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肠憩室原位癌并肠套叠一例报告
患者: 女, 23岁, 因阵发性腹痛伴恶心、 停止肛门排便排气1天入院。 体检: T 37.1 ℃, 腹稍胀, 未见肠型, 腹肌软, 下腹偏右侧压痛似可触及一腊肠样肿块, 肠鸣音活跃。 腹透: 腹部肠胀气, 见2个气液平面。 B超: 右下腹肠管显示“同心圆”征, 周边呈低回声, 套叠肠管长约8 cm; 血WBC: 12.1×109/L。 术前诊断: 肠套叠。 急症剖腹探查见: 距回盲部约80 cm回肠呈顺行套叠约10 cm, 予手法挤压复位后, 见套叠肠管血运尚可, 套叠头部肠系膜对侧肠壁有一憩室, 并内翻入肠腔。 行憩室复位后, 见憩室长约7 cm, 颈部直径约1.2 cm, 憩室壁瘀血水肿, 壁增厚约0.5 cm。 行憩室切除术。 术后病理: 小肠憩室, 腔底部粘膜层高分化腺癌, 切缘未查见癌细胞。 术后诊断: 小肠憩室原位腺癌并肠套叠。
-
幼儿小肠钩虫病并消化道大出血一例
患儿:男,2岁8个月,因反复血便1个多月来诊入院.患儿病前无明显诱因,起病时有腹痛,排酱红色血便,进行性贫血表现,曾在当地医院进行治疗10余日无好转,以"便血原因待查失血性贫血"转住我院消化内科,经内科血常规、胃镜、凝血功能、大便常规、B超、spect等多项检查,仅有血常规Hb50~80 g/L,大便潜血(++++),spect提示小肠有少量活动性出血明显异常外,余无特殊发现.输血、止血等对症治疗数日无好转,经会诊考虑可能为小肠憩室,血管畸形,肠重复畸形等,转入外科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迥肠中段有小肠套叠,套叠部位不紧,在腹腔镜下予以复位,探查小肠外观无明显异常,无小肠憩室,血管畸形,重复畸形等.
-
小肠憩室异位胰腺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无诱因出现上腹持续性胀痛伴呕吐15小时入院.疼痛为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无放射痛,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查体:右中腹脐旁略饱满,压痛(+),无反跳痛,余无阳性体征.B超示腹腔内包块,不除外肠套叠,盆腔少量积液.血淀粉酶251 U/L,尿淀粉酶761 U/L,血红蛋白111.8 g/L,红细胞压积0.3.诊断为不全肠梗阻,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在套叠肠管末端距回盲部约120 cm肠腔内扪及一条索样物,基底较宽,将基底连同一部分正常肠壁做楔形切除.条索样物长约8 cm,直径1.5 Gm,尖端膨大,外为粘膜,其内有腔,翻转后为浆膜.病理诊断为小肠憩室,盲肠粘膜下及肌层见异位胰腺组织.
-
小肠憩室并发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成人小肠憩室合并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例以并发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小肠憩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12例患者的肠梗阻均由小肠憩室引起,其中术中诊断8例,术前CT及消化道碘水造影诊断4例.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1例患者死亡,共有3人出现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余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小肠憩室,术前诊断非常困难,肠梗阻患者均应排除小肠憩室的可能性,尤其是存在腹膜炎体征或不明原因的肠梗阻,且经长时间的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或缓解不明显者,此时应积极手术探查,了解具体原因,以免延误诊断,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CT检查对于不明原因的肠梗阻术前诊断、明确病因、制定治疗方式有一定帮助,消化道碘水造影对于不全性肠梗阻的患者不仅可以起到诊断作用,还有治疗效果.由于腹腔镜的微创性,不仅作为治疗手段还可作为检查方式,对小肠憩室的诊断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小肠憩室并发症临床病理分析:附32例报告
目的总结小肠憩室几种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对32例小肠憩室并发症的临床病理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不论小肠憩室出现何种并发症,手术切除的近、远期效果良好;腹部其他手术中意外发现的小肠憩室,倘若保留,则是存留隐患.小肠憩室常见并发症类型有:炎症、出血、结石、穿孔、肠梗阻等.憩室内容物的滞留、嵌入、摩擦或冗长型憩室粘连带的形成是引起常见并发症或临床症状的直接原因;几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与憩室壁的组织学特点、憩室粘膜异位组织类型、憩室形态和内容物的成分等因素有关.结论小肠憩室并发症是急腹症不常见的原因之一,手术切除是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
多发性小肠憩室2例
多发性小肠憩室较少见,同时累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者更为少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现将2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1 女性,65岁.因反复上腹部不适2年,于2005年9月来我院就诊.既往进食量多后上腹部不适症状较明显,多次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一直按胃炎治疗,但症状仍不能缓解,目前症状较前发作频繁.行消化道钡餐检查示:于十二指肠、空肠近段可见3个囊袋状影突出肠壁外,大者4cm×3cm,轮廓光滑有狭颈,其内粘膜影与十二指肠、空肠的粘膜影相连,立位囊内可见气钡平面.
-
老年人Meckel憩室炎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76岁,右下腹痛2 d,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畏寒及发热等症状.体格检查:腹部平软,右下腹麦氏点压痛,伴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肾区无扣痛.血常规:白细胞12.1×109/L,中性粒细胞0.78,淋巴细胞0.14.超声检查:右下腹阑尾区见一囊性团块,大小约2.9 cm×2.5 cm,与肠管连续,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壁厚,内部透声差,可见点、片状强回声漂浮(图1).团块周边及内部未探及明显彩色血流信号.腹腔其余肠管无扩张,右下腹未见肿大阑尾和积液回声,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及双肾未见异常.超声提示:阑尾区囊性团块,考虑阑尾周围脓肿.手术所见:阑尾位于肝下,呈腹膜后位,长约6 cm,表面无充血水肿;距回盲部约50 cm处可见直径约2.5 cm、长约3 cm的小肠憩室,表面充血、水肿,已化脓,未穿孔.
-
过敏性紫癜也便血
血自肛门排出体外,粪便带血,无论量为多寡,统称便血.便血是下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常见表现,血管畸形、小肠憩室也可出血.
-
并发肠梗阻的小肠憩室病变的CT表现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引起小肠梗阻的小肠憩室病变及相关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证实引起小肠梗阻的小肠憩室及相关并发症的CT表现,并与20例未并发梗阻的小肠憩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例并发肠梗阻患者中,憩室发生于空肠8例,回肠5例。CT表现梗阻端管腔呈圆柱状增宽扩张,单纯性憩室炎3例,管腔内充满肠内容物及少许气泡影,憩室炎伴穿孔2例,管腔如增粗阑尾,周围脂肪间隙条索影,憩室炎伴粪石2例,增大管腔内见环形高密度,憩室炎伴肠扭转6例,表现为旋涡状肠系膜及血管伴扩张管腔影。憩室管壁平均厚度为(3.06±0.31)mm,憩室平均体积为(98.98±38.59)cm3,分别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2种征象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0.000和0.000)。结论 MSCT 有助于并发肠梗阻的小肠憩室及相关并发症诊断。
-
多发小肠憩室并憩室壁上小憩室1例
患者,男性,71岁。因上腹部反复胀痛不适4年余,近日胀痛加重伴嗳气、恶心、呕吐,偶尔黑便而入院。腹部检查:腹壁柔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于肋缘下均未触及,未扪及包块。2008年11月17日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检查示:十二指肠降部内侧Vater壶腹周围有3枚向外突出的囊袋状阴影,大者直径约2cm,小者直径约0.5cm。蒂均较长,内有气液平面,钡剂排出困难,其升部末端亦有一约1cm憩室。空肠近端有大约18枚大小不等憩室样阴影,大者约3cm×4cm,小者约0.5cm×0.6cm。多数有蒂存在,其中3枚大者边缘有局限性隆起性突出及尖角样龛影,以及食物残渣、粘液滞留。 X线诊断:①十二指肠多发憩室并炎症;②空肠近段多发憩室并发炎症、溃疡及憩室壁上多发小憩室。
-
急性继发性小儿肠套叠49例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1岁以内多见,2岁以后发病逐渐减少,临床上以无器质性病变的原发性肠套叠多见,继发性肠套叠少见.近十年我院外科收治急性继发性小儿肠套叠49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49例,男33例,女16例;年铃2月~6岁.引起肠套叠的原发病有:小肠憩室16例;小肠息肉8例;过敏性紫癜8例;回盲部系带过短5例;回肠末端淋巴瘤5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5例;肠术后吻合口狭窄2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肠套叠及原发病的存在.
-
先天性脐膨出外科治疗体会(附20例报告)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文收集的病例是从1994-2008年我院收治的病儿.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人院时间5h-16d.患儿人院后所见脐膨出直径在3-9cm之间,囊膜完整者腹腔内脏器隐约可见.其中膨出较大的4例患儿暴露出部分肝脏、胃及大部分肠管在外面.4例患儿因出生后囊膜破裂,就诊时间长,造成腹腔感染而死亡.1例患儿出生后16天囊膜感染形成囊膜腔内小肠粘连梗阻,术后因感染死亡.手术成功的15例患儿3例合并有心包横隔缺损及胸骨下部发育不良,2例合并有小肠憩室肠旋转不良,4例合并有小肠局部闭锁,4例合并有球形肝脏其中2例有肠旋转不良.其余2例患儿均未发现有其它脏器发育不良情况.
-
先天性成骨不全一例
患儿 男,G5P237孕周宫内窘迫臀位剖宫产,出生时重度窒息,1 min Apgar评1分,5 min评6分,体重1 650 g,身长42 cm,哭声无力,头大,巩膜轻度蓝色,肌力差,多处畸形,双肩关节不对称,左上肢短于右上肢,左手内翻,左足并趾,阴囊内无睾丸.存活1天死亡.死后X光摄片示:颅骨形态大,颅板薄;左肩胛骨缺如,肩关节脱位;胸廓塌陷,诸肋骨细长,呈多发性骨折;双上下肢长骨密度低,皮质薄,干骺端相对较大,双肱骨中段骨折且成角畸形,左桡骨发育不全,右尺桡骨、双腓骨细长,尺骨长于桡骨,腓骨长于胫骨,左足趾骨并趾.死亡诊断:呼吸循环衰竭先天性成骨不全伴发畸形低体重儿.尸检:多发性骨折,成骨发育不良,软骨未见异常;马蹄肾;小肠憩室;肺水肿,部分肺不张.
-
小肠憩室并发急性肠梗阻死亡1例
1案例病史及案情某男,46岁,既往有"精神分裂症"史,某日15∶00许出现上腹不适、胸闷,伴恶心、呕吐少量胃液,无咖啡色物质,大便未解,无发热,其他病史不详.以"胸闷、上腹不适6h"为主诉就诊某医院.查体:T 36.8℃,P 80次/min,R 20次/min,BP18.7/10.7 kPa( 140/80 mmHg),体形瘦弱,回答不切题,颅脑神经征(一),双肺无啰音,腹软,全腹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肾区叩击痛(一).腹部X线片示:中下腹区见散在肠管积气、扩张,未见明显异常,膈下未见明显游离气体.入院诊断:胸闷原因待查,上腹不适原因待查.次日9∶00,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呼吸减弱,11∶00经抢救无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