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体肌腱移植修复前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角损伤
背景:自体半腱和股薄肌腱移植均可重建交叉韧带和膝关节后外侧角.目的:分析自体半腱和股薄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角损伤的效果.方法:将2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合并后外侧角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一期重建前交叉韧带和加强重建后外侧角韧带;对照组仅采用自体组半腱肌、股薄肌一期重建前交叉韧带.结果与结论:两组术后Lysom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1).实验组患者在站立、行走和上下楼梯时无与膝关节后外侧不稳相关的过伸位膝关节不稳感,未发现行走时膝关节内甩;关节活动度屈曲100°~135°,伸直0°~10°.对照组中3例在站立,行走和上下楼梯时无与膝关节后外侧不稳相关的过伸位膝关节不稳感,4例行走时出现轻微膝关节内甩;关节活动度屈曲104°~130°,伸直0°~10°.说明用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后外侧结构损伤,能够恢复膝关节后外侧与前后方的稳定性,较单纯重建前交叉韧带效果好.
-
协调共济诱导训练小儿肛门失禁
1 资料与方法随访1985~1998年施行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的患儿29例,基保21例经康复训练,且随访1~10年,男12例,女9例,年龄2~15岁.行神经压榨股薄肌转移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1]者13例,臀大肌瓣转移肛门括约肌重建术[2]者8例.
-
关节镜下取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手术配合
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是膝关节韧带结构中为强大的韧带,是膝关节屈伸及旋转活动的主要稳定结构,相当于膝关节旋转活动轴[1].PCL损伤后其制动及限制作用遭到破坏,如未及时修复,膝关节在活动状态下出现直向及旋转不稳定,早期重建可有效改善关节的稳定性,恢复关节原有的应力强度,防止关节软骨、半月板及其他结构的继发性损伤[2].
-
游离股薄肌重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上肢功能的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臂丛神经损伤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其致残严重.近年来,Doi[1]等报道了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上肢功能,手术难度大,术后护理复杂,而国内的相关报告较少[2].我科2002年5月~2004年11月共进行游离股薄肌皮瓣重建屈肘、屈肘及伸指、屈肘及屈指功能2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肛门失禁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肛门失禁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护理工作经验,以提升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接诊肛门失禁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资料及回访过程进行回顾。结果: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并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1年之后,患者大便次数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直肠伤口瘘,经治疗后痊愈。全部患者在行双侧臀大肌移植外括约肌重建术之后,均安排进行臀大肌功能锻炼、肛门直肠生物电刺激治疗、肛门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措施,有超过80%的患者控便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能够重返学习或工作(P <0.05)。结论:肛门失禁患者手术治疗时,采用以术前肠道准备护理、术后功能锻炼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控便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肛管、肛周巨大面积皮肤癌、股薄肌肌瓣与阴股沟皮瓣联合移位修复术患者的护理
2005年9月我科收治1名肛管、肛周巨大面积皮肤癌患者,在全麻下行经腹会阴肛周皮肤癌切除术、乙状结肠造瘘术.
-
双股半腱、股薄肌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临床观察
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和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膝后十字韧带(Pcl)损伤有增多的趋势,如得不到正确治疗将严重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导致创伤关节炎.以往采用切开重建Pcl的手术创伤大、易损伤伸膝装置、移植肌腱上下止点不精确、远期疗效不佳、功能恢复不满意.我科自2003年12月~2005年1月采用膝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肌、股薄肌重建Pcl共13例,效果满意.
-
19例直肠癌腹会阴切除股薄肌移植肛门成形术
目的:肛管、直肠癌扩大根治切除的同时,利用股薄肌肛门成形,以取得肛门节制力,避免了腹壁人工肛门.方法:肛管、直肠癌扩大根治切除,将结肠拉至会阴部并将已从右大腿游离好的股薄肌环绕一周并固定于右坐骨结节.肌肉、肠管间断缝合后肠管断端与会阴部皮肤间断缝合.结果:12例术后三个月肛门功能I级(排便如常人);3例功能为II级;2例III级;1例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肛管、直肠癌扩大根治切除(R3手术),手术彻底,不影响生存期.利用股薄肌移植,于原肛门处形成一有节制力的新肛门,尽管手术有相当的难度,但只要掌握住拉出肠管血循良好、环绕的股薄肌又不致过紧造成远端肠管坏死,而导致手术失败,则不仅保证了患者的生存期,又在原位形成一个有节制力的肛门,应是值得提倡、推广的手术.
-
膝关节镜下双股半腱股薄肌重建前后十字韧带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双股半腱肌、股薄肌、微孔钢板同时重建损伤的前、后十字韧带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01~2006-03,在膝关节镜下采用双股半腱肌、股薄肌、微孔钢板同时重建损伤的前、后十字韧带10例.取自体腘绳肌,断端编织缝合并预张力后,移植物近端固定于横跨于股骨隧道外口的微孔钢板上,移植物远端固定于胫骨隧道外口的门型钉上.结果 术后随访6~15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膝进行评估.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0.2±3.8)分,术后恢复评分(92.7±4.5)分.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膝关节稳定,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双股半腱肌、股薄肌重建损伤的前、后十字韧带,能够较满意恢复膝关节功能.
-
带血管蒂股薄肌瓣的应用解剖
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用带血管蒂的肌瓣如带血管蒂股薄肌瓣修复软组织损伤,在临床上日渐广泛.为积累有关股薄肌的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依据,本文对股薄肌的血液供应,血管蒂长度、外径、走行和神经支配进行了应用解剖学观测.
-
039治疗排便内急感和失禁的新方法:直肠扩容和刺激股薄肌的新肛门括约肌
-
股薄肌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股薄肌位于大腿内侧,以来自股深动脉股薄肌支和旋股内侧动脉为主要供血,支配股薄肌的神经多来自闭孔神经前支的分支.以该肌肉携带的皮瓣或以该血管蒂为穿支的股薄肌穿支皮瓣,近年来在整形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股薄肌肌皮瓣和穿支皮瓣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股薄肌和半腱肌移位修复膝内侧副韧带损伤
目的 探讨股薄肌和半腱肌移位在附着处对膝内侧副韧带断裂进行修复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32例膝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对断端可直接修复者,同时切取股薄肌肌腱移位加强修复该韧带;对韧带断端缺损直接缝合困难者,采用半腱肌肌腱转位替代该韧带.结果 28例获得随访,时间1~7(3±0.5)年,按改良Lysholm-Scale评分标准:优23例,良3例,可1例,差1例.结论 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应早期手术修复以获得较好疗效,股薄肌和半腱肌止点接近膝内侧副韧带止点,强度好,移位后在解剖学位置上加强修复该韧带,发挥了膝内侧副韧带固有的生物学效能,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关节镜下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交叉韧带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关节镜下采用四股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移植加可吸收螺钉固定法治疗6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结果 6例患者随访10个月,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56.7分,术后10个月时为76~96分(平均82.2分).结论 自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弹性模量与交叉韧带相似,强度大于交叉韧带.植入物为四股,可吸收螺钉固定,固定牢固,生物相容性好.
-
股薄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目的:探讨应用股薄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 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4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自体股薄肌腱单束重建MPFL,同时常规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影像学评价包括测量髌股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外移率;应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8个月。术后恐惧试验均阴性,随访期间无髌骨再脱位及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髌股适合角5.71°±1.27°、外侧髌股角3.44°±0.76°、髌骨外移率0.50±0.13、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4.38分±2.6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股薄肌肌腱单束法重建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近期效果可靠。
-
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腱移植重建交叉韧带的疗效
目的 研究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安徽理工大学附属淮南东方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采用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术后随访,观察并记录膝关节前、后抽屉试验情况,测量膝关节前、后向移位距离以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与术前指标进行比较来评估手术效果.同时通过观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手术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前、后抽屉试验均阴性;膝关节平均前后向位移由术前的(9.75±2.50)mm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2.0±1.39)mm;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64.86±7.65)分上升至末次随访时的(93.96±3.20)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切口及关节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保留胫骨止点的半腱肌、股薄肌腱移植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关节镜指导下锚钉固定自体游离股薄肌腱加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不稳定
目的:探讨关节镜指导下锚钉固定自体游离股薄肌腱加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不稳定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5月~2010年10月经临床和关节镜诊断的髌骨不稳定患者46例(49膝),A组在行膝关节支持带外侧松解、内侧紧缩的基础上,配合胫骨结节内移的综合术式治疗;B组在行膝关节支持带外侧松解基础上,配合锚钉固定自体游离股薄肌腱加强内侧髌股韧带的综合术式治疗.结果:随访15~87个月(平均39个月),A组优良率93.3%;B组优良率92.3%.按照Lysholm法评估膝关节功能,两组术后平均得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关节镜指导下锚钉固定自体游离股薄肌腱加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不稳定可恢复髌股关节稳定性,手术方式简单、创伤小、效果好,是治疗髌骨不稳定的理想方法.
-
关节镜下双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术的康复护理
应用半腱肌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较传统的骨-髌腱-骨手术并发症及功能丢失少,双隧道、双股重建更接近正常前交叉韧带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我科自2006年4月~2007年5月应用半腱肌和股薄肌键双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12例,现将其手术前后康复护理特点介绍如下.
-
保留胫骨止点的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关节镜下单束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
目的:观察保留胫骨止点的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关节镜下单束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采用保留胫骨止点的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关节镜下单束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8~52岁,中位数34岁。左膝12例,右膝13例。术前前抽屉试验及 Lachman 试验均阳性。受伤至就诊时间2~22个月,中位数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6、12、18个月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分由术前(60.59±1.82)分依次升至(78.68±1.94)分、(81.75±2.08)分、(83.55±1.88)分、(85.67±1.76)分,Lysholm 膝关节评分由术前(61.45±1.67)分依次升至(80.14±2.01)分、(82.21±2.21)分、(87.43±1.91)分、(89.56±1.84)分。术后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 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屈伸活动良好,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重建韧带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保留胫骨止点的自体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关节镜下单束保残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股薄肌移植应用于外伤性肛门失禁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股薄肌移植应用于外伤性肛门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因外伤导致完全性肛门失禁患者行股薄肌移植肛门成形术,术后6,12,24个月时分别对肛管直肠压力、排粪造影结果及自主感觉等方面进行功能评价.结果:(1)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均<2个月;(2)术后24个月患者肛管直肠压力各指标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24个月,5例患者排粪造影已能随意控制钡剂流出;(4)术后6,12,24个月患者Wexner肛门失禁评分逐渐降低,至术后24个月时患者Wexner肛门失禁评分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薄肌移植应用于治疗外伤性肛门失禁,可保护肛门功能及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