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联合球囊扩张成形术在上肢深静脉血栓6例报道
目的 总结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装置在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因上肢深静脉血栓于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术中造影结果、术后患者症状的缓解情况来评估上肢静脉的再通情况.随访包括症状的缓解程度、上肢静脉彩超来评估吸栓后血管的通畅程度.结果 6例患者均完成了吸栓/喷药-吸栓,吸栓术后行球囊扩张成形术者5例,未行支架植入,所有患者术后即刻症状缓解明显.AngioJet血栓抽吸术+球囊扩张的技术成功率为100%(6/6).术后随访所有患者经上肢静脉彩超及上肢臂围检查均超过3个月,经评估后上肢静脉通畅.结论 AngioJet是一种将药物溶栓和机械吸栓相结合的清除上肢静脉血栓的非常有效的系统,具有微创、高效、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但是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球囊扩张作为补充治疗,近期疗效满意,但是需要严格选择适应症,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新生儿上下肢静脉PICC置管的穿刺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新生儿上下肢静脉PICC置管的穿刺效果差异,为PICC置管的静脉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PICC置管新生儿100例,分为上肢组和下肢组各50例,上肢组给予上肢静脉PICC置管,下肢组给予下肢静脉PICC置管.结果 下肢组送管困难率、导管异位率、操作耗时、出血量明显低于上肢组,下肢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明显高于上肢组(P<0.01或P<0.05);下肢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上肢组(P<0.05).结论 与上肢静脉比较,下肢静脉PICC置管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新生儿PICC留置时间,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乳腺癌患者颈外静脉与上肢静脉留置针置管发生并发症的研究
目的 探讨分别在颈外静脉与上肢静脉置入留置针,对乳腺癌患者发生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按静脉留置针置入部位分为颈外静脉组47例、上肢静脉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静脉炎、液体外渗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颈外静脉组患者置管并发症为6.4%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组的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高,静脉炎、液体外渗等并发症低,可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质量.
-
下肢手术桥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目前我院开展的下肢手术中,由于上肢静脉开放时患者体位被动,增加了患者身心痛苦,如果下肢静脉开放,手术操作中,手术者、器械等因素又使开放的静脉受阻.为此我们制作了一个简易下肢桥,解决了以上矛盾,以利手术中使用.
-
彩超诊断烟雾病并颈内动静脉瘘1例
患者女,22岁.因反复头痛,眼痛,全身麻木感17年,加重2个月来院诊治,检查:生命体征及颅神经检查均未见异常.左上肢静脉稍显露,发红,无痛,无痒,无不适.胸片正常.EKG正常.MRI+MRA示脑血管畸形,考虑烟雾病(moyamoya病),右侧半卵圆中心多发脑软化灶.
-
超声心动图与介入性治疗
1928年Forssmann首先将一根导管在荧光透视下由上肢静脉送入右房取得成功,从此右心导管技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Dotter及Judkins 于1964年首先采用硬的心导管进行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扩张.但是直到1966年美国小儿心脏内科医师Rashkind及 Miller成功用球囊导管经未闭卵圆孔造成房间隔缺损(球囊房间隔造口术,BAS)治疗大动脉转位,取得了很好的姑息治疗效果,从此以后介入性治疗才逐渐成为心脏病的规范治疗.
-
血循环不良患者的采血技巧
本人经多年临床实践探索出对老年人、儿童(合作者)以及失血、昏迷等血循环不良患者,一次性采血成功、避免发生凝血、溶血的经验.其方法是:选择适宜的上肢静脉,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左拇指压住针栓固定针尖位置,右手松开止血带,在嘱患者有节奏地松握拳头(昏迷者让陪护协助)时 ,以抽吸1~2s,停抽1~2s,再抽吸1~2s,停1~2s的方法反复进行抽血,直到所需送检血量.抽血全过程约1 min左右或视需血量多少而定.此法优点是可保证采血量,不会因溶血而影响检测结果.同时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
术中经上肢静脉通路自体采血在心脏直视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自体采血的方法及步骤.选50例成年无禁忌证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在常规监测下经上肢静脉进行自体采血.结果50例患者采血成功率95%以上,且各项监测指标基本稳定,血液稀释,出血相对减少,自体血停机后回输,不仅节约了库血也减少了和避免了输库血的并发症.结论该操作方法简便对手术及麻醉也无干扰,安全可靠,可控性强,便于临床应用.
-
术中经上肢静脉途径自体采血法在心胸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介绍一种经济实用的术中利用自体血源的采血方法.方法选择血红蛋白(Hb)>120g/L、上肢前臂浅静脉血管充盈条件较好的成年心胸手术患者,利用麻醉前已建立的上肢静脉通路在术中实施自体采血并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果自体采血期间,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中心静脉压(CVP)等各项监测指标无明显改变,血流动力学较稳定,组织灌注良好,SpO2≥98%.多数患者在出手术室前无需再输库血,手术后血水引流及库血用量明显减少.到目前为止,未见血液污染及输血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节约库血、经济实用,并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颈外静脉及上肢静脉PICC血栓与感染的对比分析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肘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血栓形成及感染的对比分析,探讨二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为PICC置管的佳途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医院肿瘤科住院行PICC的604例患者按置管部位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330例选择颈外静脉行PICC ,对照组274例选择肘部静脉行PICC ,置管后比较两组血栓及感染率。结果试验组血栓发生率为5.15%,对照组为22.63%,两组置管患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染率为2.1%、对照组为4.0%,两组置管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外静脉PICC较肘部静脉PICC血栓发生率低,置管成功率高;两组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无明显差异;颈外静脉P IC C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海洛因滥用者大面积心肌梗死1例报告
海洛因滥用终导致多脏器功能损伤,近年来屡有报道.本文报告1例青年海洛因滥用者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致死.详情如下:患者,男性,30 a,无业.于1997年9月6日22:00送本院急诊室.患者来院前1 h饮酒(量不详),约20 min后感心前区极度不适,并感胸闷、口渴、出汗、呼吸困难,随后呼之不应,故急诊来院.查体:意识不清,呼吸浅慢且不规则,每分钟6-10次,体温35℃,血压测不到,皮肤湿冷,大汗,面部、口唇、肢端紫绀,双侧瞳孔等大,直径约2-3 mm,对光反应弱,球结膜充血.两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音低钝,心律齐,心率每分钟50次.腹软,剑突下可见一约4-5 cm长手术疤痕,(因吞食剪刀手术所致),肝脾未触及.双上肢静脉条索状,沿静脉走行可见大小不等、新旧不一注射针痕.进一步询问病史,家属述患者吸烟史10余年,吸食海洛因已2年余.发病前20 d被公安机关拘留,发病前1 d释放.发病当日饮酒时再次吸毒(量不详).急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间有Ⅲ°A-V B,STⅡ、Ⅲ、αVF、V1-V4弓背形抬高0.20-0.70mv,呈单向曲线,对应导联ST段下降.诊断:急性前间壁、前壁、下壁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海洛因依赖.
-
新生儿经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探究新生儿通过上肢静脉和下肢静脉放置PICC导管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经上肢静脉PICC置管,实验组经下肢静脉进行PICC置管,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7.50%).实验组患儿的PICC置管的出血量(1.12±0.53)mL和操作耗时(23.25±8.87)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出血量(1.74±0.57)mL和耗时时间(34.79±10.74)min,并且实验组的留置时间(22.98±5.25)min也明显长于对照的留置时间(17.47±4.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新生儿来说,下肢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的效果要好于上肢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具有安全可靠和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输液的选择
目的 探讨上下肢静脉输液的区别应用,以便更好地配合临床抢救及其它特珠诊断用药.方法 选择住院病人20例,按入院次序随机分成2组,每组10例.即上肢静脉组和下肢静脉组,比较2组静脉输液情况.结果 下肢静脉组达到有效药浓度的时间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组.结论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应用上下肢静脉输液可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
强化CT造影的问题
如今CT造影已成为放射显像领域必不可少的诊断工具,大家所熟知的CT造影剂,其医学名由以前的造影剂改为CT对比剂,用于CT扫描时增强图像的显像,进行CT增强检查,需经静脉(常规为上肢静脉)注射含碘对比剂,以增强病变与正常组织的密度差别,有助于清楚显示病变,弥补"平扫"的不足,显著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
超声诊断腋静脉变异属支血栓1例
腋静脉是常见静脉穿刺位置及置管后导管经过路径,其解剖和变异对临床工作意义重大,超声可快速方便发现腋静脉变异属支血栓形成.我科室发现腋静脉变异属支血栓1例,现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男,65岁,于2016年10月15 日入院,诊断:食管癌晚期.因考虑长期输液,予行右侧贵要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美国巴德公司,4F单腔).置入3天后患者主诉右上肢肿胀,测右上肢臂围较左侧长8cm.予查床旁超声,检查右侧上肢静脉,贵要静脉、肱静脉剂头静脉未发现异常超声,扫查右侧腋静脉发现:腋静脉里PICC导管在位,导管周围包绕血栓,沿腋静脉内导管追踪至锁骨下,从腋静脉分出一条属支,向左侧胸壁行走,与锁骨平行,导管在这条腋静脉属支里行走.超声可见腋静脉属支充满血栓(图1).
-
产褥期盆腔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
患者女性,31岁。孕1产0。孕39+1周,2000年8月4日行剖宫产术,术中顺利,静脉穿剌点为上肢静脉。产后1d下地活动,产后3d无任何不适,切口甲级愈合,出院。产后5d开始出现左下腹及左下肢不适,体温37.5℃,2d后出现左下肢疼痛,产后20余天左下肢疼痛加重,伴肿胀于9月2再次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3℃,左下肢明显肿胀,活动受限,皮肤温度较高。左腹股沟、左下肢及左世哲窝处有压痛,左踝动脉及动脉搏动弱。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髂外静脉、左股总静脉、左股浅静脉内充满低回声,内未见血流信号。提示:左髂外静脉、左股总静脉及左股浅静脉内血栓形成。
-
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我科将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用于77例静脉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发现回血、堵塞现象明显减少,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收集了老年患者静脉治疗者14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肝素钠盐水液封管)和实验组(同一型号的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各77例.2组均用相同型号相同厂家生产的留置针,穿刺部位选择双上肢静脉,固定材料均选用同一种材料.
-
同种异体肝和肾联合移植术二例的麻醉处理
例1. 男性,28岁,57kg,因腹胀、浮肿2年,血透半年入院,术前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合并肾功能衰竭.麻醉方法:因患者情况差,术前药免.入室后立即面罩吸氧,右上肢开放两条静脉通路,经右桡动脉监测血压(ABP),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双腔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及输液,保留左上肢静脉作腋静脉转流用.
-
永存左上腔静脉的超声表现
目的:探讨永存左上腔静脉的超声表现。方法36例患者常规心脏超声检查或经左上肢静脉心脏声学造影。结果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36例患者冠状静脉窦均明显扩张,其内径6~26mm,或经左上肢静脉心脏声学造影,首先冠状静脉窦(CS)显影,继后右房、右室依次显影。结论常规心脏超声检查,应重视CS的扫查,见冠状静脉窦扩张时应考虑永存左上腔静脉存在的可能。如经左上肢静脉心脏声学造影,则可准确诊断是否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从而提高此类患者的确诊率及手术的安全性、成功率。
-
静脉留置针在化疗病人中不同静脉径路的应用比较
我科2000年6月~12月,对食道贲门癌术后化疗病人分别经颈外静脉和上肢静脉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用药,分别观察并对比其炎症反应情况.经比较,颈外静脉更适用于肿瘤患者化疗的静脉给药途径.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