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组织中的变化

    作者:朱健华;周娟;丁斐;潘闽

    目的:了解缺氧诱导因子1α mRNA和蛋白质在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实验在南通大学生物技术系,江苏省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雄性SD大鼠78只,其中42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分别设为空白对照组(0 h)和缺血0.5 h,1 h,1.5 h,2 h,3 h,4 h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 mRNA表达变化.另外3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设为空白对照组(0 h)和缺血1 h,2 h,4 h,5 h,6 h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变化.②实验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左室心肌缺血模型.术中心电图等证明结扎成功后,分别在上述不同时间点取缺血心肌组织,分别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心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结果:缺氧诱导因子1α mRNA和蛋白质在正常大鼠心肌中微量表达,心肌缺血后表达明显增高,并随缺血时间变化而变化.0.5 h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1.0~2.0 h达到高峰(P<0.01),以后逐渐下降并趋向基线.心肌缺血后1 h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质表达明显上升(P<0.05),4 h达到高峰(P<0.01),随缺血时间延长表达回降.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在缺血心肌组织中高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大鼠缺血心肌组织中表达的上调,可能参加了心肌缺血的代偿机制,有助于改善心肌供血.

  • 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梗死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表达及人参皂苷Rg1的干预效应

    作者:金岩;刘闺男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及梗死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循环内科实验室完成.实验分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4只,体质量180~220 g,随机抽签法分为假手术组8只,对照组、Rg1低剂量治疗组和Rg1高剂量治疗组各32只.实验方法:建立Wistar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3 d后处死取材;对照组、Rg1低剂量治疗组和Rg1高剂量治疗组分别于术后即刻及术后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人参皂苷Rg1 mg/kg和5 mg/kg,术后3,7,10,14 d分别取材,每组8只.实验评估:测定血清心肌酶、心肌梗死面积、梗死区微血管密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梗死区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的mRNA表达.结果:纳入大鼠10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人参皂苷Rg1对大鼠心肌酶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Rg1低剂量治疗组、Rg1高剂量治疗组心肌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62.25±10.79),(57.64±9.36),(78.63±11.34)μg/L;P<0.05],心肌梗死面积亦明显降低[14 d:(12.15±3.68)%,(10.10±3.12)%,(13.94±3.54)%;P<0.05].②人参皂苷Rg1对大鼠心肌梗死区微血管密度的影响:各组梗死区血管生成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呈持续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g1低剂量治疗组14 d:(17.29±3.21)个/视野;Rg1高剂量治疗组14 d:(23.27±3.42)个/视野;对照组14 d:(9.36±3.54)个/视野;P<0.01].③大鼠心肌梗死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的表达:心肌梗死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表达随缺血时间的延长有增高趋势,Rg1低剂量治疗组与Rg1高剂量治疗组明显升高,14 d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增长出现停止或下降[Rg1低剂量治疗组14 d:(1.163 7±0.178 6);Rg1高剂量治疗组14 d:(1.723 0±0.310 2)];而缺氧诱导因子1α继续升高[Rg1低剂量治疗组14 d:(1.726 3±0.341 7);Rg1高剂量治疗组14 d:(2.772 5±0.321 9)].结论:严重缺血可刺激心肌组织产生大量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人参皂苷Rg1增加其表达进而刺激心肌梗死区的血管生成,减轻缺血对心肌的损伤.

  • 低氧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郭辉;张于娟;魏晓光;徐彪;陈永珍

    背景:作为种子细胞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能否在相对缺氧的体内环境下生存,是移植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因此研究体外低氧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状态,可以为体内细胞移植提供实验依据。目的:观察体外低氧环境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光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氧浓度分为两组,分别在常氧条件下(体积分数为21%氧气)和低氧条件下(体积分数为3%氧气)培养72 h。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blot印迹法检测常氧组和低氧组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分离和培养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光镜下细胞呈长梭形,形态均一。②CCK-8法结果显示各时间点低氧组的细胞数目均高于常氧组,在36,48 h时活力增加显著(P <0.05)。③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处于S期的细胞数量增加,且细胞增殖指数也显著增加(P<0.05)。④W estern-blot印迹法结果显示,常氧组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仅有少量的表达,而低氧组两蛋白表达量均呈时间依赖性上调(P<0.05)。以上结果说明低氧可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又上调了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

  • 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裸质粒转染对5/6肾切除模型大鼠肾脏管周毛细血管网的影响

    作者:李鉴峰;韩宏光;李晓密;时宏

    背景: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原,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发挥诱导血管新生的作用。目的:观察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裸质粒转染对5/6肾切除大鼠模型残余肾功能的保护及对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切除左侧肾脏上、下极各1/3,1周后切除右肾,建立残肾模型。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于切除右肾的同时在左肾静脉分别注射空质粒IRES2-EGFP和pCMV6-XL5-Netrin-1-IRES2-EGFP。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降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的密度增加,肾小管胞浆中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蛋白表达增加。提示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裸质粒转染能明显改善5/6肾切除模型大鼠的肾功能,减轻残肾组织的病理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面积,增加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密度、降低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从而改善肾间质小管缺氧状态。

  • MicroRNAs在缺氧诱导因子1α缺失椎间盘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

    作者:孟祥超;刘卓超;王君;周琦;齐进;张兴凯

    背景:MicroRNAs在椎间盘退变的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缺失可加速椎间盘的退变。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后小鼠椎间盘内microRNAs的变化情况,探究microRNAs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及缺氧诱导因子1α调控椎间盘退变机制和通路。
      方法:通过前期构建的条件性敲除髓核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的小鼠,分别取基因敲除组与正常对照组4周龄小鼠的椎间盘组织进行组织学染色观察;通过提取标本的总RNAs,从中分离microRNAs,荧光标记后与微阵列芯片杂交,扫描检测后数据经分析处理,筛选椎间盘组织中microRNA差异表达谱。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验证在椎间盘组织中均存在显著差异表达的microRNAs。分析差异表达microRNAs的靶基因及通路,预测其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结果与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缺失小鼠椎间盘髓核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形态变小,细胞质着色加深;两组小鼠椎间盘中的microRNAs的芯片筛选结果中,10个microRNAs发生了明显的差异表达,其中有7个microRNAs发生上调,3个microRNAs发生下调。结果提示缺氧诱导因子1α缺失后可能引起某些重要的microRNAs调节失衡,引起椎间盘髓核细胞大量的死亡,加速椎间盘的退变。

  • 氯化钴模拟低氧环境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基因蛋白的表达

    作者:韩潇;白海;尹娇娇;杨柯;韩燕霞;欧剑锋;王存邦

    背景:氯化钴可促进人脐带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并对其基因蛋白表达具有调控作用。目的:研究氯化钴模拟的低氧环境对人脐带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旨在建立高效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体系。方法:采用组织块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氯化钴模拟化学低氧环境,在不同浓度(0,100,150,200,250μmol/L)和不同时间(0,1,2,3,4 d)条件下,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面相关抗原的鉴定及细胞周期检测;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RT-PCR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相关抗原CD29、CD73、CD90、CD105表达阳性,CD31、CD14、CD34、CD45、CD11b、HLA-DR呈阴性表达,且不受氯化钴模拟的低氧环境影响。氯化钴模拟的化学性低氧可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且具有一定时间及浓度依赖性。RT-PCR检测到低氧组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mRNA表达上调,而白细胞介素6及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表达下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低氧组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增高。结果表明氯化钴模拟的体外低氧环境能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佳浓度为200μmol/L,但过高浓度(250μmol/L)时反而抑制其增殖,机制可能与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与蛋白表达增加相关。

  • 不同突出类型腰椎髓核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作者:刘兴振;傅智轶;沈康平;金文杰;吴玉杰

    背景:椎间盘内为缺氧的环境,研究发现缺氧诱导因子1在调节缺氧诱导的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缺氧诱导因子1由α和β两种亚基组成,其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决定缺氧诱导因子1的稳定和活性。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在人不同突出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中的表达,判断各组之间的关系。方法:取腰椎髓核组织标本60例,41例取自L4-5髓核组织,19例为L5-S1。髓核组织分为突出组、游离组各30例。同时选取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腰椎髓核组织标本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苏木精-伊红、链霉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各组突出腰椎髓核组织学变化并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游离组、突出组和对照组都可观察到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分别为(58.2±7.5)%,(27.3±2.3)%和(10.5±4.7)%。游离组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髓核的表达显著高于突出组和对照组(P <0.01)。结果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突出类型有关,在脱垂游离型中表达高。

  • 刺五加皂甙保护PC12细胞活性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作者:季秋虹;顾永健;朱俐

    目的:观察刺五加皂甙对正常培养和缺氧条件下PC12细胞的活性和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刺五加皂甙抗神经元缺氧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5在南通大学医学院航海医学研究所进行.培养大鼠肾上腺嗜铬瘤PC12细胞株,加入终浓度为0.05 mg/L的神经生长因子和终浓度为125 mmol/L的氯化钴分别建立神经生长因子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神经元模型和氯化钴诱导缺氧的模型;四甲基偶氮唑法检测12.5,25,50,100,150 mg/L的刺五加皂甙对正常培养的和氯化钴诱导缺氧的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刺五加皂甙对正常培养和氯化钴诱导缺氧的PC12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以上实验均以神经生长因子作为阳性对照.结果:①正常培养的PC12细胞为圆形,呈簇状生长.50 mg/L神经生长.因子诱导3 d后,细胞停止增殖,部分PC12细胞开始呈现出神经元样的形态,产生类似于神经元的突起.随着诱导时间延长神经元样的细胞逐渐增多,至第7天,PC12细胞的突起形成网络.②12.5~100mg/L的刺五加皂甙可增加正常培养PC12细胞的活性,其中50 mg/L刺五加皂甙作用强.50 mg/L刺五加皂甙的/预处理可降低因缺氧引起的细胞活性的下降(P<0.01),其作用与50 mg/L神经生长因子相当(P>0.05).③正常培养的PC12细胞不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氯化钴引起的缺氧可诱导PC12细胞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刺五加皂甙、神经生长因子也可诱导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刺五加皂甙和神经生长因子的预处理可以进一步增强缺氧PC12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P<0.01),刺五加皂甙和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50 mg/L的刺五加皂甙对PC12具有明显的缺氧保护作用,其抗缺氧损伤的作用与促进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有关.

  • 动脉粥样硬化并肢体缺血模型兔接受低频电磁场刺激促进新生血管形成

    作者:张建勇;彭辉;孟德凯;陈辉;张运强;余化龙

    背景:磁场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的基础研究报道不多,原因是受试动物的依从性差及所受磁场作用强度的稳定性难以掌控,由此造成实验误差大,结果可信度下降。作者针对此类问题,采用磁性饲养笼进行低频电磁治疗缺血肢体的实验研究,由此克服了受试动物依从性差及磁场强度的稳定性难以掌控的两大难题。
      目的:探讨自制磁性饲养笼低频电磁场对家兔缺血肢体新生血管生长促进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96只,编号随机分入缺血组和无缺血组(每组12个处理组合),按析因设计要求每组重复实验4次。因素A电磁场作用强度(0,3,6,12 mT)和因素B电磁场作用时间(3,5,7 d)。
      结果与结论:低频磁场能够明显促进家兔缺血肢体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CD34表达,磁场作用强度(因素 A)是促进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 CD34表达的主要因素,作用时间(因素 B)为次要因素。低频磁场也促进无缺血肢体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但对无缺血肢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CD34表达无明显促进作用,揭示在肢体缺血状态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CD34表达除了受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调控作用外可能还受其他因素的调控。

  • 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对人宫颈癌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研究

    作者:宋毓平;张庆华;黄磊;李瑞;赵良平;张淳;曾真;田训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 α(HIF-1α)对宫颈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用Hela细胞、空载体EGFP-C1转染Hela、EGFP-HIF-1α反义Hela细胞,在37℃,5%C02,1%O2培养环境中培养细胞对照;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内HIF-1α蛋白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软琼脂克隆形成方法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Transwell侵袭小室方法观察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低氧环境中Hela细胞和仅转染EGFP-C1质粒的Hela细胞中有HIF-1α蛋白的表达条带,而EGFP-HIF-1α反义Hela细胞无表达.并且在低氧环境中EGFP-HIF-1α反义Hela细胞与Hela细胞和仅转染EGFP-C1质粒的Hela细胞相比,其细胞的凋亡率增加、细胞的侵袭能力及细胞集落的形成被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IF-1α能够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包括抗凋亡、促增殖、侵袭转移等,且在体外抑制HIF-1α的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

  •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肾上腺髓质素在子痫前期胎盘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丽红;卢琳;胡继芬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胎盘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α,HIF-1α)及其靶基因肾上腺髓质素( adrenomedullin,ADM)的表达及与子痫前期发病和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1例子痫前期孕妇和27例正常妊娠妇女胎盘中HIF-1α、ADM的表达;同时分析子痫前期、正常妊娠孕妇及国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 HIF-1α蛋白及ADM蛋白主要表达在胎盘的合体滋养细胞、细胞滋养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及少量胞核中.子痫前期组胎盘中HIF- 1α、ADM蛋白及HIF- 1α、ADM mRNA表达均强于正常组(P<0.05);子痫前期组孕妇并发症及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2)子痫前期组胎盘HIF-1α、ADM的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26,P<0.01);ADM mRNA的表达水平与平均动脉压(r=0.662,P<0.01)、孕妇并发症(r=0.365,P<0.01)、国产儿不良结局(r=0.280,P<0.05)均呈正相关;而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r=-0.443,P<0.01).结论 子痫前期中HIF-1α表达升高,促进其靶基因ADM的转录和翻译,介导母体全身血管功能障碍、各脏器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在子痫前期发病及国产儿预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慢性高眼压下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作者:归东梅;陈立中;高殿文;李迅

    目的 了解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实验性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青光眼视网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高眼压3d组;高眼压7d组;高眼压14d组;高眼压21d组;高眼压28d组.浅层巩膜静脉烧灼法制成慢性高眼压模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研究HIF-1在慢性高眼压下不同时段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HIF-1αmRNA和蛋白在高眼压的视网膜表达较正常视网膜明显提高(P<0.05).高眼压后7天达到高峰,可维持28天.结论 HIF-1参与了慢性高眼压的视网膜的损伤的信号转导过程,为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缺氧学说提供了直接证据.

  • 脊索瘤细胞系CM-319中放化疗抵抗相关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纪振钢;龙华;张殿忠;裘秀春;孙宏慧;马琼;刘云燕;文艳华;王育才;范清宇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在脊索瘤细胞系CM-319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RT-PCR检测HIF-1α、MDR1、MRP1基因表达,间接免疫荧光及免疫细胞化学Envision法检测HIF-1α、MRP1蛋白在CM-319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放化疗抵抗的关系.[结果] 常氧条件下,在脊索瘤细胞系中能检测到HIF-1α及MRP1 mRNA的表达,但未检测到MDR1 mRNA的表达(P<0.01),间接免疫荧光及免疫细胞化学可以检测到HIF-1α表达在细胞浆及核中,而MRP1主要表达在细胞浆中.[结论] HIF-1α与MRP1的过度表达在脊索瘤的放化疗抵抗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而MDR1表达未被检测到,提示脊索瘤的放化疗抵抗主要与HIF-1α和MRP1相关.

  •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其靶基因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作者:尹政;侯丽丽;华政哲;杨秋实;董琳;孙曙光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和相关性,探讨HIF-1α、VEGF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对20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和15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胎盘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应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HIF-1α、VEGFmRNA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子痫前期组HIF-1α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其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显著高于对照组13.3%(P<0.05),而VEGF蛋白表达明显减弱,其中(+++)阳性表达率为1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子痫前期组HIF-1α mRNA的水平为(0.604±0.0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08±0.0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 mRNA表达水平虽有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能通过调节靶基因VEGF的转录影响滋养细胞的浸润功能和胎盘血管重铸,在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缺氧诱导因子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二者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丽娟;张淑兰;鲁艳明

    目的 检测宫颈癌中缺氧诱导因予1α(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及GLUT-1的表达情况.结果 HIF-1α、GLUT-1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宫颈癌中,HIF-1α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相关性,而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GLUT-1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无相关性;HIF-1α、GLUT-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HIF-1α、GLUT-1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HIF-1α可能提高GLUT-1的表达.HIF-1α、GLUT-1有望成为宫颈癌诊断的早期预测指标及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低氧诱导因子1α、乙酰肝素酶在宫颈鳞癌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薛晖;赵杨;张颐;焦今文;郭科军;温放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乙酰肝素酶(HPA)在宫颈鳞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鳞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HIF-1α及HPA蛋白的表达.结果 HIF-1α及HPA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并随宫颈鳞癌-临床分期的进展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宫颈鳞癌中HIF-1α及HPA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5). HIF-1α及HPA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正相关(r=0.596.P<0.05),结论 HIF-1α及HPA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宫颈鳞癌的浸润及转移有关,二者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协同作用.

  • 乳腺癌组织中ABCG2和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石晶;滕月娥;张敬东;金波;赵明芳;于萍;刘云鹏

    目的 探讨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ABCG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22例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乳腺癌组织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BCG2、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22例乳腺癌组织ABCG2、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2%和59.0%.ABCG2表达与肿块大小呈正相关(P=0.018);HIF-1α表达与肿块大小(P<0.01)、淋巴结转移(P<0.01)、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22).ABCG2表达与122例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有负相关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106例接受了以蒽环类化疗药为主的辅助化疗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呈负相关(P=0.033).HIF-1α表达与122例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呈负相关(P=0.030).HIF-1α和ABCG2共表达与122例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呈负相关,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ABCG2表达阳性是接受以蒽环类化疗药为主的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指标.HIF-1α与ABCG2表达明显相关.HIF-1α与ABCG2共检验可以更好的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

  • 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血管生长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佟晓光;侯科佐;刘云鹏;张颐;徐惠绵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以及HIF-1α在卵巢浆液性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VEGF、bFGF、PCNA、CD34蛋白在52例人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标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分析HIF-1α与VEGF、bFGF、PCNA、MVD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HIF-1α、VEGF、bFGF蛋白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和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低分化、Ⅲ期+Ⅳ期和腹水阳性HIF-1α蛋白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Ⅰ期+Ⅱ期和腹水阴性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IF-1α蛋白表达与年龄无关(P>0.05);HIF-1α蛋白表达与VEGF、bFGF、PCNA及MVD具有明显的正相关(P<0.01);Cox模型分析,VEGF及MVD是晚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HIF-1α与卵巢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HIF-1α和VEGF在宫颈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郭科军;薛晖;张颐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宫颈癌癌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9例宫颈标本,分析HIF-1α和VEGF表达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HIF-1α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CIN Ⅰ~Ⅱ21.1%、CIN Ⅲ 54.5%、宫颈癌78.5%,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VEGF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CIN Ⅰ~Ⅱ38.6%、CIN Ⅲ60.6%、宫颈癌81.0%,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HIF-1α和VEGF蛋白在CIN和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密切正相关(r=0.632,P<0.05).结论 HIF-1α可能通过上调VEGF表达,诱导组织中血管的形成,促进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和宫颈癌的生长、浸润.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宫内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胎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奚琦;刘学敏;杜鹃

    目的 探讨宫内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不同复氧时间胎鼠脑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规律.方法 孕19 d 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8个实验组,每组4只.实验组建立宫内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后,分别于子宫恢复血供后0、0.5、2…4、8、12、24及48 h取胎鼠脑组织;对照组只暴露双侧子宫15 min后,取胎鼠脑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在术后8 h明显升高,12 h达到高峰,24 h后明显下降.结论 HIF-1α在宫内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胎鼠脑组织中的表达随着复氧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311 条记录 5/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