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须癣毛癣菌肉芽肿一例
患者女, 38岁。左眼外眦旁起红疹、痒 10 d,皮疹初起为黄豆大红疹,因瘙痒抓后出现破溃、结痂,且范围扩大、隆起。于 2000年 11月 16日到本院就诊。发疹前否认局部有外伤史和使用皮质类固醇史,发疹后未接受治疗。既往健康,无糖尿病史和浅部真菌病史,家属中无类似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情况:左眼外眦旁见一直径 2 cm斑块,高于皮面约 2 mm,表面高低不平,间以粟粒大丘疹,丘疹表面覆以黄白色痂。
-
北京地区儿童头癣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
头癣是儿童常见的浅部真菌病.我们调查了引起儿童头癣的病原真菌谱及病原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
大连地区红色毛癣菌表型与皮肤癣菌病相关性分析
红色毛癣菌从形态学分5型[1],对表型及其致病性的研究报道不多.本科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对在我科门诊就诊的红色毛癣菌病临床分离培养出的274株红色毛癣菌的表型以及与临床所致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一、临床资料1.菌株来源:红色毛癣菌感染浅部真菌病274例中女80例,男194例.体癣69例,股癣126例,手癣18例,足癣15例,甲癣45例,皮肤坏死1例.2.真菌培养及鉴定:采用SDA培养基,用传统方法[2]进行菌种鉴定及分型,无色素菌株用脲素琼脂基再进行鉴定.
-
汕头地区浅部真菌病及致病菌种分析
为了解汕头地区浅部真菌病及致病菌种分布的情况,对2001年4月至2003年3月间我院门诊的浅部真菌病患者标本进行真菌培养.一、资料与方法1.材料来源:标本全部来源于我院门诊浅部真菌病患者的皮肤、甲屑、断发、毛囊内容物等,首先进行常规直接涂片镜检,显微镜检查找到真菌菌丝或孢子后,再进行真菌培养.共2 054份.浅部真菌病分布情况见表1.
-
盐酸布替萘芬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我们采用盐酸布替萘芬乳膏(商品名嘉瑞)治疗65例浅部真菌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343例
盐酸布替萘芬是一种新型丙烯胺类广谱抗真菌药,对皮肤癣菌有很好的抑菌及杀菌作用,且安全性好.我们于2004年8月至2005年5月,用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对343例浅部真菌病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
-
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临床疗效观察
我科在2003年12月至2004年3月间,应用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商品名嘉瑞,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研制)治疗浅部真菌病60例.
-
布替萘芬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我科自2003年8月至12月采用成都鹤鸣山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布替萘芬乳膏(商品名迈可抒)治疗浅部真菌病94例,获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
联苯苄唑凝胶治疗浅部真菌病多中心临床观察
联苯苄唑(bifonazole)为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抗菌谱广,对皮肤癣菌、酵母、曲霉、暗色真菌、接合菌等均有效,还对某些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效,罕见耐药.外用可治疗体股癣、手足癣及花斑癣等浅部真菌病.近期,国内42所医院共同参加了一个开放性、多中心临床试验,观察和评价了1%联苯苄唑凝胶(商品名为必伏,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手足癣、体股癣、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念珠菌性龟头炎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国产伊曲康唑治疗体股癣多中心临床研究
为了验证国产伊曲康唑胶囊(四川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易启康)治疗浅部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们组织上海市11家三级医院皮肤科于2002年4-6月对普通门诊的体股癣患者进行了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
-
盐酸特比萘芬喷雾剂治疗浅部真菌病临床观察
丁克喷雾剂(盐酸特比萘芬喷雾剂)是山东齐鲁制药厂在特比萘芬软膏的基础上开发的外用液体制剂.为了解丁克喷雾剂治疗浅部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在上海地区12家医院皮肤科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联苯苄唑凝胶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2000年8月至2001年4月,我们应用1%联苯苄唑凝胶(商品名必伏,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1%联苯苄唑霜(美克霜,德国拜尔公司)治疗浅部真菌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联苯苄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临床观察
1997年7月至2000年7月,我们采用联苯苄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31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联苯苄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1998年 5月至 2000年 9月 , 我们用联苯苄唑霜和克霉唑霜治疗浅部真菌病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一、临床资料 1.病例入选标准 : 均为门诊患者 , 近 2个月未接受过系统抗真菌治疗及皮质类固醇治疗 . 2周来未用过外用抗真菌药物 . 2.用药前 , 均取材做真菌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确诊 , 年龄 16~ 68岁 . 将 460例患者随机分成 2组 . 3.治疗组 230例 , 男 170例 , 女 60例 , 病程 2个月至 20年 , 其中体癣 47例 , 股癣 24例 , 手癣 41例 , 足癣 118例 , 单纯真菌感染 185例 . 真菌合并细菌感染 45例 . 对照组 230例 , 男 150例 , 女 80例 , 病程 2个月至 17年 . 其中体癣 39例 , 股癣 21例 , 手癣 47例 , 足癣 123例 .
-
1%环吡酮治疗浅部真菌病临床疗效观察
我们在 2000年 4~ 7月间,应用环利软膏 (1%环吡酮,由北京万辉药业集团提供 )治疗浅部真菌病 3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病例与方法 (一 )病例选择:①入选标准:皮肤科门诊体癣、面癣、股癣、手癣、足癣、花斑癣患者,经真菌镜检和 (或 )真菌培养阳性者;年龄、性别不限; 1个月内无口服抗真菌药物及 1周内无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者;本人同意参加临床观察,遵守医嘱。②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部位合并细菌感染者;对环吡酮过敏者;有系统性疾病者。③淘汰标准:试验期间合用其它抗真菌药物;不遵医嘱,中断治疗者;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 (不计疗效,但计不良反应 )。 (二 )用药方法:环利软膏每支 15 g,每日早、晚各 1次外涂药于患处,轻揉片刻,促进药物吸收,用至皮损痊愈。每周复诊 1次,总疗程不超过 4周。 (三 )观察方法及指标:①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疗后 1周、 2周、 3周及 4周对患者分别做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价。症状和体征包括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结痂、渗出、浸渍、糜烂、脱屑、角化、皲裂、瘙痒或疼痛。症状和体征按 4级评分法进行, 0=无、 1=轻、 2=中、 3=重。②真菌学疗效评价:治疗前均做真菌镜检和用含氯霉素的沙堡培养基做真菌培养,治疗后 1周、 2周、 3周及 4周均做真菌镜检,阳性者再次做真菌培养。
-
检测花斑癣菌的两种方法比较
花斑癣是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浅部真菌病[1,2].在临床检测技术上,大多采用刮取法取材,10%KOH涂片直接镜检,虽能快速检出真菌,但阳性率较低,特别对皮损表面皮屑少的患者,用刀片刮取法不容易取到病原菌,故检测率更低,对指导临床用药带来一定困难.
-
昆明地区 20年浅部真菌病菌种分析
对我科真菌室 1980~ 2000年间门诊和住院患者皮肤癣菌病和皮肤念珠菌病致病菌种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如下。
-
推荐《现代儿童皮肤病学》
近日见到林元珠教授主编的<现代儿童皮肤病学>,已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有40章,收集近440种儿童皮肤病,内容丰富,文字描述简洁可读,是一本难得的教科书,值得各科医务人员参考.林元珠教授从医50余年,在医、教、研、防工作方面德医双馨,为大量患者解除病痛,她擅长儿童浅部真菌病的诊治,并专长小儿皮肤病、结缔组织病、真菌感染等疾病.她曾从临床、电镜、特别是体外实验上证实念珠菌对头发的感染,修正念珠菌不能感染头发的传统概念,很有贡献.
-
真菌致病的生物学原理浅析及治疗对策初探
目前,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持续增高,但其诊断、治疗和预防仍存有许多问题,核心就是人们对真菌感染的发生、发展机制尚缺乏深入了解.尽管这些年在真菌病发病机制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更多的研究关注的是微观和细节,如真菌毒力因子、适应因子、信号传导、致病基因表达与调控、宿主细胞与真菌细胞相互作用、抗真菌的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真菌耐药机制等.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实验研究成果尽快转化成临床可用的医疗技术或手段,无疑是一漫长过程.在等待这些新进展成功转化之前,不妨换个角度,即从生物学原理和进化论角度来诠释一下真菌致病的机制以及探讨适宜的应对策略.
-
常州某部官兵浅部真菌病病原学分析
目的 调查常州某部官兵浅部真菌病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采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院就诊的318例浅部真菌病部队官兵患者临床标本进行直接镜检、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 受检患真菌镜检阳性率为65.7%,培养阳性率为55.3%,总阳性率为71.4%(227/318).菌种分布主要为:红色毛癣菌113株(64.2%),犬小孢子菌6株(3.4%),须癣毛癣菌7株(4.0%),念珠菌及酵母样菌19株(16.8%).结论 常州某部官兵浅部真菌病病原菌以皮肤癣菌占主导地位,其中红色毛癣菌为主要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