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退变性失稳患者的手术方式研究

    作者:宗少晖;肖增明;李挺松;李剑

    目的:回顾性分析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退变性失稳患者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96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退变性失稳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根据是否辅以内固定分为内固定组及开窗组,评价两组之间的疗效.结果:内固定组优良率71.9%(46/64),开窗组优良率50.0%(1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失血量超过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退变性失稳的患者采用全椎板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融合的手术方式是较好的选择.

  • 意外滑动过程中人体下肢关节与肌群的自主平衡调节作用研究

    作者:苏海龙;宋黎明;张峻霞

    针对受扰条件下的步态失稳现象,国内外学者已做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但有关失稳过程中自主平衡行为与表面肌电信号及步态参数之间的表征关系却鲜有涉及.本文将步态分析与肌电信号分析相结合,研究在水平步道行走时,足跟着地后发生意外滑动的情况下,人体下肢关节和肌群的自主平衡调节机制.本文募集10位健康受试者,统一着鞋,采集分析了在干燥步道和油面步道两种不同行走条件下的下肢关节力矩、关节角度和主要参与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发生意外滑动时人体通过增大踝关节背屈力矩、髋关节和膝关节伸直力矩与膝关节伸直角度,并及时调整相关肌肉激活延迟时间(依次激活胫骨前肌→股直肌→腓肠肌→股二头肌)来调节身体重心位置以维持平衡、避免滑倒.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防止滑跌损伤、康复训练以及下肢助行装置的研发等领域开拓新的思路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 基于足底压力和步态参数分析的水平行走遇滑失稳的自适应平衡反应研究

    作者:李洋;张峻霞;司莹

    目前国内外对于步态失稳现象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尚不清楚平衡调节过程中足底压力与步态参数间的关系.本文利用足底压力与步态分析手段,研究分析人体水平地面行走时遇滑移扰动后激发的自适应平衡反应.本文募集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统一着鞋,于干燥和油介质水平地面进行对比行走试验,并采集分析了时-空步态参数、足底压力参数和垂直地面的反作用力(VGRF)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地面行走时遇滑移扰动后自适应平衡反应主要包括:足跟触地更轻、足趾离地时抓地更紧,人体采用更低的步速、更短的跨步长,并增加站立相时间来维持或恢复平衡.本文研究结果将为防止滑跌损伤、康复训练设计及行走辅具的研发等领域开拓新的思路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 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

    作者:方煌;陈安民;罗永湘;夏仁云;易成腊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 2000年9月~2002年2月,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19例,男5例,女14例,年龄47~68岁.病变节段L4~5 10例,L3~4 3例,L5~S1 2例,L3~4、L4~5 4例.术后随访自行拟定下列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症状完全消失;良:症状明显改善;可:症状好转;差: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结果术后17例获得4~18个月(平均8.1个月)随访,结果:优12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4.1%.术后6个月均获得植骨融合,有骨桥形成,无内植物松动断裂. 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具有复位固定优良、对椎管干扰小及易获得植骨融合等优点,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与手术方式选择

    作者:赵兵;崔易坤;宋晋刚;尹振宇;羊刚毅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并探讨其诊疗策略.方法 对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评价其再手术的疗效.结果 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有:诊断及定位错误2例,术后椎间盘炎2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13例,椎管内瘢痕形成和神经根粘连4例,节段性失稳5例,椎管狭窄9例,节段性失稳伴椎管狭窄2例.随访6个月~4.5年,28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8例症状部分改善,1例无改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75,7%(28/37).再手术前JOA评分为(12.5±2.7)分;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为(24.3±4.9)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手术后恢复率为71.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较多,正确分析再手术原因,严格把握手术指征,针对不同病因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仍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颈椎体失稳的临床X线分析

    作者:曾光华;郑书东;熊恒辉;曾凡淑

    目的:通过对颈椎椎体失稳的X线多位片投照和诊断分析,评价颈椎椎体失稳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颈椎多位片投照对403例(男204例,女199例)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后,与临床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的X线表现,共有445个颈椎棘突不同程度向左或向右偏移、有440个颈椎体不同程度向后移位、有473个颈椎体不同程度向前移位和170例第二颈椎齿状突不同程度向左或向右偏移.结论:椎体失稳的X线表现,往往未被重视而漏诊;经过本文对颈椎体失稳的X线表现和临床表现分析,如有神经根性疼痛和椎动脉供血不足等临床表现时,有椎体失稳之可能,在其各影像表现轻微时,应该及时行颈椎多位片投照检查进一步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颈椎体 失稳 X线分析
  • 下腰椎不稳症与下腰痛的诊治体会

    作者:胡伟

    下腰椎不稳是指下腰部椎间关节正常负荷情况下不能保持其生理对合关系,并引起松动、失稳,是引起中老年下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就1998年1月至1998年6月收治的38例下腰椎不稳症,分析报告如下:

  • 胫骨平台骨折67例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黄维琛;郭礼跃;吴修军;吕翔;李路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波及关节面的复杂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常见于遭受高能量创伤的青壮年及一般创伤后的老年人.因常伴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失稳等并发症,为获得对位良好力线,恢复膝关节活得功能.目前绝大多数学者主张采用手术方法恢复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平整.本院自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67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 动态张口位结合比值法诊断寰枢关节失稳、半脱位的初步研究

    作者:谭毅

    目的:探讨动态张口位结合比值法诊断环枢关节失稳、半脱位的可行性,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对350例以颈部疼痛、眩晕及头痛就诊,临床可疑寰枢关节失稳、半脱位或脱位患者行动态张口位检查,结合比值法对环枢关节进行评估。结果:345例患者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结合比值法诊断为环枢关节正常的50例,可疑失稳45例,失稳140例,半脱位85例 ,脱位25例。结论:采用动态张口位结合比值法、能够比较全面而准确地对环枢关节失稳及半脱位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影像学支持。

  • 关节囊后移治疗肩关节多方向失稳的疗效

    作者:赵廷宝;王泽俊

  • 铍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综合征的机理探讨

    作者:李晓洪;谷霁萍;姚金明

    颈肩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软组织损伤疾病之一.它是以颈、胸椎关节失稳及其周围肌肉、韧带劳损所造成的颈后、肩背部疼痛不适甚至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的一种病症,属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1 概述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办公自动化,缺乏锻炼致颈肩综合征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且年轻化的趋势明显.

  • 关节镜诊治髌股关节异常对合27例观察

    作者:史晨辉;王永明;董金波;孙吉华;朱卫国;孙建华;何斌;王维山

    髌股关节异常对合是引起膝关节疼痛失稳的常见原因。传统的检查方法因不能直观地了解髌骨运动轨迹的动态变化,给准确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而以松解外侧支持带为主的切开手术,由于术后肢体固定和瘢痕粘连,也使疗效受到影响。我院1998年2月至2001年10月应用关节镜技术诊治此类病人27例34膝,有效克服了上述不足,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 前臂完全旋后位超肘腕“U”型石膏托固定治疗下尺桡关节背侧脱位

    作者:陈勇喜;农新盛;黄超;彭硕;黎荣华

    下尺桡关节脱位多见于合并桡、尺骨远端骨折,以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为多见,单纯下尺桡关节脱位在临床上相对较为少见,因此,临床上部分医师由于认识不足,而忽视了下尺桡关节脱位的存在,以致下尺桡关节脱位得不到早期治疗,晚期引起腕部疼痛、乏力、下尺桡关节失稳、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 一体化钢板前路系统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及失稳

    作者:马远征;隰建成;李宏伟;孙继桐

    目的对16例颈椎骨折脱位及失稳患者应用一体化颈椎前路钢板和支架系统(PCB)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切除椎间盘,使骨折复位后,再行一体化钢板固定.结果 11例病人接受1个节段的固定,5例双节段固定.无术中并发症及镙钉脱出或固定失败.14例病人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2例无效,总优良率81.25%.结论 PCB椎间固定稳固,有助于恢复和保持颈椎生理曲度,供骨和植骨部位并发症少.术后不需戴颈托.

  • 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失稳性的临床诊治

    作者:谌勇;魏大成;杨伟;许家祥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失稳性的临床诊治.方法 笔者随机选取2008年1月~ 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失稳性患者,依据膝关节脱位损伤类型及收治时间(伤后≥15d或<15d)分两组,即新鲜损伤组(n=40)和陈旧损伤组(n=40).应用浮髌试验、抽屉试验、CT、膝应力位X线检查等对两组患者的患膝进行检查,依据两组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单纯开放手术、单纯关节镜手术、开放手术联合关节镜手术、截肢、全膝关节置换等治疗.结果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新鲜损伤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陈旧损伤组(P<0.05);新鲜损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80.0%(32/40)显著高于陈旧损伤组45.0%(18/40,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7.5% (7/40)低于陈旧损伤组32.5%(13/40,P>0.05).结论 创伤性膝关节脱位失稳性的临床诊治宜早不宜晚,好在15d内诊治.

  • 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腰腿痛100例

    作者:胡万生

    2009年8月以来,我们用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腰腿痛100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00例均为住院患者.男45例,女55例;年龄60~69岁58例,70~79岁29例,80岁以上13例;病程1天~35年.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综合分型[1]为退变失稳型51例,增生狭窄型26例,腰椎滑脱9例,原发性腰椎管狭窄4例.其中合并椎间盘或黄韧带钙化11例,合并中度以上骨质疏松12例.

  • 寰枢椎失稳后路内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谭明生;王慧敏;吕维加

    目的:评价两种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8具新鲜人尸体枕颈部标本(COC3),进行寰枢失稳前后及不同方式固定后三维生物力学测试.旋转力矩为1.0 Nm,屈伸力矩为1.5 Nm.内固定方式为目前提倡的三种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技术,即经关节突侧块螺钉结合后路Gallie钢丝固定技术、Goel侧块螺钉固定技术和Tan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技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Fish's小二乘法差异分析(LSD)及Tambane's T2,进行统计学处理,评价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前后、屈伸和侧屈时,不同器械固定组测定的刚度值无明显差异,与未受损组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失稳组相比都有增高(P<0.05).扭转时,未受损组与失稳组比较刚度测定值差别不大(P>0.05);而三种内固定组的刚度明显增大(P<0.001),TA+Gallie组与Goel组间比较差别不大(P>0.05),而Tan技术组与前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侧块螺钉固定方式所提供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与金标准(Margerl+Gallie技术)相似,Tan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技术显示有更强的抗扭转性能.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着重考虑置钉的安全性,而不是固定的强度.

117 条记录 6/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