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股/腘静脉损伤的手术治疗

    作者:周才胜;时健身;茹能;李云;武斌;黄鹤;金涛;乐锦波;王华;张竞;杜远立

    目的 探讨股/腘静脉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998年4月至2007年5月治疗股/腘静脉损伤26例.单纯静脉伤12例,合并股/腘动脉损伤14例,分别采用血管修补术、血管补片修复、端端吻合术、大隐静脉移植及"并管法"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动、静脉.结果 23例肢体术后血运恢复.合并股/腘动脉损伤14例中,1例并发肾功能衰竭,3例肢体坏死截肢,4例肢体肌肉部分坏死清创后残留部分功能障碍,单纯股/腘静脉损伤者血管修复后肢体无显著肿胀,血运良好.随访3个月~7年,23例肢体血运良好.结论 股/腘静脉损伤修复有助肢体恢复正常血供,优先处理合并动脉损伤,"并管法"大隐静脉移植修复股/腘静脉损伤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

  • CD34+细胞与单个核细胞对新型小口径人工血管早期抗血栓形成影响的比较

    作者:游庆军;蔡铭;耿纪群;管欣;谢宗涛;王峰

    目的 比较纯化的CD34+细胞与未经筛选的单个核细胞(uMNCs)作为种子细胞在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早期的抗凝作用.方法 uMNCs与CD34+细胞分离自犬骨髓,将两种细胞分别在体外培养、传代,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分化,体外血小板黏附实验检测细胞的体外抗血小板黏附功能.将等量自体上述两种细胞分别种植在小口径人造血管腔内表面并替代一段颈动脉.分别在24h、72 h、1周后取出移植血管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体外血小板黏附实验显示CD34+细胞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显著高于uMNCs.植入体内后,移植uMNCs血管腔表面比种植CD3+细胞的有更多的血小板黏附和血栓形成.24 h、1周后CD34+细胞组血栓面积与移植的血管腔表面积之比小于uMN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34+作为种子细胞种植小口径人工血管后比未经筛选的uMNCs具有更好的早期抗血栓形成功能.

  • 组织工程化小口径血管在体移植的研究

    作者:杜振宗;任华;马国涛;宋剑非;郑民;张立飞

    我们通过体外构建、体内培养的方法构建组织工程化和血管,然后植入动物的股动脉,探讨利用小口径组织工程化血管进行血管移植的可能性.

  •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受体在自体血管移植后的表达

    作者:刘宏宇;李君权;叶明;夏求明

    我们通过建立自体血管移植动物模型,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TGFβR1)及TGFβ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参与内膜增生的机制。

  • 自体血管移植后内膜增生与内皮素-1 mRNA表达的关系

    作者:李君权;刘宏宇;王雪峰;夏求明

    我们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探讨内皮素(ET)-1 mRNA与自体血管移植后内膜增生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及模型建立:168只Wistar大鼠(由哈尔滨医科大学提供)随机分成3组.V组(静脉组)采用质量分数为1%戊巴比妥钠30 mg/k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颈部旁正中切口,游离颈外静脉外侧分支长1.0 cm切断,放入肝素盐水弯盘中备用(放置时间15 min).

  • 环孢素预处理对同种带瓣主动脉移植的保护作用

    作者:罗程;郑宝石;何巍;冯旭;雷宾峰;彭俊

    目的 观察环孢素预处理在同种带瓣管道移植的作用.方法 将1个月龄的中国白兔50只(取其带瓣主动脉)作为供体,体质量0.25 ~0.35 kg;将成年中国白兔50只,体质量2.50~3.50 kg,随机分2组作为受体,25只(移植时供体带瓣主动脉接受环孢素预处理)为实验组,25只(移植时供体带瓣主动脉不接受环孢素预处理)为对照组,移植前后应用葡萄糖代谢法检测带瓣血管的代谢,分别于第2、4周取出移植主动脉,观察血管是否通畅,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组织病理图片观察,普通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MGP基因,荧光定量PCR 2-△△Cr方法检测实验组4周、8周时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MGP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1)实验组通畅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通畅率(59.09%),两组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5例)葡萄糖代谢率均数±标准差值为(4.3950 ±0.5642) mmol/(L·24 h),对照组(25例)葡萄糖代谢为(4.4720±0 7213) mmol/(L·24 h),两组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织病理学观察,对照组明显出现内膜增生、中膜坏死和外膜浸润,随时间推移细胞成分明显减少,瓣膜正常分层状结构和结缔组织不断丧失;(3)MGP基因在实验组中表达,而在对照组中不表达;实验组中术后4周的MGP mRNA表达量(14.564±0.243)明显高于术后8周的表达量(6.492±0.962).结论 环孢素预处理的同种带瓣主动脉可提高移植血管通畅率,降低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细胞改变较轻;MGP 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可能与环孢素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及增殖有关.

  • 移植血管间置、门静脉主干-门静脉肝内左支分流术在治疗小儿肝外门静脉高压中的应用

    作者:张金山;李龙;李颀;刁美;李旭;孔赤寰;叶茂;魏延栋;管考平

    目的 探讨移植血管间置、门静脉主干-肝内门静脉左支分流术在治疗小儿肝外门静脉高压中的效果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9例(男6例,女3例)因“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入院,入院后完善腹部CT、超声及门静脉血管B型超声检查,诊断为门静脉海绵样变、门静脉高压和脾大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移植血管间置、门静脉主干-肝内门静脉左支分流术治疗,术中造影发现胃冠状静脉直径较细或长度不够,不能行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左支分流术治疗,遂采用移植自体血管的方式,将其两端分别与门静脉主干和肝内门静脉左支吻合.其中采用移植空肠静脉方法治疗2例,回肠静脉4例,肠系膜下静脉3例.患儿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0个月,平均24.6个月.随访期间,采用超声评估脾大小及分流血管通畅情况.记录血常规、血生化和血氨,评估脾功能亢进情况和肝功能.结果 所有患儿均成功行移植血管间置、门静脉主干-门静脉肝内左支分流术治疗.手术时间105~360 min,平均218.3 min.其中3例住院期间有输血记录.术后住院时间6~10d,平均7.2d.术后复查B型超声示脾长径为9.6~14.7 cm,厚径为3.4~5.4 cm;较术前(长径10.4~17.6 cm,厚径3.2~6.8 cm)明显降低.血常规、生化和血氨均恢复正常.随访B型超声可见分流血管通畅,血管直径为0.5~0.7 cm,平均0.6 cm;分流血管入肝血流速度为0.14~0.18 m/s,平均0.16 m/s.1例患儿复发,采用保守治疗有效.结论 移植血管间置、门静脉主干-门静脉肝内左支分流术是治疗小儿肝外门静脉高压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患儿不能采用胃冠状静脉-门静脉左支分流术治疗时可考虑采用该方法治疗.

  • 螺旋CT对胰腺癌侵犯血管的评价

    作者:朱捷;刘荣波;周翔平

    胰腺癌因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与极差的预后引起了临床的广泛重视.目前,外科手术仍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佳选择.遗憾的是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属晚期[1,2],常因血管侵犯、胰周浸润、远处转移等原因无法切除.在导致病变无法切除的诸多原因中,血管的受侵包裹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在未发现远处转移时,血管侵犯是重要的不可切除的指标;另一方面,血管侵犯的表现在某些病例甚至较胰腺内肿块的出现更早更显著,有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再者,术前明确受侵血管的范围及程度,可确定实施血管移植的可能性及方法.

  • 15例闭合性指动脉损伤临床分析

    作者:刘家国;刘莹松

    闭合性指动脉损伤临床上并不多见,极易漏诊,处理不当会导致手指坏死.我科自2002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15例闭合性指动脉损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方法修复损伤的血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及治疗的相关问题.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闭合性指动脉损伤患者,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5~48岁,平均(33.0±8.6)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9例,挤压伤3例,绳索钢丝勒伤3例.其中拇指1例,示指4例,中指3例,环指4例,小指3例.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移预防移植血管狭窄

    作者:王晓明;吴树明;郭兰敏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移防治移植静脉血管桥再狭窄的可行性.构建带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和腺病毒空载体.采用山羊自体颈静脉作血管桥,在体外转染带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实验组)和腺病毒空载体(对照组),然后旁路移植法端-侧吻合到颈动脉上.术后30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静脉桥3H-TDR的掺入量和静脉桥内膜厚度及管腔狭窄面积百分比,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在静脉桥中的功能表达和静脉桥新生内膜的增生情况.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转染后30天,实验组静脉桥中外源性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仍有功能表达,静脉桥3H-TDR掺入量明显减少(P<0.01);静脉桥平均内膜增生厚度和管腔狭窄面积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移可以有效抑制移植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对预防移植血管狭窄有一定的作用.

  • 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后TNF在血管和心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陈晓慨;白菡;朱兵;徐世安;王练英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在移植的血管和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用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做血管供者,日本大白兔做血管受者,进行颈动脉血管移植.通过新鲜植入、抗生素处理及液氮冷冻等方法对移植的血管进行处理,HE染色观察移植血管和心肌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血管和受者心肌组织TNF表达的变化.结果 TNF表达率在液氮冷冻组低于新鲜移植组和抗生素处理组,与自体原位移植组相似.新鲜移植组TNF表达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管移植后,受者心肌组织的TNF的表达与移植血管的相似:新鲜移植组和抗生素处理组的TNF表达率较高,液氮冷冻组的TNF表达率较低(P<0.05).结论 同种异体血管移植能激发移植血管和心肌组织产生TNF,液氮冷冻处理可降低移植血管和受者心肌组织的TNF的产生.

  • 急性四肢动脉损伤69例的诊治经验

    作者:赛力木·艾拜都拉;姜孝奎;方青波;田广磊;任昊;戈小虎

    目的 探讨四肢动脉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11年4月共诊治的69例四肢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端-端吻合、直接动脉修补、自体大隐静脉或头静脉移植及人工血管吻合.结果 6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端-端吻合23例;自体静脉移植33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26条,长4~10cm,平均7cm;头静脉7条,长4~8cm,平均6cm.);血管裂口修复6例;人工血管移植3例;假性动脉瘤切除4例.本组患者无一例死亡,肢体功能评价分为优、良、差三级,优(49例)、良(11例)、差(6例),截肢3例(4.3%).结论 早期诊断,有效的控制出血和抗休克治疗,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是提高肢体存活率和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合理的处理动脉复合伤,早期筋膜切开可提高治愈率.

  • 20例下肢大动脉损伤急诊处理和临床分析

    作者:茹能;陈波

    目的 探讨下肢不同部位大动脉损伤早期诊断及急诊处理方法.方法 下肢大动脉损伤患者20例均采用手术修补、自体血管移植修复损伤血管.结果 12例恢复良好,2例因大量肌肉组织坏死行截肢,1例因并发肾功能衰竭行截肢,3例因未修补深静脉致下肢肿胀明显,2例出现部分肌肉组织坏死;12例恢复病例中下肢轻度感觉障碍2例.结论 下肢大动脉损伤应尽早诊断,诊断不明确者应尽早探查,下肢不同部位的动脉血管损伤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 自体浅静脉移植修复四肢动脉缺损52例报告

    作者:佘康云;赵玉驰

    各种外伤造成四肢动脉主干的缺损常引起肢体的缺血,甚至肢体坏死。自1986年7月至1999年12月我院采用自体浅静脉移植修复四肢动脉血管缺损52例52条血管,除1例月国动脉损伤大隐静脉移植后血栓形成致截肢外,其余均获得成功,成功率达98.1%,现总结如下。

  • 注射毒品引起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11例报告)

    作者:林世磅;余东;李润祥;吴晓祝

    目的探讨对注射毒品引起的假性股动脉瘤行血管移植的疗效,提高治疗效果.方法行血管移植手术治疗11例,其中人工血管移植9例,自体血管移植2例,均行股动脉及股静脉移植.结果1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年,均获得良好效果,移植血管通畅,未出现血管阻塞,伤口愈合欠佳1例.结论血管移植是注射吸毒引起假性股动脉瘤外科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支或肌间隙皮支缺如1例

    作者:张功林;章鸣;吴发林;王干生;郭翱;郁辉;王顺炳

    患者,男,42岁.因左手机械性损伤2.5 h入院.检查:右手背较广泛性软组织缺损,创面约12 cmx10cm.伸肌腱与部分掌骨外露,难以用常规植皮方法修复,决定用切取左股前外侧阔筋膜瓣,行吻合血管移植联合游离植皮修复(图1).手术分两组进行,一组行右手清创,清除坏死组织,显露好受区吻合的血管.

  • 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廖华;徐达传;顾玉东

    臂丛根性撕脱伤是临床常见的损伤,其发病率高,致残严重,给社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臂丛损伤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20世纪初开始引入手术治疗,并先后经历了损伤切除直接缝合、新鲜同种神经移植和自体神经移植三个阶段,但效果欠佳.后又有人采用多功能重建手术以改善屈肘功能.70年代出现了束间松解、束间移植、带血管移植、神经移位等显微外科技术,其中神经移位术的开展使臂丛撕脱伤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移位神经涉及副神经、肋间神经、颈丛运动支及键侧C7神经等[1].

  • 前臂浅静脉血管移植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不完全撕脱伤体会

    作者:李静平;罗子康;王刚

    目的 探讨血管移植的方法治疗不完全皮肤软组织撕脱伤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近3年来临床治疗22例有适应症的不完全皮肤软组织撕脱伤行清创后移植血管原位回植,观察皮瓣近期成活及随访患肢术后3个月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血管移植病例组中15例完全存活,7例创缘0.5~1.5 cm不规则坏死,无大面积坏死情况,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血管移植法可增加不完全皮肤软组织撕脱的原位回植机会,且手术简单.

  • 小腿内侧游离皮瓣桥接修复离断肢体合并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作者:南利民;胡溱;赵立宗;苏博义;乔栓杰;贾孟轩;陆向阳;申明亮;宁秦武;贺王峰

    在肢体离断再植的临床治疗中,经常因压砸、捻挫及撕脱等造成的合并有血管及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病例,单纯行血管移植,不能获得手术成功,在治疗中非常的棘手.

  • 钢珠弹致血管损伤的救治

    作者:李玉茂;郭文荣;林国叶;林国兵

    四肢血管损伤比较常见。Hermreck等[1]报道四肢血管损伤占总创伤的3 %。对损伤血管的早期诊断及显微修复是抢救肢体成功率降低伤残率的关键。我院自1 99 2~1998年共收治钢珠弹致血管伤18例,应用显微修复,本组18例全部为男性,年龄 4~43岁,平均25岁。其中股动脉伤9例,动脉伤6例,肱动脉伤2例,腋动脉伤1 例,合并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伤2例,动脉伤合并胫前、后动脉伤2例。损伤类型及合并伤:完全断裂伤5例,部分断裂伤11例,挫伤、栓塞伤2例。其中伴行静脉损伤14 例,1条动脉裂口1个2例,2个裂口14例,3个以上2例,合并骨折14例,神经损伤 8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10例,筋膜间隙综合征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 h以内1 5例,12~24 h 2例,24 h以上1例。 方法与结果:4例采用自体静脉移植修复,4例行对端吻合,2例行血管移植、对端吻合和侧壁修复,8例行对端吻合和侧壁修复,其中2例行转移修复。18例肢体存活17例,除 1例接诊时发现肢体已明显坏死而截肢外,17例肢体存活者随访6个月~3年,15例肢体循环及功能良好,2例遗留程度不等的缺血性肌挛缩。

161 条记录 6/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