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功能指标在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观察中的作用
对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判定,尤其是应用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以往专家的认为患者ALT较正常值升高2~10倍,总胆红素升高≤2倍正常上限值[1-4],抗病毒治疗效果好.既往有报道采用普通IFN-α治疗ALT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无明显治疗效果.因而对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不主张应用普通IFN-α治疗[2].自2010年以来,部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由于生育因素及其他原因要求行抗病毒治疗.本科室随机对肝功能正常或异常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1例,按<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中标准,进行了以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的抗病毒治疗,并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发现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ALT正常或升高的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相似.
-
结核药治疗淋巴结核合并干燥综合征、丙型肝炎致血小板减少一例
随着结核病发病率上升和抗结核药物应用增加,出现不良反应有增加趋势。因部分患者具有特异性体质、存在特殊基础疾病,更易出现罕见不良反应,往往被临床所忽视。现报道结核药治疗淋巴结核合并干燥综合征、丙型病毒性肝炎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望引起大家重视。
-
国际标准化HCV RNA检测推进丙型肝炎规范化诊疗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较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原因。中国丙型肝炎防治现状可以概括为“三高三低”,即“高隐匿、高漏诊、高慢性化、认知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据估计,我国约有1000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传染病报告丙型肝炎感染超过20万例,而诊断率仅为2%,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仅为1%。丙型肝炎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医疗经济负担。
-
重庆市2004-2014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2004-2014年重庆市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开展丙肝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丙肝病例报告数据,分析重庆市2004-2014年丙肝流行的特点.结果 重庆市丙肝年报告病例从2004年的490例上升到2014年的3 400例,年均增长21.37%;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1.57/10万上升到2014年的11.45/10万,年均增长21.98%,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34/10万.各区县均有发病,不同地理区域报告发病率差异明显;全年均有发病,无季节性增多;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64∶1;病例主要集中在30~49岁年龄组,占59.97%,未成年人以0岁~年龄组报告病例多,成年人以30岁~年龄组报告病例多;家务及待业、农民分别占病例总数的30.30%、25.50%.结论 重庆市丙肝报告发病逐年上升.目前丙肝无疫苗预防,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众人群的丙肝知识知晓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加强丙肝的预防和控制.
-
武汉市2005-2016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报告及其质量分析
目的 了解武汉市2005-2016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的流行情况,以及医疗机构丙肝病例报告的质量,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武汉市丙肝监测数据的质量和正确评估丙肝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收集武汉市2005-2016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丙肝疫情资料,分析丙肝的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抽取武汉市丙肝病例报告较多的某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作为调查对象,对该医院2015-2016年网络直报丙肝病例进行报告质量核查,并对其检验科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阳性结果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武汉市2005-2016年累计报告丙肝病例20 96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05/10万.2016年丙肝的报告病例数比2005年增长了1.19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73%.所调查医院2015-2016年共报告丙肝病例479例,错报率为29.02%;检验科共检测出HCV RNA阳性病例987例,共报告509例,HCV RNA阳性报告率为51.57%.结论 近年来武汉市丙肝报告病例数和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医院的丙肝病例报告质量较低,存在对武汉市丙肝疫情低估的可能性.
-
医务人员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的认知现状
医务人员是宣传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防治知识,诊断、治疗丙肝的主要力量.该文从医务人员对丙肝一般常识、诊断标准、治疗及防护措施等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综述.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对于丙肝传播途径的正确认知率较高,而对丙肝的危险因素、丙肝的特点、丙肝的诊断标准及防护措施等知识掌握不全面.因此,从整体上说,国内外医务人员对丙肝防治的认知状况尚处于较低水平.
-
飞行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治及航空医学鉴定
目的 通过5例飞行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治过程,探讨飞行员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治及医学鉴定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飞行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治、随访过程及终医学鉴定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5例患者均系住院或改装体检时发现抗-HCV阳性,均无明显临床症状.肝功能轻度异常,HCV-RNA定量分析阳性;1例为基因1b型.3例患者发病前有手术外伤史,1例有牙科治疗史;4例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病毒阴转临床治愈,地面观察3~11个月后给予飞行合格,随访1~3年无复发,1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飞行不合格.结论 飞行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途径不清,可能与外伤手术及牙科治疗有关,发病隐匿,症状轻微.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可以清除病毒临床治愈,飞行合格.
-
飞行员丙型病毒性肝炎两例
两名年轻飞行员平时无明显症状,均为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经进一步检查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具体病情如下。
-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规范化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导致肝组织慢性炎症坏死及纤维化,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细胞癌,不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而且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在国家卫生部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和传染病分会组织国内的有关专家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参考国际上新的丙型肝炎治疗指南和其他有关新资料,制订了我国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丙肝)防治指南.本文对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有关治疗部分作一介绍.
-
干扰素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
患者女,49岁.既往有输血史.因乏力伴肝功能异常2年,近来检查抗HCV(+),HCV RNA(+),于2003年6月明确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
探析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治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应用干扰素α-2b 联合苦参素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57例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干扰素α-2b 联合苦参素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7例患者治疗后完全应答41例,无应答11例,复发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应用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素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效果显著,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重组人干扰素-2b治疗慢性丙肝的临床疗效观察
丙肝全名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途径,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所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采用传统的抗病毒药物停药后多有反弹的弊病.作者应用重组人干扰素-2b(PEG-IFN-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40例,并与普通干扰素α-2b进行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
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为今后制定有效的丙肝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终达到控制丙肝流行,降低丙肝发病率的目的。方法本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3年间,全县共报告丙肝病例1237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发病率高达35.47/10万,而2005年发病率仅为3.88/10万,发病职业主要是农民,发病年龄集中在20~75岁之间,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结论目前本县丙肝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丙肝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强烈建议:各级领导对丙肝防治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制订强有力的防控措施,阻止丙肝的自然蔓延。
-
注射用吲哚菁绿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38岁。因“丙肝病史6年,再发肝功能异常4天”,于2013年8月12日入院治疗,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既往史:1996年行剖腹产手术,当时曾输血治疗;2013年5月因“肺炎”住院治疗,期间发现重度贫血,曾输血治疗,未进一步检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否认结核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T)36.3℃,脉搏(P)68次/min,呼吸(R)19次/min,血压(BP)110/80 mmHg,神志清楚。辅检肝功能提示:TBIL 24.1 mol·L-1,DBIL 11.0 mol·L-1, ALT 202.8 U·L-1,AST 223.5 U·L-1,γ-GT 149.8 U·L-1, ALP 111.0 U·L-1,Alb 42 g·L-1。血常规提示:WBC 3.85×109·L-1,L%41.0%,N%48.0%,RBC 3.63×1012·L-1,HGB 119 g·L-1,PLT 92×109·L-1,PT 15.6 s。尿常规提示潜血1+,大便常规提示黄褐色软便,隐血弱阳性,网织红细胞计数1.7%,血沉8 mm·h-1,HCV-RNA 5.45×104IU·mL-1,肾功能、空腹血糖及甲状腺功能均正常。AFP 276.7 ng·mL-1,肝穿刺活检结果提示:①符合中-重度慢性肝炎(丙型), G3-4/S3-4;②早期肝硬化。丙肝病毒基因分型1b型。患者吲哚菁绿(ICG)过敏实验阴性,于8月27日行肝脏储备功能检测。上午8:30,推注ICG(丹东医创药业,批号:20121004)后约30s左右,患者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左侧鼻腔出血,并感心慌,胸闷、浑身不适,血压未测及。考虑ICG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立即予以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非那根2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5mg,肌内注射;同时建立静脉通道,予以平衡盐静脉滴注,给予吸氧,氧流量为3 L·min-1,止血敏棉球堵塞左侧鼻腔以及心电监护。数分钟后患者恶心好转,心慌胸闷、浑身不适逐渐减轻,心电监护显示HR 46次/min,SPO294%,BP 116/70 mmHg,约10min后,患者症状进一步好转,心电监护显示HR 57次/min,SPO297%,BP 140/90 mmHg,9:00再次查体:BP 130/75 mmHg,HR 57次/min,询问患者未诉特殊不适,遂送回病房继续行抗过敏、抗休克治疗后恢复正常。
-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综述
目的 对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文及英文数据库检索DAAs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相关文献,对各项经济学评价的基本情况、数据及结果 进行综述.结果共纳入11篇在美国、德国、加拿大、中国等开展的研究.不同国家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使用DAAs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成本也不相同.但DAAs药物与传统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R)疗法比较更具经济性.结论 目前关于市场上丙型病毒性肝炎治愈率较高的主流直接抗病毒药物之间,由于治疗的基因型不同,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疾病情况及经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药品.
-
海洛因依赖并发银屑病1例报告
病例:患者,男,31岁,无业,高中文化,2002年9月开始烫吸海洛因,1月后成瘾,后改为静脉注射海洛因0.2g/d,合并静脉注射安定3mg/d.否认共用注射器.2003年11月入我所强制戒毒.入所后自诉四肢、躯干及头面部红斑痒2月.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头面躯干四肢大面积红斑,大小片红斑表面鳞屑呈白色、银白色,刮之呈蜡样现象、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双手双足指趾甲增厚变色.皮屑甲屑涂片:真菌(+)革兰氏阳性球菌(+).HIV抗体阴性.丙肝抗体阳性、HbsAg(+)、HbeAg(+).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55.4 u/L(参考值6~24u/L),谷草转氨酶127.5u/L(参考值8~20 u/L).临床诊断:(1)海洛因依赖;(2)银屑病;(3)甲真菌病;(4)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
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合丙肝患者的HCV-RNA定量与ALT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合并丙型病毒性肝炎者HCV-RNA定量与ALT的检测情况,以明确在该人群中丙肝病毒复制、传染程度及需要治疗人数比例.方法:采集53例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合并丙肝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HCV-RNA定量与ALT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合并丙肝患者53例中HCV-RNA定量检测结果的异常率为77.36% (41/53);ALT异常率73.58%(39/53);HCV-RNA定量异常者并存ALT异常比例为87.80% (36/41),HCV-RNA定量正常者ALT异常率为25.00% (3/1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18.838,P<0.01).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合并丙肝患者当中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程度高及需要治疗人数比例高,增加了丙肝传播风险和社会负担等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建议政府完善对该人群现存丙肝的防控措施和政策.
-
肝病用药的合理选用
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病变,包括病毒性肝病如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以及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药物性肝损伤等多种疾病。中医学的肝病是指肝(包括胆)的生理功能及肝胆经络病理变化所表现出的一切病证的总称。中医对肝病的治疗,需要根据中医药理论辨病、辨证相结合地合理用药。现就中成药在肝病治疗中的作用以及辨证用药简介如下。
-
全球昂贵的抗丙型肝炎病毒新药--索氟布韦
2013年4月8日提交新药申请,2013年12月6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即优先、快速批准加利福尼亚的吉利德科学公司( Gilead Sciences Inc.)抗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HCV)新药索氟布韦400 mg片剂上市。2014年1月17日,索氟布韦又获欧盟批准在欧盟各国上市。索氟布韦作为抗HCV治疗方案的组成部分,用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直接破坏病毒复制及合成蛋白质的能力),该方案重要的特点是全部为口服药,与传统的以注射干扰素为主(增强免疫系统,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联用其他口服抗病毒的治疗方案相比,不仅提高了疗效和安全性,亦大大提高了慢性病患者的依从性。对此,国外輿论界一致给予高度评价:新的口服抗病毒药有望为人类赢得与HCV的战争,全球根除HCV感染终成现实目标!
-
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经血液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1.85亿人感染HCV,感染率约3%,其中慢性丙型肝炎约占70%~85%,部分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由于公众对HCV感染及其危害的知晓度有限,造成治疗时机延误或错失治疗机会,引起疾病进展,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危害,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HCV 的抗病毒治疗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采用干扰素(interferon,IFN)单独治疗,后来治疗方案逐渐发展为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长效IFN联合 RBV等,但临床疗效有限,不良反应较严重。近几年,蛋白酶抑制剂的研发上市给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直接抗病毒药( 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AA),临床研究表明,这类药物对可明显提高抗HCV的初治疗效,也可用于对既往IFN治疗无应答或治疗反弹的经治患者,对于不能耐受IFN治疗或不适合的患者也有良好应答。现对抗HCV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