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阿克塞县14~20岁女性终止妊娠情况调查分析
14~20岁虽然属于青少年期的范畴,此年龄段不属于合法婚育阶段,故而终止妊娠者多为未婚者.此年龄段终止妊娠不仅因为过早性行为增加了感染、传播性疾病的机会,而且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现将14~20岁女性终止妊娠情况总结如下.
-
内蒙古2009-2010年1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状况
2004年WHO定义肥胖为全球范围的流行病,儿童肥胖是21世纪面临的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1].超重儿童可能成为肥胖的成年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呈逐年上升趋势.儿童青少年期超重与肥胖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对其成年后的生理功能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且是某些成年期疾病(如高血压、血脂症、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因此,开展儿童超重、肥胖的调查研究对预防儿童期成年期疾病的早期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于2003年11月正式推出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2].笔者按该分类标准,对内蒙古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状况进行了研究.
-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判断标准及流行病学研究
高血压目前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每天有750万例的死亡可归因于高血压[1],儿童青少年期的高血压与成年后的血压升高相关联[2].伴随着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已成为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患病率仅次于哮喘与肥胖[3-4],在儿童青少年人群中开展高血压的早期预防与早期识别工作刻不容缓.
-
中医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作为综合征早由Gelineau在1880年提出[1],1934年Daniels提出白天嗜睡、猝倒、睡眠麻痹和入睡前幻觉是目前临床常说的"四联症"[2].日间嗜睡是先出现的症状,猝倒是发作性睡病的特有症状,约70%的患者会出现猝倒.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ICSD)将发作性睡病分为猝倒型发作性睡病和非猝倒型发作性睡病,并且为两个独立的亚型,此外还有继发性发作性睡病[3].发作性睡病的发病率为0.03%~0.05%,常见青少年期发病,约10%的病例发生在10岁之前,第二个发病高峰年龄是接近40岁时,5%的病例发生于50岁之后.本病发病率虽不高,但对患者本人、社会影响却较大[4].
-
柴胡疏肝散联合认知疗法治疗抑郁症7例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特点是心境低落、情绪抑郁,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和快乐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躯体不适以及睡眠障碍.本病多发生在青少年期和成年女性,男性较少.发病与患者心理素质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有密切的关系.
-
青少年性行为发展及性教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论述青少年的年龄为10~24岁,它包括青春期10~19岁和青年期15~24岁,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身体不适,而且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给予关注和呼吁,在关注青少年高学分、高学历的同时,多多关注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及心理健康,使占我国1/4人口的青少年,从发育到成熟过度时期给予正确指导,使广大青少年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
带血管蒂股前外侧肌肌皮瓣修复青少年膀胱外翻腹壁缺损
目的 探讨应用带血管蒂的股前外侧肌肌皮瓣修复膀胱外翻患儿腹壁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例大龄女性膀胱外翻患儿的临床资料.3例患儿均行Kelly手术一期修复膀胱外翻,并同期应用带血管蒂股前外侧肌肌皮瓣修复腹壁缺损,Kelly一期手术包括膀胱内翻缝合、后尿道延长、尿道成形、膀胱颈重建及会阴成形.1例患儿于一期术后半年行回肠浆肌层补片膀胱扩大术及Cohen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余2例患儿未行二期手术.结果3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股部供区均直接缝合,未行游离植皮修补.术后随访1~7年,转移肌皮瓣存活,切口愈合良好,股部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瘢痕增生.2例患儿基本控尿,1例患儿部分控尿,均无反复泌尿系感染、发热及腹痛等症状.结论 采用转移股外侧肌肌皮瓣修复膀胱外翻患儿耻骨上腹壁缺损,术后效果较好.
-
儿童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未定型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IC),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重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IBD特别是CD多在青少年期起病,约20%~25%的IBD在儿童期就被诊断.
-
儿童临床试验设计在药物研发和评估中的应用
儿童具有生长和发育两个特点,其个体发育包括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受体和器官的发育.儿童的生长和发育使得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及药物在儿童的不同发育阶段对发育中器官的药效都存在着与成人显著不同的差异.国际药品注册协调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ICH)规定了儿童的五个年龄阶段,分别为:早产新生儿期(妊娠不足36周,0 ~27 d),足月产新生儿期(0~27 d),婴儿期(28 d ~23个月),学龄期(2~11岁),青少年期[12~(16或18)]岁,具体参照相应国家的法律.
-
儿童攻击行为的起因及控制
人类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儿童期出现的攻击行为较多表现为打人、咬人、骂人、说脏话、叫别人的绰号,以及用表情、手势和其他体态语言引起他人气恼.另外,还有一些不明显的攻击行为,例如,暗中给别人下绊,告诉别人不要和某某人玩自己生闷气.有意伤害自己的身体等等.攻击行为不仅可能伤害他人或自己的身体,而且会影响儿童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并对儿童的人格和品德发展有着消极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青少年期或成年期的犯罪行为.
-
骨肉瘤的治疗进展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发生转移早,病死率高,其治疗一直都是世界难题.既往骨肉瘤仅限于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为20%左右.随着对肿瘤发生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针对骨肉瘤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从传统截肢手术到保肢手术,从新辅助化疗支持下的保肢综合治疗到分子水平的基因治疗,从骨肉瘤细胞端粒酶靶向骨肉瘤干细胞治疗等,均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新辅助化疗下的保肢综合治疗在临床顺利、成功地开展,有效提高了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可使患者免受截肢的痛苦,保肢手术已成为肢体骨肉瘤外科治疗的标准.
-
产后抑郁母代对子代小鼠青少年期抑郁发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母代对子代小鼠青少年期抑郁发病的影响.方法 48只Balb/c雌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应激组,每组24只.对照组不予任何刺激,应激组给予慢性应激3周:束缚(6 h/d)联合光照24h(2次/周).应激结束后,应激组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于造模后、造模后正常饲养3周后、分娩3周后予以行为测量,以验证产后抑郁造模成功.正常母代与造模成功的产后抑郁母代所生的F1代雄鼠为:正常对照子代组(CTL-F1)及产后抑郁子代组(PPD-F1).3~4周龄CTL-F1及PPD-F1雄鼠糖水偏好、强迫游泳及新奇环境摄食实验测量子代的抑郁样行为.结果 PPD-F1代3及4同龄体质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CTL-F1) (P =0.000,P=0.002);糖水偏好显著下降(P=0.000);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01);摄食潜伏期显著延长(P =0.000),并且单位体质量摄食量显著下降(P=0.005).结论 产后抑郁子代可能更易患抑郁症,早可能发病于青少年期.
-
家庭护理模式对青少年期心境障碍患者疗效影响及随访研究
目的 探索家庭护理模式对青少年心境障碍的疗效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8月于广州市精神病医院情感障碍科住院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10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5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采取家庭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幸福程度、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结果 (1)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出院后1、3、6、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ADL评分)明显更高(P<0.05).(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出院后1、3、6、1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GWB评分)明显更高(P<0.05).(3)两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家庭护理模式对青少年期心境障碍患者疗效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境障碍症状,缓解家庭关系,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
发作性睡病病人的护理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睡眠疾病,人群患病率为0.02%~0.18%[1],无性别差异,我国人群患病率为0.04%[2],常于青少年期起病并可终生患病.此病常以睡眠发作、猝倒症、睡眠瘫痪及睡眠幻觉为典型临床表现,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但临床大多是以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不分地点和场合的白日过度嗜睡为主要主诉.因此,临床上常与嗜睡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过度嗜睡、癫痫等难以鉴别.本睡眠中心从2007年9月-2009年6月运用美国泰科公司Sandman睡眠监测仪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及白天多次睡眠潜伏试验(MSLT),睡眠分期参照Rechtschaffen and kales标准手工分期作为客观诊断,符合2005年颁布的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2版(ICSD-2)发作性睡病的诊断标准[3]的有15例病人.现将临床监测护理报告如下.
-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一级家属心理状况调查与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病,青少年期发病率较高,病程多为慢性迁延,复发率与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了病人的身心健康[1].随着社会发展、竞争压力的加大,独生子女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比例日益增加,这给家属尤其是直接抚养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其健康教育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小儿多动症,是儿童和青少年期间为普遍的心理障碍之一;其突出表现为注意力缺陷,有以多动为主的行为障碍及冲动性,患儿智力基本正常,但有学习困难、运动功能不协调及心理异常等.对被诊断为小儿多动症的患儿需尽早酌情进行健康教育或药物治疗,以免影响患儿的学习及性格的发展,避免患儿在成人期可能出现的人格障碍等后遗症.
-
Boston's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目的通过对3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患者运用Boston's支具治疗的回顾,对支具的制作,生物力学,优点及适应证进行讨论.方法本组3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其平均年龄11.5(9~14)岁,治疗前侧弯度(Cobb角):平均29.4°(10°~40°),均使用采模定制的Boston'支具治疗,配带时间14h,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结果本组3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经治疗后,平均改善度为15.5°(0°~30°),除4例高位胸椎侧弯无改善,其余28例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无不良副反应.结论本支具利用支具与人体三点接触的力学原理以达到控制并改善脊柱侧弯,改变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自然过程的作用.并且本支具配带方便,无明显不适反应,效果较理想.
-
胰岛素泵治疗I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Ⅰ型糖尿病都在三十岁以前的青少年期起病,少数可在三十岁以后的任何年龄起病.起病急,如不给予胰岛素治疗,有发生酮症倾向,甚至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目前认为,I型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在病程的早期降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才能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2007年以来至今应用胰岛素泵治疗I糖尿病51例,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控制血糖.报告如下.
-
儿童期与青少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比较
目的:了解儿童期与青少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和差异,为临床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12年9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33例首次发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资料完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首发年龄分为青少年组(≥13岁,76例)和儿童组(<13岁,57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少年组和儿童组的起病形式及出院疗效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儿童组出现思维内容性障碍低于青少年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χ2=0.013, P<0.05)。青少年组出现行为和情感障碍低于儿童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的起病形式、临床症状和疗效与发病年龄相关。
-
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与健康人群子女的青少年期心理状况及性格特征差异.方法 对上海市嘉定区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研究组)和33例健康人群子女(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少年版)(EP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测试,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EPQ的精神质、神经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内外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AS、SDS显著高于对照组,SES、GSE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较正常人群子女在青少年期更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青少年期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