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伏马菌素B1和黄曲霉毒素B1对大鼠的联合毒性
目的伏马菌素和黄曲霉毒素是两种重要的霉菌毒素,均能严重污染粮食,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以往对霉菌毒素的研究仅侧重于单一毒素,我们拟在探讨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FB1)与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对SD大鼠的联合毒性作用.
-
尿中黄曲霉毒素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黄曲霉毒素(AF)是一类毒性和致癌性很强的化合物,为第一类人类致癌物[1] ,是人类原发性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2~4],其中毒性和致癌性强的为AFB1,进入机体后除形成AFM1、AFP1等外,也可被活化为AFB1-8,9-环氧化物,攻击DNA形成AFB1-N7-鸟苷(AFB-N7-GUA), 可经尿液排出,攻击蛋白质形成AFB1-白蛋白加合物而残留于血液中[5].
-
遗传毒性致癌物危险性评价的新动向
遗传毒性致癌物,由于其无阈值,而在危险性管理上一般采用ALARA原则,即能合理达到的低含量(食物、水和空气).这种办法的缺陷是不考虑个别致癌物的作用强度和摄入量;因而,管理者不能确定监管重点和选择目标措施.由于环境中的某些遗传毒性致癌物是天然存在的(如,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或不可能防止的(如,食品中丙烯酰胺),单一的ALARA原则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管理者要求危险性评估者能提供遗传毒性致癌物由不同摄入量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不同健康危险度的信息.
-
Caco-2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在真菌毒素吸收率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 构建Caco-2单层细胞转运5种毒素的吸收率模型并验证.方法 以Caco-2细胞系为工具,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黄曲霉毒素B1(AFB1)、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和AFG2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转运介质溶液中毒素的初始浓度、温度、pH值、抑制剂存在与否等实验条件的优化,构建Caco-2细胞转运DON和4种黄曲霉毒素的生理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DON、AFB1、AFB2、AFG1及AFG2透过Caco-2单层细胞的量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随着体系溶液中pH的升高有下降趋势.AFB1在pH 7.4~7.5溶液中的Papp值高,AFB2、AFG1、AFG2及DON在pH 7.0~7.1溶液中的Papp值高.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DON、AFB1、AFB2、AFG1及AFG2的透膜能力均有所增加.无论体系中AFB1、AFG1及AFG2浓度低或高,均在60 min时透过率达到平台期并维持稳定;而AFB2及DON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均在120 min时透过率达到平台期并维持稳定.结论 所建5种毒素Caco-2单层细胞模型灵敏、稳定、可靠、有效.
关键词: Caco-2细胞模型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黄曲霉毒素 吸收率 风险评估 -
镰刀菌毒素与黄曲霉毒素的联合毒性研究--AFB1和DON的RDS实验
为了解黄曲霉毒素(AFB1)与镰刀菌毒素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用化学物质诱导的细胞增殖的变化实验,(replicative DNA synthesis, RDS)实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FB1和DON均可诱导细胞分化的S期DNA的合成,并且二者间存在交互作用.结果提示:AFB1与DON在肿瘤的发生中既以遗传毒性物质的形式发挥作用,又以非遗传毒性物质的形式共同发挥作用.
-
真菌霉素诱发的小鼠肺腺癌组织发生的研究
目的探讨真菌毒素诱发的NIH小鼠肺腺癌组织学来源及其可能致癌机理.方法采用34例长期灌胃黄曲霉毒素G1(AFG1)和杂色曲霉素(ST)诱发的NIH小鼠实验性肺腺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12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以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特异分化标志物SP-C和Clara细胞特定分化标志物CC-10的表达情况确定肺腺癌的组织来源.同时以免疫组化方法分析本组实验性肺腺癌P53、Ras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全部34例肺腺癌癌细胞均可见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特异分化标志物SP-C蛋白的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而Clara细胞特定分化标志物CC-10均为阴性表达(P<0.01).肺腺癌细胞PCNA平均阳性标记指数为73.32%,明显高于对照组22.43%(P<0.01),但肺腺癌细胞未见突变型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RasP21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论真菌毒素诱发的实验动物肺腺癌组织来源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但未见突变型P53和RasP2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
-
2012-2015年陕西省市售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调查
目的 了解2012-2015年陕西省市售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状况.方法 2012-2015年,在陕西省10个地市随机采集八大类食品,包括谷物及其制品(大米、玉米粉)、豆及豆制品(黄豆)、植物油(花生油、玉米油)、坚果及籽类(花生、开心果、杏仁等)、调味品(酱油、辣椒及花椒制品)、酒类(啤酒)、茶叶制品及特殊膳食用食品(婴幼儿辅食),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对4种黄曲霉毒素进行了检测,并以GB 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为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1007份样品中,有108份检出黄曲霉毒素,检出率为10.7%,平均值为2.34 μg/kg.只有5份花生样品黄曲霉毒素B1超标,超标率为13.5%.结论 陕西省市售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总体处于安全水平,但花生样品有潜在危险性,超标率较高.
-
深圳粮油食品中4种黄曲霉毒素联合污染状况
目的 调查分析深圳地区市售粮食和食用油中4种黄曲霉毒素(AFs)的污染状况.方法 以分层随机抽样得到的238份粮油食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超高效色谱法测定AFB1、AFB2、AFG1和AFG24种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 大米、米制品、小麦粉、玉米粉、食用油中总黄曲霉毒素阳性率分别为35.3%、33.8%、13.9%、46.7%和24.5%.其中定型包装大米AFs阳性率(26.5%)与散装大米AFs阳性率(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P<0.05);长江以北地区出产的大米AFs阳性率(27.3%)与长江以南地区出产的大米AFs阳性率(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57,P<0.05).米制品、小麦粉和玉米粉仅检出黄曲霉毒素B1和B2.食用油中AFB1、AFB2、AFG1和AFG2阳性率分别为24.5%、24.5%、11.3%和3.8%.AFB1超标率为5.66%,超标样本全部为作坊生产的无牌散装自榨花生油.结论 深圳市售大米、食用油存在4种黄曲霉毒素联合污染的状况,污染以黄曲霉毒素B1和B2为主.深圳市售南北两地产大米污染状况有差异,散装包装大米污染状况有差异.
-
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生物学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对黄曲霉毒素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重点阐述了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的遗传学过程及防治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分子生物学策略.
-
黄曲霉毒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黄曲霉毒素是由某些真菌产毒菌株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由于其具有极强的毒性、致癌性以及在自然界存在的普遍性,许多国家对其进行了限量要求.并且随限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也不断发展.目前已有TLC法、HPLC法、ELISA法、RIA法、CE法、IC法等检测方法.建立快速、无污染、无毒的检测体系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
-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中的成本-效益分析
目的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探讨建立保护中国人群健康的合理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方法 利用传统数学模型方法和暴露限值(MOE)方法评估花生及其制品、玉米、大米中不同膳食总黄曲霉毒素和黄曲霉毒素 B1 限量标准下的健康影响,同时计算各限量水平下的食品损失.结果花生及其制品、玉米中总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 B1 限量水平的改变对减少我国人群肝癌患病数的作用没有显著差别,但不同的限量水平却可导致显著不同的食品损失.大米中总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 B1 限量水平的改变对减少我国人群肝癌患病数的作用以及导致的食品损失有较显著的影响.结论 花生及其制品中总黄曲霉毒素 20μg/kg、黄曲霉毒素 B1 15μg/kg;玉米中总黄曲霉毒素 20μg/kg、黄曲霉毒素B1 15μg/kg;大米中总黄曲霉毒素 10μg/kg、黄曲霉毒素 B1 5μg/kg 或 10μg/kg 的限量标准比较合适.
-
非参数概率法评估2015-2017年深圳地区9类食品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风险
目的 对深圳居民通过市售9类食品产生的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及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方法 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收集深圳地区10个行政区9大类26种1038份食品样品,利用食品中黄曲霉毒素(AFT)污染水平数据和当地居民膳食消费数据,使用蒙特卡洛非参数评估方法,评估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对深圳地区人群健康的影响.结果 深圳地区居民全人群9类食品黄曲霉毒素平均暴露量和高消费暴露量分别为0.8533 ng/(kg· BW·d)和2.1646 ng/(kg· BW·d);对黄曲霉毒素B1(AFB1)平均暴露量和高消费暴露量分别为0.5113 ng/(kg· BW· d)和1.3264 ng/(kg·BW·d);AFB1膳食摄入增加肝癌年发病率为0.0199/万人和0.0517/万人.深圳地区黄曲霉毒素膳食摄入主要暴露贡献食品为玉米制品、米及米制品、花生油/玉米油.结论 深圳地区膳食中黄曲霉毒素引发肝癌的总体健康风险较低,但应持续监管特殊人群主要暴露贡献食品的暴露水平.
-
防肝癌,“肝炎”莫疏忽
王鲁主任忠告:肝癌的发病与病毒性肝炎、黄曲霉毒素、饮用水污染、过度饮酒等密切相关.王鲁主任建议:有乙肝、丙肝的患者应该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定期复查血AFP水平和肝脏B超,对肝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据调查表明,肝炎发病率高的地区,往往肝癌发病率同时也很高,而肝癌也是导致慢性肝炎患者死亡的“终极杀手”.
-
食品中黄曲霉素的检测与控制
黄曲霉毒素(AFT)是由某些真菌产毒菌株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致癌性,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各国的重视,其检测方法也不断发展.本文就高效液相色谱法、簿层色谱法、免疫分析法等几种AF检测技术作论述,简述了AFT的控制措施及对其检测方法的发展作了展望.
-
“牛奶黄曲霉毒素超标”事件网络传播过程和内容分析
目的 分析2011年末“牛奶黄曲霉毒素超标”媒介事件中,网络媒体报道和信息的传播过程及传播内容的科学性.方法 收集事件期间所有网络新闻报道和博客文章,用多层框架分析有关健康信息的传播过程、内容与特征,根据国际权威机构给出的证据和结论对有关信息的科学性进行半定量评价.结果 事件起于2011年12月下旬,2012年1月接近平息,随时间的变化媒体关注点从事件本身逐渐转移到事件的原因、影响和处理;56.1%的媒体新闻与91.9%的博文标题中均含有“致癌”词语,97.9%的新闻在内容上均强调黄曲霉毒素“无条件”致癌,未区分黄曲霉毒素超标水平与致癌效应的关系;媒体报道的信息90%来自非医学专业,黄曲霉毒素M1的危害范围及可能性被夸大,与科学权威机构的研究证据及结论不一致.结论 此次媒介事件通过传播“牛奶致癌”信息引起社会的高度注意;媒体报道的信息来源不够可靠,内容欠科学.
-
免疫亲和柱层析-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性食品中6种黄曲霉毒素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动物性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和M2.方法 甲醇-水(80∶20,V/V)提取粉碎或匀浆动物性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取部分样液经过免疫亲和柱层析净化,经C18色谱柱(3.0 mm×50 mm,1.7 μm)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 5 min内完成分离,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和M2检出限分别为0.038、0.010、0.062、0.010、0.110、0.016 μg/kg.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分别为AFB1:1.28~20.4μg/L;AFB2:0.32 ~ 5.08 μg/L;AFG1:1.26~20.2μg/L;AFG2:0.31 ~5.00 μg/L;AFM1:1.25 ~20.0 μg/L;AFM2:1.25 ~ 20.0 μg/L,相关性在0.999 7~0.9999之间.不同浓度水平6种黄曲霉毒素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3.2% ~94.1%之间,精密度在0.2%~3.8%之间.结论 该方法可同时、快速、高效、准确测定动物性食品中6种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
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同时测定啤酒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
目的 建立柱前衍生-UPLC-FLD法测定啤酒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方法.方法 样品直接经过乙腈稀释提取,提取液经过离心后,取上清液用多功能柱净化,净化液经氮气吹干、用三氟乙酸衍生后,经定容、微孔滤膜过滤、进液相色谱分析,以ACQUITY UPLC HSS T3柱(2.1 mm×l00 mm,1.8μm)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4种黄曲霉毒素线性范围较宽,相关系数r在0.999 2 ~0.999 6之间,黄曲霉毒素B1、B2、G1、G2检出限分别为0.05、0.02、0.08、0.02 μg/kg.加标回收率90.47% ~ 108.17%之间,回收率的RSD在0.97%~8.13%之间.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度好、精密度高,干扰性小,能满足啤酒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同时测定.
-
广东省劣质米查处情况分析及对策
2001年7月29日,根据市民举报,广东省卫生厅联合公安厅等部门,突击检查了广州市3家非法大米加工厂,查封霉变劣质大米(以下简称劣质米)308 t,经检验大部分黄曲霉毒素B1超标,这是继2000年查处销售"掺油米"后,广东省首次查获的生产劣质大米案件,被列为"全国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十大案"之一.
-
从劣质大米案论食品卫生刑事法律规范
今年7月,广东省查获一些不法厂商利用霉变大米经漂白、抛光、添加矿物油等工序生产假冒优质品牌米42种300多吨.经检测,这些原料米、成品米黄曲霉毒素B1严重超标, 威胁了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防止劣质大米流通范围扩大,卫生部急电各地进行查处,公安部门将犯罪嫌疑人收审在案.此案是新<刑法>与今年4月10日起执行的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两高)<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典型案件."两高"解释是对新<刑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犯罪行为定罪量刑的具体补充,它不仅使司法机关提高了可操作性,有了统一标准,也使卫生监督机构能清楚把握哪些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尺度,及时移送司法机关,避免"以罚代刑"、弱化刑律的现象.该解释的出台,对当前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食品卫生刑事犯罪行为,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以劣质大米案为例,结合"两高"解释及<刑法>的有关规定,对如何把握食品卫生刑事法律规范进行讨论.
-
2013-2015年广州市市售普洱茶真菌毒素污染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售普洱茶真菌毒素污染状况及评估健康风险.方法 2013-2015年,在广州市批发市场、零售店、超市、餐饮单位、网店和茶博会6类场所采集不同生产工艺、包装形态、生产年份、原料产地、价格的普洱茶样品432份,使用多功能净化柱净化-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B2、G1、G2),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结果 432份普洱茶样品黄曲霉毒素(B1、B2、G1、G2)、雪腐镰刀菌烯醇、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7个项目检测结果均低于所用检测方法的检出限.结论 本次对广州市市售普洱茶的调查研究,未检出真菌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