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哪些情况容易诱发脑血栓
(1)血管病变:重要而常见的血管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硬化.其他还有血管发育异常,如先天性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脉管炎,如感染性风湿热、结核病、钩端螺旋体病、梅毒等所致的动脉内膜炎;一些非感染性的脉管炎,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动脉壁创伤如损伤、手术、导管、穿刺等;少见的主动脉、颈动脉的夹层动脉瘤等.
-
小议血府逐瘀口服液的应用范围
血府逐瘀汤为王清任逐瘀五方之一,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4味为基础加减而成,具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本方以柴胡、枳壳、桔梗为引经药,用于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重在活血祛瘀,重点病位在胸中,主治头胸痛、噎膈、不寐多梦、呃逆、心悸等病症.笔者认为,血府逐瘀汤的辨证的要点是:(1)疼痛;(2)胸中异常感;(3)情志的改变;(4)睡眠的异常;(5)发热等.自1984年以来,临床报道血府逐瘀汤应用的文章有数百篇,主要用于下列疾病:(1)用于急性病,如休克等;(2)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瘀血头痛,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流行性出血热后呃逆,中风并发呃逆,心血瘀阻型胸痛等;(3)消化系统疾病,如食管憩室、五更泄泻、肠粘连肠梗阻,肝内血肿等;(4)呼吸系统疾病,如顽固性咳嗽、悬饮等;(5)神经、精神疾病,如睡眠惊恐症、顽固性失眠、不寐、顽固性高血压、夜半胸闷、背部灼热、恶梦纷纭、盗汗、动眼神经麻痹、脑震荡等;(6)外科、皮肤科疾病,外伤性头痛、外伤性气胸、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红斑、多形性红斑、黄褐斑、静脉炎等,泌尿科,癃闭、前列腺增生、神经性尿潴留等;(7)眼科疾病,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玻璃体积血、眼带状疱疹,深巩膜炎,各种眼病术后;(8)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声带小结、耳鸣耳聋等.(9)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席汉氏综合征等;(10)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
如何内外合治类风湿性血管炎
答:血管炎可发生在关节外的任何组织.它累及中小动脉和静脉,管壁有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素沉着,内膜增生可导致血管腔的狭窄或堵塞.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很多与血管炎有关.类风湿性血管炎侵及小和中等动脉可涉及肢体、周围神经及内脏器官.类风湿性血管炎病理很似结节性多动脉炎,但不同点是中、小动脉多是血管内层增生闭塞而很少炎症表现.早期动脉病变多示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晚期病变多是纤维蛋白原的沉积.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气滞血瘀、脉络阻滞所致,当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
-
结节性多动脉炎尸检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结节性多动脉炎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结节性多动脉炎的尸体解剖病例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一组以侵犯中、小型动脉为主的炎症,以节段性动脉管壁坏死为特征.结论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一种少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
-
环磷酰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是一种烷化剂,又名环磷氮芥,1958年首次人工合成.作为一种细胞毒性药物,CTX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中.由于CTX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一般用于治疗狼疮肾炎、神经精神狼疮;系统性血管炎:如韦格纳肉芽肿、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大动脉炎及白塞病等.
-
以乳腺炎症为首发症状的结节性多动脉炎1例
患者女,69岁,因"双侧乳房肿痛伴发热1个月"于2006年9月18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无诱因出现双侧乳房局部红肿疼痛,反复发热,体温高达39℃,呈弛张热.伴全身关节酸痛、头痛,头皮、胸部及下肢皮肤反复出现结节,呈串珠样排列,压痛,热退后遗留暗红色斑痕,口服"消炎药物"症状无明显改善,体重减轻5 kg.
-
结节性多动脉炎致冠状动脉严重病变一例报告
1.患者一般资料:某男,30岁,无诱因经常出现胸闷半年,加重4天入院.伴大汗、恶心等,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人院查体:身高175 cm,体重120kg,血压120/75 mm Hg,神清,咽部充血,双扁桃体不大,甲状腺不大,两肺呼吸音略粗糙,无干湿性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7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未听及杂音;腹部膨隆,无压痛,无包块,双肾区无扣击痛;颈部及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四肢脉搏对称,双下肢无水肿.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半年前行"脾动脉瘤栓塞术".
-
结节性多动脉炎合并心肌梗死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结节性多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导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受累特点.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有病案记录的结节性多动脉炎合并心肌梗死的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系统受累、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及其他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和病理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1 ~52岁,平均(37.6±11.7)岁.胸痛6例,心力衰竭1例.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5例,除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外,未见其他恶性心律失常.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50%)3例,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6例,室壁瘤形成2例,心肌病变2例,肺高压1例.4例有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资料,均累及右冠状动脉,3例为三支病变,1例为两支病变,其造影结果描述为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冠状动脉扩张、多发动脉瘤以及节段性狭窄、闭塞.这些患者均有其他多部位血管受累的表现和动脉造影检查的异常.结论 结节性多动脉炎可累及冠状动脉导致心肌梗死,其冠状动脉受累常为多支病变、多有右冠状动脉受累,动脉瘤伴血栓形成和节段性狭窄.对冠心病低危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完善血管检查,警惕结节性多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情况.
-
结节性多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临床特点与诊治
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nodosa,PAN)是一种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中小动脉,任何系统脏器的动脉均可受累.对PAN的诊断,目前均采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1]:(1)体质量下降≥4 kg(无节食或其他原因所致);(2)网状青斑(四肢和躯干);(3)睾丸痛和(或)压痛(并非感染、外伤或其他原因引起);(4)肌痛、乏力或下肢压痛;(5)多发性单神经炎或多神经炎;(6)舒张压≥90 mmHg;(7)血尿素氮>400 mg/L或肌酐>15 mg/L(非肾前因素);(8)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记(HBsAg或HBsAb)阳性;(9)动脉造影见动脉瘤或血管闭塞(除外动脉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或其他非炎症性病变);(10)中小动脉壁活检见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自发性夹层介入治疗1例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是一种罕见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时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尽管目前已提出了一些原因,如避孕药物的使用、先天性结缔组织发育不良综合征、马凡综合征以及结节性多动脉炎等[1-3],但真正的原因尚不清楚,且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并无重叠[1,4].本文报道一例前降支SCAD病例.
-
结节性多动脉炎合并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一例
结节性多动脉炎( polyarteritis nodosa)是一种累及中小动脉的局灶性全层坏死性血管炎,可累及多器官,以皮肤、关节、外周神经、胃肠道和肾受累为常见,可导致动脉血栓形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PEH)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后期可出现右心功能衰竭,多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病变常呈多部位、广泛分布,可见肺动脉内贴血管壁、环绕或偏心分布、有钙化倾向的团块状物等慢性栓塞征象,常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右心室游离壁厚度>5mm,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1].
-
结节性多动脉炎心血管病变特点
目的 探讨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PAN)心血管病变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减轻患者缺血造成的永久性脏器损伤、改善预后.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1月至2012年8月PAN住院患者共64例,收集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PAN患者中,导致心血管病变者41例,PAN相关心血管受累发病率为64%.临床表现为缺血所致症状(腹痛、坏疽、胸闷/胸痛),但多数患者并无相应临床表现.PAN累及心脏者11例(17.2%),5例有胸闷、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表现,余6例无相应临床表现;7例冠状动脉受累,2例心包积液.41例PAN合并心血管病变者共197支动脉受累,每例患者平均受累动脉为(5±3)支.动脉病变以狭窄和闭塞常见.多种表现可同时存在于1支动脉造成串珠样改变.对称性受累少见,非对称与对称性受累比例为57/46.内脏(25例)及下肢动脉(19例)受累常见,其中以肾动脉(19例)、胫前(15例)和胫后动脉(12例)及肠系膜上动脉(9例)受累常见.41例PAN合并心血管病变者中,40例患者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出现死亡或不可逆性脏器损害者5例(12.2%).PAN合并心血管受累患者与未合并者在出现皮疹(46.3% vs.91.3%)、舒张压升高(68.3% vs.34.8%)、镜下血尿(4.9% vs.26.1%)及激素治疗(冲击/大剂量/中小剂量)(13例/25例/3例vs.2例/19例/2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AN合并心血管病变多见,数患者无相应临床表现.对有危险因素如舒张压升高者应积极予以筛查.PAN合并心血管病变易造成不可逆性脏器损害,早期发现、积极并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
双下肢结节、破溃-血管闭塞-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病例摘要患者女,53岁,因双下肢皮疹、结节、皮肤破溃18年,伴疼痛半年于2007年8月20入住北京协和医院.
-
临床病例讨论第410例——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动脉血栓形成
病历摘要患者男,41岁.因反复淋巴结肿大8年,上肢胀痛1年,加重2周入院.患者于8年前无诱因出现颈部、腋窝及双肘鹰嘴皮下肿块,双下肢麻痹、疼痛,以天气变化时明显.无脱发、光过敏、蝶形红斑、口腔溃疡、口干、眼干,外院诊断结节性多动脉炎,口服泼尼松(30 mg、1次/d)+环磷酰胺(1g、1次/月)+环孢素A(75 mg、2次/d)及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治疗,后自行停药,在当地医院予中药治疗,双下肢麻痹和疼痛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双下肢坏疽,于2005年行右下肢截肢术.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结节性多动脉炎致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一例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8岁,高中学生.因"纳差乏力、发热、头晕、行走不稳10 d,意识不清15 h"于2009年2月4日入院.患者于2009年1月24日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乏力,在当地村诊所按感冒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效果差.
-
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1例
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cutaneous polyarteritis nodosa,CPAN)临床少见,笔者遇1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现报告如下.
-
结节性多动脉炎伴肾脏受累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5岁,军队退休干部.持续性低热伴四肢皮疹,下肢浮肿3个月入院.主要症状:(1)无诱因持续低热,体温37~38.8℃,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自行降温;(2)明显乏力,小腿肌肉酸胀,双足发麻,双下肢指凹性水肿,下午及晚间加重,晨起及抬高下肢可减轻,四肢弥漫暗紫色瘀斑,明显呈网状下垂;(3)盗汗,纳差,夜尿增多.
-
湿毒净汤加减治疗结节性红斑3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总结我院自拟湿毒净汤治疗湿毒痹阻型结节性红斑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结节性红斑病例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35例中结缔组织病28例(其中类风湿关节炎8例,白塞病16例,结节性多动脉炎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上呼吸道感染6例,结核1例.结论 结节性红斑在结缔组织病中常见,女性多发,中药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
不明原因发热4月余
患者男性,34岁,因“发热4月余”于2012年2月16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
-
结节性多动脉炎2例诊治体会
本文经手术治疗的2例有腹痛表现的结节性多动脉炎,术前经历了2周到2年不等时间的误诊.现探讨误诊原因及提出了早期诊断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