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rc、HIF-1α和VEGF在大鼠脑局部缺血损伤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振;李丹阳;董祥慧;华威;方想;戚基萍

    目的 研究大鼠脑局部永久性缺血后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及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出血点大脑组织Src、HIF-1α和VEGF的表达.结果 Src激酶在缺血2h开始表达,24 h达到高峰,3天后表达开始下降,HIF-1α,VEGF表达与Src激酶表达趋于一致,三者表达成正相关.结论 脑缺血后激活的Src激酶可能通过上调HIF-1α进而促进VEGF表达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 蒲黄总黄酮对C2C12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消耗及Src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毅;冯晓桃;王文健;汪天湛;陈煜;陈伟华

    目的 观察蒲黄总黄酮对C2C12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消耗及Sr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分化成熟的C2C12骨骼肌细胞予含胰岛素及不同终质量浓度蒲黄总黄酮(0、0.1、0.25、0.5 g/L)分别干预处理8、16、24 h后,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养上清液葡萄糖浓度.另外,按处理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蒲黄总黄酮组,蒲黄总黄酮干预16 h后,予和不予胰岛素刺激30 min,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法检测Src相关信号复合物.结果 蒲黄总黄酮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显著促进了C2C12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消耗.蒲黄总黄酮组Src蛋白表达是对照组1.72倍,而蒲黄总黄酮+胰岛素组Src蛋白表达则是胰岛素组1.67倍,差异显著(P<0.01);与胰岛素组比较,蒲黄总黄酮+胰岛素组磷酸化Sr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0.54倍,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Src相关信号复合物形成也显著提高.结论 蒲黄总黄酮提高C2C12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消耗,可能与其促进Src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和Src相关信号复合物形成有密切关系.

  • Src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巨噬细胞脂质累积的机制研究

    作者:查晴;王燕萍;曹丽娟;杨克;吴丽苹;刘艳

    目的:探究Src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巨噬细胞脂质累积的调控机制.方法:取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股动脉(病变组)与正常乳内动脉(对照组)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磷酸化Src表达水平.采用Src干扰小RNA (siRNA)转染和Src蛋白激酶特异性抑制剂PP2处理巨噬细胞,通过油红0染色及比色法测定其胞内脂质含量,探究Src对巨噬细胞脂质累积的作用机制.通过构建C57BL/6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进一步确定Src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磷酸化Src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且与CD68阳性细胞(巨噬细胞)共定位良好;降低Src表达水平和活性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内脂质累积减少(P<0.05).结论:Src可能通过介导巨噬细胞脂质累积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 Src蛋白激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小杰;杨克;刘艳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有关AS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大量证据表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与血管损伤后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学过程有关,其病变始于动脉壁内皮损伤和由此引起的内皮功能紊乱[1-3].AS的核心致病因素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血浆中LDL被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等自由基氧化,形成oxLDL[3].oxLDL升高可引起内皮中毒性损伤,还可改变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的表面特性,尤其是单核细胞.除oxLDL外,高血压、促炎因子均可损伤内皮细胞,对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的功能产生影响[4].

  • 氯胺酮拮抗脑缺血诱导大鼠海马脑区c-Src磷酸化及其与Pyk2的结合

    作者:郭军;孟凡杰;张光毅;宋波

    目的:研究脑缺血损伤诱导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Src之丝、苏、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及其与Pyk2结合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四动脉结扎模型诱导大鼠前脑缺血损伤,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法观察Src氨基酸残基磷酸化及其与Pyk2结合的变化.结果:缺血15 min后复灌,Src的Tyr-416和Ser而不是Thr的磷酸化有明显增加,且复灌6h Tyr416磷酸化升至高,而Ser磷酸化1 h升至顶峰,它们分别是正常组的2.8和2.3倍;此外,缺血/复灌明显诱导Src与Pyk2的结合,相似于Tyr-416磷酸化变化,复灌6 h升至高.50mg/kg的氯胺酮能明显抑制缺血/复灌诱导的Src Tyr-416磷酸化及其与Pyk2结合增加,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缺血诱导了Src蛋白激酶Ser和Tyr-416磷酸化及其与Pyk2结合,它们参与了Src的激活和NMDA受体功能的自调.

  • 神经元突触内的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底物

    作者:毛利民;Ryan Geosling;Brian Penman;王强

    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non-receptor tyrosine kinase,nRTK)是一个较大的激酶家族,其功能是催化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nRTK家族中的几种常见亚型,比如Src和Fyn,可以在神经系统内表达.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元的突触部位含有多个nRTK的底物蛋白,这些底物蛋白主要包括谷氨酸受体(离子型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突触后构架蛋白、突触前调节蛋白和突触富含的多种蛋白激酶.在基础或刺激的状态下,nRTK可催化这些底物蛋白内特定酪氨酸的磷酸化,从而调节这些底物蛋白的多种生理、生化和生物物理功能.因为突触内的nRTK对突触变化信号非常敏感,所以突触nRTK被认为参与了突触传导活动的强度和效率等方面的调节.

  • Src、Fyn激酶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NMDA受体NR2A亚基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作者:孙亚峰;裴冬生;张光毅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Src家族酪氨酸蛋白激酶(Src family of protein tyrosine kinase,Src PTKs)成员Src、Fyn激酶对NMDA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NMDAR,NR)NR2A亚基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Pulsinelli-Brierley四动脉阻断(four-vessel occlusion,4-VO)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缺血前连续3天脑室注射Src、Fyn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 oxynucletides,AS-ODNs)及错义寡核苷酸组(missenseoligodeoxynucletides,MS ODNs)后缺血15 min,用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法检测NR2A亚基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Fyn反义寡核苷酸使脑缺血再灌注海马NR2A亚基磷酸化水平下降,而Src反义寡核苷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海马NR2A亚基磷酸化水平影响更加明显.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MDA受体NR2A亚基的磷酸化主要是由Src激酶介导的.

  • 美金胺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维维;张光毅

    目的 观察美金胺对SD雄性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缺血15 min后分别灌注6 h或5天.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给药组和缺血/再灌注溶剂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给药组腹腔注射20mg/kg美金胺.使用免疫印迹、免疫沉淀和焦油紫染色法等技术检测相关信号蛋白的表达、活化水平及神经元细胞的死亡.结果 大鼠缺血/再灌注5天后,缺血/再灌注给药组海马CA1区细胞的存活数量较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溶剂对照组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6 h,缺血/再灌注给药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亚基2A(NR2A)、突触后密集区蛋白95(PSD-95)、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Src)三者间免疫沉淀的蛋白量及NR2A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溶剂对照组明显降低,而三者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美金胺通过抑制NR2A、PSD-95、Src三者结合及Src介导的NR2A的酪氨酸磷酸化抑制了缺血后NMDA受体功能的增强,从而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 BDNF通过Src/Plc-γ1通路调节皮层神经元的谷氨酸释放

    作者:李勇;张宁;殷国勇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对皮层神经元谷氨酸释放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皮层神经元,用Src特异性抑制剂PP2 10 μmol/L预处理30 min后,再加入BDNF 100 ng/ml刺激.采用比色法检测皮层神经元谷氨酸释放,免疫印记检测Src、磷脂酶C-γ1 (Plc-γ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和Akt的表达变化.结果 BDNF能促进谷氨酸释放,增加Src、Plcγ、Akt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而PP2降低BDNF刺激皮层神经元的谷氨酸释放,抑制Plc-γ1的磷酸化水平;但对ERK1/2和Akt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BDNF可能通过Src/Plc-γ1信号通路刺激皮层神经元的谷氨酸释放.

  • Src/VE-cadherin信号通路在创面愈合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家治;施展;王建东;田亮

    创面愈合包括连续而又相互重叠的3个阶段,即炎症期、肉芽组织形成期和瘢痕形成期。早期炎症期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向伤处迁移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中期由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等形成肉芽组织,填补组织缺损,并由表皮细胞增殖、迁移重建上皮屏障。后期则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分泌并沉积基质。目前研究认为[1],生长因子参与调控创面愈合的全过程。生长因子通过与细胞膜上特定的高亲和性受体结合而启动其活性,然后通过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信号通路是创伤愈合修复研究中探索外界因素与内在因素联系的关键[2]。

  • Src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相关临床意义

    作者:张頔;郑建华

    目的 探讨Src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98例因卵巢癌行相关手术的石蜡包块.按FIGO(2000)标准进行手术病理分期:Ⅰ期17例、Ⅱ期16例、Ⅲ期39例、Ⅳ期26例;组织学类型:浆液性癌60例、黏液性癌20例、内膜样癌10例、透明细胞癌7例,混合性癌1例.对照组为20例同期行卵巢切除的良性肿瘤及10例子宫肌瘤患者正常卵巢组织的蜡块.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的Src的表达水平.结果 Src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上皮卵巢肿瘤(P<0.001).Src表达水平随卵巢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Src的表达与临床分期(P<0.0001)密切相关,与不同病理类型(P=0.27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rc在卵巢癌中表达明显升高提示Src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关键词: Src 卵巢癌 免疫组化
  • 膜联蛋白A7对肿瘤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王丽;周淑亭;黄玉红;张军;王静文;黄贺;吴颖;唐建武

    [目的]研究AnnexinA7基因对肿瘤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shRNA干扰技术稳定转染小鼠Hca-P细胞,获得Annexin A7下调表达及Hca-P无关序列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qRT-PCR分别检测Annexin A7对黏附相关分子FAK、Src、E-cadherin等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应用淋巴结粘附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Annexin A7下调对Hca-P细胞淋巴结粘附及侵袭能力的干扰.[结果]Annexin A7基因表达下调组细胞的FAK和Src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较A7无关序列组分别上升1.81倍、1.80倍及1.58倍、1.59倍(P<0.05),E-cadher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则分别下降54.11%和54.27%,而上述分子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在未处理Hca-P组与A7无关序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Annexin A7下调后Hca-P细胞的淋巴结粘附及侵袭能力上升,ShRNA-AnnexinA7组淋巴结黏附细胞数(1074±162.8)显著性多于A7无关序列组(234.7±40.08)及Hca-P组(220.3±39.53)(P<0.05),ShRNA-A7细胞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目(294.8±64.40)明显多于A7无关序列细胞组(79±28.04)及Hca-P细胞组(57.60±25.62)(P<0.05),而Hca-P与无关序列细胞组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nnexin A7可通过影响黏附相关分子FAK、Src、E-cadherin等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改变Hca-P细胞生物学行为.

  • 七氟烷上调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脏Src和FAK的表达

    作者:曾映娟;杨琼;胡芳;孙莹;罗顺葵;鲁红云

    目的 观察七氟烷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肾功能及肾组织Src和FAK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糖尿病大鼠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七氟烷预处理组.给药后喂养24 h,麻醉大鼠并下腔静脉采血,测定血肌酐(creatinine,Cr)和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取肾组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鼠肾脏组织中Src和FAK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Cr、BUN明显增高,肾组织Src、FAK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I/R组比较,七氟烷预处理组血清Cr、BUN明显降低,肾组织Src、FAK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能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I/R损伤肾功能,上调Src、FAK在肾组织中的表达.

  • 胃癌组织中CD44V6、p-Src、Ki67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王永辉;毛卫波;楼建;周月芬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44V6、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Src的激活形式p-Src及增殖指数Ki67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CD44V6、c-Src的激活形式p-Src (Y419)癌基因蛋白及Ki67在85例胃癌组织及41例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三者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之间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三者之间存在的联系.结果:CD44V6、p-Src (Y419)、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CD44V6的表达和肿瘤直径的大小、浸润深度、肿瘤分期相关;Src在胃癌中的激活程度和肿瘤直径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Ki67高表达和肿瘤直径大小、Lauren分型有关.单因素分析提示CD44V6表达、p-Src和Ki67的高表达均是胃癌2年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CD44V6表达及p-Src、Ki67高表达不是胃癌2年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CD44V6阳性病例p-Src及Ki67表达显著高于CD44V6阴性病例,CD44V6和p-Src (Y419)、Ki67互为正相关.结论:CD44V6、p-Src、Ki67表达是胃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关键词: 胃肿瘤 CD44V6 Src Ki67 预后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磷蛋白组学和基因网络分析

    作者:程娟;马华林;戴勇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磷蛋白组学分析,为SLE进一步机制研究及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使用二氧化钛富集SLE患者15例和15名健康受试者PBMCs的磷酸化肽段,进行质谱分析;然后进行磷酸化肽段和磷酸化位点鉴定,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SLE患者与正常人存在有差异的1 035个磷酸化位点,与标注蛋白对应的基因有618个.基因网络分析发现,Src、RELA、HDAC1等连接度高,为hub基因,在维持网络的稳定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论 SLE患者PBMCs具有差异性的磷酸化蛋白质及肽段,异常蛋白磷酸化有助于SLE发病机制的研究;与hub基因可作为机制研究参考和补充,并可作为治疗研究靶点.

  • 多奈哌齐对脑缺血小鼠室管膜下区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Src信号通路机制研究

    作者:王建平;满江;付晓杰;张帝;鲁争芳;余列;高宇峰;刘贤良

    目的 探讨Src信号通路在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表达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的胆碱能神经元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昆明小鼠8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溶剂组(18只)、脑缺血+溶剂组(22只)、脑缺血+多奈哌齐(胆碱酯酶抑制剂)组(21只)和脑缺血+多奈哌齐+KX2-391(Src阻断剂)组(23只).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Ki67标记增殖的细胞,双肾上腺皮质激素(double cortin,DCX)标记神经母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各组小鼠SVZ内Ki67+/DCX+细胞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各组小鼠SVZ中Ki67、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hospho-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p-EGFR)、p-Raf、Src和p-Akt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多奈哌齐+KX2-391组小鼠在各评估时间点mNSS分值较脑缺血+多奈哌齐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脑缺血+多奈哌齐组小鼠SVZ中Ki67+/DCX+细胞数为(125.33±13.71)个/视野,脑缺血+多奈哌齐+KX2-391组细胞数为(71.67±18.35)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脑缺血+多奈哌齐组小鼠Ki67、p-EGFR、p-Raf、Src和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其相应光密度为1.39±0.23,1.42±0.19,0.88±0.13,1.14±0.19,1.04±0.18,脑缺血+多奈哌齐+KX2-391组小鼠Ki67、p-EGFR、p-Raf、Src和p-Akt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其相应光密度为0.84±0.26,0.94±0.26,0.73±0.15,0.71±0.18,0.81±0.19 (P< 0.05).结论 脑缺血后SVZ内ChAT+神经元可能通过Src信使间接上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进而促进SVZ神经干细胞增殖.

  • 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魏文强;王海荣;于广洋;倪晓辉;王友华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白细胞渗入关节滑膜组织与滑液中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RA的靶器官是滑膜,其病理特点为累及周身关节的增生性和侵蚀性滑膜炎和破坏骨、软骨的侵袭性血管翳形成[1].我们通过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2],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观察在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SSeCKS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炎症的关系.

  • 阻断酪氨酸蛋白激酶Src表达对蛋白磷酸酯酶2A活性和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作者:刘蓉;周新文;王建枝

    目的:研究细胞内酪氨酸蛋白激酶Src对蛋白磷酸酯酶2A(PP2A)酪氨酸307位点(Y307)磷酸化和活性以及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为阿尔茨海默病脑内PP2A活性下调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神经瘤N2a细胞,转染特异性阻断Src表达的SiRNA,检测转染不同时间点PP2A Y307的磷酸化水平、PP2A的活性以及tau蛋白在不同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转染Src SiRNA 12 h时Src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P2A Y307的磷酸化水平下降,但总的PP2A蛋白水平也降低,伴随PP2A活性下调,tau蛋白在Ser198/199/202位点发生过度磷酸化.结论:细胞内PP2A活性的调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单纯阻断上游Src的表达可降低PP2A的活性,并导致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 Src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董玲玲;玉素甫·买买提;王昶文;黄韬;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rc的表达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8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组织标本中的Src进行检测.采用卡方检验分析Src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所有数据分析均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结果 8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rc阳性率为43.2%,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Src阳性率为65.0%,卡方检验结果表明Src的表达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均P<0.05),Src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癌灶多少、甲状腺包膜浸润无相关关系(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rc阳性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rc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Src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临床决策,Src抑制剂或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和转移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

  • Src及其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洁;王鸿程

    Src酪氨酸激酶家族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生存、增生、游走和黏附的关键调控点.Src可被黏着斑激酶(FAK)、表皮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激活并参与多条信号转导途径.Src的过度激活在NSCL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Src抑制剂-Dasatinib、AZD0530、SKI-606、XL999和M475271的体外实验和临床应用有抑制NSCLC的作用.

57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