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出其不意——禽流感的进化
柬埔寨乡下有个10岁大的女孩开始发烧.过了5天,她被送往医院,在重症监护中熬过两天之后,不治身亡.这个女孩是死于流感病毒H5N1的新一起在案病例.这种病毒早出现在1997年,间隔6年后在2003年重新爆发,迄今已造成人类感染的病例达606起,并导致357人死亡.
-
H7N9禽流感:网友关心的11个问题
1.为什么这次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比以往人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难控制?一种传染病的控制,首先是要消灭传染源.例如:2003年的SARS和2009年的H1N1流感,传染源是人,隔离和治疗了病人,就能起到消灭传染源的作用.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源是禽类动物.以往流行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由于对禽类动物是高致病性的,在人感染之前,会造成大量禽类动物生病、死亡,人们很容易发现传染源,并将其控制.但是,本次在我国流行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不造成禽类动物生病、死亡,却会导致人类感染,我们不知道哪些禽类动物已经被感染,相当于"敌人在暗处",因此,完全消灭传染源有一定的难度.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类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DNA病毒.人类感染HPV也十分普遍,感染率也很高.在自然人群中,HPV感染率从低于1%到高达50%,在性活跃人群中20%~80%以上的人有HPV感染史[1,2].HPV感染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从出生的婴儿到80岁以上年龄者均有HPV感染的报道.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PV感染与年龄、性别、身体状态、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本文从流行病学角度对HPV感染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
有效预防人间禽流感(H5N1)的疫苗的研制
WHO在1999年发布的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中制定了一系列当人类感染了以前从未在人间传播过的流感亚型得到确认后所应采取的步骤,其中一项步骤就涉及到了开展疫苗生产所需的研究.
-
海地疫情表明年龄与人类感染皮肤炭疽的敏感性无关
-
瑞典普马拉病毒感染暴发
汉坦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是经啮齿类传播的病原体,人类由于吸入受染啮齿类的排泄物而感染.在瑞典、芬兰、挪威、俄罗斯和中欧的部分地区,普马拉病毒(PUUV)在田鼠(Myodes glareolus)中流行.人类感染:PUUV可引起流行性肾病(NE)-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轻度发病.在瑞典北端的4个县发现的NE病例大约占90%.Vasterbotten县是瑞典人类汉坦病毒感染发生率高的地区,也许是世界卜高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每年的汉坦病毒感染发生率为20/10万,但真正的发生率要高出7、8倍.
-
科学理性是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关键
2013年2~3月间,一些不明原因的重症肺炎患者在中国长三角地区出现.3月31日,中国确认一种全新的病毒引起人类感染发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专家们认为,这可能还仅仅是其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初级阶段.就目前所知,已诊断的病例中早发病是2月中旬,开始时病原不明,但40天左右就清楚病原了,这是进步.但对于这种新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哪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何能导致人发病,如何导致人发病等等,仍然不明.对于包括专家在内的公众来说,这些"不明"更值得关注,只有明了这些,才能有效预防发病、减少死亡.
-
江门市重点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弓形虫病为人畜共患疾病.人类感染弓形虫分先天性感染和获得性感染两种.先天性感染是宫内感染中严重的疾病之一[1].为探讨我市婚前妇女、孕妇、屠宰工人及兽医师(下简称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笔者应用PCR及ELISA方法对这一人群体进行了弓形虫感染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
狂犬病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急性传染病.虽然狂犬病主要在野生动物中流行,但犬在携带和传播狂犬病毒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感染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犬明显增加,犬伤人数的增加造成了暴露于狂犬病的人数增加,人感染狂犬病的概率也随之增加,直到目前,狂犬病仍是无法治愈的疾病,也是病死率高的疾病,几乎为100%.该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必须报告的乙类传染病.近年来,狂犬病疫情呈逐年上升之势,死亡率已位居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
-
广州市加强流行性感冒病毒监测结果分析
1997年5月香港出现首例人类感染(H5N1)禽A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它打破了流感在人类与禽类的界限.禽A(H5N1)能否引起人类大流行,这是世界关注的焦点.我市毗邻香港,为防受到流行波及,我们对流感加强了监测.现将1997年9至1998年12月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江西省1995~1999年人间狂犬病流行情况分析
狂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温血动物均对该病病毒易感,狂犬病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为野生动物,然而人类感染的狂犬病病毒主要由犬携带和传播。我国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是犬,其次是猫、鼠和狐狸等。由于人患狂犬病几乎全部死亡,因此对狂犬病的预防是关键。为了有效地控制狂犬病的发病,及时掌握我省狂犬病的疫情动态,为制定全面的综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和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现对我省1995~1999年人间狂犬病疫情总结分析如下。 一、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 1.发病情况:1995、1996年发病、死亡数较稳定,从1997年开始,发病县(区)数不断扩大,发病数逐年增长,发病率为0.07/10万~0.19/10万,病死率则除1998年报告为98.33%外,其余年份均为100%(表1)。
-
肠道病毒71型与人类感染的研究进展
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是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1969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1]).通常EV71感染主要引起手足口病,病情较轻且多呈自限性,与柯萨奇A16引起的手足口病难以区别.
-
无症状HIV感染期的诊疗研究及展望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病毒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染性疾病.人类感染该病毒后一般自然史将经过急性感染期(又称原发感染期)、无症状期(又称HIV感染中期)及AIDS期(又称HIV 感染晚期)[1].
-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狂犬病疫苗的意见书
1 背景1.1 狂犬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狂犬病在100多个国家均有流行,全世界超过33亿人居住在狂犬病流行地区,尤其是亚洲和非洲.人类感染狂犬病病毒后,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几乎百分之百死亡,99%的死亡由犬狂犬病造成.除家犬外很多肉食动物和蝙蝠也可以向人类传播狂犬病病毒.
-
云南大理地区小型哺乳动物旋毛虫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旋毛虫病是一种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类感染的主要方式为食入含有活旋毛虫囊包的未熟肉食.旋毛虫病自然感染宿主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使旋毛虫得以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长期保存,其中啮齿动物是其重要的保虫宿主,成为人类感染该病的重要来源.自然疫源性旋毛虫病是云南省较为常见而又危害严重的地方病,其流行面广,具有显著的地区性、群体性、食源性和季节性的特点.为探明小型哺乳动物(简称小兽)在旋毛虫病传播和流行中的作用,作者等选择旋毛虫病重疫区大理市和洱海源头的洱源县,进行了小兽旋毛虫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丙型肝炎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诱发丙肝的病原体,人类感染HCV后容易导致人类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HCV包膜糖蛋白的高变异性和体外细胞培养模型的缺乏制约了丙肝有效疫苗的研制。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是一项有前景的丙肝实验性疫苗,它可针对HCV产生有效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现已成为丙肝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将对丙型肝炎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I类整合子与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性研究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人类感染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1].细菌耐药性通常由获得耐药基因引起,在抗生素选择性压力下,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使耐药菌株广泛流行,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整合子是含有位点特异重组系统和基因盒的遗传结构[2].
-
纳米细菌研究进展
1988年芬兰科学家Kajander等进行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时发现细胞内存在一种原核微生物,能通过100nm的滤菌器,1990年Kajander等将此种微生物命名为纳米细菌(nanobacteria).纳米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矿物质中和生物体内,能感染人类、牛、鹿和其它哺乳动物,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致病原[1].纳米细菌能感染人体任何组织和细胞,分泌钙化的脂多糖生物膜,具有较大的毒性,能引起受感染细胞空泡形成、组织的炎症和肿胀,并出现相关炎症因子的反应,与人类感染和病理性钙化类疾病密切相关[2].纳米细菌的发现及其生物学特性的揭示,为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
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5N1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或人类感染的疾病综合征.自1997年中国香港地区首次发生HS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感染以来,已引起多例患者死亡,同时对兽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难以估计.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禽流感病毒成为目前亚洲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
不同幽门螺杆菌培养滤液对胃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虽然有动物实验[1]显示幽门螺杆菌(H.pylori或Hp)感染可诱导蒙古沙土鼠腺胃癌的发生,但是人类感染Hp后的临床转归多种多样,不同的临床转归除宿主、环境因素外,Hp菌株的不同是不可忽略的因素.近年来发现端粒酶的激活在恶性肿瘤中是普遍存在的.为此本研究分析不同Hp的毒性产物对胃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以阐明Hp与胃癌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