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IV 感染者唾液 CMV、HHV-6、HHV-7和 HHV-8巢式 PCR 检测分析

    作者:李承文;史会萍;白劲松;陈雷;祁燕伟;段开文

    巢式 PCR 技术检测245例 HIV 感染者唾液 CMV、HHV-6、HHV-7和 HHV-8 DNA,检出率分别为34.7%、83.3%、70.2%和14.3%;3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0%、56.7%、70.0%和0%,2组比较,P <0.01。使用 HAART(n =100)与未使用 HAART 的HIV 患者(n =145)比较,4种 HHV 唾液检出率无差异(P >0.05)。受检者都存在 CMV、HHV-6、HHV-7和 HHV-8多重感染。

  • 金属烤瓷冠引起舌刺痛1例

    作者:苗美娜;孙喜军

    患者,女,43岁,因1近中切角龋坏、牙髓坏死,来我科要求作金属烤瓷冠,经过常规根管治疗后,1作金属烤瓷冠修复.患者戴用1月后,自觉舌尖接触烤瓷冠腭侧有针刺麻木感,唾液中带有成味,故来我科复诊.

  • 牙周健康者龈上菌斑与唾液微生物群落分析

    作者:王畅;刘莹;漆正楠;陈慧;唐子圣

    目的:分析牙周健康者龈上菌斑与唾液微生物群落的结构.方法:选取30名牙周健康志愿者,分别采集龈上菌斑及唾液样本,经DNA抽提与PCR扩增细菌16Sr RNA V3区后,运用DGGE技术分析各组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及偏小二乘法(PLS)分析两组间检出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的条带,通过割胶测序确定与区别条带相近的微生物.结果:PCA、CA、PLS结果均显示,牙周健康者龈上菌斑与唾液微生物组成存在一定差异(P<0.05);测序结果提示,黄褐二氧化碳噬纤维菌、长奈瑟球菌和微黄奈瑟球菌在龈上菌斑内为优势菌群,而澳大利亚链球菌、谭氏普氏菌和黏滑罗斯菌在唾液内为优势菌群.结论:牙周健康者龈上菌斑与唾液微生物群落存在生物多样性及差异.

  • 终末期肾脏病病人的唾液流率、pH值和缓冲能力与龋病的关系

    作者:房付春;吴补领;高杰;麻丹丹;岳静;陈婷;王小勇

    目的:调查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病人的龋病状况和唾液性质,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比较病患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的龋病状况、唾液流率、pH值和缓冲能力;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病患组龋失补指数值与其唾液性质的关系.结果:两组间的龋病指标值无显著差异(P>0.05),病患组的唾液流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H值和缓冲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病患组中的龋失补指数值与唾液流率和pH值呈负相关,但无显著性(P>0.05),与唾液缓冲能力呈显著负相关(r=-0.322,P=0.005).结论:终末期肾脏病病人,唾液缓冲能力的增加可能是其患龋病率相对较低的重要因素.

  • pH值、温度和离子强度对色素与人类唾液相互作用的影响

    作者:林锋;姚江武

    目的: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a resonance,SPR)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原位、实时和动态考察pH值、温度和离子强度对茶黄素(theaflavin,TF)、姜黄素(curcumin,Cur)和矢车菊素(cyanidin,Cy)吸附于人全唾液(human whole saliva,WS)表面的影响.方法: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和吸附动力学原理,在SPR芯片表面自组装形成人全唾液蛋白质生物膜.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在不同的pH值、温度和离子强度条件下监测TF、Cur和Cy吸附于WS表面的响应强度.统计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和SNK -q检验,检验水平α =0.05.结果:伴随着pH值和温度的升高,三种色素在人类全唾液表面的响应强度降低,吸附量逐渐减少.当反应体系的离子强度位于5.0 ~ 12.5 mmol/L范围内时,吸附量与离子强度呈正相关,而当反应体系的离子强度低于5.0 mmol/L或高于12.5 mmol/L时,吸附量与离子强度呈负相关.结论:静电反应是色素和唾液蛋白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力.

  • 高分子量唾液粘蛋白含量与乳牙患龋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刘志云;阙国鹰

    目的:检测儿童唾液中高相对分子质量唾液粘蛋白(MG1)含量,探讨其与乳牙患龋状况之间的关系,为唾液粘蛋白的研究及龋病病因的探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两所幼儿园3~5岁305名幼儿进行口腔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3组,①无龋组:dmft=0;②低龋组:dmft-1~4;③高龋组:dmft≥ 35.随机抽取每组各20名儿童,用刃天青纸片法检测各组的龋活性,然后取所有儿童的非刺激性唾液,用ELISA试剂盒检测MGI的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刃天青纸片法显示无龋组、低龋组、高龋组儿童的龋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无龋组MGI平均含量为13.63 mg/L,低龋组MGI平均含量为12.96 mg/L,高龋组MGl平均含量为12.61 mg/L.经统计分析,无龋组与高龋组唾液MGI的含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龋组与低龋组、低龋组与高龋组唾液MGI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5岁儿童男女比较唾液中MGl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比较唾液中MGI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dmft≥5的儿童龋活性高于dmft < 5的儿童.②无龋组儿童唾液中MGI的含量高于高龋组,儿童唾液中MGI含量与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关系.

  • 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和唾液微生物群落分析

    作者:刘莹;吴明桃;陈慧;庞小燕;赵立平;唐子圣

    目的:运用DGGE技术检测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和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其菌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名慢性牙周炎志愿者,分别采集龈下菌斑和唾液样本,采用PCR扩增细菌16Sr RNA V3区后,运用DGGE技术分析各组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数字化软件Image J将DGGE凝胶图谱转成数字信息,对所得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和偏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分析.结果:DGGE图谱显示:龈下菌斑DGGE条带数目为11~28,,平均19;唾液DGGE条带数目为11~24,平均17;PCA结果显示:龈下菌斑与唾液比较有明显的差异;聚类分析显示:龈下菌斑、唾液形成5个明显聚类群,在同一聚类群中相似度高,在不同聚类群中相似度低,表示龈下菌斑与唾液菌群之间有显著差异;PLS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与唾液菌群有显著差异.结论:DGGE是一种能直观显示微生物群落的指纹技术.通过该技术能检测牙周、唾液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本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与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明显差异.

  • 儿童口腔唾液中牙周病病原菌的检测

    作者:侯本祥;大岛隆;祖父江镇雄

    目的:确立儿童唾液中牙周可疑病原菌检测方法,了解牙周病原菌在儿童口腔中的分布.方法:利用细菌16S RNA设计10种牙周病原菌PCR引物,采用PCR技术检测291名儿童唾液中牙周病原菌.结果:唾液中共有9种病原菌被检出.检出率分别为:生痰二氧化碳噬纤维菌(C.s)75.9%,黄褐二氧化碳噬纤维菌(C.o)72.8%,伴放线放线杆菌(A.a)64.6%,啮蚀艾肯氏菌(E.c)48.5%,直肠弯曲菌(C.r)45.0%,变黑普氏菌(P.n)29.0%,福赛拟杆菌(B.f)22.0%,中间普氏菌(P.i)5.2%,牙龈卟啉单胞菌(P.g)5.2%,未检出齿垢密螺旋体(T.d).细菌检出率与性别无关,不同年龄组总体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g只在8岁以上儿童中检出.结论:通过PCR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地检测牙周病原菌在唾液中的分布,牙周病原菌的检出为研究儿童牙周病发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幼儿唾液中的钙含量及其与患龋状况的关系

    作者:葛元输;石四箴;许世梃

    目的:探讨幼儿唾液中的离子钙、总钙含量及两者比值与患龋状况的关系.方法:将99名3~5岁乳牙列期儿童依据龋患程度分为无龋组、龋病低危组与高危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法)和离子选择性电极对三组儿童唾液中的总钙含量(Ca)和离子钙含量(Ca2+)分别测定,并计算两者比值(Ca2+/Ca),统计分析此三种指标与患龋状况的关系.结果:受检乳牙列期儿童唾液中离子钙含量为(0.158±0.043)mmol/L,总钙含量(1.436±0.300)mmol/L,离子钙/总钙含量值为0.112.三项指标在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唾液离子钙与总钙含量在无龋组、龋病低危组、龋病高危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无龋组的离子钙/总钙比值高于龋病低危组与高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牙列期儿童唾液中离子钙或总钙含量并不能反映个体的龋患状况,但离子钙与总钙的比值或可作为评价儿童患龋状况的一个参考指标.

    关键词: 唾液 龋病 儿童
  • 在不同牙周出血状态下唾液乙肝病毒浓度的比较研究

    作者:胡涛;李罡;周学东

    目的:研究不同牙周出血状态下唾液中的乙肝病毒浓度,探讨乙型肝炎经唾液传染的可能性.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对不同牙周出血情况下的乙肝患者血清和唾液分别进行HBV DNA定量分析.结果:唾液中均可检出乙肝病毒,在未被血液污染的唾液中,病毒浓度与其血液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105X-3.877),被血液不同程度污染的唾液与未被血液污染的唾液中乙肝病毒浓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乙肝病毒浓度高的患者,其未被血液污染的唾液(口腔无出血情况)仍有较高传染性.

  • 西吡氯铵含漱液对单纯性牙龈炎患者口腔细菌的抑制作用

    作者:吴军正;安银东;杨聚才;杨宏林

    目的:观察1mL/L西吡氯铵含漱液对单纯性牙龈炎患者牙菌斑和唾液中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纳入单纯性牙龈炎患者48例,用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1mL/L西吡氯铵含漱液或爱诺天健含漱液(主要成分也是1mL/L西吡氯铵).患者使用含漱液漱口,每天5次,晨起、睡前、饭后各1次,每次含15mL,持续漱口60s,7d为一疗程.就诊当天和第8天测定患者牙菌斑和唾液中11种常见细菌的菌株数和细菌的数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年龄、性别、吸烟史分布无组间差异(P>0.05),首次检查牙菌斑、唾液中常见细菌检出率和平均检出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终点检查牙菌斑、唾液中细菌总量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首次检查,均显著减少(P<0.05), 组间比较细菌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细菌总量的减少主要是由可疑病原菌量减少所致.治疗前后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和检出量无变化(P>0.05).结论:1 mL/L西吡氯铵含漱液可显著减少单纯性牙龈炎患者牙菌斑、唾液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导致口腔菌群失调.

  • 氟对口腔过氧化物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吴晓霞;刘淑杰

    目的:研究氟对唾液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pH条件下,不同浓度(0.05~10.0 mmol/L)的氟离子(fluride ion,F-)对牛乳过氧化物酶(lactoperoxidase, LP)和唾液过氧化物酶(salivary peroxidase, SP)活性的影响.结果:在酸性条件下( pH≤6.5),当F-浓度≥0.1 mol/L时,可对LP和SP活性发生抑制作用,且呈pH和剂量依赖性,pH值越低,F-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当pH=5.0时,LP活性被抑制90%,SP活性被抑制40%.结论:酸性条件下,F-对口腔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 唾液
  • 127名汉族青年口腔唾液一氧化氮含量检测

    作者:邱洪晟;刘漪;伏建峰;路西春;冯咪咪;王长辉;梁学萍;尹宏斌;兰赟

    目的:研究健康汉族青年唾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正常参考值限,及其与口腔龋病、龈炎的关系.方法:分别采集口腔正常(42名)、有龋病(49 名)或龈炎(36名)的健康汉族青年学生口腔唾液,由专业人员用NO检测试剂盒,比色并计算出唾液中NO含量.结果:男性唾液中NO含量值限为0~240mol/L ,均值为(67.025±39.065)μmol/L;女性唾液中NO含量值限为0~239μmol/L,均值为(76. 397±34.856)μmol/L.口腔正常组、龋病组、龈炎组唾液NO含量均值,分别为(68.286±37 .432)μmol/L, (68.682±34.627)μmol/L和(79.700±40.007)μmol/L,经统计学检验,3组间唾液NO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汉族青年唾液NO含量正常参考值在11~140μmol/L,唾液中NO含量在浅、中度龋和轻度龈炎者中,未见明显增高(P>0 .05).

  • 龋病患者唾液中几种成分含量分析

    作者:王虹;吴补领;董文波;黄萍

    目的:了解多龋患者和无龋者唾液中碱性磷酸酶、总蛋白、K+、Cl-含量是否有差别.方法:碱性磷酸酶、总蛋白含量采用BPC生化分析仪,K+、Cl-含量用903电解质分析仪.结果:多龋患者唾液中碱性磷酸酶、K+含量显著高于无龋者(P<0.05),总蛋白、Cl-含量与无龋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唾液中碱性磷酸酶、K+含量增高与龋齿有一定关系.

  • 唾液分析在牙周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贤华;吴织芬

    唾液非常容易收集,包含自体来源的蛋白、细菌和细菌的产物,在牙周病诊断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其中来源于龈沟液中的自体衍生的酶和其它炎症介质,是唾液中有希望作为牙周病诊断的标志.另外,唾液的分析为大规模评价牙周病提供了花费较少的方法.

    关键词: 唾液 牙周病 诊断
  • 多层螺旋CT对颌下腺结石的诊断价值

    作者:匡永才;李娜;陈娟;赵家源;周珉名;冯苏;范兵;雷平贵

    颌下腺结石在人体3对大涎腺中发生率高,约占80%~90%,腮腺次之,舌下腺极为罕见[1],由于结石梗阻致唾液排出受阻,致面部疼痛、包块形成,病变反复发作,颌下腺发生慢性炎症,腺体变硬、功能减低,甚至丧失,患者的生存质量亦受到影响。通过收集本院16例颌下腺结石患者的多层螺旋 CT (multislice CT,MS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MSCT对颌下腺结石的诊断价值。

  • 显影葡胺(Telebrix 30 M)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附258例报告

    作者:汪卫星;程红平;汪淳

    法国Guerbet药厂研制的Telebrix 30 M在国外经历了9000万人次的临床应用,证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显影效果.Telebrix为水溶性造影剂,作用与泛影葡胺相似,但其水溶性更大,粘度低,耐受性好,静脉注射毒性低,价格略高于泛影葡胺,主要从尿路排泄,如肾功能不全,可从胆汁中排泄,少部分可从唾液、汗腺及结肠排泄.我院对258例病人使用Telebrix作CT增强扫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HPLC法测定人唾液中卡马西平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

    作者:唐哲;文爱东;吴寅;赵磊;李宏力;石茹

    目的: 利用HPLC法测定人唾液中卡马西平浓度,并观察其药代动力学特征. 方法: 采用Shim-pack CLC-ODS C18色谱分析柱 (150 mm×6 mm, 5 μm),以甲醇-水(53∶47)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2 nm,柱温为室温,进样量50 μL. 根据唾液药物浓度求算6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卡马西平片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结果: 本测定方法线形范围为0.40~4.32 mg*L-1,相关系数r=0.999,低检出浓度为30 μg*L-1 (按S/N≥3计),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17%-104.80%;日内RSD、日间RSD分别在2.6%-4.9%和3.0%-8.6%. 药动学参数表明,卡马西平人体内过程符合单室开放模型,Tmax, Cmax, ke, T1/2, AUC(0~inf) 分别为(4.50±3.15)h, (1.52±0.22) mg*L-1, (0.0090±0.0006) h-1, (77.16±5.26) h, (132.18±8.82) mg*h*L-1. 单次给药后,CBZ唾液浓度-时间曲线出现多峰现象. 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专一性强,适用于卡马西平唾液药物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之用.

  • 取样方法和昼夜节律对卡马西平唾液浓度的影响

    作者:王晓菲;文爱东;赵磊;罗晓星;梅其炳;赵德化

    目的研究唾液取样方法和昼夜生物节律对唾液中卡马西平(CBZ)浓度的影响. 方法①以自然取样法、棉球法和柠檬酸法顺次收集12例癫痫患者唾液,同时收集血液样品;②以棉球法对8例患者在24 h内的4个时间点分别收集唾液并同时收集血液. HPLC法测定唾液和血液样品中CBZ浓度,并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卡马西平在唾液中的浓度分别为:自然取样法2.81 mg *L-1,棉球法2.06 mg*L-1,柠檬酸法2.22 mg*L-1;唾液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自然取样法0.853,棉球法0.904,柠檬酸法0.906. 不同时间点(7:00,11:00,15:00和21:00)的唾液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之比(S/P)分别为0.335,0.321,0.309和0.358;相关系数(r)分别为:0.85,0.93,0.92和0.98. 结论棉球法和柠檬酸法优于自然取样法,CBZ在唾液中的分布受昼夜生物节律的影响,收集时间宜选择11:00,15:00和21:00.

  • 用唾液和血液比较研究得理多的药代动力学

    作者:王晓菲;文爱东;赵磊;罗晓星;梅其炳;赵德化

    目的用唾液法和血液法比较得理多(Tegretol)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动态观察唾液和血液药物浓度的相关性. 方法以HPLC法测定8名健康志愿者口服200 mg Teg retol后的唾液和血液浓度,分别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唾液和血液中的Tegretol药-时曲线可用一室开放模型拟合,其峰浓度(Cmax)分别为(1.45± 0.21 )、(4.21±0.85) mg*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6.25±4.88)、( 7.75±1.75) h,吸收半衰期(T1/2ka)为(1.45±1.21)、(1.69±1.18) h ,消除半衰期(T1/2ke)为(52.43±19.90)、(51.58±9.57) h,曲线下面积AUC为(135.91±16.81)、(341.86± 48.10) h*mg*L-1,清除率(CL/F)为(0.015±0.005)、(0.013±0.002 )(m g*kg-1)/(mg*L-1),唾液和血液药动学参数中的Tmax, T 1/2ka, T1/2ke和CL/F无显著性差异(P>0.05). Tegretol的唾液/ 血液浓度比值(S/P)平均为0.367±0.056,吸收相略高于消除相;服药3~144 h的Tegretol唾液和血液浓度的相关系数(r)平均为0.905. 结论 Tegretol的唾液和血液浓度在用药3~144 h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存在动态的平行关系;除Cmax和AUC以外,Tegretol的唾液与血液药代动力学特征基本相似,唾液替代血液进行Tegretol的药代动力学和治疗药物监测研究是可行的.

1432 条记录 67/72 页 « 12...64656667686970717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