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苏州工业园区成人体质指数、腰围与血脂异常的关系研究

    作者:丁素琴;周慧;周靓玥;胥保辉;俞璐刚

    目的 研究苏州工业园区成人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围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及两者在不同水平发生血脂异常的风险比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按苏州工业园区的4个街道进行分层,每层随机选取一个社区进行整群抽样,共完成6219人的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同时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5.9%;超重率为36.6%,肥胖率为9.6%,中心性肥胖率为49.5%.男性在体重过轻、体重正常、超重以及肥胖组的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13.6%、30.2%、47.7%和59.0%,女性在体重过轻、体重正常、超重以及肥胖组的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17.2%、27.3%、38.6%和48.8%,男性和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随着BMI的升高而升高(趋势χ2=139.848,P<0.001;趋势χ2=92.387,P<0.001);男性腰围超标组和不超标组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50.2%和30.9%,女性腰围超标组和不超标组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40.8%和23.8%,男性和女性腰围超标组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不超标组(χ2=108.669,P<0.001;χ2=110.642,P<0.001).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BMI呈正相关(r=0.153,P<0.001;r=0.227,P<0.001;r=0.192,P<0.001),与腰围呈正相关(r=0.138,P<0.001;r=0.234,P<0.001;r=0.159,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BMI呈负相关(r=-0.189,P<0.001),与腰围呈负相关(r=-0.185,P<0.001).在调整了年龄后,与BMI和腰围均不超标者(BMI以24.0 kg/m2为切点,腰围以85 cm、80 cm为切点)相比,男性腰围单独超标者、BMI单独超标者和两者均超标者患病风险的OR值分别为1.602、1.834和3.064;女性腰围单独超标者、两者均超标者患病风险的OR值分别为1.703和2.381,而女性BMI单独超标者患病风险与两者均不超标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MI和腰围与血脂异常关系密切,女性腰围超标对血脂异常的影响更大.

  • 正常体质指数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王尊;陈东宁;崔晶;刘思彤

    目的:分析正常体质指数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4至9月接受年度健康体检的血尿酸水平正常的2193名正常体质指数体检者(男性1106人,女性1087人)。脂肪肝根据B超检查确定,代谢异常的判定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3次报告的中国人修订标准。按照血尿酸水平分布把男性和女性体检者的尿酸分别分为四分位水平[Q1~Q4,Q1为低水平]。危险因素分析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校正混杂因素,选取血尿酸Q1水平为参考标准,分析血尿酸与脂肪肝的关系。结果男性和女性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相比,血尿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339.0±47.6)μmol/L比(309.3±53.5)μmol/L,t=3.296, P<0.01;女性(273.6±41.6)μmol/L比(243.9±47.6)μmol/L,t=3.178,P<0.01]。在校正年龄、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肌酐、尿素氮,吸烟和代谢综合征后,男性和女性的血尿酸在Q3和Q4水平患脂肪肝的风险均高于Q1水平[男性,OR(95%CI)分别为2.058(1.255~3.374)和3.383(2.085~5.490);女性,OR(95%CI)分别为2.186(1.090~4.384)和2.420(1.214~4.821)](P<0.05)。结论正常体质指数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脂肪肝独立相关,在正常范围内的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

  • 孕妇保健操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作者:施展宏;吴蓓;胡显玲

    目的 探讨孕妇保健操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定期产检无阴道分娩禁忌证并决定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260人,所有孕妇均无相关家族史、精神病史、流产史,产前体质指数(BMI)正常,且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根据是否自愿进行孕妇保健操,将未做操的人设为对照组130人,自愿练习并坚持每日做操的人设为观察组130人.对照组常规产检和孕期保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孕28周起自愿接受孕妇保健操学习并坚持每天练习直到临产.观察并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会阴损伤、孕期体重增长、分娩BMI及巨大胎儿发生的情况.采用χ2检验对比两组初产妇的分娩方式和会阴撕裂伤情况,采用t检验对比两组初产妇孕期体重增长、分娩BMI和巨大胎儿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阴道分娩(自然分娩加助产分娩)79人(63.7%),医学因素剖宫产36人(29.0%),观察组阴道分娩(自然分娩加助产分娩)99人(79.2%),医学因素剖宫产22人(17.6%),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χ2=7.214),医学因素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χ2=4.5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会阴撕裂伤总计79人,其中Ⅰ度会阴撕裂伤4人(5.1%),Ⅱ度会阴撕裂伤52人(65.8%),会阴侧切23人(29.1%);观察组会阴撕裂伤总计99人,其中Ⅰ度撕裂伤33人(33.3%),Ⅱ度会阴撕裂伤50人(50.5%),会阴侧切16人(16.2%),观察组Ⅰ度会阴撕裂伤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1.326),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χ2=4.3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期体重增长(15.9±7.2)kg,分娩BMI(27.2±3.7)kg/m2,巨大胎儿10人(8.1%),观察组孕期体重增长(13.6±10.6)kg,分娩BMI(25.5±3.2)kg/m2,巨大胎儿3人(2.4%),观察组孕期体重增长、分娩BMI和巨大胎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t=-2.001、-3.879,χ2=4.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保健操能促进孕妇孕期体重合理增长,控制分娩BMI,促进自然分娩,减少会阴损伤,预防并减少巨大胎儿的发生.孕妇保健操可作为常规保健项目开展,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 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多种代谢异常的关系

    作者:韦芳宁;胡子衡;梁惠陶;劳丽陶;王莉;曾旭芳;黄虹

    由于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体重超重及肥胖逐渐呈流行趋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探讨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的流行特征及其与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关系,为人群肥胖防治、健康指导提供依据.

  • 医务人员不同肥胖指标的比较分析

    作者:谷斌斌;张蕊

    医务人员是一类特殊群体,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可能对其健康产生有利影响,但特殊的工作压力又可能危害其健康,作为国民健康的捍卫者,医务人员自身的健康状况不容忽视。生物电阻抗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无创、经济的方法,可用于营养评价及营养疗效监测[1]。我们利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10名医务人员进行检测,比较体质指数(BMI)、腰臀比、体脂百分比(F%)这3种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肥胖指标的一致性。

  • 某特定人群体质指数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唐铭坚;林小兰;韩全水

    深圳是中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于饮食、吸烟、工作紧张、体力活动减少等生活方式的变化,代谢综合征(MS)成为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1-2].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感到MS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在快速增长,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在IT行业人群中,这一问题十分突出.现代社会饮食过度、体力活动减少、肥胖、超重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流行[3].

  • 某区部队官兵人群腰高比与血脂相关性研究

    作者:向桢;安运锋;邹笃源;易瑛;向月应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高血脂患者不断增多,且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患者也逐年增多[1-2]。相关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也是引起肥胖的中心环节[3]。通过测量计算腰围和身高比即腰高比已成为继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后评价肥胖,筛查高脂血症的又一有意义的指标[4]。本文通过对某区2174名不同年龄阶段官兵人群腰高比和血脂结果比较分析,探讨腰高比与血脂的关系,为部队相关人群疾病预防提供指导。

  • 成年人肥胖对糖尿病患病风险预测的研究

    作者:杨芳;姚燕;王桂茹;于雅琴;郭蔚莹

    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肥胖人群日益增多.据统计,2009年我国成年人中超重肥胖率39.6%[1].体质指数(BMI),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用于评价成人代谢风险的肥胖指标,但是由于部分人存在因肌肉引起BMI超标(并非脂肪),或因运动缺乏、非健康饮食、增龄导致脂肪再分布等原因引起的腹内脂肪沉积,采用BMI作为筛查肥胖和预测疾病的指标可能会产生高估或低估的风险.因此,本研究尝试结合体检中常规检测项目BMI和腰围(WC),探讨其对糖尿病(DM)患病风险的预测效果.

  • 新疆地区中老年公务员体质指数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关系初探

    作者:马晓芸;周晶;姚华;木胡牙提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超重和肥胖呈上升趋势。我国2002—2010年18岁以上人群超重率由22.8%增加至30.6%,肥胖率由7.1%增加至12.0%[1-2]。相关研究表明,超重及肥胖人群中,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聚集现象[3]。本文将初步探讨体质指数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 应当重视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防控

    作者:何权瀛

    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体内脂肪过度堆积造成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20%以上者称为肥胖.一般用体质指数来判定肥胖的程度.中国人的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为正常,24.0~27.9之间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肥胖是可防可治的,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从而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

  • 可用细绳评估心血管风险

    作者:聂大安;李景东

    研究者报道,用细绳测量个人腰围能够比单用体质指数(BMI)更好地预测心血管风险。近期在布拉格欧洲肥胖会议(European Congress on Obesit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支持这一发现,腰围测量值低于身高测量值一半的人的心血管风险较低。只需微不足道的人员训练和资源就可完成该测量,即用细绳测量患者身高,再将绳对折,检查腰围值是否更少。

  • 体质指数和腰围对浙江地区成年人糖尿病发生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王浩;胡如英;钱一建;王春梅;谢开婿;陈玲琍;潘东霞;张益丹;卞铮;郭彧;Fiona Bragg;俞敏;李立明;陈铮鸣

    目的 探讨BMI和腰围对成年人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 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浙江省桐乡市数据,剔除基线时自报患有恶性肿瘤、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患者后,纳入分析30~ 79岁53 916人.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糖尿病发病风险比(HR).结果 调查对象累计随访391 512人年(平均随访7.26年).随访期间,男性944人和女性1 643人被新诊断为糖尿病.多因素调整后,与BMI正常组的人群相比,男性超重和肥胖组糖尿病发病的HR值(95%CI)分别为2.72(95%CI:2.47~ 2.99)和6.27(95%CI:5.33 ~ 7.36).女性超重和肥胖组HR值(95%CI)分别为2.19(95%CI:2.04~ 2.36)和3.78(95%CI:3.36~4.26);与腰围正常组的人群相比,男性Ⅰ级(85.0~89.9)和Ⅱ级中心性肥胖(≥90.0)组糖尿病发病的HR值(95%CI)分别为2.56(2.22 ~ 2.95)和4.66(4.14~5.24).女性Ⅰ级(80.0 ~ 84.9)和Ⅱ级中心性肥胖(≥85.0)组HR值(95%CI)分别为1.99(1.80~2.21)和3.16(2.90~ 3.44).结论 超重/肥胖以及中心性肥胖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均会升高.在开展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的同时,更应控制腰围.

  • 中国成年人体质指数与主要慢性病死亡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王醴湘;樊萌语;余灿清;郭彧;卞铮;谭云龙;裴培;陈君石;吕筠

    目的 探讨BMI与全死因死亡和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死因别死亡的前瞻性关联.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队列的10个地区人群数据,剔除基线时自报患有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的个体后,纳入基线时30~79岁的研究对象共428 593人.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9组BMI人群死亡风险比值(HR)及其95%CI.结果 研究人群累计随访3 085 054人年(平均随访7.2年).随访期间男性7 862人、女性6 315人死亡.多因素调整后,与BMI (kg/m2)为20.5~22.4的人群相比,BMI< 18.5(HR=1.40,95%CI:1.31~1.50)、BMI为18.5 ~ 20.4 (HR=1.11,95%CI:1.05 ~ 1.17)和BMI≥35.0 (HR=2.05,95%CI:1.60 ~ 2.61)的人群全死因死亡风险升高.各疾病死亡风险相对较低的BMI (kg/m2)范围:缺血性心脏病为18.5~23.9,脑血管病为<26.0,恶性肿瘤为26.0~34.9,呼吸系统疾病为24.0~ 25.9.结论 低体重和肥胖人群的全死因死亡与死因别死亡风险升高.人群队列更长期的随访以及更多关于BMI与主要慢性病发病风险的评估,将有助于全面了解BMI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 基于有序聚类分析法探讨成年人体质指数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特征

    作者:蔡亚宁;裴晓婷;孙盼盼;徐亦平;刘莉;平智广

    目的 探讨我国成年人BMI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9年的调查数据,选取≥20岁且年龄、身高、体重资料完整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按5、10岁分组后运用SAS 9.2软件对各组平均BMI再按性别进行有序聚类分析.结果 有序聚类分析将我国成年人BMI值按年龄特征划分为3类,5岁分组的性别合并组及女性组聚类结果第一类为20~岁,第二类为40 ~ 65岁,第三类为>65岁;5岁分组男性组第一类为20~岁,第二类为40 ~ 60岁,第三类为>60岁.10岁分组中,所有分组结果一致,均为第一类20~岁,第二类为40 ~ 60岁,第三类为>60岁.提示5岁分组比10岁分组聚类分析结果更精细,BMI的性别分布特征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我国成年人BMI按年龄特征可划分为3类,与“老中青”3个年龄段的年龄划分基本一致,且青年人群随年龄增长,BMI呈上升趋势,中年人群BMI约稳定在24 kg/m2,老年人群BMI呈下降趋势.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13-2014年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BMI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欢欢;付波涛;朱秋映;陆华湘;罗柳红;陈礼;刘玄华;周信娟;黄精华;冯献湘;单桂苏;沈智勇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BMI变化的动态趋势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柳州市开始抗病毒治疗、年龄≥15岁、治疗基线、第(6±2)个月和(12±2)个月BMI值均有体重记录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体重、身高数据计算BMI.采用PASW Statistics18.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进行BMI随时间变化趋势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 871例研究对象治疗基线、第(6±2)个月和(12±2)个月BMI值分别为(20.65±3.32)、(20.87±3.22)和(21.18±3.20),3个时段的BM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6,P<0.001).治疗后BMI随时间推移而提升(F=37.25,P<0.001),相关因素主要为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WHO临床分期.结论 柳州市HIV/AIDS抗病毒治疗前BMI诊断营养不良所占的比例较高,接受抗病毒治疗后BMI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患者身体营养状况的恢复.

  • 高血压人群中体质指数与全死因死亡风险的队列研究

    作者:刘雪娇;王炳源;任永成;赵阳;刘德臣;张冬冬;陈序;刘磊磊;程诚;刘飞燕;周琼桂;陈国桢;洪士皓;刘丹;胡思琦;张明;胡东生

    目的 探讨高血压队列人群中BMI和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河南省某农村地区高血压队列人群,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计算基线时不同BMI水平人群随访期间的全死因死亡比例HR值及其95%CI,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拟合BMI与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5 461名高血压队列人群累积随访31 048.38人年,平均随访6年,随访期间死亡589人.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后,以基线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4.0 kg/m2)为参照,低体重组(BMI< 18.5 kg/m2)、超重组(24.0 kg/m2<BMI<28.0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人群发生死亡的HR值(95%CI)分别为0.83 (0.37 ~ 1.87)、0.81 (0.67~ 0.97)和0.72(0.56~0.91).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血压队列人群中,基线BMI和全死因死亡风险关联强度呈现倒“S”形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1).结论 超重和肥胖可能是高血压人群死亡风险的保护因素,与“肥胖悖论”一致.

  • 母亲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体重增加及其交互作用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

    作者:林友结;蔡倩莹;徐云云;刘海燕;韩文晖;汪艳;檀燕;熊海燕;胡安群;郑英杰

    目的 研究孕妇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 应用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孕妇基本情况,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获取孕妇及新生儿信息.采用x2检验、多分类logistic回归、相乘模型和相加模型分析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及其交互作用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单胎活产孕妇2 881例,其中小于胎龄儿359例(12.46%),大于胎龄儿273例(9.48%).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孕前体重过低(aRR=1.33,95%CI:1.02 ~ 1.73)与孕期增重不足(aRR=1.64,95%CI:1.23 ~ 2.19)可增加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孕前超重/肥胖(aRR=1.86,95%CI:1.33~ 2.60)与孕期增重过多(aRR=2.03,95%CI:1.49 ~ 2.78)可增加大于胎龄儿发生风险;交互作用分析显示,未发现二者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母亲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但未发现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 我国成年人群年龄对体质指数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修饰效应

    作者:张冬冬;刘雪娇;王炳源;任永成;赵阳;刘飞燕;刘德臣;程诚;陈序;刘磊磊;周琼桂;徐琦焕;熊一涵;刘佳立;游子扬;张明;胡东生

    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人群年龄对BMI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河南省新安县≥18岁20 194名农村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于2007-2008年开展基线调查,2013-2014年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BMI、年龄别BMI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9 768名研究对象,在6年随访期内,发生高血压1 950例,其中男性784例,女性1 166例,相应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9.96%、20.51%和19.61%.以BMI<22 kg/m2组为参照,基线BMI为22~、24~、26~、≥28 kg/m2的研究对象发生高血压的RR值(95%CI)分别为1.09(0.93~ 1.27)、1.17(1.01 ~ 1.37)、1.34(1.14~ 1.58)和1.31(1.09 ~ 1.56).青中年人群随着BMI的升高,高血压发病风险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老年人群随着BMI的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则无显著变化趋势(P>0.05).结论 BMI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受到年龄因素修饰的影响,在青中年人群中干预BMI可更有效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

  • 体质指数动态变化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陈晓英;吴照帆;王学才;董晓莲;朱建福;Chen Yue;肖甜;姜庆五;付朝伟

    目的 探讨BMI动态变化对队列人群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影响.方法 以2006年开展的浙江省德清县农村社区成年人群健康队列为基础,随机抽取3 043名基线未患T2DM对象构建亚队列,于2015年7-11月进行随访,共1 867名调查对象纳入研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以中国标准对基线BMI(kg/m2)分类:<24.0为正常,24.0 ~ 27.9为超重,≥28.0为肥胖;BMI每年变化<0.05kg/m2表示基本无变化.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基线BMI及其变化与T2DM发生的关系.结果 随访人时为(8.68±1.25)年,新发T2DM为213例,其中女性125例,发病密度为13.14/1 000人年.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调整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后,与基线BMI<24.0kg/m2人群相比,基线BMI≥28.0kg/m2的人群发生T2DM的风险较高(aHR=2.12,95%CI:1.22~ 3.68);在基线BMI<24.0kg/m2的人群中,与BMI基本无变化的人群相比,BMI增加的人群发生T2DM的风险较高(aHR=2.21,95%CI:1.17 ~ 4.17).结论 基线BMI和BMI改变均可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尤其是基线BMI正常的人群,其BMI改变对T2DM的发生影向较大.

  • 体质指数与非吸烟男性肺癌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谢双华;王刚;郭兰伟;陈朔华;苏凯;李放;昌盛;冯小双;吕章艳

    目的 利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BMI与非吸烟男性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利用始建于2006年5月的开滦集团动态人群队列,收集基线调查时社会人口学资料,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和身高、体重等测量指标及肺癌发病结局信息.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非吸烟男性基线BMI与其肺癌发病的风险比(HR)及其95%CI.结果 截止2011年12月31日在纳入的48 799名非吸烟男性中,共计随访214 620.18人年,平均随访4.40年,共收集肺癌新发病例198例.以BMI(kg/m2)正常组(18.5≤BMI<24.0)为参比组,调整年龄、教育程度、饮酒情况、体育锻炼、工作环境和糖尿病史后,低体重组(BMI<18.5)、超重组(24.0≤BMI<28.0)和肥胖组(BMI≥28)的HR值及其95%CI分别为1.14(0.53 ~2.45)、0.57(0.41 ~0.78)和0.61(0.38~ 0.97),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BMI作为连续性变量,调整年龄、教育程度、饮酒、体育锻炼、工作环境和糖尿病史后,BMI每增加5 kg/m2,肺癌的发病风险降低22%(HR=0.78,95%CI:0.64 ~ 0.95).在年龄≥50岁组、锻炼频率<4次/周组、不饮酒组以及井上作业组中,BMI每增加5 kg/m2,其肺癌的发病风险分别降低26%(HR=0.74,95%CI:0.60~0.92),24%(HR=0.76,95%CI:0.62 ~ 0.95),20%(HR=0.80,95%CI:0.65 ~ 1.00)和23%(HR=0.77,95%CI:0.61 ~ 0.97),剔除随访1年内新发肿瘤患者及其贡献的人年数后,结果无明显变化.结论 该队列人群中非吸烟男性的BMI与肺癌发病相关,且发病风险随BMI增加呈下降趋势.

1277 条记录 5/64 页 « 12345678...636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