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常儿童与有机磷中毒儿童胆碱酯酶的测定及比较

    作者:胡彩红

    人体中胆碱酯酶有两类:一类是真胆碱酯酶(ACHE),另一类是拟胆碱酯酶(PCHE),其功能主要使乙酰胆碱水解生成乙酸和胆碱,使机体的神经调节处于平衡状态.有机磷毒剂是AchE及PchE的强烈抑制剂,测定血清中胆碱酯酶是协助有机磷中毒的诊断及预后估计的重要手段.本文对97名正常儿童及33名有机磷中毒儿童进行了胆碱酯酶的测定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海蛤片对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模型改善作用的研究

    作者:陈紫依;卢军;聂继红

    目的 探讨海蛤片对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模型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SD大鼠60只,除假手术组10只外其他大鼠采用乙酸致胃溃疡造模.造模1 w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安胃片组(按1.2 g/kg灌胃),海蛤片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生药4.8、2.4、1.2 g/kg灌胃14 d;于末次给药1h后腹腔麻醉结扎幽门,8h后麻醉腹主动脉采血离心,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大鼠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前列腺素E2 (PGE2)、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含量.分离食管结扎,结扎贲门,将胃体取出,胃体内物质收集于塑料离心管内,比较胃液体积,测定上清液pH值;解剖并观察胃黏膜溃疡情况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溃疡评分.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降低胃溃疡大鼠胃液的分泌量、升高胃液的pH值;与模型组比较,海蛤片能明显使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中PGE2、SOD的水平升高(P<0.05),使MDA、NO、ET-1的水平降低(P<0.01或P<0.05).病理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的胃黏膜层组织细胞排列层次清楚,黏膜肌层、下层及浆膜层完整;模型组的胃黏膜有部分腺体破坏,黏膜下层血管有瘀滞,黏膜下层及浆膜层有炎性细胞浸润;各给药组的胃黏膜上皮缺损程度及炎性浸润程度较模型对照组减轻,部分腺体紊乱.结论 海蛤片对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模型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升高PGE2增强胃黏膜的防御功能,升高SOD、降低MDA水平提高机体抗脂质过氧化物歧化酶的能力,降低ET-1、NO的水平调节胃黏膜局部血供及胃酸分泌,从而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 螺旋CT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酸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原发性肝癌

    作者:张琳;牟玮;黄学全;王健;张恩全;李强;李中会

    目的评价螺旋CT透视(CTF)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酸注射治疗(PAI)第二肝门区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00年10月~2004年8月在实时螺旋CT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乙酸注射治疗第二肝门区原发性肝癌23例,共30个病灶.病灶直径3~8 cm.根据病灶大小每次注入50%~60%乙酸2~12 ml不等,乙酸内加入1~2 ml对比剂混匀.注射后1周影像检查,根据情况重复注射1~2次.结果在实时螺旋CT透视下均能准确穿刺到靶点,除15例轻中度疼痛外无其它并发症.全部病例均经B超或螺旋CT随访,3个月时,其中瘤灶缩小12个(40%),肿瘤大小无变化16个(53%)、肿瘤增大2个(7%).23例随访3月,全部生存;17例随访1年,10例生存,7例失访;10例随访2年,7例生存,3例失访.结论 CTF引导下经皮乙酸消融治疗第二肝门部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

  • CT透视引导下经皮乙酸消融治疗第二肝门部恶性肿瘤

    作者:黄学全;巫北海;牟玮;张琳;王健;蔡萍;周代全;陈伟;朱结辉;张恩全;李强;谢兵;张永克;李中会

    目的评价CT透视引导经皮穿刺乙酸注射治疗(PAI)第二肝门区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搜集西南医院2000年5月至2003年10月在实时CT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乙酸注射治疗第二肝门区恶性肿瘤17例,肝细胞癌10例、转移性腺癌7例,共20个病灶.病灶直径2~5 cm.根据病灶大小每次注入50%~60%乙酸2~6 ml不等,乙酸内加入1 ml对比剂混匀,以了解乙酸在肿块内的弥散程度和范围.注射后1周影像检查,根据情况重复注射1~2次.结果在实时CT透视下均能准确穿刺到靶点,除12例轻中度疼痛外无其它并发症.全部病例均经B超或CT随访,3个月时,其中瘤灶缩小14个(70%),肿瘤大小无变化4个(20%),肿瘤增大2个(10%).17例随访3月,全部生存;12例随访1年,9例生存,5例失访;6例随访2年,3例生存,3例失访.结论CTF引导下经皮乙酸消融治疗第二肝门部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 高浓度乙酸注射治疗兔VX2肝肿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志远;丁仕义;黄学全

    目的利用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探讨高浓度乙酸注射治疗肝肿瘤的价值,并探索注射治疗肝肿瘤的适乙酸浓度.方法用移植法建立兔VX2肝肿瘤模型,将40只携瘤兔随机分为A、B、C、D四组.术前以CT测量肿瘤直径.开腹向A、B、C、D组肝肿瘤内分别注入50%、75%、100%乙酸和生理盐水,48 h后重复注射一次,术后一周处死兔子取肝脏观测比较各组肿瘤体积改变情况及坏死灶周围新生灶情况,并取肿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坏死情况.结果注射后一周各实验组肿瘤直径均减小,对照组肿瘤直径明显增大.100%乙酸组10例仅1例在坏死灶周围发现新生灶,而50%乙酸组发现5例,75%乙酸组发现7例.镜下显示100%乙酸组肿瘤中未坏死的肿瘤细胞团较75%和50%乙酸组少见.结论高浓度的乙酸对兔VX2肝肿瘤的灭活效果显著;其中100%的乙酸效果佳.

  • 酒精与代谢性肝病的相关问题

    作者:白浪;施军平

    乙醇可以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从消化道被吸收,现在发现多种类型的乙醇脱氢酶(ADH)存在于胃黏膜的内皮细胞内,且含量丰富。一次中等量的饮酒后,约20%的乙醇并没有进入体循环系统,而是在胃内就被氧化代谢掉,因此胃是乙醇代谢的重要系统之一,是机体对乙醇的第一道防御屏障。长期饮酒、服用阿司匹林或 H2受体阻滞剂等可以导致胃 ADH 活性降低,从而减弱了胃对乙醇的防御屏障作用。由于这种屏障作用在女性较弱,因此女性对酒精较为敏感。吸收的乙醇仅有非常少的部分(2%~10%)随呼吸和尿液排出。而肝脏是乙醇代谢的主要场所,90%~98%以上的乙醇在肝脏被代谢为乙醛,进而氧化成为乙酸,乙酸通过机体的三羧酸循环,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由于大量饮酒导致的酒精性肝病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公众健康的重要的肝脏疾病之一。其疾病早期一般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随着疾病的进展可以发展成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发展为肝癌。影响酒精性肝病进展或者加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饮酒量、饮酒时间、饮酒方式、性别、营养、遗传以及肝炎病毒等。

  • 离子色谱法测定坎地沙坦酯中乙酸的残留

    作者:樊玉丹;李银峰;姜瑛;陈晓雨;靳朝东

    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IC)检测坎地沙坦酯中乙酸的残留量.方法 使用IonPae AS11-HC分析柱(250 mm×4mm)、IonPac AG11-HC保护柱(50 mm×4 mm),洗脱液为1 mmol/L的KOH、抑制电流为3 mA,体积流量为l mL/min,柱温为30℃,进样体积为50 μL.结果 乙酸在0.062 5~5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测限为0.78 n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32%,RSD=3.65%.结论 此方法可以测定坎地沙坦酯样品中乙酸的残留,方法简单、准确度高.

  • 乙酸消融胆道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爱军;李晓武;董家鸿

    目的 探讨乙酸消融家兔胆道后病理及肝功改变,为临床应用消融栓塞胆道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观察家兔右外叶胆道于25%至5%浓度乙酸消融后肝脏功能状态、肝组织病理改变和术后存活情况.结果 25%乙酸胆道消融造成右外叶肝脏大块坏死,仅肝叶边缘有少量存活肝组织.20%乙酸胆道消融后近肝门部肝实质以汇管区为中心的坏死,肝叶中部见汇管区及周围少量肝细胞坏死,肝叶边缘见汇管区点状坏死.15%乙酸胆道消融后近肝门部见汇管区及周围少量组织坏死,肝叶中部及边缘组织见胆管无明显改变,周围组织点状坏死.10%乙酸胆道消融后近肝门部汇管区胆管坏死,周围充血,肝叶中部胆管上皮完整,周围组织充血,肝叶边缘胆管完整,周围少量肝细胞肿胀.5%乙酸胆道消融后近肝门部胆管上皮坏死,肝叶中部胆管上皮完整,仅充血或少量肝细胞肿胀.结论 20%为乙酸消融胆道较理想的浓度.

  • 新型镇痛多肽Eb1.6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检测

    作者:徐艳;余硕;董铭心;周尚民;姬泓巍;戴秋云

    目的:建立一种适用于新型alpha芋螺镇痛多肽Eb1.6含量及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以及其水分和乙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Eb1.6原料药中Eb1.6的含量.使用Zorbax XD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含0.1%三氟乙酸(TFA)的水,流动相B为含0.1%TFA的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14 nm,柱温25℃;采用卡尔菲休库仑滴定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水分及乙酸含量.结果:3批Eb1.6原料药中Eb1.6含量范围在(98.85±0.63)%~ (99.04±0.33)%之间(按无水物计算),总有关物质含量在0.45% ~0.84%之间,样品中水分含量在(1.23±0.32)%~(2.23±0.23)%之间,乙酸含量在(11.16 ±0.08)% ~ (12.66 ±0.03)%之间.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Eb1.6的质量分析.

  •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注射用丹参(冻干)中有机酸和无机阴离子

    作者:刘静;李静;聂黎行;王钢力;王英新;林瑞超

    目的:建立能够同时测定注射用丹参(冻干)中有机酸(乳酸、乙酸、甲酸、琥珀酸和草酸)和无机阴离子(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含量的离子色谱法.方法:以Ion Pac AS11-HC阴离子交换柱分离,1~50 mmol·L-1氢氧化钾溶液梯度淋洗,ASRS300型抑制器电导检测器检测,自循环抑制模式.结果:5个有机酸及2个无机阴离子基本达到分离,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在0.9996~0.9999和0.9997~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在92.4%~105.1%和102.0% ~ 103.2%.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简便、实用,可用于注射用丹参(冻干)中有机酸和无机阴离子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 乙酸阴道热敏凝胶剂流变性和体外释药行为的研究

    作者:田芳;王玉柱;黄超;职瑞娜;丁训诚;李卫华

    目的:乙酸阴道热敏原位凝胶剂(Acetic Acid vaginal thermosensitive in situ gel,AceAcid TISG)作为一种候选阴道外用避孕药,具有温度敏感性的特点,本文旨在考察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性质、凝胶溶蚀以及体外释放特性.方法:冷法制备Ace-Acid TISG,采用Kinexus Pro高级旋转流变仪测定相转变温度,胶凝温度以及不同温度下相变过程中的流变参数;无膜溶出法检测凝胶的溶蚀行为;电位滴定法测定乙酸的体外释放度.结果:Ace-Acid TISG相转变温度为25℃C,胶凝温度为30℃C;低温下为流体,粘弹性很低,相角很高;温度升高,粘弹性呈指数增长,相角降低.乙酸体外释放速率与凝胶溶蚀速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两者遵循零级动力学方程.结论:本凝胶制剂具有良好的热敏感性和体外释放性,符合阴道即用型凝胶的要求,有望在临床中获得应用.

  • 气相色谱法测定克罗拉宾原料中乙酸的残留量

    作者:安晏;邢丽舟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克罗拉滨原料药中乙酸的残留量.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orapaK?Q高分子小球填充柱(2?mm×3?m),载气为氮气,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结果?在该法采用的色谱条件下,测定溶剂线性关系、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均达到了预定的分析要求,在克罗拉滨原料药中未检出乙酸残留.结论?本法能快速准确的对乙酸残留进行检测,可用于克罗拉滨原料药质量控制中的乙酸残留溶剂检查.

  • 综合疗法治疗女性尖锐湿疣68例疗效观察

    作者:常馨宇;赵延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对可疑病人在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的基础上选用综合疗法:①36%乙酸外涂;②5-Fu纱布外敷;③疣体根部结扎;④5-Fu局部注射;⑤手术剪除疣体.结果:观察68例,1次治愈者32例,2~3次治愈者27例,3次以上治愈者9例,治愈率为100%.结论:对尖锐湿疣的治疗,不仅要分型论治,而且要根据尖锐湿疣的生长部位,合理选用多种方法进行治疗.此种方法不仅治疗时间短、副作用小、治愈率高,而且简便易行,不失为基层医疗单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乙酸 5-FU
  • 导致双硫仑反应的药物及治疗措施

    作者:冯瑞

    双硫仑样反应属药源性疾病的急症,是由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和乙醇(酒精)相互作用产生的。是某些药物与乙醇或含已醇的药物配伍使用所引起的一种药物不良反应。双硫仑反应一般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面部潮红,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舌燥等,严重的会导致惊厥或者死亡。双硫仑的作用机制在于--双硫仑在与乙醇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而产生一系列反应。(乙醇进入体内后,先在肝脏内经乙醇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酸,乙酸进入枸椽酸循环,后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而双硫仑可抑制乙醛脱氢酶,使乙醛不能氧化为乙酸,致使乙醛在体内蓄积。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有机溶剂残留

    作者:黄亚

    建立了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中甲醇、乙酸乙酯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HP-5毛细管柱(30mx250um.0.25u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重蒸水为溶剂,氮气为载气,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250'(2.结论甲醇、乙酸乙酯的质量浓度在37.97-341.71 mg.L-1、71.92-1647.28 mg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0.9984,平均回收率为102.03%(KSD=0.95%)、101.67%(RSD=0.83%),低检测限为0.26mgL-1、0.12mg.L-1.

  • 服用藿香正气水,当心双硫仑样反应!

    作者:高燕菁

    什么是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从而达到戒酒的目的.双硫仑的作用机制在于:酒精进入体内后,会先在肝脏内经乙醇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醛糖氧化还原酶作用转化为乙酸,后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双硫仑在与酒精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导致体内乙醛蓄积.

  • 气相色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中乙酸和甲苯残留

    作者:赵静;祖晓静;李敏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法(GC)同时测定对乙酰氨基酚中乙酸和甲苯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6% 氰丙基苯基-94% 二甲基聚硅氧烷毛细管柱,FID氢火焰检测器,甲醇为溶剂.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对乙酰氨基酚中乙酸和甲苯残留的测定.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达托霉素溶液中残留溶剂甲酸、乙酸

    作者:陈宇

    研究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达托霉素中甲酸、乙酸的检测方法,采用SB-AQ色谱柱,以0.02mol/L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95:5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nm,方法简便、快捷、准确、有效.

  • 年龄长了,酒量降了

    作者:葛乃建

    酒量确实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素质大不如前,再加上长期饮酒损胃伤肝,饮酒者又是“三高”的“光顾对象”,所以喝酒会越来越“力不从心”.决定酒量的主要因素:乙醛脱氢酶酒在人体内是如何代谢的呢?其实,人的酒量与体内两种“酶”相关,一种是乙醇脱氢酶(ADH),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ALDH),这两种酶主要由肝脏分泌.酒中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人喝酒后,乙醇很快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进而进入肝脏,在肝脏内进行分解代谢.90%的乙醇进入肝脏后,首先会被乙醇脱氢酶分解成乙醛,再被乙醛脱氢酶氧化成乙酸,后被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并释放大量热量.

219 条记录 1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