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TAT3在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大鼠WB细胞增生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吕晓辉;曹人月;佟静;宋敏

    目的 研究STAT3如何参与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WB细胞增生过程的调控.方法 以大鼠肝干细胞系WB-F344细胞为研究对象;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STAT3抑制剂AG490作用WB-F344细胞后,应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TAT3蛋白的表达;应用噻唑蓝(MTT)方法检测应用HGF及STAT3抑制剂AG490作用下,WBF-344细胞增生的变化.结果 HGF能够激活STAT3信号分子,磷酸化的STAT3在刺激后30 min达到高峰;HGF作用于WB-F344细胞后细胞数增加,这种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应用STAT3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后能够阻断生长因子介导的肝干细胞的增生作用.结论 HGF能够激活STAT3;STAT3参与HGF介导的WB细胞的增生作用.

  • STAT3在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大鼠WB细胞增生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吕晓辉;曹人月;佟静;宋敏

    目的 研究STAT3如何参与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WB细胞增生过程的调控.方法 以大鼠肝干细胞系WB-F344细胞为研究对象;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STAT3抑制剂AG490作用WB-F344细胞后,应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TAT3蛋白的表达;应用噻唑蓝(MTT)方法检测应用HGF及STAT3抑制剂AG490作用下,WBF-344细胞增生的变化.结果 HGF能够激活STAT3信号分子,磷酸化的STAT3在刺激后30 min达到高峰;HGF作用于WB-F344细胞后细胞数增加,这种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应用STAT3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后能够阻断生长因子介导的肝干细胞的增生作用.结论 HGF能够激活STAT3;STAT3参与HGF介导的WB细胞的增生作用.

  • 肝卵圆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冰;安靓

    肝卵圆细胞(hepatic oval cells,HOC)是存在于肝脏中的一类肝干细胞,目前已证实了它在人及多种动物中存在.HOC来源并定位于肝内的胆管系统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正常时处于静止状态,只有当肝脏发生严重损伤且肝细胞再生障碍时才受到激活并大量增殖,可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以修复重建肝脏组织、恢复生化功能.本文就HOC的来源、定位、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及应用方面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 稳定表达绿色荧光的大鼠胚胎来源肝干细胞

    作者:杨欢;叶章群;陈志强;王博涵;姚炜敏

    背景:胎肝来源肝干细胞作为细胞移植的供体来源具有优势,但有鉴于干细胞特质,其培养困难,传代后易分化生长;且现有干细胞示踪定位技术欠成熟,这些均是制约肝干细胞移植的重要因素.目的:观察原代肝干细胞电转pEGFP-Cl质粒是否能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的肝干细胞.方法:联合机械分离和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孕13.5 d SD大鼠胚胎来源肝细胞,应用特异培养基培养分离细胞,随后通过半量换液法纯化出肝干细胞,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对贴壁细胞进行鉴定,并用pEGFP-Cl质粒电转染原代肝干细胞后持续表达绿色荧光作示踪定位标志.结果与结论:原代培养的胎肝干细胞24 h后可见细胞半贴壁,形态基本相同, 呈圆形或卵圆形;第2天观察细胞为大小几乎一致的圆形;培养第3天出现一些由3,5 个形态一致的细胞集落, 细胞直径6~10 μm;细胞集落不断增大,至第5天集落中细胞数量增至10个左右,集落由大小不等的致密圆形细胞组成,界限清楚;第8天后细胞呈上皮样铺展;第12天时,细胞变大呈煎蛋样摊开,形态不规则,细胞浆内可见颗粒,生长变得缓慢;传代后细胞扩增速度无明显变化,至第3代仍保持较均一的上皮细胞状;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出培养第5天的贴壁细胞表达干细胞标志物CD34和胆管细胞标志物CK19;经筛选pEGFP-Cl质粒电转染后的原代肝干细胞能稳定表达绿色荧光.实验成功构建转染了绿色荧光蛋白的肝干细胞.

  • 胚胎肝脏原始细胞表型及生物学特性

    作者:余强锋;周剑寅;尹震宇;王效民

    背景:目前肝干细胞尚无特异性标志物,从胚胎中建立具有干细胞样特性的肝脏原始细胞群是鉴定及研究肝干细胞的一个可行方法.目的:观察胚胎肝原始细胞表型及生物学特性,寻找肝原始,干细胞候选细胞群.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孕13.5 d的BALB/C小鼠胚胎肝原始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Westem blot、RT-PCR法测定AFP/Albumin/CK19/c-Met/E-cadherin等肝干细胞表面标记,以及CD45、CD14、SMA等非肝干细胞标记的表达;相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时相;表皮生长因子加二甲基亚砜诱导分化成熟后行PAS糖原染色.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干细胞,原代细胞多呈集落样生长,小圆形.细胞周期测定提示细胞多数处于静止期,符合干细胞特点.透射电镜观察细胞核浆比例大,细胞器不成熟,呈现原始细胞特点.流式细胞周期测定结果S期占10.8%,G2/M期占10.6%,无异常DNA含量.PAS染色后阳性对照组肝癌细胞的糖原主要表达在靠近一侧的核周边胞质内,呈强阳性;而胚胎肝前体细胞诱导组,核浆比例大,部分细胞胞质内可见较弱的糖原表达,充满胞质.提示实验初步建立表达AFP+Albumin+CK19+c-Met+E-cadherin+标志的集落样生长的肝原始细胞群,其表达多种干细胞表型,具有未成熟肝干细胞特点.可能作为肝干细胞候选细胞.

  •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干细胞向肝干细胞分化的特征

    作者:李俊峰;马勇;魏伟;程军

    目的:骨髓干细胞分化为肝干细胞的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其作为生物人工肝或肝细胞移植的供体细胞,以解决供体缺乏,同时自体细胞还可免除异基因或异种细胞所致的许多问题.为此,实验模拟肝脏发育的微环境,观察体外诱导分化大鼠骨髓干细胞为肝干细胞的可行性及特征.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8在解放军第一二三医院南京军区肝病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动物: SPF级SD大鼠,2月龄,体质量(200±20) g,雌雄不拘,购于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公司.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采用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干细胞,并设诱导组和非诱导组,应用25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10 μg/L成纤维生长因子-4、10 μg/L干细胞生长因子共同诱导.③实验评估:于诱导第0,7,14,21,28天,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甲胎蛋白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9、白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9表达阳性细胞比例.结果:①诱导培养的骨髓干细胞呈卵圆形或圆形的肝干细胞样改变.②放射免疫法检测到诱导组细胞甲胎蛋白浓度逐渐升高,第14天达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与非诱导组相比,除第0,7天无差异,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显著(P < 0.05).③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到诱导组细胞特异性表达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9及白蛋白,非诱导组不表达3种蛋白.④流式细胞分析诱导组甲胎蛋白阳性细胞比例为66.20%、细胞角蛋白19阳性细胞的比例为44.96%.结论:在实验建立的诱导培养体系中,骨髓干细胞在体外能分化为肝干细胞样细胞,诱导细胞有分泌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9、白蛋白的特征性功能.

  • 小鼠胚胎肝干细胞体外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

    作者:赵文秀;尹震宇;余强峰;王效民

    背景:目前肝干细胞尚无特异性标志物,故其分离、培养尤其是纯化技术尚不成熟.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肝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1/06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BALB/c胎鼠20只,13.5 d龄,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无菌操作取出胎鼠肝脏,用细胞刮梳理后用Ⅳ型胶原酶消化.取分离纯化后的第2代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细胞培养到第3代时,分别用3mmol/L丁酸钠盐与0.1%DMSO进行诱导,5 d后收集细胞进行Western blotting实验.主要观察指标:胚胎肝干细胞的形态及表面分子的表达,诱导后胚胎肝干细胞mRNA与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第2代即可得以纯化,呈克隆样生长,高表达白蛋白、甲胎蛋白、C-met及角蛋白19,且多数细胞共表达白蛋白与角蛋白19、C-met与角蛋白19,双阳性率约80%.细胞诱导后肝细胞标志物白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作为不成熟肝细胞的经典标志物甲胎蛋白表达减少,同时干细胞标志物c-kit mRNA水平也明显下降,角蛋白19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胚胎肝干细胞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经丁酸钠盐与DMSO诱导后可以向肝样细胞分化.

  • 白细胞介素3与c-kit+Lin-细胞的增殖

    作者:张春兴;王芳;廖彩仙;吴亚琼;孟兵

    背景:c-kit+Lin-即为骨髓衍生肝干细胞,与其他造血干细胞类似,c-kit+Lin-细胞的数量有限,难以满足科研的需要.目的:观察在无血清无基质的条件下,白细胞介素3和因子组合对扩增c-kit+Lin-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小鼠骨髓c-kit+Lin-细胞,在干细胞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FLt-3配基、促血小板生成素和白血病抑制因子组合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白细胞介素3培养7 d,检测细胞总数、c-kit+Lin-细胞扩增倍数及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结论:各因子组均可显著扩增c-kit+Lin-细胞,扩增倍数7~19倍不等.随白细胞介素3剂量加大,虽然细胞总数上升,但是超过一定浓度后c-kit+Lin-细胞扩增反而不明显.40 μg/L白细胞介素3组细胞总数扩增245.41倍,但c-kit+Lin-细胞扩增仅为15.80倍,与20 μg/L白细胞介素3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但40 μg/L白细胞介素3组细胞凋亡率低,仅为4.66%.提示白细胞介素3能协同干细胞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 FLt-3配基+促血小板生成素+白血病抑制因子有效地扩增c-kit+Lin-细胞,其表型并不受影响,但过高剂量反而促使干细胞分化.20 μg/L剂量的白细胞介素3扩增效果佳.

  • 胚胎肝干细胞癌变实验

    作者:吴昌雄;郑进方;粱力建;Wu Chang-xiong;Zheng Jin-fang;Liang Li-jian

    背景:目前针对肝癌是起源于成熟肝细胞的去分化还是肝干细胞的成熟受阻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胚胎肝干细胞癌变的可能性.设计、时间和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1/12在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6~8周龄BALB/c雌性小鼠70只,体质量20~25 g,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组30只、实验组30只.另取孕14 d胎鼠用于制备胚胎肝细胞.方法:3组小鼠麻醉后均行2/3肝切除.模型组诱导肝癌,在饮水中加入100 μg/L二乙基亚硝胺,连续饮用12周.实验组在诱导肝癌的基础上行肝干细胞移植,即分离的胚胎肝细胞经肠系膜静脉注射到肝脏,每只小鼠移植1×106个细胞.空白对照组仅行肝干细胞移植,同时饮正常水.6个月后处死小鼠,制备肝脏标本,取肝癌结节做连续切片进行指标检测.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蛋白、甲胎蛋白、胎盘型谷胱苷肽转移酶或细胞角蛋白19的表达,以分析肝癌的细胞来源和特征.结果:6个月后,实验组有8只小鼠成功诱癌,其中7只为肝细胞性肝癌,1只为胆管细胞性肝癌;模型组有7只小鼠成功诱癌,其中6只为肝细胞性肝癌,1只为胆管细胞性肝癌;两组诱癌率、肿瘤病理类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17.1%的肝细胞癌结节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蛋白染色阳性,胆管细胞癌结节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蛋白染色均为阴性.肝细胞癌结节表达甲胎蛋白和谷胱苷肽转移酶,而不表达细胞角蛋白19;胆管细胞癌结节不表达甲胎蛋白和谷胱苷肽转移酶,而表达角蛋白19.结论:在诱导肝癌过程中移植的肝干细胞有癌变的潜能,并保持了胚胎肝干细胞未成熟的特征,仍表达谷胱苷肽转移酶和甲胎蛋白.

  • 大鼠骨髓来源肝干细胞的成瘤性

    作者:侯建彬;刘超;余先焕;许磊波

    背景:通过动员自身或移植外来的骨髓来源肝干细胞可促进肝再生,但是,在大规模临床应用前,其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采用含体积分数5%淤胆血清的培养基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干细胞方向分化,将这些骨髓来源肝干细胞接种到裸鼠体内,观察其是否具有成瘤性.方法:用含体积分数5%淤胆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免疫荧光法检测白蛋白、甲胎蛋白及细胞角皮素18在诱导后细胞的表达;以糖原染色及尿素合成检测细胞功能. 将培养14 d的大鼠骨髓来源肝干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局部有无新生物形成.结果与结论:用含体积分数5%淤胆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 d后出现细胞集落,细胞为圆形;7 d后集落变大,其周围开始出现多角形细胞;培养14 d后可见细胞呈多角形和排列成铺路石样,免疫荧光染色发现这些细胞表达角皮素18、甲胎蛋白和白蛋白,糖原染色显示细胞内有糖原颗粒;培养第12~15天的培养液中尿素氮浓度逐渐升高.经诱导的大鼠骨髓来源的肝干细胞接种到裸鼠皮下,30 d后局部未见新生物形成,组织结构未见异常.结果提示用体积分数5%淤胆血清培养基诱导的大鼠骨髓源性肝干细胞可能无成瘤性.

  • 肝干细胞体外分化中细胞生长因子调控与肝癌的关系

    作者:陈强

    目前人们对肝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及特性已形成共识,但体外分离培养肝干细胞的方法还不成熟,肝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的建立是在体外条件下对肝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肝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转化生长因子等细胞生长因子对肝干细胞的体外培养、生长和分化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肝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肝癌细胞,肝干细胞在肝癌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肝干细胞移植研究为肝细胞移植、生物型人工肝、肝癌靶向基因治疗提供细胞来源.

  • 肝干细胞移植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徐桂娟;贾连群;吴云海;颜迎春;陈阳

    背景:目前,肝移植存在供体短缺、手术损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以及费用高昂等问题,而肝干细胞移植为终末期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崭新的思路.目的:介绍肝干细胞的来源与分类、肝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9/2009)和Medline database数据库(1999/2009)相关文献,检索词分别为"肝干细胞,肝脏疾病,移植"和"hepatic stem cells,liver disease,transplantation",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共检索到87篇文章,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选择具有原创性,论点论据可靠且分析全面的与肝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及质量较差的文献,后纳入30篇进行总结综述.结果与结论:肝干细胞可分为肝源性和非肝源性.肝源性肝干细胞包括肝卵圆细胞、成熟肝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非肝源性肝干细胞主要来源于胚胎干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和胰腺干细胞等.目前肝干细胞治疗肿病的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从肝干细胞的发现到分离、纯化、全面鉴定、体外培养、定向分化及临床试验等,仍存在许多难题需要研究解决.不过作为一种新兴的种子细胞来源,肝干细胞不但可替换受损组织,而且可刺激受体组织再生以达到自身修复的目的,所以相比现在临床常用的原位肝移植和生物人工肝而言,肝干细胞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中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 肝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及应用

    作者:王璐;刘军

    近年来,肝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肝干细胞可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已经得到了共识.目前多用两步胶原酶灌流消化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离心淘洗技术、荧光激活细胞筛选法及免疫磁珠细胞筛选法进行肝干细胞的分离纯化.然而肝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在一些细胞内外因素及肝脏微环境的作用下完成的.肝脏微环境有利于干细胞的生长、分化与功能发挥.肝细胞牛长因子能够促进肝干细胞生长增殖,并且促进其向成熟肝细胞分化,肝细胞转录因子在肝干细胞的分化调控中也起重要作用.肝癌可能是肝干细胞分化不全或分化异常所致,肝干细胞可望作为靶向基因治疗肝癌极具潜力的载体细胞.

  • 胚胎来源肝干细胞肝内移植后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及分化

    作者:江四锋

    背景:多种原因会导致肝损伤的出现,临床治疗中,可以尝试使用“治疗性肝再生”技术,通过肝干细胞移植方式实现肝再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的:探讨胚胎来源肝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后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分化情况。
      方法:纳入20只BALB/c小鼠,均制备肝损伤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为70%肝部分切除肝损伤模型+胚胎来源肝干细胞1×105肝内移植,观察组为治疗性肝再生模型+胚胎来源肝干细胞1×105肝内移植。细胞移植后1,2周,观察受体小鼠肝实质内情况;细胞移植2周后,对两组进行共焦荧光免疫组化检测,另外分别采集两组动物的尾静脉血检测血清白蛋白水平。
      结果与结论:①细胞移植后1周对两组受体小鼠肝实质内情况进行观察,均可观察到存在绿色荧光散落分布的情况,且分布密度无明显差异;②移植后2周,经观察对照组肝实质内可见类似肝索样结构,但绿色荧光分布区域扩大情况有限;观察组肝实质内可见类似肝索样结构,绿色荧光分布区域出现显著扩大的情况;③细胞移植后2周,共焦荧光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在两组受体小鼠肝组织内均可观察到标记细胞白蛋白阳性表达的情况,但观察组的阳性表达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④移植后2周,两组小鼠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基本一致,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实验结果表明,对治疗性肝再生模型小鼠实施肝内胚胎来源肝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细胞可以有效的整合入宿主肝板,在肝内发生分化,并部分表达肝细胞功能。

  • 内皮祖细胞和肝干细胞联合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逆转作用

    作者:郭灿灿;兰玲;刘冉;秦凌云;刘博伟;徐梦阳

    背景:目前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BM-EPCs)或骨髓源性肝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hepatocyte stem cells,BDHSCs)移植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较多见,但二者联合移植治疗肝纤维化的报道却罕见.因此设想将具有血管形成作用的 BM-EPCs 和具有肝细胞再生作用的BDHSCs联合移植,可发挥双重抗纤维化作用.目的:探讨BM-EPCs和BDHSCs联合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逆转作用.方法:利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6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体外诱导培养获得肝纤维化大鼠来源的BM-EPCs,通过磁珠分选获得肝纤维化大鼠来源的BDHSCs.将两种细胞经尾静脉、门静脉分支输注移植到肝纤维化大鼠体内,观察其对肝纤维化程度和肝脏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与结论:①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单纯BDHSCs或BM-EPCs移植,以及两者联合移植均能抑制胶原纤维的形成.但肝纤维化分期评分结果显示,仅BM-EPCs/BDHSCs联合移植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程度,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 BM-EPCs/BDHSCs 联合移植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5项指标水平显著改善(P < 0.05),与正常组水平相当;③结果表明,来源于肝纤维化大鼠的BM-EPCs/BDHSCs联合移植治疗肝纤维化有显著疗效,优于单一类型细胞移植.

  • 脐带和胚胎肝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特性的比较

    作者:毕薇薇;何丽嵘;粘丽丽

    背景: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具有不同的分子特征及生长特性,对疾病治疗的机制及效果可能会有所差异。目的:比较两种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培养人脐带源、胚胎肝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5代时分别进行细胞形态观察,细胞群体倍增时间计算,细胞表面标志鉴定,诱导分化能力检测。另外将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继续培养至第10,15代,绘制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结果与结论:两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对数生长期均为梭形,旋涡状生长,均具有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的能力。两种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均为S形。第5代胎肝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倍增时间为(34.37±0.31) h,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倍增时间为(35.63±0.38) h,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10代和第15代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52.6±0.53) h和(53.27±0.92) h,与第5代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两种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基本相同,肉眼观察胎肝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比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稍小,增殖较快,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原发性肝癌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中肝干细胞的分析

    作者:陈川;王阁;索金友;郑继军;张志敏;李琼;许文;雒喜中;邓婧;王红中;李增鹏;王东

    背景:近年来,有观点认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机制可能为肝干细胞分化不全或分化异常所致.目前,肝干细胞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人原发性肝癌的"干细胞起源"学说尚需进一步验证.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中肝干细胞的活化、分布、来源和免疫表达特征.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肿瘤中心.对象: 实验于2003-09/2004-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肿瘤中心完成,选用94例肝细胞癌和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和10例混合型肝癌石蜡包埋组织,同时选用5例肝硬化和4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实验对照,均取自病理科存档资料.肝癌组织均为患者首次肝癌切除手术时采取,包括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患者均无化疗和放射治疗史,并对受检项目知情同意.实验主要抗体均购自Santa Cruz公司.方法: 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的免疫标志有鼠抗人细胞角蛋白19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细胞角蛋白7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细胞角蛋白8&18单克隆抗体、鼠抗人c-kit单克隆抗体、鼠抗人Thy-1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观察各病变类型肝干细胞免疫标志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各病变类型肝干细胞免疫标志表达情况.结果:在原发性肝癌不同病理组织类型中干细胞免疫标志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均可观察到肝干细胞向肝癌细胞的转化,以混合型肝细胞癌中肝干细胞免疫表型表达率高(P < 0.05).正常组和肝硬化组干细胞免疫表型特征为阴性. 结论: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肝癌组织中均存在不同分化状态和不同来源的肝干细胞.

  • 人胎儿肝脏来源C-kit+细胞的特征

    作者:凌丽珍;泥艳红;胡娅莉;侯亚义;蒋文群;叶鸿苹

    背景:在成年动物肝脏中干细胞含量很少,且体外大量扩增并保持未分化状态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许多科研者预测胚胎肝干细胞可能具有诱人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C-kit被选择作为研究肝干细胞的共同标志,并发现C-kit抗原参与肝干细胞的生长和发育.目的:对胎儿肝脏来源的C-kit+细胞进行分离培养,观察其体外生长和分化的特征.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5-10/2008-03在南京大学医学院和国家生物医药技术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肝脏C-kit+细胞来源于32例流产胎儿,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提供.Percoll分离液为Pharmacia公司产品,Ficoll分离液为天津灏阳生物制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品,表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为R&D公司产品.方法:无菌状态下取出胎儿肝脏,以胶原酶消化法和机械分离法获得胎儿肝脏来源单细胞悬液,分别采用1.070g/mL Percoll分离液和1.077 g/mL Ficoll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吸取界层细胞,添加含体积分数为0.1 FBS、20 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40 μg/L表皮,上长因子的DMEM/F12新鲜培养基诱导9 d.主要观察指标:胎儿肝脏中C-kit+细胞计数,界层细胞形态、生长特征、表型及C-kit标志的鉴定,界层细胞诱导分化结果.结果:未经分离的新鲜胎儿肝脏细胞中 C-kit+细胞所占比例仪为1.28%,使用Percoll和Ficoll分离液获取的界层细胞分布在二角形区域内的C-kit+细胞所占比例显著增加,分别为74.21%和72.15%,但绝对数量仍然有限.两种分离液获取的界层细胞在形态、生长状况方面基本相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后大体可分为4类:第1类细胞为C-kit+细胞集落,第2类细胞既呈CD29+、CD90+、CD34+、C-kit(间充质干细胞表型特征),又较弱地表达细胞角蛋白 19(胆管细胞特异性标志),第3类细胞较强地表达细胞角蛋白19,不表达C-kil抗原,第4类细胞高表达CD45,微弱表达CD34、CD90、C-kit.诱导后,界层绌胞角蛋白19呈强阳性表达,不表达C-kit、白蛋白、甲胎蛋白及细胞角蛋白18.结论:胎儿肝脏中的C-kit+细胞数量很少,Percoll和Ficoll分离液均可提高C-kit+细胞的得率.胎儿肝脏中可能存在的一类间充质-胆管细胞的中间态细胞,这种细胞可能有促进C-kit+细胞生长的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可向胆管细胞分化.

  • 肝干细胞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鲁学恒;刘沛

    肝干细胞(liver stem cell,LSC)作为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课题,引起了诸多学者的极大兴趣,研究不断地深入,经历了肝干细胞的辨认、肝干细胞来源特别是骨髓源性干细胞的作用、干细胞向肝内外之间诱导分化等阶段,目前,有望成为肝病治疗的新型种子细胞.现就近年来肝干细胞研究所涉及的有关标志物及调控因子等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 干细胞在肝硬化的临床研究现状

    作者:钟志宏;戴东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由于胚胎干细胞的多功能性,能够分化成任何一种细胞类型(除原生殖细胞),它在再生治疗领域的吸引力引人注目.然而,进行胚胎干细胞研究就必须破坏胚胎,而胚胎是人尚未成形时在子宫的生命形式.目前,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仍然备受伦理、道德、法律的问题困扰.骨髓干细胞主要有两大类,包括造血干细胞HSC及间充质干细胞MSC.HSC移植治疗血液系统及其他系统等均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同时也为其他类型成体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MSC能够分化为肝细胞,参与肝脏的损伤修复,改善肝功能.在20世纪50年代末,Farber、Wilson等[1,2]相继提出了肝卵圆细胞及肝干细胞的概念,在肝脏损伤修复中起到增殖修复作用.

190 条记录 4/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