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的表达与颞叶癫痫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文霞;余洋;林卫红;孟红梅

    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是常见的癫痫类型,大部分为药物难治性癫痫,主要的病理特征是海马苔藓纤维出芽和突触重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国内外许多学者运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通过比较TLE患者或动物模型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蛋白质,发现脑衰反应调节蛋白2(CRMP-2)的表达下调显著,表明CRMP-2与TLE密切相关.CRMP-2属于细胞质磷蛋白,高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通过对CRMP-2表达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相关性研究,CRMP-2在经典通路中通过影响神经元微管的合成从而调节轴突和树突的生长,推测CRMP-2在TLE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是通过PTEK/P13 K/Akt/GSK-3β/CRMP-2信号通路进行的,可揭示TLE的发病机制及为进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 腓骨肌萎缩症护理体会

    作者:单淑珍;胡永红江;黄兴丽

    腓骨肌萎缩症(CMT)亦称为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MSN),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临床主要特征是四肢远端进行性的肌无力和萎缩伴感觉障碍.CMT是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之一,发病率约1/2500,根据临床和电生理特征,CMT分为两型:CMT1型(脱髓鞘型),神经传导速度(NCV)减慢(正中神经传导速度<38m/秒);CMT2型(轴突型),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轻度减慢(正中神经传导速度>38m/秒).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呈常染色体隐性或X-连锁遗传.有关腓骨肌萎缩症报道较少,护理经验也较少,现总结如下.

  • 新生儿惊厥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黄芳;杨月

    惊厥是新生儿危重症之一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神经新生儿惊厥是因窒息、颅内疾患、代谢及先天性疾病等多种病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的病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症.因新生儿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神经细胞胞浆、胞膜分化不全,树突、轴突、髓鞘等发育尚不完全,故新生儿惊厥形式与年长儿有很大不同.本研究观察27例惊厥新生儿的多种形式惊厥及惊厥时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合病因并就护理对策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 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研究

    作者:田转明

    目的:结合临床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诊断及价值,探讨DAI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旨在提高对DAI的认识.方法:对86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早期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脑肿胀36例;脑白质、灰白质交界区、基底节和胼胝体斑点状、小片状出血灶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合并脑挫裂伤25例、硬膜外/硬膜下血肿6例.结论:CT检查对临床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DAI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338 南非醉茄中醉茄内酯衍生物及其轴突生长活性

    作者:

    关键词: 南非 酯衍生物 轴突
  • 低温保存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岩峰;吕刚;许卫兵;金哲;黄涛

    目的:观察低温保存(-70℃)的神经干细胞(NSCs)复苏后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NSCs在处于对数生长期阶段冻存2周,复温后由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Brdu)标记,制备大鼠SCI模型.实验分为3组:NSCs移植组(A组)、DMEM填充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脊髓损伤后立即进行移植干预,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的存活及迁移情况,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法观察损伤处轴浆运输的重建.结果:复苏的NSCs经Brdu标记后移植到SCI区,在损伤脊髓区域可检测到标记的阳性细胞,辣根示踪技术显示细胞移植组较DMEM填充组阳性细胞明显多,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保存的NSCs在移植到脊髓损伤区域后可存活,并参与脊髓损伤处轴浆通路的结构重建.

  • 甘草苷对原代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和营养作用

    作者:杨云;卞广兴;吕秋军

    目的:研究甘草(liquiritin,LQ)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所致大鼠原代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和营养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Aβ25-35损伤模型,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考察LQ神经保护作用;通过考察LQ诱导海马神经元轴突延长的作用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作用观察其神经营养作用.结果:10μmol·L-Aβ25-35显著降低细胞的存活率;明显升高细胞内钙离子水平;诱导细胞凋亡发生,凋亡率达28%.预先给预0·1,1,10μmol·L-1浓度的LQ处理细胞6 h,可显著抑制Aβ25-35导致的细胞死亡,能够明显降低Aβ25-35导致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流式细胞检测凋亡率分别降低到10%,15%,22%,提示LQ能够拮抗Aβ25-35导致的细胞凋亡.LQ能够显著增加神经生长因子(NGF)介导的海马神经元轴突延长,特异性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能够部分阻断该作用.另外,LQ可以诱导神经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结论:甘草苷对Aβ25-35导致的大鼠原代神经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同时甘草苷对原代海马神经元有营养作用.

  • 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俊锋;顾晓林;王建伟

    脊髓损伤多由外伤引起,常导致脊髓或马尾神经发生不同程度损害,造成其受损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是造成截瘫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研究指出脊髓损伤主要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1].原发性损伤多见于脊柱骨折或脱位压迫、撞击、牵拉或切割脊髓,造成神经细胞坏死和轴索中断,而继发性损伤是原发性损伤启动的一系列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化级联反应,导致组织缺血、水肿、细胞凋亡、微循环障碍、脂质过氧化反应、轴突脱髓鞘等.

  • 中医辨证治疗视神经萎缩95例

    作者:张湘晖;张明亮

    视神经萎缩是严重的视网膜和视神经等疾病的终结局.因视网膜的光感受器、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广泛损害,以及神经纤维丧失、神经胶质增生,而引起严重的视功能障碍,治疗较为棘手.我科从1998年1月~2003年6月共收治本病95例135只眼.经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NGF与CNTF对大鼠坐骨神经轴突再生的诱导趋化作用研究

    作者:李强;伍亚民;申屠刚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大鼠坐骨神经轴突再生诱导趋化作用.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梭形双通道乳胶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段,并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A组乳胶管的两支管内不加入任何物质;B组两支管内均加入医用几丁糖凝胶;C组两支管内注入医用几丁糖凝胶后,分别加NGF和CNTF;D组两支管内注入医用几丁糖凝胶后,分别加NGF和NGF+CNTF;E组两支管内注入医用几丁糖凝胶后,分别加CNTF和NGF+CNTF.术后3、4周观察两支管内神经定向趋化情况,并对术后4周再生神经行HE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A组和B组两支管内神经再生速度及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C组术后3周再生神经优先向CNTF侧趋化,术后4周CNTF侧神经再生成功率和超微结构优于NGF侧(P<0.05);D组和E组,再生神经向NGF+CNTF侧趋化,且再生成功率、HE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均显示,NGF+CNTF侧再生神经的速度及质量优于对照侧.结论:CNTF较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有较强的诱导趋化作用,而且两者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

  • 坐骨神经源性弥散因子对成年青蛙再生轴突的定向诱导作用

    作者:谢富康;郑敏

    目的 探讨损伤后周围神经产生的活性因子对活体成年青蛙断神经再生轴突的定向趋化诱导作用。方法 通过微型渗透压泵以不同的角度和距离朝被切断的支配左皮胸肌的神经末端提供坐骨神经条件性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30~100kD组分,形成浓度梯度。28~32d后,取出胸部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再生的皮胸肌神经轴突,并分析再生轴突定向生长的导向值(directional value)。 结果 再生的皮胸肌神经轴突明显地朝向微型泵管口CM浓度梯度高处生长,导向值为0.84。对照组再生的神经轴突呈无定向生长,导向值为0.04。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管口与神经断端间距离和夹角的大小变化对导向值无显著性影响。 结论 损伤后的周围神经可产生分子量介于30~100kD可弥散活性因子,对活体成年青蛙断神经的再生轴突有定向诱导作用。

  • 蛋白质在神经元突起的局部合成

    作者:鲁立;陆佩华;盛祖杭

    神经元是有极性的细胞,从胞体发出树突和轴突分别作为其信息的接受端和输出端.这些远离胞体的突起可根据神经元活动或外界环境的变化进行不依赖胞体的蛋白质局部合成,从而在调节突触传递效率及神经元发育和再生方面起重要作用.

  • 髓鞘相关糖蛋白与神经系统的髓鞘发育和轴突生长

    作者:顾文莉;陆佩华

    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 MAG)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它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少突胶质细胞和外周神经系统的施万细胞表达.MAG定位于直接和轴突相接触的髓鞘膜的里层,它通过介导胶质细胞与轴突的相互作用参与髓鞘的形成及其完整性的维持.同时MAG也是髓鞘来源的神经生长抑制因子的主要成分.在神经系统发育的不同阶段,MAG显示不同的功能:即发育期促进轴突生长,成熟期抑制轴突生长.其抑制作用主要由髓鞘来源的抑制分子的共同受体NgR介导,在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以及小GTP酶Rho等信号分子的共同参与下完成.

  • 具有极性的分泌运输是神经元树突发育的形态和走向的基础

    作者:陈力颖;于龙川

    神经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定向地生长出一根轴突和多根形态、功能不一的树突.虽然已经有一些关于轴突和树突分化的学说,但是关于树突形成时膜成分加载的细胞学机制仍不清楚.2005年11月Duke大学的Michael D. Ehlers实验室报道,神经元具有极性的分泌性运输方式是产生各种形态和方向树突的基础.

  • 胶质细胞引导神经元建立突触

    作者:

    早在1997年,Barres等就报道过胶质细胞可以促进突触间的联系。与胶质细胞共同生长的神经元突触的活跃程度是独自生长的神经元的10倍。他们推测,胶质细胞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神经元发出的信号或者提高了神经元接受信号的敏感度。后来,Barres实验室又选定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为实验对象,这些神经元细胞在体外可以不依赖胶质细胞而存活。结果表明,这些神经元生长在胶质细胞周围,即使没有接触到胶质细胞,对多种刺激的反应程度也比那些独自生长的神经元要强出7倍。研究组还发现了几种与突触建立相关的蛋白质,同样,前者聚集蛋白质的数量亦是后者的7倍。此外,在显微镜下其实两种神经元突触的大小、形状和包含神经递质的囊泡的数量都是一样的,但在胶质细胞存在的情况下突触的数量却是7倍之多。胶质细胞不仅引导神经元建立突触,同时也帮助神经元维持它们已经建立的突触,一旦脱离了胶质细胞,神经元在几天之内就会使突触脱落。神经元在发育的极早期就会向脑的适当部位发出树突和轴突,但是只到许多天以后,星形胶质细胞也发育成熟的同时,神经元相互之间联系的突触才会大量形成。一旦揭示了星形胶质细胞启动突触建立的信号机制,将有助于解释神经元保存记忆的原因,现在的事实证明,胶质细胞参与了这个过程。 (Science,2001,291:569~570a)(姚小皓李学军)

  • 脊髓损伤中少突胶质细胞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林晓静;郭子宽;蒋萌

    少突胶质细胞(OL)经过增殖、迁移、分化、髓鞘化,终形成轴突绝缘髓鞘。髓鞘形成障碍或变性,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CNS)信号传导,造成信号传导延迟或中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OL参与脊髓损伤(SCI)的病理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理解OL在SCI中病理变化及机制,对认识与修复SCI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综述SCI中OL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 吸引素

    作者:沈士亮;Gregory S Barsh;武忠弼

    Mahogany一词首先被用作描写Agouti小鼠基因变异所引起的毛发颜色的改变现象[1].定位克隆Mahogany小鼠的变异基因,发现它们是一个由1428个氨基酸组成的富含胱氨酸的Ⅰ型跨膜蛋白[2,3],具有较大的细胞外微区、跨膜微区和较小的细胞内微区,小鼠、果蝇和蠕虫的吸引素结构非常相似(图1).细胞外微区具有轴突诱导和细胞黏附分子的特征;目前我们还不了解细胞内微区的具体功能.Duke-Cohan等[4]在人体血浆内发现和Mahogany细胞外微区相似的分泌性糖蛋白,在体外能"attract"激活的T淋巴细胞向单核细胞运动,因而称为吸引素(attractin,Atrn).

  • NgR1拮抗剂对脑梗死后轴突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欣;蔡杰;魏红艳;胡春林;荆小莉;詹红;廖晓星

    目的 应用Nogo-66受体拮抗剂(sNgR1-Fc)对脑梗死大鼠进行治疗,观察其对梗死灶区域细胞轴突的保护及再生作用,并探讨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 取SD大鼠15只,光化学法建立大脑皮层局灶缺血梗死(PCI)模型.设假手术组、PBS组和sNgR1-Fc治疗组,PBS组于侧脑室内注射PBS,sNgR1-Fc组则注射sNgR1-Fc.在PCI术后7d,利用电镜观察各组梗死灶区域神经细胞轴突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梗死区细胞中RhoA,JNK及其下游的c-JUN、ATF-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光化学法可以成功复制大脑皮层局灶缺血梗死模型.电镜下,在PCI后7d,与假手术组比较,脑梗死组可见到严重的病变,无鞘纤维方面可见广泛的轴浆水肿或溶解、基质变淡;有鞘纤维方面可见广泛的髓鞘增厚或皱缩、板层紊乱,应用sNgR1-Fc处理后,上述现象均有明显改善.Western blot实验表明,在PBS组中,GTP-RhoA、p-JNK1、p-JNK2、p-c-JUN及p-ATF-2在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sNgR1-Fc处理后各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Total-RhoA及Total-JNK1、Total-JNK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发生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显著的轴突损伤,这可能与激活RhoA/ROCK/JNK/c-Jun信号通路有关,并导致了轴突的再生受抑.而sNgR1-Fc则能有效地抑制这一通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轴突的损伤,并可能对促进轴突的再生发挥一定的作用.

  • G蛋白偶联受体56参与轴突发育和髓鞘化

    作者:邓医宇;朱高峰;曾红科;曾文新;蒋文新;方明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56(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56,GPR56)对小鼠脑胼胝体白质内轴突发育和髓鞘化的影响。方法筛选出 Gpr56基因杂合型(Gpr56+/-)和敲除型(Gpr56-/-)小鼠64只,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Gpr56+/-和Gpr56-/-组,每组32只。每组根据小鼠出生后时间分为出生后7 d、14 d、21 d、28 d (P7 d、P14 d、P21 d、P28 d)四个亚组。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监测神经纤维丝蛋白(NF-200)、髓鞘蛋白脂质蛋白(PLP)在出生后P7 d、P14 d、P21 d、P28 d 的 Gpr56+/-和 Gpr56-/-小鼠脑胼胝体白质中的表达;用 P1d Gpr56+/-和Gpr56-/-小鼠皮质做体外神经元培养,观察两组神经元轴突的长短;用电镜观察P28d Gpr56+/-和Gpr56-/-小鼠胼胝体白质内轴突髓鞘化,比较轴突直径的大小。结果与Gpr56+/-小鼠比较,NF-200和 PLP蛋白在P14 d、P21 d、P28 d 的Gpr56-/-小鼠脑胼胝体白质中的表达明显下降。Gpr56-/-神经元轴突明显短于Gpr56+/-神经元。电镜见P28d Gpr56-/-小鼠脑胼胝体白质内髓鞘化轴突的数量明显减少,轴突直径明显变小。结论 GPR56蛋白分子可能参与了脑白质轴突轴突发育和髓鞘化。

  • 拮抗髓鞘抑制蛋白促进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的机制

    作者:李欣;蔡杰;胡春林;魏红艳;荆小莉;詹红;廖晓星

    目的 建立局灶性缺血性脑梗死模型,观察Nogo-66受体(NgR1)拮抗剂(sNgR1-Fc)促进内源性成体神经前体细胞(NPCs)定向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取SD大鼠12只,光化学法建立大脑皮层局灶缺血梗死(PCI)模型.设假手术组、PBS组和sNgR1-Fc治疗组.在PCI术后第1~3天,通过小型渗透性微泵持续性地向梗死灶同侧的侧脑室灌注sNgR1-Fc或同等体积的PBS;第4~6天,通过腹腔注射BrdU(bromodeoxyuridine);在PCI术后35 d,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海马齿状回NeuN+/BrdU+细胞的比率;Western blot检测梗死侧海马Notch1、Mash1及Neuro D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光化学法可以成功地建立局灶性缺血性脑梗死模型.PCI术后35 d时梗死灶同侧的海马齿状回,sNgR1-Fc处理组的BrdU+细胞的数目显著高于PBS组(P<0.01),NeuN+/BrdU+细胞的比率也显著高于PBS组(P<0.05).Western blot实验表明,sNgR1-Fc治疗组海马的Notch1、Mash1、Neuro D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PBS组,后者又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结论 NgR1拮抗剂NgR1-Fc能够促进脑梗死后大脑中的神经前体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Notch和bHLH家族信号通路而发挥的.

350 条记录 1/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