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职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分析
目前课堂教学仍是主要教学方法,对教师课堂授课质量进行评价是教学管理主要内容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督导制度建立以来,哈尔演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非常注重开展教学督导,对学院各层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听课和评课,以帮助教师完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本文分析2002~2010年期间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教学督导课堂听课和评课情况,试图为加强教学督导,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
高校护理教师课堂授课质量分析
目的:了解高校护理教师的课堂授课现状,为改善护理教师授课技巧,有针对性地提高护理课堂授课质鼍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使用中文版护理教师课堂授课量表(TLP-C3)对黑龙江省3所高校接受6名护理教师课堂授课的430名护理学生进行测评.结果:教师课堂授课评价总体得分较好,其中在"授课侧重面与意义价值"、"教材的灵活应用与抽象内容及专业术语的解释"方面得分较高,但在"授课内容的质量和特点"、"应对学生的方式和态度"方面的得分相对较低.另外,不同学所的学生对教师课堂授课过程的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提问技巧,注意对授课内容的归纳整理和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并注明出处等,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五届全国脊髓脊柱外科高级学习班”通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神经外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13-04-04-148(国)“全国脊髓脊柱外科高级学习班”拟于2013年10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
学习班将邀请国内脊髓脊柱领域知名专家王振宇教授、刘忠军教授、王超教授、孙宇教授、王少波教授、谢京城教授、刘彬教授、李振东教授、马长城教授等共同参与授课。授课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通过专题讲座、交流讨论、手术演示互动等全面介绍复杂脊髓肿瘤、脊髓空洞、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血管性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脊髓手术术中电生理监测、脊髓手术后脊柱稳定性问题及相关的内固定技术、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寰枢椎疾病外科治疗以及与神经外科相关的椎管狭窄、颈椎病等脊髓脊柱外科疾病的新进展、新技术与新方法。诚挚邀请神经外科和骨科医生参加此次学习班,为了保证授课质量,每期限招学员20名,录取以报名先后排序,学习班结束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Ⅰ类8学分。 -
第六届全国脊髓脊柱外科高级学习班通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神经外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14-04-04-015(国)“全国脊髓脊柱外科高级学习班”拟于2014年10月12~15日在北京召开。学习班将邀请国内脊髓脊柱领域知名专家王振宇教授、刘忠军教授、刘晓光教授、王超教授、孙宇教授、王少波教授、郭邵庆教授、谢京城教授、刘彬教授、李振东教授、马长城教授等共同参与授课。授课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通过专题讲座、交流讨论、手术演示互动等全面介绍复杂脊髓肿瘤、脊髓空洞、脊髓拴系综合征、脊髓血管性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脊髓手术术中电生理监测、脊髓手术后脊柱稳定性问题及相关的内固定技术、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寰枢椎疾病外科治疗以及与神经外科相关的椎管狭窄、颈椎病等脊髓脊柱外科疾病的新进展、新技术与新方法。诚挚邀请神经外科和骨科医生参加此次学习班,为了保证授课质量,每期限招学员20名,录取以报名先后排序,学习班结束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Ⅰ类8学分。
-
护理双师型教师授课质量调查及思考
目的:调查护理双师型教师授课质量的现状,为教学改革的推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医学院校2010级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的调查.结果:20.85%的学生认为所学课程的教学水平质量优于其他课程,73.36%的学生认为和其他课程差不多,5.79%的学生认为差于其他课程.结论:护理双师型教师授课质量总体水平与其他课程相比不相上下,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护理双师型教师应多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
生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生理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的理论性强,其中许多知识具有特有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学生普遍认为生理学知识庞杂,难于理解和记忆.事实上生理学从研究方法和知识获得的角度来说,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也就是说,生理学的知识主要通过实验获得[1],因此有必要通过实验手段来训练学生的科学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生理学的教学质量.然而,以往的生理学实验教学通常安排在理论课授课之后进行,表现为印证已学有余而探索未知不足,使得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授课质量,笔者对生理学教学的改革进行了初步尝试.
-
检体诊断学教学方法探讨
检体诊断学是把基础课和临床课联系起来的一门桥梁课,在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关系到能否使学生顺利地从基础课学习进入到临床学习.医学生对于临床知识的初认识首先是源于诊断学课程,诊断学授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诊断技能的培养,从而影响临床能力的培养.因此,怎样提高诊断学的授课质量一直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就诊断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
本科护生对《儿科护理学》课堂授课质量的评价分析
目的 调查本科护生对《儿科护理学》课堂授课的评价情况,探讨改进《儿科护理学》课堂授课质量的对策.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对某大学护理系2010级10名本科护生进行访谈,并采用整群抽样对46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教师课堂授课评价总体得分(89.60±5.63)分,讲述内容充实、问题阐述重点突出、讲课娴熟、名词解释及专业外语运用得当等4项得分较高,启发式提问、讲课感染力及给予学生思考等项目评价较低.访谈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教学方法多采用传统讲授为主,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希望老师侧重讲解具有儿科特点的疾病及护理经验;在教学行为方面,教师授课特色不明显,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护生喜欢教师讲课有激情、内容充实、重点突出、启发思维.结论 护生对《儿科护理学》课堂授课总体评价较为满意,但教师应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行为有效性.
-
护理本科“双师型”教师授课质量现状及对策
目的:改善护理本科“双师型”教师的授课质量.方法:通过分析目前“双师型”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缺乏驾驭学生的能力;知识更新不及时,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带教经验,临床带教流于形式等授课质量现状,提出调整教师队伍,完善师资结构;深入开展教学活动,扬长避短;加强合作交流,增强科研意识;规范操作,调整带教流程等改进措施.结果:提高了授课质量,护理本科“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科学、规范发展.结论: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执教水平,使学生既重视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又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出优秀的护理本科专业人才.
-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培训班授课教师讲课质量分析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在职人员培训的质量控制,提高培训效果,过去我们曾对培训班作了培训效果评估[1],经过反馈改进提高了质量.2006年我们选择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培训班,作了任课教师的授课质量分析,以期从授课质量入手,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
浅论硕士研究生细胞培养实验的教学
细胞培养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各领域.1996年始我室向硕士研究生开设细胞实验课程,32学时,8个实验,2个学分.目前已建立一套适合培养硕士生学习的实验教材、教学资料和能让270位学生在14 d内完成的一个系列实验,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在有限的条件(包括时间和经费)下学习实验技术,这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增加细胞培养知识信息量和尽可能地提高授课质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以我要开展细胞培养课题研究--问题式为中心授课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中职护理解剖学第一课的授课技巧
为适应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解剖学课堂授课质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笔者就解剖学第一课的授课技巧谈点体会。
1 激发学生兴趣的技巧
兴趣是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在解剖学第一课,教师可根据青少年期对于未知知识的渴求,对于人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好奇,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提出问题,在共同讨论、解答疑惑、公布答案等一系列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自然地对解剖学产生兴趣。 -
本科理论课授课质量浅析
教学评估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对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2002年级第三学年第六学期内科、外科理论大课的39位授课教师的授课质量评价分析,显示经过师资培训和预讲课的教师授课质量比未参加师资培训和预讲课的教师授课质量有显著的提高,为综合医院的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
课堂教学评价与影响教师授课水平因素分析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确立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指标.根据重点指标对71名医学基础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发现教龄、课程性质等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影响显著,并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五项措施.
-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
在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过程中,如何将获取的评价数据进行科学的处理,是保证评价质量的重要环节.
-
病例置疑引导式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对2000级、2001级护理本科学生分别采用传统式教学方法和病例置疑引导式教学方法、课程结束用难度系数相同的病例分析题进行卷面考核.结果运用病例置疑引导式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结论此教学方法值得学习和推广,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
医学院校学生评教现状及影响因素
学生评教是由学生对教师课堂理论授课质量的评价.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整个教学工作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是衡量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并且目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往往决定着教师的职称晋升、聘用、工资福利、评优等利益.因此,科学、有效、公正的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亟待建立.
-
提高《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堂授课质量探讨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是一门研究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患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授课对象是已经过2年中西医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后,转入专业学习的本科3年级学生(骨伤专业).根据大纲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与骨伤科疾病辨证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和掌握骨伤专业各临床课程打基础,因而本课程实质上是骨伤科临床课程的"总论"部分,其授课质量的高低,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掌握.近年来,我们对<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堂授课大胆进行一些改革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生理学教学反馈调查及思考
生理学是医学院校课程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收集学生对生理学教学的需求和教师授课质量的意见,2001年4月,我们对2000级的学生作了一次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
医学院校授课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是医学院校教学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医学院校应认真分析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科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从而实现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终促进教师自身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