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谷氨酸钠在全合一肠外营养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姜华;王莹;王燕琼;汤庆娅

    目的:考察谷氨酸钠对全合一肠外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剂量的谷氨酸钠分别加入不同配方的全合一肠外营养液中,放置不同时间(0、24、48h)后测定pH和渗透压等相关指标,观察稳定性.结果:每增加5mL谷氨酸钠,pH升高0.04±0.18,渗透压升高(41±12)mOsm.溶液的渗透压<800mOsm时,24、48h后脂肪乳颗粒的大小形态正常,表面不受破坏,未出现凝集现象;渗透压>800mOsm时,24h后脂肪乳颗粒表面破损,形态异常并发生凝集.结论:谷氨酸钠可加入全合一肠外营养液中进行配伍使用,建议在48h内输注完毕.

  • 滴眼剂生产验证

    作者:张全军

    滴眼剂是眼用制剂,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滴眼剂必须符合酸碱度(pH值)、渗透压、澄明度和微生物检查等项要求.特别是用于眼部有外伤或眼部手术后的滴眼剂必须无菌,而用于眼部无外伤的滴眼剂则对微生物是有限度的要求,并不得有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其它致病菌.

  • 间尼索地平微孔渗透泵微丸的制备及释药机制研究

    作者:王伟;张晶;齐晓丹

    目的:制备间尼索地平微孔渗透泵微丸,并探讨其释药机制.方法:以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为渗透压物质,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丸芯,流化床包衣法包衣;以累积释放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法考察增塑剂癸二酸二丁酯(DBS)用量、包衣增重、包衣液(醋酸纤维素的丙酮-异丙醇溶液)浓度对微丸释放的影响,优选包衣处方.按优处方制备3批微丸并以累积释放度与时间进行零级、一级、Higuchi方程拟合来考察其释药特征.结果:增塑剂用量为15%,包衣增重为4%,包衣液浓度为1%;所制备的间尼索地平微孔渗透泵微丸12h内释药具有零级释放特征(r=0.999 6,0.999 5,0.998 9),释放动力以渗透压为主.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重现性良好,12h内释药恒定.

  • 儿童微量锌缺乏与补充

    作者:张石革

    人体其实是由各种元素(包括宏量和微量元素)组成的.其中,很多微量元素是酶的必需成分,可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如维持渗透压、氧转运、肌肉收缩、神经系统完整性),也是组织和骨骼生长和维持所必需的.有些元素(如钙、磷、钾、镁)在人体内的含量较大,有些则仅含微量.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钴(如维生素B12中)、铜、氟、碘、铁、锌、铬、硒、锰、钼.此外,就其对实验动物的影响而言,镍、锡、砷也被认为是必需的.大多数微量元素(锌除外)广泛分布于各种食品中,可由多样化的膳食中得到补充.但对长期依靠静脉营养的患者、婴儿、老年人或由各地土质及水质造成的地区性缺乏时,就需另外适当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即矿物质1日补充推荐剂量见表1.

  • 0.9%氯化钠注射液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楼陆军;罗洁霞;高云

    目的 分析0.9%氯化钠注射液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的影响因素.方法 依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ⅠB注射剂通则项的规定,采用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测定0.9%氯化钠注射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结果 0.9%氯化钠注射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随着氯化钠含量上升而升高;同时,在含量相同、批次不同(pH不同)的情况下,0.9%氯化钠注射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随着pH上升而升高.结论 0.9%氯化钠注射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随含量、pH的上升而升高.

  • 常见静脉注射剂渗透压考察

    作者:曹凤习;张文

    目的 考察并确定静脉注射剂适宜的渗透压范围,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 采用冰点下降法测定注射剂的渗透压.结果 共考察全国近30个省份、162家生产厂家、389批次的常用静脉注射剂,其中等渗溶液258批次(66.3%),高渗溶液131批次(33.7%).结论 静脉注射剂的渗透压必须与人体血浆渗透压基本保持一致,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产生损害,所以控制注射剂(特别是体积大于100 mL)的渗透压非常有必要.

  • 复方氯霉素滴眼液的研制

    作者:廖成

    报道在氯霉素滴眼液的基础上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制成复方制剂的处方设计、质量控制.结果表明该制剂具有药液粘附力强,增加与眼的接触面积和时间,无刺激性,有湿润作用.

    关键词: 氯霉素 渗透压
  • 低渗状态下星形胶质细胞AQP8的表达变化

    作者:杨美;孙善全;余维华;刘辉;卓飞;邱国平

    目的 探讨低渗透压作用下,星形胶质细胞水通道蛋白8(aquaporin8,AQP8)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液)和低渗组(268、254、240 mmol/L),每组分别作用1、3、6、12、24 h,共5个时间点.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Real time-PCR研究AQP8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对照组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形态、细胞活性、AQP8及其mRNA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P>0.05).低渗组中,星形胶质细胞水肿,细胞活性下降;AQP8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随低渗程度的下调和低渗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低渗液(268、254、240 mmol/L)作用后,免疫细胞化学显示星形胶质细胞的AQP8表达从低渗作用1 h的(0.258 3±0.009 8, 0.280 0±0.010 9, 0.281 7±0.007 5) 到低渗作用24 h的(0.385 0±0.010 9, 0.406 7±0.007 0, 0.425 0±0.010 4) (P<0.05);Real time PCR显示:AQP8与beta-actin 的mRNA水平比从低渗作用1 h的(0.127 5±0.011 8,0.134 4±0.032 4, 0.167 5±0.007 8)上升到(3.278 0±0.121 2,5.410 4±0.104 1,8.351 0±0.288 0).结论 低渗作用下,AQP8介导的水分子运输可导致星形胶质细胞肿胀,继而引发细胞结构、功能的损伤; AQP8的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星形胶质细胞水肿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 新生儿凹陷性水肿组织液中总蛋白、渗透压的改变

    作者:方敏;李华强;史源

    目的初步探讨新生儿凹陷性水肿的发病机制.方法采集16例入选患儿的静脉血及组织液标本,进行生化、蛋白及渗透压的测定.结果 (1)发生水肿的新生儿,其组织液中总蛋白及渗透压均升高,渗透压平均高出血浆渗透压的1倍以上.(2)组织液中的蛋白与渗透压呈线形关系.结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组织间液中总蛋白增加,使血浆有效的胶体渗透压降低,可能是导致新生儿凹陷性水肿发生的主要机理.

  • 瓣膜置换术中血浆胶体渗透压和乳酸的变化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志斌;金孝梁;王敏燕;吕佳;张薇薇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术中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乳酸(Lac)、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5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成年患者,记录麻醉后5 min(T1)、体外循环开始后5 min(T2)、体外循环结束后5 min(T3)、手术结束时(T4)患者的COP、Lac、动脉血气分析等数据,记录T1、T3、T4时肺容量-压力曲线中的达因(Cdyn)、气道压峰值(Peak)、吸入氧浓度(FiO2)数据,计算氧合指数(OI),比较各时间点数据的差异.结果 35例患者中获得有效数据32例,体外循环开始后COP明显降低,T2、T3、T4时COP明显低于T1时(P<0.01).体外循环开始后血清Lac逐渐升高,持续至手术结束,T2、T3、T4时明显高于T1时(P<0.01),T3、T4时明显高于T2时(P<0.05).T3、T4时OI均明显低于T1时(P<0.05).T3时Cdyn明显低于T1时(P<0.05).结论 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导致COP降低,Lac增高,损害肺功能,提高术中血浆COP有利于减轻组织水肿,改善肺功能.

  • 立止血湿敷用于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穿刺点渗血的护理

    作者:何彬;郭荣

    肿瘤患者接受静脉化疗药物治疗时,由于化疗药物的渗透压、pH值等原因,容易破坏血管的通透性,如造成外渗则引起局部皮肤坏死[1],故临床上推荐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我科自2007年开展为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术后常规使用无菌纱布局部压迫,无大量渗血的发生,但2010年3,7月收治2例确诊为肺癌行化疗的患者,行PICC置管后穿刺点大量渗血,经采用明胶海绵、弹性绷带等治疗后仍渗血明显,我们改用立止血湿敷局部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PICC换药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作者:李显敏;彭娜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其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由护士独立操作,导管定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可长期输入高渗性及刺激性药物,保护外周血管,尤其适用于肿瘤化疗病人,有效地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静脉炎及静脉硬化的发生,减少了化疗药物渗出、周围组织坏死的危险.导管维护方便,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同时为病人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路,赢得抢救时机[1].而PICC导管寿命长短与护理直接相关,与换药显得尤为重要.

  •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常见监测指标分析

    作者:周维多(综述);何朝晖;刘科(审校)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神经外科常见急诊病种之一,具有较高病死率和致残率。TBI发病率据统计在100/10万~288/10万[1],而占TBI 患者的5%~15%的重型颅脑创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病死率高达25%~65%[2]。目前,神经保护的药物治疗基本上被证明无效[3],神经重症监护(NICU)的目标已基本确立为维持机体整体稳定,减轻甚至避免继发性损伤对机体的影响,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本文选取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血浆渗透压指标,对TBI患者术后常见监测项目作一综述。

  • 步长胆石利通片方解与应用

    作者:张锦

    1胆石利通片方药组成与功效1.1药物组成1.1.1硝石:苦、咸,温,有小毒.主含硝酸钾(KN03).硝石其名有二义:一为投入水中即消;二为本品能化诸石.功效主治:(1)攻坚破积:即能破症积,攻坚结,用治症积肿块,疮疡砂石,<本经逢源>谓能:"通六腑积聚,化七十二种石";<衷中参西录>有谓:"与皂矾同用,善消胆中结石,膀胱中结石及内伤黄疸"之说.(2)利水除湿:具有利水泻下之功,硝石散口服有明显利尿作用,可治疗各种淋证.(3)解毒消肿:可用治疮疡痈肿,赤白痢疾等证.药理作用:(1)有明显利尿作用;(2)外用可调节局部渗透压;(3)创面吸收可补人体内一定钾.

  • 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一家系

    作者:王福鑫;董光;耿海;王敬先

    先证者(Ⅲ2) 女,30岁,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以右后枕部为著,程度中等,发作性,偶伴恶心,无明显呕吐.走路不稳,无发热、抽搐、无肢体麻木、乏力,无视物不清,Rormberg 征阳性,闭目难立征阳性,步态不稳,四肢肌力Ⅳ级.实验室检查:WBC 5.96×109/L,脑脊液WBC 0.002×109/L,渗透压正常. MRI示左侧小脑半球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区,呈囊性,大小约5 cm×4 cm×3 cm,四脑室受压前移,后壁见一等信号结节,强化明显.

  • 止泻剂的合理使用

    作者:陈玉

    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容量增加或排脓血便,以大便性状及容量改变为重要.腹泻有轻重缓急之分,轻者自行处理,无须就医(观察3 d),重者危及生命.急性腹泻指病程在3周之内,3周以上有可能发展为慢性;慢性腹泻指病程2月以上者.从病理生理的角度,腹泻可由肠黏膜分泌增加、渗出增加、腔内渗透压增高、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或吸收不良等机理引起,具体的病因极其复杂.

  • 全肠外营养液定容和定渗透压给药计算方法

    作者:袁林

    全肠外营养液(TPN)临床营养支持在临床应用时,通常要求定容和定渗透压给药,以期达到更科学的临床个性化给药方案.笔者根据临床治疗需要,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TPN定容、定渗透压计算方法,供同行参考.

  • 输血用复方枸橼酸钠注射液稀释后热原试验不合格原因分析

    作者:王莉;陶玉生;朱明忠

    输血用复方枸橼酸钠注射液A方、B方(以下简称ACD-A、ACD-B)的热原试验,参照<中国药典>1990年以后各版的规定:用注射用水将样品稀释至每1ml含5mg枸橼酸钠后注射.本中心一直采用<中国生物制品规程>的检测方法,不对样品稀释,或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各批热原试验均合格.但送郑州市药品检定所检定时,该所按药典规定用灭菌注射用水将样品稀释后注射,结果各批热原试验均不合格,且升温较高.笔者将稀释后的样品进行溶血试验、细菌内毒素试验和测定pH,并分析原因,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 不同渗透压对红细胞体积和溶血影响研究

    作者:张莹;张嵘;洪树青;王珏;宋宁;田力;陈强;高华方;刘忠

    目的 探讨不同渗透压下红细胞体积和溶血情况的变化,为优化人红细胞保护剂的添加和洗涤方案、冷冻干燥程序设定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梯度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提供不同的渗透压环境,加入储存4周的全血,离心法测红细胞压积(Hct)、显微镜下记录红细胞形态和直径、用冰点渗透压仪测定上清的渗透压、测定上清血红蛋白(Hb)含量,经计算得到不同渗透压下的红细胞体积及溶血率差异.结果 在低渗环境下,当渗透压(mOsm/kg)为148、154、158、171、191和236时,溶血率(%)分别为87.3±4.3、79.4±6.7、68.5±6.6、30.2±2.8、6.6±1.0和2.5±0.8,红细胞平均体积(MCV)(fL)分别为184.1±32.7、216.4±62.9、185.2±27.3、151.8±6.8、122.4±3.7和109.3±2.4;在高渗环境下,当渗透压(mOsm/kg)为810、1 073、2 460和3 033时,溶血率(%)分别为2.1±0.7、2.5±0.6、25.2±8.7和55.8±13.8,MCV(fL)分别为58.1±1.9、60.6±2.8、74.5±4.8和80.1±13.9;在等渗环境,溶血率为(1.9±0.8)%、MCV为(94.9±1.08)fL.结论 渗透压从低渗到高渗变化过程中,红细胞的体积逐渐减小,溶血率先降低后升高,当渗透压为160 mOsm/kg时,红细胞体积达到上限160fL,溶血率增加至68%;当渗透压为800 mOsm/kg时,红细胞体积达到下限为60fL,溶血率为2%.为了降低细胞溶血率,红细胞体积变化宜<1.68倍、>0.68倍原体积.

  • 阿卡波糖生物合成和发酵工艺研究进展

    作者:顾觉奋;陈菁

    阿卡波糖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其在游动放线菌SE50中的生物合成过程是在由Acb基因群编码的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的,包括氨基环醇的生成,4-氨基-4,6-二脱氧葡萄糖的合成和之后的糖基化作用生成阿卡波糖.以游动放线菌作为阿卡波糖的产生菌时可以通过控制培养液中麦芽糖的浓度和发酵液的渗透压来提高阿卡波糖的产量.组分C是在发酵的后期由阿卡波糖直接转化而来的,给下游的分离纯化造成了困难,如在发酵液中添加微量的阿卡波糖类似物抑制剂可转化这一反应,其中Valienamine显示了大的抑制作用.

462 条记录 20/24 页 « 12...16171819202122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