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羊流产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棘阿米巴的电镜观察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能否在自由生活阿米巴中生存繁殖.方法以阿米巴共培养方法,将羊流产鹦鹉热衣原体分别实验感染多噬棘阿米巴和卡氏棘阿米巴,采用电镜来观察衣原体在阿米巴内的生长情况.结果电镜显示,鹦鹉热衣原体能够感染卡氏棘阿米巴和多噬棘阿米巴,EB以胞吞的方法进入滋养体内,主要分布于细胞的吞噬体空泡中,并在吞噬体内发育为RB,以二分裂方式增殖.EB以包涵体的形式释放于细胞体外或细胞裂解的方式直接释放胞外.同时,可见到衣原体EB颗粒在阿米巴包囊内生存.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能在棘阿米巴内生存和繁殖,环境中自由生活阿米巴可能成为鹦鹉热衣原体的贮存宿主.
-
鹦鹉热衣原体重组主要外膜蛋白诱导肉鸡免疫应答观察
用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重组主要外膜蛋白(Recombinent Major Outer-Membrane protein,r-MOMP)制作成油佐剂疫苗,经颈部皮下免疫5 d肉鸡.在免疫前1 d、免疫后14 d、21 d和30 d分别翅静脉采血,以常规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体效价;用MTT法检测全血淋巴细胞对r-MOMP的特异性增殖反应;免疫30 d使用鹦鹉热衣原体强毒株(BJF5株)攻毒,观察临床症状,计算病变程度和保护率.结果表明免疫14 d后产生抗体,效价达4.2(log2),免疫后30 d效价达到5.0(log2);免疫组血液T淋巴细胞对r-MOMP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表明r-MOMP在肉鸡体内可诱导对Cps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并能抵抗Cps强毒的攻击,显示r-MOMP免疫肉鸡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
-
10株鹦鹉热衣原体菌株主要外膜蛋白基因的比较性研究
目的进行比较性研究了10株鹦鹉热衣原体菌株,分析其主要外膜蛋白(MOMP)基因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和基因同源性.方法接种鸡胚卵黄囊对菌株进行培养,收集培养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了10株Cps的主要外膜蛋白基因,获得1 058bp的片段,根据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技术,利用AluⅠ酶切此片段,获得其限制性图谱.将此片段连入pGEM T载体,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有5株菌的MOMP基因完全相同,将它们与其它5株比较,仅有个别碱基不同.提示MOMP基因是鹦鹉热衣原体中高度保守的序列.
-
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分子诊断现状
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是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在我国已从鸡、鸭、鹌鹑等家禽以及猪、牛、羊等家畜和鸽、鹦鹉等观赏鸟的患病个体内分离到Cps.大规模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家禽、家畜Cps阳性率在6%~10%水平.人与患病动物接触也可患病(呼吸感染),孕妇感染Cps可导致流产[1].许多国家已将Cps感染列入法定传染病进行监控和口岸检疫.人们对Cps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研究已有百年历史,几乎所有检测病原菌的诊断方法都曾用于Cps感染诊断.但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分子诊断(Molecular diagnosis)方法的高灵敏、高特异性优势明显.本文就Cps感染的分子诊断现状作扼要综述.
-
新疆伊犁儿童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及沙眼衣原体血清抗体调查
目的 调查新疆伊犁地区农村居住儿童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微量间接免疫荧光方法(mIFA)半定量分析儿童血清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及沙眼衣原体IgG抗体,比较每种病原体在不同调查点及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结果 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及鹦鹉热衣原体人群血清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5%、2.1%及0.巩留县(40.8%)及昭苏县(44.4%)人群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伊宁市(32.4%).性别、年龄及民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疆伊犁农村地区儿童存在较高的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率,沙眼衣原体阳性率较低.本调查没有检测到鹦鹉热衣原体抗体.
-
抗鹦鹉热衣原体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是感染人和多种畜禽的病原体,自70年代以来,我国青海、广西、湖南、四川、陕西等省区先后对衣原体病在山羊、猪、鸡、鸽、牦牛等动物中的流行及诊断研究作了报道.随着单克隆抗体(McAb)检测技术的发展,如能将其引入该病的检测,必将大大提高该病检测技术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简便性.为此,我们进行了本项研究、制备了具有抗牛源鹦鹉热衣原体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并进行了初步应用研究,现报告如下.
-
人类角膜结膜炎患者三种衣原体感染状况的调查
衣原体是广泛感染畜禽、野生动物和人类的一群独特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分为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和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三种,其可引起流产、肺炎、结膜炎和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但与人类角结膜炎有关的致病衣原体目前研究多的是Ct,而Cps和Cpn的感染却鲜有报道.我们应用nPCR技术对62眼结膜炎或角结膜炎进行Ct、Cps及Cpn的联合检测,以了解人类角结膜炎患者衣原体感染的状况.
-
集约化养猪场猪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
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多种动物易感.临床上猪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死产和产弱仔;新生仔猪发生肺炎、肠炎、多发性关节炎、脑炎和结膜炎;种公猪发生睾丸炎等.本病不仅能使畜牧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危害人类健康.张掖地区近年来大力推广集约化养猪,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查清目前我区猪衣原体病的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我们于2001年在全区民乐、张掖、临泽和高台4县(市)的6个大、中型集约化养猪场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如下:
-
宁夏地区牛、羊衣原体和布病的血清学调查
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和布鲁菌属(Brucella)分别可引起的流行广泛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对畜牧业生产发展和人民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人感染Cps后,症状和体征变化多端,可呈隐性无症状感染或持续性感染伴有临床症状,如发热、剧烈头痛、皮疹、腹泻、呕吐、肝炎、心肌炎和脾肿大等[1].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目前世界上流行广,危害大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它以流产和发热为特征,严重威胁着人和多种动物的生命健康,布鲁菌属共有6种,19个生物型,对人致病的有羊布鲁氏菌(B. melitensis )、牛布鲁氏菌(B. abortus )、猪布鲁氏菌(B. suis)和犬布鲁氏菌(B. canis).
-
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子宫颈炎关系的探讨
衣原体包括沙眼衣原体(简称CT),鹦鹉热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其中沙眼衣原体与人类疾病较为密切,其和淋球菌(简称NG)是引起女性生殖器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为了解NG和CT与子宫颈炎的关系,我们应用FQ-PCR技术对500例子宫颈炎患者的子宫颈分泌物进行了NG和CT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LIGHT在小鼠鹦鹉热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LIGHT分子在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呼吸道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C57BL/6J野生型(Wild type,WT)和LIGHT基因敲除(Knock out,KO)小鼠经鼻内接种4.5×105 IFU Cps,每天观察记录小鼠的进食、活动、体重变化及生存情况.感染后第4、9、14 d分批处死小鼠,分离肺组织,检测肺组织中Cps载量、病理损伤程度.结果 与WT小鼠相比,LIGHT KO小鼠出现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症状,死亡率更高,肺组织匀浆中Cps载量更高且带菌时间延长,肺部病理损伤程度也显著高于WT小鼠. 结论 LIGHT基因缺失可促进Cps呼吸道感染.
-
鹦鹉热衣原体Mi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 克隆鹦鹉热衣原体巨噬细胞感染增强蛋白(Microphage infectivity potentiator,Mip)基因,构建原核重组质粒,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并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方法 提取鹦鹉热衣原体6BC基因组DNA,PCR扩增Mip基因,克隆至pET-30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Cps Mip.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IPTG诱导pET-30a(+)-Cps Mip在E.coli BL21中表达目的蛋白.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Mip抗体的效价. 结果 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768 bp左右的Mip目的片段;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的原核重组质粒中插入的片段为Cps Mip基因,测序结果经BLAST分析,与Genbank上登录序列完全一致.经IPTG诱导,重组工程菌表达一相对分子量(Mr)约为34 kD的目的蛋白;ELISA检测免疫小鼠血清效价为1∶128 000. 结论 成功构建了鹦鹉热衣原体Mip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了相应可溶性蛋白,制备了高效价的鼠抗Mip多克隆抗体.
-
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学诊断
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s)一词是在1938年由Reimann首次提出,20世纪60年代中期,非典型肺炎主要是指肺炎支原体肺炎.随后由于其他肺炎病原体的发现,尤其是衣原体的出现,人们对它又有了新的认识.目前非典型肺炎主要是指一组有类似的不同于典型性肺炎临床表现及放射影像学特征,并对抗生素(主要是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有效的肺炎.但国际上对其病原体尚无统一认识.广义上说,它包括细菌以外的所有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柯克斯体、军团菌、土拉杆菌、钩端螺旋体、真菌和各种病毒引起的肺炎.
中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主要是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立克次体.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1999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中将由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军团杆菌引起的肺炎称为非典型肺炎. -
抗衣原体药物概述
近年来,全世界性传播疾病(STD)的发病率不断升高,STD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而衣原体病是常见的STD之一[1].衣原体(Chlanglia)是细胞内寄生原核生物,依赖寄宿细胞的营养及能量发育,按二分裂方式繁殖,分为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三型,其生物学特性及与其他微生物区别见附表[2].
-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追踪观察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包括男、女性尿道和女性宫颈及阴道的炎症.其病原较为复杂,包括了除淋球菌外的其他病原菌引起的所有尿道炎症性疾病.其中有沙眼衣原体(Ct)、分解尿素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加特纳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氏菌、卡他奈瑟氏菌、梭壮芽孢杆菌、阴道滴虫、疱疹病毒、白色念珠菌、包皮杆菌及鹦鹉热衣原体和蓝氏鞭毛虫等.
-
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研究现状
肺炎衣原体(chlamydin pneumonia,CPn)是80年代新发现的一种衣原体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引起人类衣原体肺炎等疾患,CAP中非典型肺炎三种常见病原体是CPn、支原体和嗜肺军团菌〔1〕,CPn占CAP的10%,CPn除引起呼吸道感染外,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相关。1 流行病学 1965年,在我国台湾小学生沙眼疫苗检测时,从沙眼结膜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病原体,取名TW-183,1983年又从华盛顿1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学生咽分泌物中分离出了另一株新的病原体,取名AR-39,后证实为同一菌株,其超微结构和DNA顺序不同于沙眼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1989年,由Grayston建议,正式命名为肺炎衣原体。
-
肺炎衣原体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衣原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目前,已发现衣原体有4个种,即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r)、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C.ps)、肺炎衣原体(C.Pneumoniae,C.pn)和牲畜衣原体(C.Pecorum,C.pe).肺炎衣原体(C.pn)又称TWAR,是1989年定名的衣原体新种,能引起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鼻窦炎、耳炎、咽炎及喉炎等,也与其它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心内膜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帕金森氏病等有关,因而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肺炎衣原体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
鹦鹉热衣原体B细胞表位的表达及抗原鉴定
利用噬菌体PⅢ蛋白为载体对鹦鹉热衣原体单抗17筛选得到的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了研究.利用改构后的原核表达载体pQE30,构建含有B细胞表位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表达的蛋白经ELISA及WesternBlot实验证实能够与单抗C17发生特异反应,蛋白免疫动物后得到了抗鹦鹉热衣原体的抗体,验证了所筛选表位的真实性.
-
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序列的扩增、克隆和原核表达
主要外膜蛋白在鹦鹉热衣原体感染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扩增了主要外膜蛋白基因,克隆入pGEM-T和pET32a(+),经PCR筛选和酶切鉴定,进行诱导表达和重组蛋白的纯化与复性研究,为进一步进行鹦鹉热衣原体的诊断试剂和疫苗研究创造了条件.
-
鹦鹉热衣原体重组主要外膜蛋白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观察
用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Cps)重组主要外膜蛋白(Recombinant Major Outer-Membrane protein,r-MOMP)免疫小鼠,观察小鼠免疫后对r-MOMP和Cps菌体蛋白的免疫应答.r-MOMP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对照组仅注射佐剂.免疫前和第3次免疫后10d收集血清,以常规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MTT方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对r-MOMP和Cps菌体蛋白的特异性增殖反应.免疫组小鼠在免疫38d后免疫血清中抗r-MOMP的抗体效价可达1:2×104,抗Cps菌体蛋白的抗体效价为1:4×103;脾淋巴细胞对r-MOMP和Cps菌体蛋白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佐剂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性意义.r-MOMP在小鼠体内可诱导Cps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说明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