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细胞血管基质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德伍;胡翔;毛远桂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细胞血管基质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胰蛋白酶、乙二胺四乙酸和曲拉通X-100对兔主动脉进行脱细胞处理,制备成脱细胞血管基质;体外分离和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将其作为种子细胞种植于脱细胞血管基质上,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血管.结果:制备的脱细胞血管基质由胶原、弹力纤维等组成,未见细胞成分残留;体外扩增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于脱细胞血管基质上可生长增殖.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脱细胞血管基质支架材料复合可成功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有望为血管缺损的修复提供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 组织工程血管研究进展

    作者:林本瑞;司忠义

    血管组织工程是指利用血管壁的正常细胞和生物可降解材料来制备、重建和再生血管替代材料的科学.目前国内外已经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以期研制出无免疫原性,抗血栓形成、组织和细胞相容性高,具有一定强度和生长性并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血管替代物,以期解决临床上治疗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的缺血性疾病自体血管移植及血管来源有限的问题.

  • 动-静脉内瘘1028例的临床护理

    作者:王凤华;刘杰;辛淑贞;王军辉

    0 引言 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动-静脉(A-V)内瘘直接影响到维持血透患者的生存,维护好一个良好的内瘘除了外科手术技术因素外,主要与正确使用和护理有关,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减少并发症,延长使用时间是直接影响到患者存活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对1028例动-静脉内瘘了护理,我们总结出"七"字护理法,报告如下:

  • 四肢大动脉损伤17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文学;乔永军;房子强;潘志军;思玉楼;杨涛;张晓瑞;高全有;蔺啸

    目的 分析总结172例大动脉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血管直接吻合,血管移植、人造血管等方法修复大动脉损伤172例.结果 156例功能恢复良好.2例肾衰死亡,6例截肢,8例肌肉部分坏死.结论 四肢大动脉损伤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根据不同部位,肢体缺血的不同时间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

  • 联合使用NT、CLMRIS及Vigileo系统实施精细化麻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梁斌;高振辉;任俊屹;陈述

    目的:研究精细化麻醉管理应用于心脏手术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择期拟行冠状动旁路移植手术需全身麻醉患者,ASA I-II级,随机分为两组:经验管理组(C组即对照组),精细化麻醉管理组(F组即观察组),每组25例.C组依据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判断实施麻醉;F组联合使用仪器设备指导(包括麻醉深度监测仪、闭环肌松注射系统、心功能监护仪等)实施麻醉.入室(T0)、插管(T1)、劈胸骨(T2)、体外循环前(T3)、撤离体外循环(T4)、出室(T5)等6个时间点,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NT分级(NTS)、NT指数(NTI)、肌松计数、四个成串刺激(TOF)值、每博量变异率(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记录各麻醉用药量、液体出入量,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记录插管评级(按照Copper评级方法)、体外循环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手术至出院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组T1~T5时点MAP、HR变化更为平稳(P<0.05),NTS处于麻醉目标范围者较多、NTI、肌松计数、SVV均较低(P<0.05).F组咪达唑仑用量较大,总入量较多(P<0.05);丙泊酚、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量较小(P<0.05).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组Copper评级较高、监护室停留时间较短、手术至出院时间较短(P<0.05).结论:精细化麻醉管理使诱导与维持均平稳,术后转归好,安全可行.

  • 颜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颏下动脉岛状瓣应用分析

    作者:张小锋;张万锋;马亚军;高秋芳;牛雪涛;吴宝恩;贺亚文

    目的:探讨采用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颜面部软组织修复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颜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根据患者缺损大小及位置对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设计并进行修复重建,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3~9个月,对患者颜面部功能、外观恢复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颏下动脉岛状瓣颜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皮瓣面积分布为3 cm×4.5 cm~4 cm×10 cm;其中18例患者采用顺行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修复,2例面部鳞癌患者行扩大切除术后采用逆行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修复;术后所有患者受区外形和功能均良好恢复,且未见明显供区瘢痕.结论:颏下动脉岛状瓣同颜面部缺损在质地、颜色上匹配性较佳,且供区隐蔽,应用于颜面部软组织缺损可有效促进缺损部位功能和美观的恢复.

  • 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皮肤缺损临床应用14例

    作者:路仲晓;陈会强;刘鹏飞

    创面软组织缺损目前西医治疗以植皮为主,植皮后疤痕形成大,影响关节功能[1].胫腓骨骨折术后胫骨前方皮肤缺损、骨外露是骨科常见病例,往往也是基层骨科医生在无显微外科条件下比较棘手的问题.2003年9月至2012年8月笔者对14例胫骨前方及足、踝部皮肤缺损骨外露应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右美托咪定用于预防全麻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寒战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徐殊;吴海波;王强;孟庆涛;王辉山

    目的:观察全麻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患者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对术后寒战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实施全麻非体外循环不停跳CABG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后应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镇静)和对照组(术后单纯使用丙泊酚镇静)各30例。观察术后寒战发生率、寒战分级及全麻清醒过程中(停用丙泊酚后)呼吸循环指标的波动;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脱离呼吸机过程的区别。结果:观察组术后寒战发生率13.3%,对照组发生率4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对照组发生寒战的严重程度较高;两组患者术后监测的呼吸循环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非体外循环不停跳CABG患者于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可有效预防寒战发生,且对呼吸循环指标无影响。

  • 四肢大血管损伤11例报告

    作者:罗国安;程兴杰;戴鑫

    四肢大血管损伤多发生在骨折与关节脱位,我院收治11例四肢大血管损伤,大部分为刀刺伤。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例中均为男性,年龄19~49岁;损伤原因:刀刺伤7例、铁板切割伤1例、骨折损伤2例、机器绞伤1例;受伤后入院时间30min~2h;入院至手术时间20min~1.5h;损伤种类:股静脉不全断裂1例、腘动静脉断裂1例、股深静脉不全断裂1例、股动静脉断裂1例、锁骨下动脉损伤1例、胫前(后)动脉断裂各1例、股动脉断裂1例、旋肱后动脉断裂1例、腋动静脉断裂1例、肱动脉损伤1例。术中输血800~3500ml。手术方式:动静脉修补4例、自体血管移植2例、直接吻合2例、动脉结扎3例;术后治疗与复查:术后应常规抗炎、抗凝、血管解痉、室内保温。彩超与MRA证实血流再通。治疗结果:10例痊愈,1例死亡。

  • 腘动脉损伤21例治疗体会

    作者:赵红卫;段锋彦;焦耿军;董军;赵玉祥;强荣海

    近年来,因车祸、挤压等原因导致的胭动脉损伤逐渐增多.因胭动脉位置深在,其紧贴股骨腘面和胫骨平台的唇状突起,与胭静脉一起被包裹在一个结缔组织鞘内,而其侧支如同固定线一般,使腘动脉位置较为固定,故膝部创伤易发生胭动脉损伤[1];且腘动脉侧支细小,侧支循环不丰富,故损伤后易发生肢体坏死.有文献报道腘动脉损伤后的截肢率高达30%~50%[2].我院显微外科自2007-04~2011-04间共收治胭动脉损伤患者21例,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无一例截肢,现总结如下.

  • 同种异体静脉在周围血管外科中的应用(附5例报告)

    作者:包文;段永亮;王钦银

    同种异体血管作为血管移植的替代物在临床上早已使用,但是由于存在排斥反应,往往导致术后血栓形成或血管阻塞,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 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伟;赖佳明;张昆松;黄力;陈东;陈流华;殷晓煜;梁力建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血管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和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的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1血型A型,病例2血型O型.术中均发现肿瘤包裹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包裹长度分别为6 cm,决定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及同种异体血管(血型B型)移植.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肿瘤转移、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6月.结果 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病例1手术时间为480 min,脾静脉阻断时间为45 min,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阻断时间为30 min,术中出血量为3 000 mL,术中输RBC 10 U,血浆600 mL.血管切除长度为7 cm.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第5天恢复进食,第5、7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第21天出院.术后患者至随访截止时间仍生存,未见肿瘤复发.病例2手术时间为480 min,脾静脉阻断时间为30 min,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阻断时间为25 min,术中出血量为600 mL,术中输RBC 2 U,血浆400 mL.血管切除长度为7 cm.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第5天恢复进食,第5、7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第14天出院.至随访截止时间仍生存,未见肿瘤转移和复发.结论 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的血管重建,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 双侧指动脉缺损自体血管移植修复体会

    作者:都江胜;赵业忠;景平生;焦裕光

    手指的挤压伤在煤矿生产中比较常见,有些除有皮肤软组织损伤、骨折外伴有指掌侧固有动脉损伤.我院于1997年8月到2000年12月对2例中指两侧指掌侧固有动脉完全挫伤断裂且缺损的患者行自体血管移植修复.手指均成活,且功能满意.

  •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组织移植治疗进展

    作者:王兆红;齐新生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是一种常见于30~50岁中老年性疾病,其病因学常见于股骨颈骨折、酒精性、激素性.关于其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清楚,较为公认的学说是"缺血-压力增高学说".早期诊断手法以MRI成像具价值,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长期疗效多家文献报道较差,主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髓心减压术、血管束移植术,自体、同种异体骨移植术,截骨术,以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各种手术方法疗效报道均具有争议性,本文就近年颇具治疗应用前景的组织移植技术(包括血管移植技术,自体、异体骨移植技术)治疗ANFH作一概要综述.

  • 血管移植治疗右前臂尺桡动脉断裂1例

    作者:荆国红

    治疗右前臂横断伤造成尺、桡动脉断裂,尺、桡神经断裂,出血休克1例.通过及时血管移植修复,避免了肢体坏死截肢,肢体恢复良好.

    关键词: 血管移植 动脉 神经
  • 断指再植中血管移植3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艳忠;张普盛

    目前临床上断指再植的处理一般采用指骨短缩办法,使断指血管、神经能够在无张力下直接吻合,而当离断位置位于关节处时往往需牺牲关节功能,无利于再植手指的功能恢复.我院于2001年8月~2005年1月,对收治的32例37指手指离断伤,采取不短缩指骨,应用腕掌侧静脉血管移植的方法修复手指血管缺损并施行再植,术后完全成活33指,2指大部成活,2指坏死,获得较好的外形与功能,现报道如下.

  • 血管移植在下肢动静脉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兆利;卢济阳;丘俊生;蔡志勇

    下肢动静脉损伤在临床工作中是比较多发常见的,以股动静脉,腘动脉为多发.下肢大血管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除了引起失血性休克外,还可导致肢体坏死,若不能及时正确诊治,会造成病人终生残疾.我院自2000~2005年共收治15例,均采用血管移植的方法,均获得了成功,现报道如下.

  • 左手掌撕脱离断伤1例报告

    作者:何风;韩辉

    我院于2012年9月收治1例左手掌撕脱离断伤患者,经急诊清创固定,血管移植重建血供,肌腱移位重建动力腱,神经二期修复,术后半年余,恢复效果满意。

  • 腘动脉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刘亦军

    目的探讨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4例腘动脉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结果痊愈20例,截肢2例,慢性脊髓炎,功能障碍2例.结论对腘动脉损伤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及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血管移植在四肢创伤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作者:肖春生;李艳红

    目的:分析四肢血管损伤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2013年治疗的四肢血管损伤病例,病例均采用自体血管和人造血管移植,针对44例病例展开分析研究,探讨治疗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在44例患者中,有截肢3例,肢体缺血挛缩6例。神经功能恢复不完全7例。剩余的病例移植血管均通畅,远端肢体血循环良好。结论:采用血管移植的方法来治疗血管损伤保肢成功率高;血管移植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病人的明确指征,好使用自体静脉移植,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人造血管;治疗必须要尽早诊断,并积极做好血管感染工作。

161 条记录 8/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