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转运系统对救治危重新生儿的实践分析
资料与方法2006~2009年转运网络迅速开展的4年时间里,本中心共成功转运危重新生儿29 122人,无1次转运中死亡,占同期NICU住院人数的35.6%.从转运来的新生儿原发疾病来看,新生儿肺炎754例;早产儿530例,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175例,超低出生体重儿23例,双胎早产儿55对,其中发生肺透明膜病25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306例,出生窒息256例,重度黄疸111例,消化道出血9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79例,重症湿肺79例,败血症79例,抽搐待查79例,先天性心脏病64例,有病态的巨大儿50例,气胸47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7例,肺出血41例,颅内出血35例,低血糖35例,足月小样儿32例,先天畸形32例,化脓性脑膜炎17例,其他149例,其中部分病例为外科疾病如肠梗阻、膈疝、消化道穿孔、消化道畸形等,收入儿外科进行治疗.
-
营养与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婴幼儿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2008年5月~2009年10月在我院就诊1060例剖宫产婴儿进行追踪随访,随机分为分观察组560例和对照组500例.婴儿消化道畸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窒息及心肺疾病除外.纳入标准:①均为初产妇,年龄23~38岁,孕周37~41周,住院1周以上,分娩方式均为剖宫产分娩.②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
-
5招帮孩子长个儿
生活中,身高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可以被人从小说到大的话题.虽说遗传因素决定了身高的75%,但毕竟还留有25%的空间可以让人后天努力.3月到5月是儿童长个儿的黄金时节,除了本身患有心脏病、哮喘、消化道畸形、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或经常生病的孩子外,正常儿童如何抓住长个儿的“金钥匙”呢?北医三院儿科内分泌专业主任医师王雪梅和北京军区总医院高级营养配餐师于仁文为您联合支招.
-
1531例儿童消化道畸形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 总结儿童消化道畸形的超声特点,探讨超声对不同消化道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临床疑似消化道畸形10 185例患儿进行的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计算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Kappa值等.结果 超声检查10 185例疑似消化道畸形的儿童,1 531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为消化道畸形.超声灵敏度86.73%、特异度97.12%、诊断符合率95.52%,Kappa值0.84°.结论 超声对各种儿童消化道畸形的诊断符合率较高,特别对在幽门肥厚性狭窄、肠旋转不良、胆总管囊肿等疾病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
胎儿结肠闭锁的B超诊断1例
患者,女,30岁.孕39周,来我院作产前检查.B超检查:胎儿双顶径9.2cm,胎盘Ⅱ级,胎儿腹围显著增大,全腹部呈分隔状的囊性扩张,扩张肠管的内径宽1.2cm,肠管蠕动缓慢、变形(图1).羊水多且混浊,大深度14.3cm.超声诊断:1、胎儿腹腔异常声像多为胎儿消化道畸形(结肠闭锁可能性大);2.羊水过多.
-
B超诊断唇裂腭裂1例
孕妇,24岁.孕39周,阴道流水2小时.孕期否认服药史,无家庭遗传病史.常规超声检查所见:胎儿头位、颅骨光环完整、颅内未见异常,双顶径9.4cm,脊柱排列整齐、连续,四肢齐全,股骨长7.4cm,胎心规律,胎动可见;胎儿上唇左侧可见无回声暗区,宽约1cm.作矢状面扫查,无回声暗区长约3cm;胎盘位于子宫前壁,功能Ⅱ级;羊水深暗区大深度9.1cm,羊水指数9.1+8.1+6.7+3.9=27.8cm,胎儿颈后见"U"形脐压迹(图1).B超诊断:1.宫内妊娠单活胎;2.胎儿消化道畸形:唇裂、腭裂;3.羊水过多;4.胎盘功能Ⅱ级;5.脐带绕颈一周可疑.
-
胎儿消化道超声图像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胎儿消化道超声图像不同特征的含义,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利用B超例行产科检查,从中发现胎儿消化道"异常",并追踪观察.结果:单纯肠管扩张的胎儿出生后排便正常,健康生长.肠道高回声的胎儿患唐氏综合征.合并有其他畸形的胎儿预后不良.结论:单纯的肠管扩张为胎粪淤积所致,为正常生理现象.肠道高回声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肠道回声异常同时合并其他畸形的胎儿预后不良.
-
新生儿高位消化道畸形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
目的 评估新生儿高位消化道畸形手术矫治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85例十二指肠、空肠先天性梗阻新生儿术前、术中和术后诊疗过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将患儿分为两组,术中经鼻放置肠营养管、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n =37],术中未放置肠营养管、待胃肠功能恢复开展经口喂养组(对照组,n=48);比较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手术年龄和时间、住院时间、全静脉营养持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经口喂养时间、术后经口喂养达40 ml/3 h的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营养指标、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术前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手术年龄、疾病分布、营养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N组手术时间(110.5±14.9) min、术后经口喂养时间(11.7±4.2)d与对照组(110.0±15.3) min、(12.3±2.9)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71、0.508,均P>0.05);EEN组术后初次排便时间、经口喂养达40 ml/3 h的时间、全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50.1±16.6)h、(17.9±6.0)d、(14.5±5.5)d,(19.4±6.2)d,均比对照组(60.4±21.3)h、(21.3±7.5)d、(17.8±7.5)d, (23.1 ±8.3)d显著缩短,且住院费用(20 022.7±4 615.1)元与对照组(23 036.4 ±5 877.7)元比较显著减少(t值分别为2.885、2.238、2.281、2.266、2.567,均P<0.05);EEN组无肠穿孔、肠扭转、堵管等置管并发症发生,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无呕吐、胆汁淤积发生;对照组术后功能性肠梗阻3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呕吐、胆汁淤积发生率比EEN组显著增加(P<0.0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年(6个月~3年),两组生长发育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先天性十二指肠、空肠畸形新生儿经鼻肠营养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方法简单,无创伤,并发症少,静脉营养应用时间短,有助于新生儿肠功能恢复,提高喂养耐受性,安全可行.
-
胎儿消化道畸形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胎儿消化道畸形产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产前诊断消化道异常73例,并追踪观察.结果:73例消化道异常患者,产后证实为消化道畸形60例,未见异常13例.结论:超声产前诊断胎儿消化道畸形,对优生、优育及出生后早期及时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
婴幼儿胃管插入的技巧
<中国误诊学杂志>编辑部:胃肠减压术是目前小儿外科治疗某些腹部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消化道畸形、肠梗阻等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之一,但因为患儿不能正确理解治疗意图而且插管时极不配合,不仅容易导致插管失败而且容易造成患儿呕吐引起窒息.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经验,提高了插管的成功率,减少了患儿痛苦.具体操作如下:
-
超声早期诊断胎儿消化道闭锁1例
孕妇24岁,17周妊娠,B超检查: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厚2.3 cm,羊水大径4.8 cm,于胎儿胸腹腔见4.2 cm×3.0 cm无回声区,将心脏向前挤压,胎儿心肾正常.
-
先天性短食管伴胸腔胃畸形3例误诊分析
先天性短食管伴胸腔胃系少见的消化道畸形,现将误诊3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男,3岁。患儿常进食后呕吐,平卧时加重,间隙黑便6个月,近一周出现咳嗽、发热入院。X线胸片(卧位)显示:右肺下野圆形软组织块影,边缘光滑,其内密度均匀,未见空洞及液平面,纵隔轻度左移。拟诊:①先天性肺囊肿;②肺隔离症;③肺动静脉瘘。 例2,男,4个月。因咳嗽、发热2天入院。卧位胸片发现右下肺内带片块影,边缘模糊,块影内密度均匀,未见钙化及空洞。初诊:①右下肺炎;②先天性肺囊肿。
-
母婴同室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率监测及临床分析
目的:监测母婴同室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率,并对疾病进行临床分析.以建立预防机制、减少疾病的发生.方法:对1996-06/2003-10在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12811例中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率及疾病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母婴同室12 811例新生儿中发现消化系统疾病82例,发生率为0.64%.病情出现时间:92.7%患儿发生在0-72 h内.常见疾病:吞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消化道畸形及感染性疾病等.82例中67例转入我院新生儿病房,出院时治愈63例(94.0%);好转2例(3.0%);死亡2例(3.0%).14例转入小儿外科,1例放弃.结论:加强医护人员对母婴同室的巡视,密切观察新生儿变化,能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诊治措施,可减少疾病发生率及降低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
-
新生儿消化道畸形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儿,男,2小时,因出生后2小时青紫1次主诉入院。患儿孕系2胎2产,孕37+2周,其母孕后期行腹部B超示羊水量极多、未探及胎儿胃泡,2天前胎膜早破,在我院妇产科保胎治疗,于2小时前经产道分娩,产程顺利,出生体重2.3kg,产后阿氏评分1分钟、5分钟、10分钟分别为9、10、10分。羊水量极少,否认有脐带、胎盘异常。患儿生后患儿哭声弱,反应可,阵发性青紫1次,刺激后好转,口吐白色少许泡沫。为进一步资料转我科。无家族遗传病史可记。入院查体:体温不升,脉搏140次/min,呼吸50次/min,体重2.3kg。神志清,反应稍差,哭声弱,声音嘶哑,呼吸节律规则,全身皮肤红润、中等厚(2分),四肢末端略发绀。点状乳晕,直径小于7.5mm(2分)。前囟约1.5×1.5睸,平软。口周略青紫。胸廓对称无畸形,吸气性三凹征阴性,双肺可闻及大量中湿罗音,心腹未见异常,双下肢稍有水肿,指趾甲超过指趾端(3分),足底红痕大于前半部,褶痕大于前2/3(3分)。四肢肌张力正常,围巾征阴性,腘角小于90度,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稍弱。入院初步诊断:(1)足月小样儿,(2)消化道畸形?入院后予:(1)按新生儿疾病常规护理。(2)保暖、心电监护、血糖监测、吸氧、清理呼吸道。(3)完善血尿粪三常规等检查。(4)患儿母孕期有胎膜早破史,故给予头孢曲松(0.23g qd)预防感染,给予补充维生素K1(3mg qd)及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
-
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根治术的护理配合
先天性巨结肠是结肠和直肠肌间壁的肌间神经节细胞缺乏导致肠管痉挛性狭窄的消化道畸形,以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消化道发育畸形.占婴幼儿消化道畸形的第2位,男多于女,比例为3~4∶1.在新生儿期主要表现为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状;儿童期表现为便秘、腹胀、消瘦.该病经诊断后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否则可影响生长发育.传统的手术方法是经腹会阴操作,存在时问长、操作复杂、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而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减轻了家属的负担,同时也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体会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1991年美国Alain等报道经腹腔镜进行幽门环肌切开术获得成功[1]以来,国内外不断有这方面的报道,现在已成为治疗CHPS的经典手术方法.
-
腹腔镜在6月龄以内新生儿和婴儿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附297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新生儿和小婴儿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2001年1月~2007年5月,我们对297例新生儿及小婴儿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年龄生后2小时~6个月,其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80例,梗阻性黄疸67例,腹股沟斜疝35例,胆道闭锁31例,中高位肛门闭锁21例,胆汁黏稠21例,先天性膈疝7例,空肠闭锁7例,胆总管囊肿6例,先天性巨结肠5例,十二指肠膜式狭窄5例,肾积水3例,食管裂孔疝2例,食管闭锁2例,肠旋转不良2例,小肠梗阻1例,肠套叠1例,先天性肌性斜颈1例. 结果 诊断性手术胆道造影术67例;操作简单的中小手术如幽门环肌切开术80例,疝囊高位结扎术35例,胆道冲洗术21例,十二指肠膜式狭窄手术5例,肠旋转不良Ladd手术2例,肠套叠复位术1例,肠粘连松解术1例,胸锁乳突肌松解术1例;复杂性大手术如肝门空肠吻合术31例,肛门成形术21例,膈疝修补术7例,肠闭锁肠切除吻合术7例,肝管空肠吻合术6例,长段型巨结肠根治术5例,肾盂成形术3例,食管闭锁2例,食管裂孔疝胃底折叠术2例.无术中大出血、无术中及术后需要输血者、意外损伤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94例,3例胆道闭锁因术中肝门渗血中转开腹手术.术后随访2个月~6年,无明显远近期并发症发生. 结论 腹腔镜技术是诊断、治疗新生儿和小婴儿疾病的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满意等优势.
-
先天性肛门狭窄及闭锁八例手术治疗体会
先天性肛门狭窄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发生率为(0.6~6)/万[1].直肠肛管狭窄多有局部的疼痛及不同程度的排便困难,严重者肛门指检仅能容纳一个小指尖,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以及工作和生活上的诸多不便[2].2001年2月至2010年5月,我们应用整形外科原则及技术治疗肛门狭窄及闭锁8例,效果良好.
-
先天性膈疝的产前诊断及宫内治疗进展
先天性膈疝是膈肌的发育缺陷导致腹腔内容物疝入胸腔.通常是散发的,活产儿中发病率为0.02%~0.05%,若将死产也计入其中,则发病率可达0.04%.仅有不到2%的先天性膈疝为家族性发病,单纯的先天性膈疝在兄弟姐妹中的再发率为2%.84%的先天性膈疝发生于左侧,13%发生于右侧,仅2%发生于双侧[1].约44%的先天性膈疝胎儿合并染色体异常及心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消化道畸形[2]或多种综合征,如18三体、心脑畸形、Fryns综合征、小颌舌下垂综合征(Pierre Robin综合征)和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等,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仅有不到15%的先天性膈疝胎儿可存活[3].
-
立止血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64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病例共计124例,我们对其中64例应用立止血进行治疗.病例选择条件:有呕吐咖啡液体或出血,排柏油样大便或暗红色血便,无皮肤、脐部等其他部位的出血,查潜血实验呈阳性,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正常,排出咽下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消化道畸形等外科疾病.将这12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接受立止血64例为观察组,另外6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儿性别、出生体重、开始出血的胎龄,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