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0年上海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郑雷军;王颖;彭少杰;田明胜;王李伟;徐晨

    目的 掌握上海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在全市监测网点抽检各类食品,开展沙门茵等11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结果 各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总体检出率为7.6%,检出食源性致病菌的食品包括剩饭(25.0%)、生禽肉(21.7%)、生畜肉(19.0%)、水产品(14.4%)、餐饮即食食品(4.5%)和速冻熟制米面制品(1.7%).其中,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茵、生禽肉中单增李斯特茵、生猪产品中的沙门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1.0%,19.8%和11.6%,是本市食源性致病菌风险来源的主要食品品种和项目.熟食卤味、乳制品、鸡蛋、生食蔬菜、冷饮饮料、糕点、非发酵豆制品等食品均来检出食源性致病菌.结论 上海市部分市售食品,特别是部分生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仍有一定的捡出率,食品加工过程仍应采取烧熟煮透、防止交叉污染等针对性措施,以提高食品安全性.

  • 2009-2012年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研究

    作者:张红芝;顾其芳;刘诚;刘玥;於颖

    目的 了解2009-2012年期间上海市副溶血性弧菌临床菌株和水产品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方法 采用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622株临床菌株和176株水产品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结果 622株副溶血性弧菌临床菌株可分为27个血清型,其中以O3∶ K6型为主,约占61.7%.176株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分离株可分为9个O群,其中O1、O2、O3、O4和O5群为主要血清型,约占72.2%.水产品分离株与临床菌株的血清型差异较大,但在水产品中检测到2株临床菌株的优势血清型O3∶ K6.结论 2009-2012年期间上海市副溶血性孤菌临床菌株和水产品分离株的血清型均呈现高度多样性,O3∶ K6型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优势血清型,而水产品分离株未见优势血清型.临床菌株优势血清型O3∶K6在水产品中的出现,提示上海市水产品存在潜在的致病危险,需要加强监控,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 武汉市部分菜场肉类食品中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污染状况分析

    作者:毕旺来;谈笑;陈程;程登陆;龙程钰;王宏勋;李睿

    目的 对武汉市部分菜场肉类食品中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污染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期间,从武汉市汉口30个菜场和超市共采集样品196份,其中猪肉102份,牛肉60份,禽类34份.通过选择性增菌,提取DNA,PCR扩增stx1、stx2、rfbO157、wzyO157基因,分析食品中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污染状况.结果 猪肉、牛肉、禽类食品中非O157型STEC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8.6%、48.4%和2.9%;O157型STEC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6%(猪肉)、6.7%(牛肉)和2.9%(禽类).菜场样品STEC检出率(35.8%)略高于超市样品(32.4%).结论 武汉市肉类食品中STEC检出率较高,应定期跟踪监测,了解菌株流行和毒力变化状况.

  • 昆明市西山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调查

    作者:彭俊;杨淞;王珏;金丽仙

    目的 了解昆明市西山区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预防其食物中毒的暴发和流行.方法 采用GB 4789.30-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验》,并结合梅里埃仪器鉴定系统,对样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检验.结果 2012年5~9月间,分组随机抽取食品及食品加工工具样品406份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检验,从中检出10株单增李斯特菌,总检出率为2.46%.其中,食品加工工具检出率为2.50%;食品总检出率为2.46%,蔬菜类和生肉类检出率均为5.00%.结论 西山区食品及食品加工工具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较普遍,存在单增李斯特菌引起公共卫生问题的风险,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 徐州市2007-2011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王路梅;杨晋川;郭慧;许静静;张雷

    目的 了解徐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结果 2007-2011年间共监测630份食品,总检出率为15.08%:检出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杆菌、志贺菌、创伤弧菌未检出.生肉类和水产品污染较严重,生肉以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菌污染程度高,检出率为分别为18.28%和10.75%;水产品以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高,为23.08%.结论 徐州地区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 2006-2008年北京市大兴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

    作者:赵惠玲;高洁;王秀臣;王小英;潘峰;孟柯;孙国喜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2006-2008年,采集大兴辖区內的10类食品,对沙门菌、大肠埃希菌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茼和副溶血性弧菌等6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11.96%(67/560).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高(6.79%,38/560),其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57%,20/560)和沙门菌(11.61%,9/560).560份食品中均未检出大肠埃希菌0157:H7、空肠弯曲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生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30.67%,23/75),其次为生肉(15.29%,39/255)、鲜冻水产品(5.45%,3/55)和熟肉制品(2.67%,2/75).结论:大兴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为普遍,生牛奶、生肉类、鲜冻水产品及散装熟肉制品可能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

  •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奶制品导致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作者:戴昌芳;闻剑;许璐;黄国贤;孙辉;胡志坤;梁骏华;王立斌;张秋平

    目的 查明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结合实验室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一起由于饮用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高钙牛奶饮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结论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生产环节的监管,尤其是加大供应学生食品的监管力度.要加强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卫生意识,防止类似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

  •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风险评估

    作者:田静;刘秀梅

    微生物风险评估主要评估食品中的微生物性病原可能对人群引起的潜在危害,以指导风险管理者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由于该菌引发的疾病致死率较高,且其暴发常出现于工业加工食品中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JEMRA及美国FDA/FSIS分别对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发布了完整的评估报告.各国也有对本国特定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评估的文献报道.但在数据不足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定性/半定量的风险分级工具对不同来源的风险进行分级,并确定优先性.由于各国人群消费模式、消费量的不同,以及食品制作和处理方法上的差异会对暴露评估的结果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每份食品风险的大小,因此,各国有必要根据本国的情况对特定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相应的评估.

  • Sau-PCR分子分型技术及应用

    作者:张淑红;吴清平;徐晓可;张菊梅;郭伟鹏

    Sau-PCR是2005年新发展的一种限制性内切酶(Sau3AI)酶切和PCR扩增相结合的分子分型技术,该技术是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片段(RAPD)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重复性好、简单、快捷等优点,近年来被逐步应用于食品污染和院内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本文对Sau-PCR的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应用情况等进行了介绍.

  • 创伤弧菌致病性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叶淑瑶;杨保伟;李凤琴

    创伤孤菌广泛存在于海水和牡蛎等海产品中,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和溶血性,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列为三大致病性弧菌之一.本文就创伤弧菌在食品中的污染状况,人类感染途径及临床表现,致病性、致病机制和检测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食源性致病菌定量风险评估的实例

    作者:CHEN Yan;刘秀梅

    定量风险评估是对某种危害造成的风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的技术评估.将这门新学科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有利于推动风险管理与风险交流.介绍了沙门菌属、弧菌属、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弯曲茵属、腊样芽孢杆茵和阪崎肠杆菌等几种重要食源性致病茵定量风险评估的应用实例.

  • 全基因组测序在食源性疾病监控和暴发调查中的应用

    作者:李柏生;柯昌文;张永慧

    全基因组测序(WGS)分型在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特征分析、菌株进化和暴发溯源调查中已经显示出了其极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本文简要概述了WGS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基于全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和基于全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两种主要的测序数据解读和分析方式,比较了WGS与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多位点序列分型等常见分子分型手段的主要特点,列举了典型的WGS应用于食源性疾病监控和暴发识别的案例,后对WGS分型在食源性疾病监控和暴发调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Ⅰ.传统检测方法

    作者:焦振泉;郭云昌;裴晓燕;刘秀梅

    为方便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的整个过程进行卫生监督和管理,就常规方法的改进和自动化、生物发光方法、细胞计数方法、阻抗测定方法和免疫学方法等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Ⅱ.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作者:焦振泉;郭云昌;裴晓燕;刘秀梅

    为方便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的整个过程进行卫生监督和管理,就以核酸为分析对象的各种分子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 两起肠炎沙门菌所致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研究及溯源分析

    作者:王炳发;曹春远;陈前进;林英华;廖琳虹;何春荣;李美华

    目的 探讨两起同地区连续发生的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分离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方法 参照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方法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检出菌株进行表型鉴定;用VITEK-Ⅱ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菌株抗生素敏感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检出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共检出23株肠炎沙门菌,其中从25份患者肛拭样本中检出17株,8份从业人员肛拭样本中检出2株,8份留样食物中检出3株,厨具涂抹样本中检出1株.23株肠炎沙门菌血清抗原式均相同(9∶g,m∶-);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结果基本一致;PFGE图谱带型完全一致(相似度为100%),且与当地散发病例PFGE图谱带型相似.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和分子分型结果,证实这两起食物中毒是由同一来源的肠炎沙门菌污染所引起.

  • 一起纽波特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及菌株同源性分析

    作者:金建潮;曹春远;何春荣;林英华;廖琳虹;张景平;陈前进

    目的 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为查明事件原因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患者、食品加工人员和剩余食物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及鉴定,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PFGE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从采集的13份样本中检出4株纽波特沙门菌,其中1株来自病人样本,1株来自食品加工人员(厨师)样本,剩余牛肉、鸭肉各1株.4株菌株经PFGE分析,同源性为100%.4株分离菌株耐药谱相同.结论 此次食物中毒由纽波特沙门菌引起,PFGE分型揭示菌株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为事件的分析和溯源提供分子流行病学证据.

  • 一起食物中毒病原菌斯坦利沙门菌的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丽丽;陈倩

    目的 对引起跨区域食物中毒的斯坦利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耐药性检测和分子分型分析,追溯并明确病因食品,为该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5株斯坦利沙门菌进行18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同时对菌株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Xba Ⅰ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并与数据库中其他沙门菌比较.结果 此次疫情分离菌株中食品分离株和腹泻患者分离株血清型一致,耐药谱基本一致.经PFGE溯源分析后具有100%同源的PFGE带型,数据库中无相同带型的菌株.结论 本起跨区域食物中毒是由斯坦利沙门菌污染的煮花生引起,分离菌株对红霉素耐药,对氯霉素处于中介,对其他抗生素敏感.

  • 肉鸡中铜绿假单胞菌的研究

    作者:吕国平;李波

    目的 调查屠宰前肉鸡铜绿假单胞菌的携带情况,为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49份屠宰前肉鸡的肛拭子,并分离可疑菌株,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氧化酶实验、绿脓菌素试验和VITEK生化鉴定实验.结果 从49份屠宰前肉鸡中分离出8株可疑菌株,阳性检出率为16.3%.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8株可疑菌株均被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8株可疑菌株的生化反应结果符合铜绿假单胞菌的生化反应特点.结论 健康肉鸡可携带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可作为一种食源性致病菌而危害人类健康.

  • 2004-2012年北京出入境口岸食品及饲料中沙门菌血清分型研究

    作者:刘莉;韩笑;王紫薇;汪琦;赵晓娟;陈鑫;杨丽莉;魏咏新;曾静

    目的 掌握2004-2012年北京出入境口岸食品和饲料中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方法 对65株分离自2004-2012年北京出入境口岸食品及饲料中的沙门菌以及13株中国医学细菌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MCC)的参比菌株,共78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鉴定.结果 65株沙门菌分离株中有4株沙门菌未能鉴定血清群,其他61株沙门菌分属于9个群,38个血清型,其中B群和C1群较多,分别占29.2%(19/65)和26.2% (17/65).分离出7株阿贡纳沙门菌,占分离株的10.8% (7/65);2株肠炎沙门菌,占分离株的3.1%(2/65).本实验室首次分离出1株斯特拉福德沙门菌.结论 北京出入境口岸食品及饲料中的沙门菌血清群及血清型众多且分布广泛,开展沙门菌血清型监测,为预防北京市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 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食源性沙门菌的耐药性与耐药谱研究

    作者:曾献莹;吕素玲;杜悦;韦程媛;瞿聪;李秀桂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食源性沙门菌耐药状况,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食源性沙门菌耐药性数据库.方法 对2016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市县收集的分离自食品的70株沙门菌和分离自腹泻患者的234株沙门菌采用微量肉汤法对8类14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试验,开展耐药谱研究.结果 所有沙门菌菌株均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其余13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70株食品来源的沙门菌对四环素耐药率高(45.71%,32/70);234株腹泻患者来源的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70.94%,166/234),其次为四环素(70.09%,164/234).腹泻患者来源沙门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环素、萘啶酸、头孢噻肟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高于食品分离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来源的沙门菌耐药谱广泛,共同耐药谱为ACTT/S(耐氨苄西林-氯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源性沙门菌耐药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对青霉素类、氯霉素类、磺胺类、四环素类抗生素严重耐药,提示应对其加强监测,建立科学的防控策略.

880 条记录 10/44 页 « 12...78910111213...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