm,外旋3°,外翻6°组合,压应力峰值为15.9 MPa;聚乙烯衬垫表面压应力的影响因素中,内外平移的影响大于外旋角度的影响大于外翻角度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发现股骨假体置入的佳定位参数组合为平移0 mm,外旋3°,外翻6°;通过仿真计算证明正交实验是有效的;②4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1例发生术口下段皮下脂肪液化;置换后末次随访患膝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及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均较置换前显著提高(P <0.05);置换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置换前显著降低(P <0.05)。X射线检查未发现骨溶解、假体脱位及松动等并发症,置换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③结果提示,股骨假体置入位置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聚乙烯衬垫表面压应力峰值的异常分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股骨假体进行准确定位可以取得良好的置换效果。

6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