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究胸腔术后再次开胸的止血策略
目的 探讨胸腔术后再次开胸止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应的止血策略,以便达到良好的治疗结局.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心胸外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5例胸腔术后再次开胸止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总结两组胸腔术后再次开胸止血患者发病率、病死率、胸腔术后再次开胸止血患者出血原因等情况,总结相应的止血策略.结果 胸腔术后再次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广泛粘连游离后胸壁渗血、结扎线脱落、淋巴结清扫残面出血、肿瘤复发外侵出血、肋骨骨折出血、设备使用不当等.B组胸腔术后再次开胸止血患者与A组相比较,其新设备的使用致出血率显著增加(P<0.05),而结扎线脱落、淋巴结清扫残面出血等致出血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胸腔术后胸腔内出血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并发症,极易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本文总结了胸腔术后再次开胸止血患者的止血策略,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1例动脉导管未闭术后残余分流介入治疗的护理
动脉导管未闭(PDA)术后残余分流,是一种外科手术并发症,既往此类患者需再次开胸手术结扎或缝扎,患者恐惧,难度大,出血多,有时需在体外循环下手术解决.近几年,随着介入治疗医学的发展及介入器械的成熟和技术的提高,应用介入治疗方法解除残余分流是一种非常安全、可靠、痛苦很小的有效方法.我科于2001年11月为1例PDA外科手术后20年,术后残余分流1年的患者,应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心内直视手术后心包填塞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心包填塞是心内直视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开胸止血是关键.但是,如何使病人度过麻醉是一个重要问题.本院1994年至1996年共有术后心包填塞16例,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6例心内直视术后心包填塞再次开胸手术者,男6例,女11例, 年龄5~60岁,平均17.07岁.实施手术三尖瓣下移矫正术3例,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2 例,法乐四联症根治3例,双瓣置换2例,单瓣置换2例,主动脉窦瘤、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修补各1例. 结果 16例病人平安度过麻醉诱导及手术.但是麻醉诱导前与诱导后比较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显著.
-
再次心脏瓣膜手术体外循环管理
过去十几年里第一批瓣膜置换的患者,置换的瓣膜功能逐渐减退,需要再次手术置换.再次开胸时由于组织粘连严重,解剖层次不清,分离组织时创面大易出血,手术时间长,体外循环(CBP)管理较复杂.我院2002年3月至2004年4月实施再次心脏瓣膜手术53例.现将CBP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合并肺动脉吊带一例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合并肺动脉吊带是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现报道一例复杂病例,患儿,女,4.8 kg,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肺动脉吊带,动脉导管未闭,CT报告:左肺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左肺动脉发育差,直径约2.9 mm,从气管、食管间绕行至左侧,动脉导管2 mm,气道无明显狭窄。但麻醉插管较困难,怀疑有声门下狭窄,4号插管仅能过声门1 cm。术前常有憋喘、呛咳,呼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呼吸道荷包病毒(-),术前四肢SPO2:左上80%,右上72%,右下:73%,左下:72%。手术于常温下进行,胸骨正中开胸,充分游离左肺动脉,并在其右肺动脉起始处切断,两端缝合,从气管后方、食管前方将左肺动脉抽出,并在气管前方将其与主肺动脉分叉处吻合,术毕麻醉监护显示SPO2上升至85%,考虑动脉导管开放功能可,未予关闭,常规关胸,关胸后观察10 min,期间出现SPO2下降至70%,血气报告氧分压33 mmHg,再次开胸,用4 mmGore-tex薄壁人工血管加做改良B-T手术,并保持动脉导管开放,期间用侧壁钳夹住肺动脉时SPO2明显下降,低至60%,心脏饱满,心率较慢,用副肾维持约5 min,快速缝合,开放后SPO2恢复,术毕SPO2可维持在75%~80%,回到PICU前半小时SPO2下降于65%,DR未见异常,1小时后SPO2恢复并维持于75%。术后总结,对于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的患儿,动脉导管的功能并不可靠,氧浓度的改变,或术中操作的刺激必然导致PDA的痉挛,必须加做B-T手术,且人工管道的选择可放宽,较粗的管道可能对提高SPO2更有利,但要防止肺水肿。
-
经导管介入治疗鲁登巴赫综合征一例
鲁登巴赫综合征是指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合并二尖瓣狭窄,该综合征传统依靠外科手术治疗.随着ASD介入治疗和经皮二尖瓣成形术开展,部分病例可经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可以避免外科手术的痛苦以及因二尖瓣再狭窄需要再次开胸的困扰,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现报道我院成功经皮介入治疗鲁登巴赫综合征一例.
-
心脏外科预防术后心包粘连的研究进展
粘连是结缔组织纤维带与相邻的组织或器官粘附在一起而形成的异常结构,其形成打破了组织正常愈合的生理过程.在心脏外科中,由于损伤心脏、大血管及旁路血管的存在,手术时间延长、失血及感染等危险因素的影响,心脏术后心包粘连会使再次手术的风险增高[1],再次开胸大血管损伤发生率为2%~6%[2].
-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真菌性心内膜炎3例
1994年1月至1996年6月我们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280例,围术期发生真菌性心内膜炎3例.临床资料3例病人中男2例,女1例;年龄23、31、29岁.术前诊断为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两叶畸形并有赘生物和风湿性瓣膜病变.3例均行主动脉瓣替换术,赘生物附着者去除赘生物,风湿性瓣膜病变加作二尖瓣替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术后3例病人均应用多种高效广谱抗生素,仍高热、白细胞增高.2例病人血培养阴性;1例出现口腔溃疡,咽拭子及血培养有真菌生长.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3例均示人工瓣环或(和)升主动脉内大量赘生物、升主动脉瘤或瘤样扩张.2例男病人再次开胸,分别行升主动脉瘤探查和替换升主动脉,术后病人均死亡;1例未处理者换瓣术后42天死亡.3例病人再次血培养均有大量真菌生长.
-
关键词:
-
康复干预心脏直视术再次开胸患者的疗效观察
心脏直视术后渗血过多是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6%.从1986年1月~2000年10月,共施行心脏直视手术11656例,再次开胸止血113例,现将心脏直视术后因渗血再次开胸后的功能锻炼介绍如下.
-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的监测与处理
我院于1997年6月19日对1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施行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目前患者健康情况良好,恢复了正常生活.现将术后近期的监测与处理情况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患者男,38岁,患扩张型心肌病20余年,射血分数(EF)14.83%,肺血管阻力5.8Wood单位,心功能Ⅳ级.在体外循环下切除病变心脏,然后按左房、房间隔、右房、主肺动脉和主动脉的顺序进行吻合,移植操作时间为90min,供心绝对缺血时间为87min.术中采用经冠状窦逆行灌注含钾的温血法保护心肌.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心率缓慢予心外膜起搏,3min后恢复窦性心律,术后15h出现心包积液征象再次开胸清除积血.
-
抑肽酶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及观察
心内直视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术中及术后出血,特别是病情复杂,体外循环转流时间长或再次开胸手术者,出血多,创面广泛渗血用外科止血方法难以奏效.为此,我院1995~1997年对一些重症心内手术病例术中应用抑肽酶,明显地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现将应用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
25例余肺切除术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余肺切除是同侧剩余肺的全部切除,指患侧曾经接受过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原始肺叶切除、再次开胸将该侧剩余肺叶全部切除的手术方式.虽其终结果也属于一种全肺切除,但其手术指征、手术操作和术后并发症均与一期全肺切除有所不同.
-
二尖瓣成形术后再次开胸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二尖瓣成形术后再次开胸的并发症及预防策略,评估二尖瓣成形术后再次开胸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二尖瓣成形术后再次开胸的非风湿性二尖瓣病变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3例、女35例,年龄(36.1±17.5)岁,作为再次开胸组.随机选取同期进行的初次二尖瓣成形术88例患者作为初次开胸组,男57例、女31例,年龄(39.9±12.6)岁.分析二尖瓣成形术后再次开胸的并发症和开胸策略,与同期进行的初次二尖瓣成形术比较.结果 再次开胸组未发生主要组织损伤.再次开胸组8例(9.1%)采用预防性股动脉插管,股动脉插管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长于主动脉插管组[(155.5±59.0) min vs.(119.5±39.9) min,P=0.023],而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6).再次开胸组8例(9.1%)选择开放胸膜经心包外入路,经心包外组和常规游离组体外循环时间(P=0.255)、主动脉阻断时间(P=0.3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再次开胸组不同开胸策略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开胸组体外循环时间[(123.0±3.0) min vs.(95.4±37.1) min,P=0.000]、主动脉阻断时间[(79.0±36.3) min vs.(67.5±29.1) min,P=0.026]均长于初次开胸组,但两组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围手术期并发症、围手术期输血、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后再次开胸的安全性可以通过合适的开胸策略得到保证.远期需要再次开胸不应成为选择二尖瓣成形术的顾虑.
-
成人再次开胸心脏手术疗效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成人再次开胸心脏手术发生重大损伤的的相关因素及其对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实施再次开胸心脏手术患者242例,回顾性分析再次手术间隔时间、前次手术方式及前次手术心包缝合情况对再次开胸心脏手术重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及其对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重大损伤发生率为2.1% (5/242),发生重大损伤组再次手术间隔时间与未发生重大损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年vs.(2±9)年],前次手术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重大损伤的发生率与其他手术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vs.1.8%),前次手术缝合心包的患者重大损伤的发生率与前次手术未缝合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vs.7.4%),但二者开胸至体外循环开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20) min vs.(74±20) min,P<0.01];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7% (4/242),发生重大损伤的围手术期死亡率与未发生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vs.1.7%).结论 成人再次开胸心脏手术较安全,发生重大损伤可能不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
心脏手术后出血47例治疗体会
出血是心脏直视手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25%[1].需紧急救治,部分患者需再次开胸止血,Petaja等[2]报道出血后再次开胸止血率为3%~5%.若处理不当,轻者会增加输血量和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者康复;重者危及患者生命.我院于2005年6月~2008年2月共进行心脏直视手术496例,术后发生出血47例,其中再次开胸止血15例,现回顾性分析其心脏手术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特点.
-
胸部穿透伤后近期再次开胸手术的原因和处理
关于胸部穿透伤的救治已有较多报道,但伤后首次开胸术后近期需再次开胸手术治疗的报道甚少.笔者收治此类患者46例并分析了再次开胸手术治疗的原因和处理.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