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广州市6~9岁儿童体脂率与不同肥胖指标关系的研究

    作者:颜欢畅;郝宇婷;郭仰峰;韦远欢;张家华;黄高培;毛丽梅;张喆庆

    目的 分析不同肥胖指标与广州市6~9岁儿童体脂率的关系及对儿童肥胖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广州市465例6~9岁儿童应用双能X线进行全身脂肪百分比(BF%)的测定,同时测量腰围,计算BMI、腰臀围比(WHR)和腰围身高比(WHtR).各项指标经年龄校正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与BF%的关联,并以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各项简易指标对肥胖的诊断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与BF%关联强,BMI每增加1个标准差,男女童BF%分别约增加5.3%(t=23.104,P<0.01)和4.6%(t=17.50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BMI诊断肥胖的AUC值大,男女童分别为0.908和0.895,特异度和灵敏度均>80%;WHtR以及腰围诊断肥胖的效果次之,但AUC值均>0.8;WHR诊断肥胖的效果差.结论 BMI能较好地预测BF%,是广州市6~9岁儿童肥胖诊断的佳简易指标.

  • 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随访研究

    作者:冯宝玉;陈纪春;李莹;黄建凤;李建新;赵连成;曹杰;刘小清;黄辰

    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和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两项研究分别于1998年和2000-2001年开展基线调查,并在2007-2008年开展统一的健康状况随访.共纳入13 739名研究对象进入终分析,按照BMI将研究对象分成四组:低体重组(<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 ~ 23.9 kg/m2)、超重组(24.0~ 27.9 kg/m2)和肥胖组(≥28.0 kg/m2).计算四组人群年龄标化的高血压累积发病率;并以正常体重组为参照,使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其他三组高血压发病风险RR值及其95%CI.结果 本研究平均随访8.1年,确诊新发高血压4 271例,其中男性2 012例,女性2 259例.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年龄标化高血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1.6%、30.6%、42.4%和50.8%,随着BMI的升高而升高(趋势P<0.001).以正常体重组为参照调整协变量,男性低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RR值(95%CI)分别为0.78(0.64~0.95)、1.22(1.13~1.30)和1.28(1.16~ 1.42);女性分别为0.89(0.77~ 1.03)、1.16(1.09~ 1.23)和1.28(1.18 ~ 1.38).结论 我国超重和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明显升高,应加强对超重和肥胖人群的高血压防控.

  • 青少年慢性心理社会应激与体质指数变化的关联研究

    作者:陆青云;侯方丽;张兆成;陶芳标

    目的 评价青少年慢性心理社会应激暴露对BMI变化的影响.方法 2011年9月在江苏省徐州市区10所中学对初一和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青春期发育等级、父母肥胖程度和心理社会应激程度等信息,采用青少年多维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MLERQ)作为心理社会应激暴露测定,该量表包括家庭生活事件、学校生活事件、同伴关系、两性关系及健康成长5个维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线应激对随访BMI变化的影响,使用交互分析检验基线BMI和应激对BMI改变的交互作用.结果 基线调查共获得5 473(男性2 841,女性2 632)名中学生完整数据.2013年9月获取第二轮体格检查数据,队列研究共获得4316(男性2171,女性2145)名学生完整数据,失访1157人.随访研究表明基线超重/肥胖的女性青少年基线应激总分和随访BMI-Z分增加呈正相关,且相关性在控制了年龄、青春发育等级、父母亲肥胖程度和社会经济状况等协变量后,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无论在体重正常或超重/肥胖组,基线应激总分和随访BMI-Z分变化相关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心理社会应激暴露可导致青春期超重/肥胖女性BMI增加.提示女性超重/肥胖青少年为慢性心理社会应激致体重增加的易感人群.

  • 广州市中老年人体脂率与常规肥胖指标相关性及其对应值的研究

    作者:胡强;江朝强;张维森;郑家强;徐琳;靳雅丽;饶穂丽;郑海清;林大庆

    目的 探讨广州市中老年人体脂率(BFP)与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等常规肥胖指标的相关性,并推算BFP相应切点值.方法 基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平台,选择3 490名50岁及以上相对健康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于曲线拟合分析,确定BFP与BMI、WC和WHR间的相关方程,然后再引入性别、年龄、体力运动、吸烟、饮酒等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方程,进而推算反映肥胖程度的BMI、WC、WHR各切点值对应的BFP切点值,然后与另一组进行验证.结果 BFP随BMI、WC和WHR的增加而增加,与WC、WHR相比,BMI能更好预测BFP,其回归方程为BFP=(-23.47-8.87×性别)+2.94×(BMI)-0.024×(BMI)2,决定系数R2=0.805.根据回归方程,超重(24 kg/m2≤BMI<28 kg/m2)对应的BFP分别男性为24.3%≤BFP<31.1%,女性为33.2%≤BFP<40.0%.与WC、WHR对应的BFP判定肥胖的一致性相比,BMI所对应的BFP判定肥胖的一致性较好,其ROC曲线下面积大,男性为0.909,女性为0.91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男性为70.3%、85.5%;女性为75.2%、93.0%.结论 BFP与BMI的相关性较好.广州市中老年人BFP对应于超重/肥胖(BMI≥24 kg/m2)的切点值男性为24.0%,女性为33.0%.

  • 生命早期饥荒暴露与成年期体质指数的关联分析

    作者:孟若谷;司佳卉;吕筠;郭彧;卞铮;余灿清;周汇燕;谭云龙;裴培

    目的 研究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对成年期BMI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基线调查,共94 052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将出生于1956年10月至1958年9月、1959年10月至1961年9月和1962年10月至1964年9月的研究对象分别划分为饥荒前出生组、饥荒期内出生组和饥荒后出生组(对照组).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计算饥荒暴露组成年期BMI的回归系数及其95%CI.采用似然比检验计算吸烟、饮酒和体力活动与饥荒暴露交互作用的P值.结果 在调整了其他影响因素后,仅在女性中发现,与饥荒后出生组相比,饥荒期内出生组成年期BMI较高(β=0.12,95%CI:0,03 ~ 0.22).吸烟、饮酒均对饥荒与BMI间的关联存在效应修饰作用(交互作用均P<0.001),体力活动不存在(交互作用P=0.077).结论 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尤其是胎儿期经历饥荒的女性成年期BMI较高.因此,保证生命早期营养水平对预防成年后超重/肥胖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出生队列效应对体质指数遗传度的影响

    作者:赵倩;高文静;余灿清;吕筠;逄增昌;丛黎明;曹卫华;李立明

    目的 探索不同出生队列BMI遗传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基于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丽水和青岛两个时点的双生子,按照出生年份分为1958年及以前出生、1959-1961年出生、1962-1970年出生和1971年及以后出生的4个出生队列,在各个时点分别拟合结构方程,计算不同出生队列在不同年龄的遗传度.结果 每个出生队列中,2012年时的体重、BMI高于2001年;出生于1971年及以后的双生子无论体重和BMI均低于其余出生队列.遗传因素能解释BMI的表型变异为54%~76%;出生于1959-1961年的双生子,BMI的遗传度随年龄上升,其余出生队列遗传度较为稳定.结论 BMI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出生于1959-1961年的双生子,随着年龄增长,遗传因素对BMI的影响增加.

  • 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与社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关系研究

    作者:肖瑛琦;刘娅;郑思琳;杨艳;范颂;杨超;张俊辉;叶运莉

    目的 探讨四川省泸州地区社区中老年居民BMI、腰围和腰臀比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2015年3月27日至4月20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泸州市35 ~ 69岁中老年人2 033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泸州市社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43.48%,超重率、肥胖率及以腰围、腰臀比计算的向心性肥胖率分别为42.5%、14.6%和48.4%、74.0%.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与高血压患病有关,45 ~ 60和≥60岁与<40岁相比,OR值分别为2.066和4.756.控制性别、年龄的混杂作用后,在BMI与腰围和腰臀比这3个指标中,BMI超重/肥胖和向心性肥胖(按腰围计算)对高血压患病有影响,腰臀比没有引入回归方程;BMI与腰围或腰臀比联合对高血压患病均有影响,从超重到肥胖者较两项指标正常人群患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均逐渐增加,OR值(95%CI)分别从1.524(1.044 ~2.226)增加至4.641(3.405 ~ 6.326),从1.569(1.134~2.171)增至5.468(3.797 ~ 7.876).结论 BMI、腰围和腰臀比均与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有关联,腰围较腰臀比的关联更大,提示保持体重相关指标在正常范围可能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之一.

  • 西南3省妇女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李丹婷;梁一;龚云辉;陈梦雪;冯萍;杨大刚;杨雯雁;刘影;成果

    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以来自西南3省的5 395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WHO推荐的BMI分类标准将孕妇分为孕前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以及肥胖组.按照美国医学研究院推荐的孕期增重标准定义各组孕妇孕期增重是否适宜.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孕前BMI较低(OR=1.91,95%CI:1.47~2.50)是分娩小于胎龄儿(SGA)的危险因素,但可降低分娩大于胎龄儿(LGA)的风险(OR=0.55,95%CI:0.47~0.66).孕期增重不足会使SGA的发生风险增加(OR=1.57,95%CI:1.21~ 2.03),分娩LGA的风险降低(OR=0.48,95%CI:0.41~ 0.57).孕前超重肥胖(OR=1.85,95%CI:1.58~ 2.17)以及孕期增重过多(OR=1.87,95%CI:1.67 ~ 2.11)与LGA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分层分析显示孕期增重不足仅会使孕前BMI较低和正常的孕妇分娩SGA的风险升高,对孕前超重肥胖的孕妇分娩SGA的风险没有影响.结论 孕前BMI和孕期增重是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孕妇健康教育、合理控制孕期增重.

  • 孕前体质指数对围孕期增补叶酸与小于胎龄儿关系影响的研究

    作者:郭玲玲;申嘉欣;汝首杭;王颖;李玫;冯永亮;张萍;邬惟为;王素萍;张亚玮;杨海澜

    目的 探讨孕前不同BMI状态下,围孕期增补叶酸与小于胎龄儿(SGA)的关系.方法 以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8 523例单胎活产孕妇以1 066例SGA作为病例组,以7 457例适于胎龄儿(AGA)作为对照组,收集孕妇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和孕期增补叶酸情况及新生儿基本信息等资料.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对围孕期增补叶酸与SGA关系的影响.结果 SGA发生率为12.51%(1 066/8 523).调整孕妇年龄等因素后,孕前体重较低者是SGA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2,95%CI:1.01~ 1.47),孕前超重/肥胖者可降低SGA的发生风险(OR=0.81,95%CI:0.68 ~ 0.97);调整孕妇年龄等因素后,围孕期增补叶酸是SGA的保护因素(OR=0.82,95%CI:0.68~0.98).按孕前BMI分层后显示,孕前超重者围孕期增补叶酸可降低SGA的发生风险(OR=0.55,95%CI:0.36 ~ 0.85),未发现其他各BMI组围孕期增补叶酸与SGA有关.进一步按增补的叶酸种类分组后显示,围孕期单纯增补400μg叶酸片是SGA的保护因素(OR=0.82,95%CI:0.69~ 0.99),且孕前超重者围孕期单纯增补400μg叶酸片能降低SGA的发生风险(OR=0.56,95%CI:0.36~ 0.86).未发现围孕期单纯增补含400μg叶酸的复合维生素与SGA有关.结论 孕前超重者围孕期增补400 μg叶酸片能降低SGA的发生,而在其他各BMI组中未发现关联;孕前BMI可能影响围孕期增补叶酸与SGA的关系.

  • 成年早中期体重变化与中老年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强;江朝强;张维森;郑家强;徐琳;靳雅丽;沈振敏;朱峰;林大庆

    目的 探讨成年早、中期体重变化与中老年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基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GBCS)平台,选取其中28 736例≥50岁广州市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调整年龄、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教育程度、职业、居住地、BMI后成年早中期体重变化、达到重体重时的年龄等与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男性(64.3±6.7)岁,女性(61.0±7.0)岁,糖尿病患病率男、女性(13.1%和13.7%)基本一致.与体重基本不变组相比,男女性糖尿病患病风险均随其成年早、中期体重增加而增加(趋势检验P<0.01),以体重增加>20 kg组患糖尿病风险高,男女性OR值分别为2.83 (95%CI:1.99 ~ 4.02)和3.13(2.47~3.96).与在20岁时已达到高体重者相比,以40 ~ 49岁达到重体重组糖尿病患病风险高,男性OR=5.32(95%CI:1.92 ~ 14.8),女性0R=3.41(95%CI:.2.49 ~ 4.67).男女性成年后体重减少仅与中老年自报糖尿病有关,与新诊断糖尿病无关.结论 成年早、中期体重增加可增加中老年糖尿病患病风险,体重明显增重到发生糖尿病相隔时间可能为10 ~ 20年.

  • 北京酒仙桥地区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相关因素的调查和分析

    作者:芦海;朱栓立;王焕文;罗涛涛;赵搏华;张淑华;邢万忠;李淑荣;徐航;邓宇

    目的 了解北京酒仙桥地区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的相关因素,以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 于1996年6~12月对该地区9个居委会抽样调查了587名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主要包括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和血脂、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和心电图检查,并抽样检查了304人的空腹胰岛素.结果 发现超重及肥胖在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者中所占比例大(P<0.01),同时女性超重及肥胖所占比例高于男性(P<0.05),但不同年龄间超重及肥胖与非超重间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超重及肥胖者中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耐量低减和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超重者(P<0.01),超重及肥胖者中空腹血糖、胰岛素、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非超重者(P<0.01).结论 对中老年人群进行以预防肥胖为重点的健康教育,以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是当前一件十分迫切和非常有益的事.

  • SEC16B基因多态性与体质指数和肥胖关联的Meta分析

    作者:付利万;张美仙;高利旺;米杰

    目的 探讨SEC16B基因多态性与BMI和肥胖的关联性.方法 系统检索2009-2015年在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NIH GWAS catalog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SEC16B基因多态性与BMI和/或肥胖关联性的文献.分别以β值和OR值及其95%CI作为Meta分析效应合并指标.采用Stata 12.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计算.结果 终纳入28篇文献,包括rs10913469相关15篇和rs543874相关13篇.Meta分析显示,在加性遗传模型下,rs10913469-C和rs543874-G与BMI水平具有正向关联,合并β值(95%CI)分别为0.04(0.03 ~o.05)和0.03(0.02~0.04);与肥胖罹患风险关联的合并OR值(95%CI)分别为1.11(1.08~ 1.15)和1.28(1.20 ~ 1.36).按种族、年龄和文献质量进行亚组分析后,rs10913469和rs543874位点与肥胖关联的合并OR值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EC16B基因多态性rs10913469和rs543874位点与不同种族人群BMI及肥胖均有关联,rs10913469-C等位基因和rs543874-G等位基因可增加肥胖罹患风险.

  • 中国成年人文化程度与体格指标的长期变化关系

    作者:谭云龙;申泽薇;余灿清;郭彧;卞铮;裴培;杜怀东;陈君石;陈铮鸣;吕筠;李立明

    目的 分析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人群文化程度与成年人不同阶段体格测量指标及其长期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在参加第2次重复调查的研究对象中,剔除调查时年龄>65岁者、体格测量指标缺失或极端值者、基线或重复调查时自报患有重大慢性病者.分析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与25岁、基线调查时(2004-2008年)和重复调查时(2013-2014年)BMI和腰围、及每5年体重与腰围的变化值的关系.结果 纳入分析3 427名男性和6 320名女性.研究对象的体重和腰围都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从25岁到基线调查[年龄(45.2±6.5)岁],男性和女性每5年体重变化值分别为(1.70±2.63)和(1.27±2.10) kg.从基线到重复调查[年龄(53.2±6.5)岁],男性和女性每5年体重变化值分别为(1.12±2.61)和(0.90±2.54) kg,每5年腰围变化值分别为(3.20±3.79)和(3.83±3.85) cm.无论是25岁、基线还是重复调查时,文化程度低的女性BMI和腰围都更大.而在男性中,25岁时文化程度越低的男性BMI略大;到了基线和重复调查时,不同文化程度者间的BMI差异消失,但初、高中文化程度者的腰围及其增幅略高于其他文化程度者.结论 无论男性或女性,随年龄增长,体重和腰围都在不断增加.文化程度与BMI和腰围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

  • 北京市中老年人体质指数与死亡的相关关系

    作者:李奎宝;姚崇华;董磊;高梓原

    目的探讨北京市中老年人体质指数(BMI)与死亡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前瞻对列研究方法,于1991年对北京市40岁以上的自然人群共6 209人进行基线危险因素调查后,并随访至1999年12月.对在随访期间发生的所有死亡病例按ICD-9编码进行登记,并在个体水平对BMI与总死亡及几种主要死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近10年北京市中老年人前5位主要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肺心病、消化道肿瘤、不明原因突然死亡、肺癌,其死亡构成比分别为33.3%、13.8%、11.2%、7.4%、5.6%.人群总死亡率及不吸烟者总死亡率均以BMI值23.6~26.2组小,以此BMI组为参照,BMI<21.2组上述二组人群总死亡的RR值分别为1.7和1.9,在BMI≥26.2组以上二组人群总死亡的RR值分别为1.3和1.5.BMI与心血管病死亡呈正相关,BMI≥26.2组较BMI<21.2组心血管病死亡的RR值为1.2;BMI与肺心病、消化道肿瘤、肺癌、肺炎及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分别均呈U型关系,均以BMI值23.6~26.2组死亡率低,与此BMI组相比,BMI<21.2组因上述5种疾病死亡的RR值分别为14.8、1.1、5.6、2.4和2.6,BMI≥26.2组因上述5种疾病死亡的RR值分别为3.0、1.9、3.7、2.2和1.5.各BMI组均以心血管病死亡构成比大(28.0%~54.8%).结论北京市中老年人体质指数与总死亡呈U型相关;心脑血管疾病仍是目前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其死亡危险性随BMI的增加而增加.

  • 1992至2002年北京大学社区队列人群体质指数的变化

    作者:李岩;赵冬;王薇;刘静;孙佳艺;吴兆苏

    目的对比1992年和2002年北京大学社区队列人群体质指数、超重率、肥胖率10年间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个体体质指数的变化特点.方法 1992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大学社区35~64岁人群中的1 985人进行基线调查,通过体检和问卷调查获得队列人群的个体相关资料,经过长期的心血管疾病随访研究,于2002年对此队列人群进行第2次体检和问卷调查,对2次调查资料均完整的1 437人进行分析.结果 (1)10年间男性体重平均增加了4.89 kg,女性增加了3.08 kg;体质指数(BMI)均值男性由10年前的23.49 kg/m2上升到10年后的25.22 kg/m2,女性由10年前的23.30 kg/m2上升到10年后的25.02 kg/m2.(2)10年间男性超重率、肥胖率分别增长了47.8%和124.2%,女性则分别增长了29.5%和131.3%.(3)男性10年前超重者中有74.9%的人10年后仍超重,22.9%的人变成肥胖;肥胖者中85.7%的人10年后仍肥胖.女性10年前超重者中58.2%的人10年后仍超重,34.5%的人变成肥胖;肥胖者中93.7%的人10年后仍肥胖.结论北京大学社区队列人群10年间BMI均值、超重率和肥胖率均有所增加.10年前基线BMI为超重或肥胖者中的大部分人10年后仍为超重或肥胖,恢复为正常者很少,而且BMI超重者比BMI正常者更容易变成肥胖,这说明超重或肥胖一旦形成则很难恢复.因此,控制超重和肥胖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

  • 河南农村人群血脂异常预测的简易指标筛选

    作者:庞秋艳;王重建;韩冰;尤爱国;孙亮;平智广;张卫东;胡东生

    目前,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已达18.60%,全国血脂异常患者总人数约为1.6亿[1-2].许多研究显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呈负相关[3-6].

  • 25例青年女性基础代谢率研究

    作者:孙锐;张宇辉;勾凌燕;朴建华;田园;李卫东;杨艳华;黄振武;姬一兵;刘健敏;胡静;杨晓光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营养工作重要的基础依据,目前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中国营养学会于2000年提出的.其中国居民能量推荐摄入量规定18岁成年人从事轻体力活动的女性是2050 kcala(1 kcalth=4.1840kJ)[1].由于我国缺少人体能量试验的资料,在制定时主要是参照1985年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有关能量方面的报告而修订的,该报告是以Schofield公式为基础,其受试者所属的种族、所在的地域与中国居民有很大的不同,其基础代谢率(BMR)值普遍偏高[2,3].本研究通过测定20~23岁正常体质指数青年女性的能量代谢,为制订我国成年人能量RNI及临床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 绍兴市居民体质指数和腰臀比与高血压的关系

    作者:俞曼华;陈恩慈

    1998年11月对绍兴市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水平进行研究.选其中绍兴城市居民体质指数、腰臀比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作一分析.

  • 1999-2010年美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及体质指数变化趋势

    作者:Ogden CL;Carroll MD;Kit BK;付连国;马军

    儿童肥胖一直是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着儿童乃至其成年后的身体健康,是主要的健康危险因素.通常根据年龄别BMI值(≥第95百分位数)筛查儿童肥胖,美国CDC卫生统计中心自1999年每两年开展1次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监测儿童青少年肥胖及BMI变化.

  • 肥胖指标与中医体质研究

    作者:邬宁茜;朱燕波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骨科疾病等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给医疗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应用中医体质理论指导肥胖防治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肥胖的判定方法和标准多种多样,如何选择适宜的肥胖指标进行中医体质研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肥胖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以及肥胖指标在中医体质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目前常用的不同肥胖指标的优缺点,为筛选适宜应用于中医体质研究的肥胖指标提供参考.

1277 条记录 6/64 页 « 12345678...636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