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源CT双期增强血管成像对急性肠缺血的诊断

    作者:何玺;王荣品;杨明放;邓奇平;刘昌杰;王玉权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双期增强扫描血管成像对急性肠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介入治疗证实的26例AMI患者的DS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SCT双期增强扫描即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血管成像.结果:肠系膜上动脉栓塞8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4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4例.CT直接征象为肠系膜血管内低密度充盈缺损,受累血管腔闭塞(17例)或重度狭窄(9例).间接征象:肠壁增厚(21例),肠管扩张、肠腔内积液积气(18例),肠壁强化程度降低(7例),肠壁积气(5例),肠系膜脂肪水肿及渗出(19例),“缆绳征”14例,腹腔积液12例.结论:DSCT增强扫描及双期血管成像可清楚显示AMI血管阻塞的部位、范围、程度及继发改变,对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肠系膜动脉栓塞的临床与CT分析

    作者:赵秀平

    目的:分析肠系膜动脉栓塞的临床及CT表现,探讨其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2009年5月,我院诊治的肠系膜动脉栓塞22例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结果:CT直接显示肠系膜动脉栓塞6例,腹主动脉瘤伴附壁血栓累及肠系膜动脉开口处2例,肠系膜血管周围渗出5例,节段性肠壁肿胀、增厚,肠腔扩张,肠壁强化明显减弱或延迟强化20例.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肠系膜动脉栓塞的直接和间接征象.

  • 高频彩超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腾想;刘待霞;朱倩如;冯峥;娄志峰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应用高频彩超行腹部扫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追踪对比治疗前后声像图变化.并分析其与正常对照组淋巴结的不同点.结果:218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其淋巴结有明显的超声图像改变:淋巴结肿大,纵横比>2,淋巴结内显示较丰富的血流信号,RI 0.52~0.62,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血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典型的超声表现,高频彩超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肠系膜脂膜炎的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陈曦

    目的:探讨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MP)的MS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MP患者的MSCT表现,均行全腹部CT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并按CT诊断标准作出诊断。结果:8例均可见系膜密度增高伴脂肪组织肿块影,6例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2例伴软组织密度结节,增强扫描明显强化。7例见“脂肪环征”,4例见“假包膜征”,2例压迫邻近肠管,2例腹腔内见淋巴结影。结论:MSCT对MP的诊断有一定特征性,是诊断本病较为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作者:魏伟;梁红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常继发于感冒、腹泻等疾病.患儿表现发热、腹痛,还可伴有轻度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因与感冒症状十分相近,很容易与上感相混淆.本文对47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旨在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

  • 云雾状肠系膜CT分类及其病理

    作者:杨世锋;李文华;夏宝枢

    肠系膜是双层腹膜融合而成的皱襞,将肠管悬吊在腹后壁,起支持和固定作用,同时使肠管保持一定的活动性,为腹腔内的重要结构.它一方面为腹部病变扩散起到桥梁作用,另一方面对腹腔的积液、脓肿起分隔作用[1].肠系膜分小肠系膜和大肠系膜,它除含脂肪组织外,还含血管、神经、淋巴等组织,可发生多种原发性和继发性病变.由于肠系膜含脂肪组织多,在CT图像上,正常肠系膜脂肪和皮下脂肪及腹膜后脂肪密度相同,病理情况下,肠系膜密度增高,称为云雾状肠系膜(misty mesentery,MM),是诊断腹腔病变的重要线索.在临床影像诊断中,认识肠系膜的正常解剖及病变的影像表现,可为腹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完整的影像学信息[2].

  • 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1例

    作者:刘静;王荣品;黄平

    男,57岁,因"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2个月,加重1个月余"入院. 查体:腹软,中上腹部扪及一不规则软组织包块,未触及上缘,下达脐水平,右至右锁骨中线内侧 2 cm,可推动,质软,压痛明显. 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检查:胰腺左前下方见一密度欠均匀的团块状软组织肿块,大小9.3 cm×7.9 cm×9.7 cm,呈分叶状,病变与小肠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内见血管影(图1),静脉期病变进一步强化,其内血管强化程度较前减轻(图2),冠、矢状位见肿块邻近肠管受压推移,与肿块分界不清(图3,4). CT诊断为: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

  •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的护理

    作者:陈增蓉;戴红霞;成翼娟;朱红;李卡;陈惠蓉;陈咏梅;印义琼

    目的:探讨微创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低位、超低位、结-肛吻合术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低位直肠癌病人术前行心理护理和甘露醇顺式灌肠,术后保持肛门清洁,调节饮食,指导坐浴和缩肛运动.结果:本组术后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存在,保肛率100%.结论:围手术期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古玲玲;侯万玉;陈峰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为多因素疾 病,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 monary embolism,PE).在普通人群中,VTE 每年的发病率约为 1/100 000,接近1/3 有症状的VTE 发生PE,2/3 的患者表现为 单纯性DVT[1] .上肢和一些特殊部位,如肠系膜静脉、深静脉血 栓是少见的,在DVT 构成比中<10%[2] ,所以我们重点对下肢 DVT 的危险因素和可疑患者诊断进行分析.

  • 肠系膜纤维瘤病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

    作者:符涛;王文跃;周雷

    肠系膜纤维瘤病(mesenteric fibromatosis)是韧带样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is)的一个类型.韧带样纤维瘤病也称韧带样瘤(desmoid tumor)或侵袭性纤维瘤病,发生于深部软组织的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常向邻近的肌肉组织或脂肪组织内浸润性生长,切除不净极易复发[1].韧带样纤维瘤病通常发生于腹壁、腹壁外、腹腔内和肠系膜.其中,腹腔内和肠系膜发病率较低,仅占10%~20%[2].

  • 小肠梗阻的诊治现状

    作者:赵杰;宁守斌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 阻,为常见的急腹症,由多种因素引起.小肠梗阻(small bowel obstruction)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占肠梗阻的60% ~80%.但因小肠长约5 m,游离于腹膜内,并被肠系膜束缚形成多个复 合肠襻,其病因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较为困难.引起小肠 梗阻的病因较多,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肠黏连;(2) 肠道的良性及恶性肿瘤;(3)腹腔恶性肿瘤;(4)小肠疝形成.小肠梗阻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小肠梗阻的 治疗主要分为:(1)保守治疗;(2)手术治疗;(3)内镜下治疗.本文对小肠梗阻诊治进展加以综述,并就其新的发展方向作一 些探讨.

  •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付子文;李然;陈蓉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在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肠系膜损伤患者,全部患者在伤后1 h至3 d内行MSCT检查,其中15例患者行增强扫描,将肠系膜损伤的影像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并观察肠系膜损伤在CT上的各种征象.结果22例患者中,肠系膜脂肪间隙模糊22例、肠系膜积血15例、活动性出血1例、假性动脉瘤1例,伴有腹腔及盆腔积血9例,伴有肠道损伤10例.20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9例患者的MSCI、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结果相吻合,1例因呼吸运动伪影较重而漏诊.结论MSCT结合增强扫描能明确肠系膜创伤的范围、程度,所显示的造影剂外漏、假性动脉瘤是判断肠系膜血管性损伤的可靠征象,对急诊肠系膜创伤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小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误诊为卵巢肿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聂革联

    目的 报道小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误诊为卵巢肿瘤1例,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10岁的女性患者1例,间断性下腹痛1个月余,入院诊断为"卵巢肿瘤".入院后行腹腔镜探查术及腹腔镜辅助下小肠系膜肿瘤切除+肠吻合术.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小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结论 对于盆腔巨大囊肿应加强术前检查,腹腔镜探查术及腹腔镜辅助手术切除是目前诊治该病的有效手段.

  •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治疗策略的选择

    作者:李文毅;金毕;郑鸿;贾俊亚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 ,SISMAD)是指不合并主动脉夹层,而单独出现的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 是一种较少见的血管外科疾病[1] .由于临床症状和生化检查一般无特异性, 早期诊断困难.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有关该病的报道逐渐增加,但关于该病的治疗至今仍无一致的意见.本文总结并分析了武汉协和医院2008 ~2010 年收治的6 例SISMAD 患者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并回顾了相关文献,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原则.

  •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二例

    作者:上官昌盛;黄新天;陆信武;殷敏毅;田硕

    例1,患者男,58 岁,因"阵发性腹痛4 d"于2011 年3 月9 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10 年余,入院前4 d 出现下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无呕吐及腹泻,给予禁食、抗炎、对症治疗后,腹痛缓解,但夜间自觉腹痛症状明显,2 d前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后腹痛再次加剧.查体: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3 ~5 次/min,未闻及气过水声及高调肠鸣音.

  • 结肠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作者:张逸;张继;田为中

    患者男,64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伴腹胀及反酸、嗳气、食欲缺乏、体重减轻。体格检查:腹平、腹软、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蠕动波,上腹部轻度压痛,无肌卫、反跳痛,麦氏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无肠梗阻征象。CT检查(图1)示降结肠区域见软组织影增厚、呈囊实性改变的肿块影,边缘较光整,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MRI检查(图2)示降结肠局部管壁增厚,局部似见囊状改变, 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术中所见肿瘤位于降结肠中段,大小约8 cm×5 cm×4 cm,突破浆膜,近端结肠稍扩张,远端肠管塌陷,肠系膜根部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病理诊断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图3)。

  • 活体巨大肠系膜下动脉瘤一例

    作者:钟井松;陈君坤

    患者男,64岁,以左下腹不适3 d为主诉入院。入院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未见异常;血压130/85 mm Hg;体格检查发现中、下腹部搏动性包块。既往病史:患者10年前患高血压,一直口服降压药;家族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病史。患者行中、下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及腹腔大血管CT血管造影(CTA)检查,CTA表现为肠系膜下动脉近段见梭形瘤样扩张,大小约4 cm ×6 cm ×8 cm,瘤体近端肠管壁钙化斑伴管腔狭窄,瘤体以远肠管均匀增粗冗长,肠系膜下动脉供血区肠管及系膜轻度肿胀缺血改变;右肾动脉近段梭形膨胀,远段血管未见异常(图1~3)。64层CT诊断:肠系膜下动脉瘤,伴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狭窄;肠系膜下动脉增粗冗长伴左半结肠及系膜缺血改变。术中所见:肠系膜下动脉近端长段(大小约7 cm ×9 cm)瘤样扩张,其内充满鲜红血液,瘤壁少许附壁血栓形成;术中行动脉瘤瘤体切除并行肠系膜下动脉血管重建术。术后半年内多次随访,患者自诉除了时有血压升高外,无其他明显不适症状,仍然坚持口服降压药。

  • 介入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一例

    作者:赵克强;张小明;郭清旭

    患者男,39岁,"突发中上腹胀痛,停止排气排便3d"入院.腹部X线片示:中上腹小气液平,考虑不全肠梗阻,就诊与消化科,给予禁食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抑酸治疗效果欠佳,腹部疼痛不缓解,腹部增强CT:膜上动脉附壁血栓形成,以"缺血性肠病"转入血管外科.

  • 小肠上皮样血管肉瘤一例

    作者:杨洁;王琦;武希润;申慧琴;李丽

    患者男,72岁,主因食欲减退、乏力3个月,腹痛2周于2012年3月入院。大便为黑褐色,半个月体重减轻约3 kg。入院前曾于外院检查腹部超声发现右中下腹肠壁局限性增厚、回声异常伴周围异常回声(血块?),腹腔少量游离积液,给予抑酸、抗炎、对症治疗3d后病情无明显好转。入院查体:慢性病容,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软,右下腹及中下腹偏右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化验血红蛋白84 g/L,血沉:80 mm/1 h,大便潜血阳性(+);腹部X线片提示未见穿孔、梗阻迹象,右下示钙斑。腹部彩超示:肝囊肿,胆结石(多发),盆腔及脾周积液,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约1 ml暗红色不凝液体。转普外科手术探查见腹腔内大量积血,吸尽积血后于空肠距屈氏韧带200 cm处可见一肿物突破肠腔,大小约4 cm ×6 cm,边界不清与肠壁相融合,肿物处可见明确出血及大量陈旧性血块,肿瘤压迫周围肠管可见部分肠管缺血坏死,周围肠系膜可及肿大淋巴结。术中行小肠肿瘤切除(图1)+小肠部分切除+肠端端吻合术,手术过程顺利。病检结果回报示:上皮样血管肉瘤,肠周淋巴结可见瘤转移(2/3)。(小肠)送检肠管长约59 cm,管径1.3~2 cm,距近切缘3 cm处可见一溃疡(2.7 cm ×2 cm ×0.6 cm),溃疡处肠壁全层、肠管浆膜及肠系膜可见多处肿瘤性病灶,伴出血坏死。镜检(图2):瘤组织或弥漫成片或聚集成巢,伴有出血和多灶坏死。瘤组织内常见大小不等的不规则腔隙,衬附异型瘤细胞,单个瘤细胞或多个瘤细胞形成空腔包绕红细胞。免疫组化(图3):CK (+), Vim (+), EMA (-), CK7(+), CK20(-),CD117(-),P63(-),SMA(-),CEA(-),LCA(-),MC (-),CR(-),CD34(-),CD31(+),Ki67(+)80%。术后患者偶有左下腹疼痛、恶心、呕吐,13 d后症状缓解出院。院外随诊,1个月后患者出现食欲减退,进食量差,间断恶心、呕吐,拒绝医院就诊,渐出现恶病质,全身乏力,消瘦明显,完全卧床,2个月后患者死亡。

  • 卵巢转移性癌误诊为卵巢肿瘤蒂扭转一例

    作者:尹善德;王明凯

    患者女,21岁,未婚,有性生活史,因“自觉腹部膨隆1个月,突发下腹疼痛7 h”于2009-9-17的17∶00急诊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月经初潮12岁,(6~7)d/30 d,量中,痛经(+),近1个月自觉腹部逐渐膨隆,伴上腹部闷胀不适,无明显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无排便习惯改变及黑便,曾就诊于消化内科,给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7h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下腹部坠痛,腹痛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并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改变体位疼痛稍减轻,无放射痛,无发热、寒战。入院查体:T 37.6℃, P 120次/min,BP 125/75 mm Hg。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以右腹部明显,肠鸣音弱。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未见异常;宫颈光,举痛(+);因腹肌紧张,子宫、附件触诊不满意。经阴道彩超:子宫前位,大小4.1 cm ×4.0 cm ×2.8 cm,形态规则,实质回声均匀;宫腔线清,内膜厚0.5 cm,均匀;左卵巢3.0 cm ×1.3 cm,右附件囊实性包块,13.5 cm ×11.2 cm ×10.5 cm,界尚清,囊壁稍厚,血流较丰富,RI 0.44,实性部分较少,呈分叶状,内见血流信号,RI 0.37,囊性部分内见数条粗细不等光带部分成网格状,见血流信号为动脉;盆腔液体2.7 cm,内见稍密集细弱光点。入院初步诊断:右侧卵巢肿瘤蒂扭转?破裂?因患者腹痛持续不缓解且难以忍受,故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前位常大,右卵巢囊实性肿瘤,直径约12 cm,与部分大网膜黏连,肿瘤蒂部扭转360°,局部破裂(图1,2);左侧卵巢大小正常,表面散在结节;直肠窝腹膜可见散在米粒大小结节,盆腔血性腹水约300 ml。留取腹水送细胞学检测,切除左侧卵巢表面结节送病理,切除右侧附件,置取物袋取出,见肿瘤部分为实性,质脆,鱼肉样。术中冰冻病理提示“右侧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样腺癌可能性大”。因患者为Rh阴性AB血型,血库难以短时间夜间备血,术前已与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若术中冰冻提示为恶性或交界性肿瘤,暂行右侧附件切除术,待终病理回报后再次行卵巢肿瘤全面分期手术,故终止手术。术前留血查肿瘤标志物结果:CA125276(0~35) U/ml, CEA 15.46(0~3) ng/ml, CA125/CEA 17.8;CA19939.9(0~37)U/ml,AFP 1.12(0~9) ng/ml。术后石蜡病理回报:右卵巢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图3),腹水未见癌细胞,送检左侧卵巢表面结节为良性组织。充分肠道准备并备血,1周后二次开腹行全面分期手术。术中探查腹盆腔:子宫直肠窝及盆壁可见散在米粒大小结节,升结肠近肝曲处触及大小为5 cm ×4 cm包块,质硬,与肠系膜包裹黏连,子宫表面、左侧附件及大网膜外观未见明显异常,肝脾膈肌表面光滑。考虑右半结肠肿瘤卵巢转移可能,行全子宫+左侧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请普外科协助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后病理:(1)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标本:升结肠覃伞型中分化管状腺癌(图4),部分区域呈低分化腺癌分化,癌组织侵及浆膜外,回肠及结肠切缘未见癌;肠系膜淋巴结可见癌转移(5/16);慢性阑尾炎伴阑尾周围炎,未见癌。(2)全子宫、左附件、大网膜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标本:增殖期子宫内膜,慢性宫颈炎伴鳞状上皮化生;左侧卵巢及输卵管未见显著病变,左侧输卵管系膜囊肿;送检大网膜组织其内可见多个癌结节,大者直径0.5 cm;腹主动脉旁淋巴结(0/5)、左盆腔淋巴结(0/15)、右盆腔淋巴结(0/11)、骶前淋巴结(0/8),均未见癌转移;卵巢动静脉未见癌栓。复习前次病理切片后得出终结论:升结肠管状腺癌,伴肠系膜淋巴结、大网膜及右侧附件转移。后诊断为:(1)升结肠中分化管状腺癌晚期;(2)右卵巢转移性腺癌伴扭转破裂。转普外科以FOLFOX4(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化疗8次,但化疗结束后仅半年左右即出现全身广泛转移。

1581 条记录 8/80 页 « 12...567891011...798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