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蛋白激酶A抑制剂H-89及PI3-羟基激酶抑制剂对促进远端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的影响

    作者:马宁芳;李海标

    背景:近年的研究显示中枢神经受损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如提高神经元内cAMP水平受损神经元的突起可以再生,但其确切的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抑制剂H-89及PI3-羟基激酶抑制剂wortmannin对霍乱毒素促进成年金黄地鼠远端视神经受损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再生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广州医学院组胚教研室和中山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0-01/2001-12在广州医学院和中山医科大学完成.实验动物选择健康成年雄性金黄地鼠25只.随机分为5组,手术模型组;实验对照组;霍乱毒素组;霍乱毒素+蛋白激酶A抑制剂组;霍乱毒素+PI3-羟基激酶抑制剂组,每组5只.方法:取自体坐骨神经2 cm,剥去近端的神经外膜,接于视神经断端(近侧端),明胶海绵封闭窗口,坐骨神经另一端置颅骨外缝合固定于颅顶肌肉上.手术模型组视神经近侧残端对接一段自体坐骨神经.实验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玻璃体内注射霍乱毒素溶剂Na2EDTA/NaCl;霍乱毒素组:对照组基础上玻璃体内注射霍乱毒素(1 000 pg/眼);霍乱毒素+蛋白激酶A抑制剂组:手术前30 min玻璃体内注射3μL蛋白激酶A抑制剂H-89(60μmol/L),其余同霍乱毒素组;霍乱毒素+PI3-羟基激酶抑制剂组手术前30 min玻璃体内注射3 μL PI3-羟基激酶抑制剂wortmannin(1 μmol/L),其余同霍乱毒素组.各组动物术后存活4周.术后每隔5天重复给药,蛋白激酶A抑制剂H89及PI3-羟基激酶抑制剂wortmannin与霍乱毒素CTx之间相隔30 min注射,共4次.于取材前3 d,将沾有30g/L粒蓝的明胶海绵放置在视神经断端,逆行标记再生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视网膜有轴突再生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主要观察指标:各组视网膜有轴突再生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结果:手术模型组及实验对照组有极少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再生(2.6±0.87,2.4:±0.95),霍乱毒素组明显高出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432±1.36),q=73.294及73.655,P<0.001).霍乱毒素+蛋白激酶A抑制剂H-89组平均再生数与手术模型组及实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3.2±0.16),q=1.083及1.444,P>0.05];显著低于霍乱毒素组,差异有显著性(q=72.211,P<0.001).霍乱毒素+PI3-羟基激酶抑制剂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平均再生数(9.6±1.85)均高于手术模型组及实验对照组(q=12.637及12.998,P<0.05);明显低于霍乱毒素组(q=60.657,P<0.001).结论:蛋白激酶A抑制剂H-89和PI3-羟基激酶抑制剂wortmannin可抑制霍乱毒素对视神经远端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的促进作用.

  • 慢性变应性猴脑脊髓炎的轴突病变与后期持续性功能障碍的关系

    作者:胡学强;郭怡菁;陆正齐;陶拓宇;吴义芳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慢性型的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建立猴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于首次发病后4年进行病理取材和电镜观察.结果:①活动性病灶内轴突病变十分突出.其形式包括有空泡样变性、皱缩或消失,此外也可见成片的髓鞘松解、断裂或融合,少突胶质细胞变性,以及散在的巨噬细胞.②可疑活动性病灶内轴突病变程度稍轻,以空泡变性为主,轴突完全消失及皱缩则少见,部分髓鞘与轴突的变性及散在的巨噬细胞.结论:慢性EAE的病理改变同时存在髓鞘与轴突的变性,多发性硬化(multipe sclerosis,MS)后期不可逆的功能障碍可能与后者有更大的相关.

  •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促进脊髓全横断损伤区神经元轴突的再生变化

    作者:丁鹏;薛黎萍;宋晓斌;李玉;龙江;王伟民;杨智勇;王进昆;林荣安

    背景:近年来,部分学者证明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可促进轴突再生,改善脊髓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但目前关于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如何促进轴突再生,移植细胞与再生轴突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的方法,探讨移植骨髓基质细胞促进脊髓全横断损伤区轴突再生的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6-03/2007-06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解剖系完成.材料:清洁级Wistar新生大鼠1只,用于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清洁级成年雌性Wistar大鼠36只,无菌条件下显露、切断脊髓T_(10),制备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方法:通过传代法培养、纯化骨髓基质细胞.36只成年Wistar雌性大鼠随机投币法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移植组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9 d后以1×10~(11)L~(-1)的密度移植骨髓基质细胞,缺损区5μL,损伤区上、下1 mm处各2.5 μL,对照组动物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DMEM完全培养基,注射速度1 μL/min.主要观察指标:①移植骨髓基质细胞存活、分化情况.②轴突再生情况.③移植组和对照组宿主自身的nestin、NF200、GFAP和CNP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存活情况.④内源性CNP阳性细胞和再生纤维关系.结果:骨髓基质细胞移植2周时,脊髓损伤区可见大量CFDA-SE标记的移植细胞,随时间延长,存活的移植细胞数目逐渐降低,考虑脊髓损伤区内大量的0×42阳性吞噬细胞,激活小胶质细胞及空洞可能影响移植细胞的存活.虽然骨髓基质细胞数目逐渐降低,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可促进损伤区轴突的再生,而且还可促进宿主自身的nestin、NF200、GFAP和CNP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存活.宿主自身CNP和许旺细胞促进损伤轴突的再生和髓鞘形成.结论:移植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可促进宿主自身CNP和许旺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存活,后者具有促进损伤轴突再生和髓鞘形成的作用.

  • 脊髓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及干细胞治疗对轴突再生的影响:国外基础和临床研究新进展

    作者:臧大维;刘娟;Surindar Cheema

    背景:近几年国外学者在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少突胶质细胞的再生及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治疗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地进展.介绍国外近10年来对脊髓损伤的新认识,新研究成果及未来的科研和治疗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7-01/2006-10脊髓损伤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词为"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轴突;神经营养因子;动物模型",进行不同组合,选出相关文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脊髓研究中的与神经干细胞及神经营养因子有关的研究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脊髓损伤中以探讨其机制及新治疗方法的文章.②探讨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生长锥作用,引导再生方向的靶点,突触再形成及功能重建的文章.③神经营养因子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的文章.排除标准:①未被SCI收录的文章,相类似的研究.②无英文摘要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1 166篇,按上述标准纳入101篇,实际采用61篇,脊髓损伤机制相关文献12篇,轴突再生相关文献14篇,增长锥作用相关文献8篇,少突胶质细胞相关文献8篇,神经干细胞相关文献7篇,神经生长因子相关文献12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资料综合:①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基础:损伤的轴突再生及增长;轴突穿透损伤瘢痕区的能力;轴突朝着正确的靶区方向再生;轴突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停止,终端形成突触,与神经元相接;神经传递功能重建及运动功能重新恢复.②脊髓损伤的神经病理分析:脊髓损伤后的原发性损害、继发性损害.③脊髓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包括3个方面:对于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神经元的发展、再生,神经元通路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轴突增长锥;对轴突的再生起到抑制作用中枢神经系统髓鞘蛋白;细胞膜和细胞内信号传递.④脊髓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和因子:少突胶质细胞,白血病抑制因子和Minocycline,内源性神经干细胞.⑤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常使用的模型是全部离断、部分离断模型和挫伤模型.⑥脊髓损伤研究的前景:已经开始把动物实验中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干细胞治疗发现用于临床,如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国外已经开始临床Ⅳ期实验,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诱导调控增殖研究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结论:神经营养因子干预治疗及神经干细胞治疗使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成为可能.进一步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引起轴突再生的机制,将是脊髓损伤研究领域的未来方向,了解引导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方向,将在修复脊髓损伤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 SonicHedgehog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及神经修复中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王苏平;吴晓君;闫旭;赵红

    背景:多项研究表明Sonic Hedgehog (Shh)信号通路可调控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轴突形成,参与脑损伤后的神经再生。目的:总结Shh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及出生后神经修复中的作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 数据库及CNKI全文数据库1980年1月至2015年7月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归纳和总结。英文检索词为“Shh signal pathway, embryogenesis,neural regeneration”,中文检索词为“Shh信号通路,胚胎发育,神经修复”,选择有关Shh在胚胎期细胞分化、组织发育中的研究及出生后参与神经修复,轴突迁移导向及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共检索38篇。结果与结论:近年来Shh信号通路因与脑损伤后神经组织修复的密切关系而备受关注。Shh在Hedgehog (Hh)家族中具有广泛表达,在胚胎发育、器官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神经系统模式发生、调控前体细胞的分化和迁移、控制轴突的生长和导向,且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相关研究表明Shh能缩减脑卒中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并改善行为学预后。

  • 嗅鞘细胞与脊髓损伤的治疗

    作者:秦聪聪;孙天胜;叶超群;王晓伟;程徽;步晓虹

    嗅鞘细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绎胶质细胞,起源于嗅基底膜,分布在嗅球、嗅神经,并可伴随嗅神经轴突迁徙入脑.尽管目前嗅鞘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已经被大量基础实验证实,并且已经开始了初步的临床试验,但其在移植后作刖的主要机制仍然需要继续探讨.脊髓的再生与修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嗅鞘细胞移植治疗的主要机制、嗅鞘细胞移植时机的选择、嗅鞘细胞纯度对移植效果的影响、嗅鞘细胞植入的方法等.

  • 周围神经端侧缝合修复神经缺损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孙贵新;王欢

    背景:神经端侧缝合对治疗神经近端回缩或撕脱消失的神经损伤有明显的优点,无需考虑受损神经近端缺损距离的大小,不影响供体神经的功能.目的:总结端侧缝合修复周围神经的科研与临床领域方面的研究,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特别是神经缺损较长、近端无法寻找而不能做端端缝合时,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途径.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万方数据库1990-01/2010-10发表的相关文献.以"end-to-side neurorrhaphy or end-to-side coaptation,nerve repair"或"神经端侧缝合或神经端侧缝合,神经修复"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与神经端侧缝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有关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及发表在权威杂志的文章.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86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38篇文献进行综述.目前认为是许旺细胞可诱导完整的供体神经轴突的侧突出芽,许旺细胞在吻合口处快速增生,并产生大量营养因子.神经外膜及束膜,在神经端侧缝合中起到屏障作用,可阻止新生的轴突长入神经断端.端侧缝合对损伤的周围神经为有效的修复方式,必要时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人胚胎嗅鞘细胞植入鼠半横断脊髓的初步观察

    作者:王学文;唐勇;吴燕峰;殷德振;杨睿;黄霖;沈慧勇

    目的:观察人胚胎嗅鞘细胞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OECs)移植对成鼠脊髓轴突再生的影响. 方法将分离、纯化、培养 2周的人胚胎 OECs,移植于 10只成年 SD大鼠半横断胸髓( T10)的两端;对照组 10只同样方法给予等量的 DMEM培养液. 6周后组织切片,行 HE染色、嗜银染色以及髓鞘碱性蛋白( MBP)和抗神经生长因子受体抗体( NGFR)免疫组化检查. 结果 OECs移植组 6周后脊髓大体标本显示初步愈合现象;组织学观察, OECs呈 NGFR阳性表达,显示 OECs仍然存活,且与宿主组织整和良好;部分再生轴突长入断端间组织,呈 MBP阳性表达. 结论人胚胎 OECs对成鼠胸髓损伤后的轴突再生有促进作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作者:孙经淞;周雪颖;曲淑贤;李双月

    背景:目前对于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有限,治疗效果不佳,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目的:观察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和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表面标记物检测进行鉴定.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脊髓损伤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0只.利用动脉瘤夹钳夹闭大鼠第10胸椎的脊髓制备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模型建立10 min后尾静脉注射0.2 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细胞悬液(2×106个细胞).移植后0,10,20,30 d分别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并于移植后30 d,分离脊髓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结论: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镜下呈长梭形或成纤维细胞样,CD44、CD90阳性表达率均大于90%, CD45的表达不足2%,证实得到的细胞即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移植后20,30 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脊髓损伤组(P < 0.05);③脊髓损伤组大鼠脊髓组织结构破坏,血管破裂损伤,神经元细胞肿胀变性,并有炎症细胞浸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脊髓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细胞膜完整,细胞核仁清晰可见;④脊髓损伤组大鼠脊髓轴突肿胀、髓鞘脱失,神经轴索出现变性和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大鼠脊髓轴突结构明显修复,部分脱失的髓鞘恢复,厚度均一;⑤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修复脊髓组织结构、保护轴突和髓鞘结构完整有关.

  • 模拟动作电位微电场效应能直接始动髓鞘化

    作者:刘磊;赵士福

    目的:探讨模拟动作电位微电场效应能否直接始动中枢神经轴突髓鞘化.方法:选取2根直径5μm碳纤维(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提供).将正负极分别与2根碳纤维的导引铜丝相连,刺激频率1 Hz,电压40mV,电流10μA,分波宽1×10-2 s,1×10-3 s,1×10-4 s,1×10-5 s 4组.将碳纤维铺于神经元与胶质细胞共培养的培养皿底部,模拟神经轴索.通入1 Hz,40 mV,10 μA的单相方波电流,30 min/次,1次/d.连续10 d,动态观察胶质细胞生长及包裹碳纤维情况.结果:①相差显微镜观察:波宽1×10-3 s组,培养第7天,可见细胞团粘附于负极碳纤维,细胞团中生长出细胞膜样物质包绕碳纤维并沿纤维向两端延伸.波宽1×10-4 s组,培养第12天始,可见小而圆的细胞靠近负极碳纤维.②SP免疫组化染色:波宽1×10-4 s,1×10-3s组,有少突胶质细胞或其前体包裹碳纤维负极.结论:动作电位传导过程中造成的局部负电场能直接始动并参与中枢神经轴突髓鞘化.

  •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发芽过程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S-100蛋白的表达

    作者:李旭东;蒙喜永;季正伦;何清濂

    目的:观察与许旺细胞关系密切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S-100蛋白在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2-10/2004-05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完成.选取3月龄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吻合近端组、吻合远端组,8只/组.右侧为吻合组,左侧为正常对照组,于术后1,2,4,8周从吻合近端组及吻合远端组各取1只,共8只.全部大鼠右侧自腓神经切断,胫神经外膜开窗,腓神经远端行外膜端侧吻合于胫神经开窗处.吻合近端组与吻合远端组分别切取吻合近端、远端神经,制备纵切片标本,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S-100蛋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反应强度的半定量分析.阳性反应染色强的部位透光弱,其灰度值就低,反之灰度值高.结果:实验纳入大鼠1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免疫反应灰度值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吻合近端组术后1,2,4,8周均基本相近(P>0.05);吻合远端组术后1,2,4周均明显升高(117.83±10.44,155.57±10.76,186.42±5.23,142.83±6.99,P均<0.01),8周时降至正常水平(P>0.05).②各组术后不同时间S-100蛋白的表达:术后1,2,4,8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吻合近端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吻合远端组均呈下降趋势(98.80±3.43,37.21±11.44,56.01±5.77,65.13±12.36,68.17±9.35,P<0.01或0.05).结论:在端侧吻合中,由于供体神经轴突的完整性,无法得到近端的因子调节,侧支发芽主要依赖于远端许旺细胞和靶器官.吻合远端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S-100蛋白呈上升趋势,两者均随神经的修复逐步上调,表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轴突的再生密切相关.提示许旺细胞在端侧吻合轴突侧支发芽中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 多发性硬化的轴索损害及其机制

    作者:韩雁冰;任惠;艾青龙

    目的:回顾多发性硬化轴索损害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结果,以便在此基础上对多发性硬化轴索损害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对该病的临床监测和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8-01/2005-01与多发性硬化轴索损害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multiple sclerosis,axonal damage or axonal injur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NKI检索1998-01/2005-01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多发性硬化"和"轴索损害",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选择与多发性硬化的轴索损害相关性强的文献46篇.资料提炼:在46篇文献中,选择32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20篇选用为参考文献,其余14篇因与入选文献内容呈不同程度重复给予删除. 资料综合:对检索的文章进行分析综合显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发性硬化的轴索损害出现在疾病早期,呈现出一种亚临床状态,在没有明显炎性活动的部位(如外观正常的白质组织)也存在轴索病变,而且在急性发作后缓解期和慢性期仍有进行性轴索损害,这可能是疾病进展的决定性因素.多发性硬化时轴索损害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但目前认为主要与炎症反应有关.结论:在多发性硬化的不同病程阶段均存在轴索损害,并且它是造成多发性硬化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轴索损害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但主要与炎症反应有关.

  • Nogo蛋白及其受体在中枢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作者:刘仁红;周晓光

    Nogo蛋白是抑制动物中枢神经再生的髓鞘内活性分子,含有两个完全独立的具有抑制活性的结构域:位于细胞内的氨基-Nogo和位于细胞表面的Nogo-66.Nogo蛋白及其受体的发现是中枢神经损伤修复分子机制的重大突破.大多数Nogo分子分布于内质网膜,少数分布于细胞表面.Nogo蛋白、少突胶质细胞髓磷脂糖蛋白通过Rho的激活而抑制神经元生长,而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是激活Rho的重要因素.Nogo-A抑制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生长及3T3成纤维细胞延伸生长,呈剂量依赖性,并能被单克隆Nogo-A抗体和AS Bruna所阻断.Nogo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尚有待研究.

  • CNTF对RGCs再生的作用

    作者:郑建龙;唐宝丰;朱益华

    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一部分的视神经损伤后缺乏神经修复和再生所需的微环境,因此视神经损伤后的治疗和功能的恢复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神经再生潜能是在适宜的微环境条件下发生轴突侧支出芽和突触重建,当周围神经系统提供适宜的微环境就有可能促进中枢神经再生.若将周围神经移植到受损的中枢神经局部,改变中枢神经的微环境即能显著促进中枢神经再生.CNTF是一种多效能的神经营养因子,对多种神经元的存活以及RGCs均有支持作用,能够促进多种神经细胞的存活,并在视网膜移植中延迟感光细胞的消亡[1].因而它在神经系统发育、分化和损伤修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田莹;苏思源;高伟;朱秀萍

    目前,在临床上对于青光眼的诊断主要还是依据视野敏感度下降和视盘的青光眼典型性改变.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网膜节细胞体和轴突的萎缩为特征的疾病,而且有意义的损害是在视野改变之前就已经产生了[1].

  • 神经元轴突再生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

    作者:许晓光;李芳

    神经损伤后神经元轴突再生的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而与轴突再生的相关基因的研究为阐明轴突的再生机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的重要依据.本文着重概述了GAP-43、BDNF、SPRR1A、Reg-2等基因参与并调节了轴突再生的过程,并探讨了其发挥作用的相关机制.

    关键词: 轴突 再生 基因 机制
  • 嗅神经鞘细胞移植治疗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研究

    作者:王锋;朱悦;孙德日;朱海涛

    目的:观察移植体外培养的嗅神经鞘细胞(OEC)对大鼠脊髓左半侧横断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应用改良Nash法培养的OECs移植到成年大鼠T10脊髓左半侧横断处,8周后分别采用改良Tarlov法运动学功能评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顺行示踪、透射电镜观察、P7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HE染色等方法,观察动物的运动功能、脊髓再生的轴突和髓鞘、OEC的存活和脊髓损伤程度.结果:8周时治疗组运动学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再生轴突穿越损伤区,对照组则无再生轴突穿越;超微结构显示治疗组轴突数量多于对照组,且髓鞘的完整性强于对照组,OEC表现为星形胶质细胞样和雪旺氏细胞样两种,包绕轴突髓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移植后8周OECs仍然存活,在损伤区均匀、散在分布;损伤后8周脊髓损伤区有胶质瘢痕及空洞形成.结论:移植的嗅神经鞘细胞可促进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脊髓轴突的再生和髓鞘的重塑.

  • Aβ免疫接种减轻PDAPP鼠的阿尔茨海默病样病理改变

    作者:

      Aβ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神经病理改变中起中心作用,家族性AD与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及早老蛋白的基因突变有关。这两种基因的突变均导致由4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APP降解片段Aβ42增加,而后者是AD的特征性神经系病变之一——老年斑(SP)的主要成分。作者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了Aβ42免疫接种对AD的作用。  对象与方法 实验动物选用PDAPP转基因小鼠。该小鼠过度表达了717位点突变的人APP,在一定时期内逐步产生许多AD的特征性病理改变。Aβ42免疫原的制备:2mgAβ42新鲜冻干粉加0.9ml去离子水,搅拌成相对均匀的悬浮液,每100μl悬浮液加10倍PBS液稀释,37℃孵育过夜。SAP免疫原取自鼠SAP77-85和164-173肽段,结合绵羊抗鼠IgG。定量图像分析系统采用视频150图像分析系统与尼康显微照像显微镜通过CCD视频摄影机相连。统计软件采用Statview software。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观察Aβ42免疫接种对青年的、尚无明显AD样病理改变的PDAPP鼠的作用。选用6周龄PDAPP小鼠,随机分4组:Aβ42、SAP、PBS接种组及未处理组,后两组为对照组。Aβ42和SAP每次注射抗原100μg,各自以1∶1体积比与完全的Freund佐剂乳化作第1次接种,2周内用非完全Freund佐剂作加强免疫,以后每月1次,从15次开始单独用Aβ42或SAP加PBS注射。PBS对照组注射剂量及时间与前两组相同。在13个月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测量Aβ沉积百分比,观察各组中具有中等Aβ沉积的鼠脑切片的淀粉样斑块,轴突营养不良及星形细胞增生。第二阶段:观察Aβ42免疫接种对老年已有明显AD样病理改变的PDAPP鼠的作用。选用11月龄,脑内Aβ沉积范围已达AD确立水平的老年鼠,用与第一阶段相同的方法反复进行Aβ42接种,一半在经4个月处理后于15月龄处死,另一半在经7个月处理后于18月龄处死;对照组用PBS加佐剂注射,同样分成两组,于同样时间点处死。观察Aβ沉积百分比及具体的淀粉样斑块、轴突营养不良、星形细胞增生。  结果 青年组;Aβ42,SAP,PBS及未处理组平均Aβ沉积百分比分别为:0,5.7%,2.22%,2.65%。对照组与Aβ42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别(P=0.0005);SAP组平均效价虽增高,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种AD的典型病理改变:淀粉样斑块,轴突变性及星形细胞增生,在Aβ42组中均显著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而在对照组及SAP组中均为数众多。老年组:12龄未处理组Aβ沉积百分比为0.28%,而经Aβ42处理7月后的动物该值为0.01%;PBS组则正好相反,Aβ沉积逐步增加,到7月后达4.87%,为未处理时的17倍多。总Aβ的ELISA定量结果:未处理组12月,15月,18月龄,PBS处理组15月,18月龄,Aβ42处理组15月,18月龄时平均值分别为1600,8700,22000;8600,19000;1600,5200。(单位:ng/g湿重)。显示Aβ42组总Aβ显著下降(P=0.001);检测Aβ42的水平得到相似的变化结果;而总的APP减少少于10%。同时,Aβ42免疫接种动物的星形细胞增生和轴突营养不良与PBS组相比均明显减轻。部分Aβ42免疫动物脑组织海马部位的Aβ沉积模式发生改变:由条带式转变为点状结构,这些点状结构有一些表现是含有Aβ的细胞,用抗MHC-Ⅱ抗体检测临近组织切片,发现MHC-Ⅱ阳性细胞的分布模式与含有Aβ的细胞相一致。  讨论 用Aβ42免疫接种大大减轻了PDAPP鼠的AD样病理改变,在淀粉样斑块产生前的接种基本上阻断了斑块生成,斑块已产生后的接种则可明显延迟已有病变的发展,并促进其消失。SAP为血清淀粉样P成分,是一种与AD中SP及其它淀粉样蛋白疾病有关的蛋白质,其免疫接种对SP产生并无阻止作用。Aβ42免疫动物脑组织中APP总量减少并不明显,并且Aβ产生本身并未受影响,MHC-Ⅱ阳性细胞推测为小胶质细胞和单核细胞,吞噬了Aβ。  Aβ42免疫接种可产生抗Aβ42抗体,引起单核/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从而清除了Aβ。因此,免疫疗法可望成为AD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而以往的研究均认为:AD病人脑组织中存在一种慢性感染状态,补体、细胞因子和急性期蛋白均显著增加,故抗炎治疗有价值。两者究竟孰是孰非,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刘蓉摘 王建枝校)

  • 早产儿脑损伤与脑性瘫痪研究进展

    作者:李宏;林希平

    早产儿脑损伤包括脑室周白质软化、脑室内出血和各种类型的神经源损伤,近年来随着脑室内出血(IVH)发病率的降低,脑室周白质损伤(脑室周白质软化和脑室周出血性梗死)已成为早产儿主要的脑损伤类型,由于损伤到少突神经胶质细胞(OL),损害了髓鞘的形成和允许信号从一个轴突扩散到邻近轴突,使患儿不能适应控制肢体的位置和运动.

  • 18岁男孩车祸中造成弥漫性轴突剪切伤

    作者:杜春艳;江新梅

    一名18岁男孩,发生机动车碰撞翻滚坠入深谷,20 min后被解救.当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为 5 分,不能自主睁眼1分,无语言反应1分,双臂对刺激呈去皮层状态 3分.因患者 GCS 评分低于 8 分,不能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迅速建立外周静脉通路,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和琥珀胆碱后行气管插管、静脉注射维库溴胺.使患者颈椎与身体保持直线,颈托固定,用直升飞机将患者送到外伤治疗中心.

350 条记录 8/18 页 « 12...567891011...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