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龄儿童配戴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冲达;李梅;褚仁远

    目的:探讨低龄儿童配戴硬性接触镜(RGP)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62眼的6~8岁低龄儿童进行RGP配戴,观察患儿的RGP配戴和适应情况、视力矫正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有56眼戴框架眼镜时被诊断为弱视的患者,其中21眼(37.50%)在戴RGP镜后矫正视力≥0.8.62眼均一次配戴成功,2 w内均能适应全天日戴.3个月随访时有17例(47.22%)自己独立配戴,12例(33.33%)自已独立清洗,无角膜擦伤或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有29例(90.62%)患儿家长对配戴RGP表示满意.结论:低龄儿童是适合配戴RGP的,配戴RGP安全有效,但要倍加小心,注意随访.

  • 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治屈光不正的效果

    作者:王静;谢培英;郑英德;李秉娣;郑燕;梁宗钦;王通

    目的:观察透气性硬性接触镜(RGPCL/5uper.0EX)矫正屈光不正的效果、使用安全程度以及配戴者的适应情况.方法:对来本中心验配RGPCL的36例患者72眼,根据屈光度、角膜曲率和配适情况,选择适合的镜片.分别于戴镜1 w、1个月、3个月后进行戴镜视力、眩光对比敏感度、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角膜地形图和裂隙灯等各项眼科检查.结果:配戴RGPCL可以获得良好的矫正视力,尤其对高度近视、高度散光矫正效果明显优于框架眼镜(P=0.005).部分戴镜眼对比敏感度比戴框架眼镜眼有提高.配戴RGPCL的舒适度较好,但初戴者需要数日的适应.戴镜前后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均无明显变化.戴镜后未见有严重的角结膜并发症.结论:RGPCL矫正屈光不正是安全有效、容易被接受的,并且明显优于框架镜.

  •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远视漂移患者行屈光性晶状体手术一例

    作者:

    病例特点:患者,男,51岁,19年前曾于外院行"双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术后早期自觉远近视力均较满意.2010年2月因"双眼视近物不清10余年"至我院就诊,入院全身检查无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裸眼远视力:0.3,矫正视力:0.8 (+3.50+1.50×160),左眼裸眼远视力:0.2,矫正视力:0.8( +3.50+ 1.00×175),双眼角膜透明,中央3 mm视轴区外见12条放射状疤痕,KP(-),前房深浅正常,闪辉(-),晶状体透明,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双眼RK术后远视漂移.患者因工作需要良好的中距离视力,且不愿配戴眼镜,经充分沟通后,于2010年2月先后行双眼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右眼IOL置换术.

  • RESTOR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拟调节力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玉枝;李海祥;但婷婷

    目的:研究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拟调节力。方法将180例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而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1周后、1个月后和3个月后的远近视力和裸眼视力,以及两组患者的拟调节力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矫正远视力、矫正近视力和裸眼视力均稳步提高,手术3个月后,裸眼视力合格的比例达到87%。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周视力即稳定,大约有70%患者的矫正远视力和矫正近视力达标,裸眼视力只有10%的患者达标。手术1周后,实验组患者的拟调节力可以达到-2.5,而对照组患者的拟调节力仅有-0.8。手术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拟调节力可以达到-3.2,而对照组患者的拟调节力仅有-1.1。生活质量方面,实验组患者有95%的患者的生活质量达标,而对照组患者的这一比例仅为61%。结论接受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手术的患者的拟调节力明显提高。

  • 散瞳后高阶像差对矫正视力的影响

    作者:王泽欧;朱俊杰;苏佳丽;顾雪芬

    目的探讨散瞳后高阶像差对矫正视力的影响.方法从2004年5月至2004年9月在我院屈光中心接受诊治的近视患者中,经散瞳后矫正视力下降的患者28例(46只眼),同期接受诊治的散瞳前后矫正视力无变化的患者62例(120只眼)作为对照.观察分析眼球高阶像差与矫正视力的关系.结果矫正视力下降眼的平均高阶像差RMS与矫正视力未下降眼的平均高阶像差RMS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彗像差和球像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像差大小与矫正视力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0.89),并成负相关系.结论彗像差和球像差是影响散瞳后矫正视力的主要因素;屈光不正矫正中应考虑像差因素对矫正视力的影响.

  •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检影验光中光影形态与矫正视力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泽欧;张悫;尚志宏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不同时期检影验光中的光影形态与矫正视力的关系及其机理.方法对1998年5月至199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PRK和LASIK),并随诊6个月以上,资料完整的235例(其中PRK89例,175只眼;LASIK146例,287只眼,共462只眼)患者术后检影验光中的光影形态与矫正视力进行了动态观察分析.结果手术后检影验光中光影分为规则(光带直而等宽且边界清晰)与不规则(光带弯曲或边界不清晰或不等宽或兼有之)两种类型.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同时期内检影光影形态规则眼佳矫正视力下降百分比明显低于光影不规则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检影中光影随时间推移有逐渐变规则的趋势,佳矫正视力下降百分比也同时下降;PRK术后光影形态及矫正视力下降百分比的变化与LASIK相比较为明显.结论检影验光中光影形态反映了角膜等屈光组织的光学性能及状态,是评价角膜屈光手术疗效及预后的独特、简便、有效的方法.

  • 结核性脉络膜炎1例

    作者:郗晓云;刘茹;武正清

    患者女性,19岁。因右眼视物不清、逐渐加重2 d来我院首次就诊。眼部检查:右眼矫正视力0.1,左眼矫正1.0,双眼外眼均无异常,眼前节(-)。右眼视乳头色泽正常、界限清晰,视网膜血管静脉增粗,A:V约1:3,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黄斑旁鼻侧可见一个约1PD大小黄白色隆起病灶(图1);左眼眼底正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右眼病灶早期呈现高荧光,晚期有明显荧光素渗漏(图2)。眼部B超检查:显示右眼后极部视网膜浅脱离。 OCT示:右眼黄斑鼻侧视网膜有一约1 PD大小渗出性隆起病灶,神经上皮层脱离。纯化蛋白衍生物试验(0.1ml,5IU)呈强阳性。血常规、血沉、TORCH十项病毒血清学检查均正常。 X胸片未见异常。拟诊为结核性脉络膜炎疑似病例,给予抗结核治疗,口服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乙胺丁醇,同时口服泼尼松龙30mg,每天1次,共14 d。

  • 眉弓部毛母质瘤伴骨化及感染1例

    作者:李蓉

    患者女性,71岁。因发现右眉弓部包块60年就诊。患者60年前碰伤后偶然发现右眉弓颞侧一处肿物,直径约1 cm,不伴红肿疼痛,未治疗。3个月前,患者搔抓肿物后长大,周围皮肤轻度红肿,用戒指刮摩、碘酒消毒后红肿加重,伴有疼痛,且肿物顶部破溃,患者遂到本院就诊。体格检查:双眼矫正视力0.8,眼前节(-),眼底(-);右眉弓颞侧可见一大小为2 cm ×2.5 cm肿物,质硬,色暗红,轻微突出皮面,与皮肤黏连,压痛,顶部破溃,有脓血流出,周围皮肤红肿,其余面部皮肤未见明显异常;全身情况良好,体温正常,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眼眶CT(图1)示右眼眶外上方异物或钙化。考虑诊断为右眉弓部肿物(异物)伴感染,给予全身及局部抗感染治疗5d后,局部红肿消退,无明显疼痛,无分泌物流出,随即给予手术切除肿物。采用肿物表面横行切口,见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局部少许皮肤坏死,充分分离肿物,出血较多,可见大小约1.2 cm ×0.8 cm ×0.3 cm不规则质硬肿物,无包膜,表面不光滑,内可见白色钙化样颗粒(图2),切除肿物及粘连坏死的皮肤后分层对位缝合,送病理。病理检查(图3,4)示毛母质瘤伴骨化。

  • 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致双眼激素性高眼压1例

    作者:师蓉;侯旭;胡丹

    患者男性,15岁。因“双眼反复胀痛2个月余”来诊。患者于2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不清,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双眼春季角结膜炎”,给予“曲安奈德”双眼球结膜下注射。1周后自觉双眼胀痛不适,给予降眼压药物(噻吗洛尔)治疗,效果欠佳,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可,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查体:视力:右眼0.25,左眼0.3。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1.0。眼压:右眼44 mmHg,左眼48 mmHg (1 mmHg=0.133 kPa)。双眼结膜充血(+),下方球结膜可见局限性黄白色隆起、无水肿(图1,2),角膜透明,KP(-),前房中深,房水闪辉(-),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圆,直径约4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房角镜检查示:双眼房角开放,色素0级。辅助检查:眼部B型超声、视野、视盘O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UBM检查示:双眼房角开放,虹膜平坦。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验指标无特殊。初步诊断:(1)双眼激素性高眼压,(2)双眼屈光不正。入院后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噻吗洛尔、布林佐胺),监测24 h动态眼压变化:右眼峰值38 mm-Hg,低谷20 mmHg,差值18 mmHg,左眼峰值36 mmHg,低谷21 mmHg,差值15 mmHg。加用降眼压药物(溴莫尼定、曲伏前列素),监测24 h动态眼压变化:右眼峰值34 mmHg,低谷16 mmHg,差值18 mmHg,左眼峰值33 mmHg,低谷18 mm-Hg,差值15 mmHg。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取得知情同意后,手术取出球结膜下曲安奈德,术中可见Tenon囊内曲安奈德团块沉积,与结膜下组织粘连紧密(图3,4)。术后第1天,未应用任何降眼压药物,测眼压:右眼38 mmHg,左眼25 mmHg,遂局部应用降眼压药物(噻吗洛尔、布林佐胺);术后第2天测眼压:右眼19 mmHg,左眼20 mmHg;术后第3天测眼压:右眼19 mmHg,左眼18 mmHg,予以出院。2周后复查,视力:右眼0.25,左眼0.3;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1.0;眼压:右眼20 mmHg,左眼18 mmHg,停用局部降眼压药物。1个月后复查,视力同前;眼压:右眼15 mmHg,左眼16 mmHg。3个月后复查,视力同前;眼压:右眼16 mmHg,左眼14 mmHg,未继续用药。未再来诊。

  • 内斜视术后继发A型外斜视1例

    作者:崔兰;牛建军;李顺利;马效工;米静

    患者,女,17岁。因“内斜视术后6年伴左眼外上斜5年”于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曾于2002年5月在外院诊断“双眼屈光不正(远视)、双眼弱视、内斜视”,戴眼镜矫正视力,行弱视治疗5年(具体度数不详);2007年2月因诊断“共同性内斜视、双眼屈光不正(近视)”,双眼矫正视力1.0,眼位检查:角膜映光法左眼+10°~+15°,在外院全麻下行左眼内直肌后徙7 mm,术后2天查眼位正位(既往病历中无手术前、手术后斜视度数及检查的详细情况),1年后其家长发现患者左眼偏上、偏外侧斜,无眼球运动受限及复视。此次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1矫正-3.75DS=1.0,左眼0.06矫正-4.25 DS~0.75 DCX175°=1.0,双眼睑裂大小对称,眼部前、后节未见明显异常,无眼球突出或凹陷,无复视;眼位检查:角膜映光法左眼-15°L/R<5°,交替遮盖法右眼外下→正、左眼外上→正,遮盖去遮盖法双眼未发现有上漂现象;眼球运动检查:左下注视时左眼落后;戴矫正眼镜行同视机检查(他觉):-12°L/R6°,无双眼单视功能,AC/A=2.67,A-V现象:上转25°-20△ L/R5°,下转25°-42△L/R6°;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检查(裸眼):33 cm 右眼注视-20△ L/R10△,左眼注视-22△ L/R12△;5 cm右眼注视-20△ L/R 8△,LEF -22△ L/△R 10△;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检查(戴矫正眼镜):33 cm右眼注视-18△ L/R10△, LEF -20△ L/R10△;5 cm 右眼注视-20△ L/R 10△,左眼注视-20△L/R 12△;基础麻醉下行左眼内直肌探查+前徙术,术中见左眼内直肌附着于内侧角膜缘后13 mm处,在原附着点之后偏下方约3 mm,充分暴露内直肌做双套环缝线,缝线固定于角膜缘后5.5 mm原内直肌附着点处的巩膜表面,术后一周眼位检查:角膜映光法左眼-5°L/R<5°,交替遮盖法右眼外→正(微动)、左眼外上→正(微动),遮盖去遮盖法双眼未发现有上漂现象;眼球运动检查:左下注视时左眼稍落后;戴矫正眼镜行同视机检查(他觉):-4°L/R3°,AC/A=2.67,A-V现象:上转25°-8△L/R3°,下转25°-16△ L/R3°;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检查(裸眼):33 cm 右眼注视-8△L/R7△,左眼注视-9△L/R8△;5 cm右眼注视-8△ L/R6△,左眼注视-9△L/R6△;随访半年,复查眼位:角膜映光法左眼<-5°L/R<5°,交替遮盖法右眼外→正(微动)、左眼外上→正(微动),遮盖去遮盖法双眼未发现有上漂现象;眼球运动检查:左下注视时左眼稍落后;戴矫正眼镜行同视机检查(他觉):-3°L/R3°,AC/A=2.67,A-V现象:上转25°-8△L/R3°,下转25°-15△L/R3°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检查(裸眼):33 cm 右眼注视-8△L/R6△,左眼注视-8△ L/R7△;5 cm右眼注视-8△ L/R 6△,左眼注视-8△ L/R6△。

  • 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伴眼肌增粗1例

    作者:王薇;黄映湘;沙艳会

    患者女性,64岁.主因双眼干涩,于2010年4月26日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眼科.既往史:患者于1963年曾患肺门淋巴结结核,抗结核治疗后好转.2004年行右卵巢畸胎瘤切除术.2009年曾患三叉神经走行处带状疱疹,导致右眼疱疹性角膜炎、虹膜炎,右眼视力下降仅余光感,予激素类滴眼液局部用药后视力逐步恢复.目前眼部检查:双眼裸眼视力均为0.8,矫正视力为1.0.右眼瞳孔偏鼻上方可见虹膜粘连,左限于鼻侧、上方及颞侧球结膜下可见粉红色"鲑鱼肉"样肿物(图1).B超检查提示:双眼玻璃体后脱离,除此,双眼外直肌、内直肌、下直肌的肌腹及肌止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粗,且肌肉表面回声欠光滑;除此之外,患者右眼球壁下可探及无回声缝隙状暗区,其边界清晰;于左眼眶内亦可探及多个类圆形无回声小暗区,与视神经邻近,边界清晰(图2,3).

  • 脉络膜血管瘤继发视网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囊肿1例

    作者:李晓霞

    患者,男性,59岁,主因左眼渐进性视物不清2年、上方黑幕遮挡5个月入院.体查:全身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未见异常.眼部情况:视力右眼0.6,左眼0.02,矫正视力不增进.右眼外眼及眼底大致正常.左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瞳孔(-),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盘色正常,边界清,鼻侧视盘缘起至周边部视网膜呈青灰色,隆起约5D.隆起之鼻下方隐约见淡红色实性肿物,边界大小不清.后极部视网膜灰白色,黄斑部中心凹反射消失.

  • 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合并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

    作者:吴学今

    患者女性,12岁.因视远不清而来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0.4,矫正视力:右眼1.0,左眼1.0.双眼前节(-).右眼底鼻侧片状暗红色类园形串珠样改变,其鼻侧伴出血,下方见硬性渗出.

  • 双眼锯齿缘离断视网膜脱离3例

    作者:李妍;王丽丽

    患者,男,22岁,学生.因"左眼视物不清伴鼻上方暗影遮挡1年"于2006年4月25日于我院就诊.眼部检查:低度近视,视力:右0.3,左0.04(矫正视力不提高),双眼前节正常,双眼玻璃体及棕色色素颗粒.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3例

    作者:陶静;王作先

    例1,男,63岁,农民.以双眼并发性白内障、2型糖尿病入院,于2003年2月26日在局麻下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顺利.术中植入+22D人工晶状体(爱尔康),无后囊破裂,未发现晶状体皮质残留.术后第3天出院,出院时角膜透明,房水闪光(-),KP(-),瞳孔圆,对光反应存在,人工晶状体位置良好,矫正视力0.6.出院后2月时出现右眼红痛,视力下降,来本院检查:右眼视力手动/10cm,睫状充血,角膜轻度水肿,前房积脓,瞳孔直径约1.5cm,虹膜后粘连,人工晶状体前灰白色前膜形成,眼底看不清.诊断为右眼人工晶状体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2型糖尿病.应用消炎痛、糖皮质激素、胰岛素、阿托品、典必殊滴眼液治疗.右眼充血症状有所减轻,前房渗出无明显吸收,1周后行右眼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取出术,术中切除浑浊玻璃体,全身继续应用消炎痛、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胰岛素治疗.炎症控制,前房渗出吸收,眼底可见.玻璃体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半月后出院,矫正视力0.04,随访1年无复发.

  • 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细胞营养不良误诊1例

    作者:由新英;李军

    患者,男,10岁.因双眼角膜自幼发白以先天性青光眼入院.曾先后在两家市级医院就诊,均诊为先天性青光眼.入院查体:双眼视力均为指数/1米,矫正视力不提高,双眼球结膜不充血,角膜呈弥漫性水肿、增厚,横径11.5mm,前房深度正常,瞳孔直径4mm,圆,对光反射灵敏,眼底窥不清.眼压:OD5.5/5≈17.30mmHg,OS5.5/5.5≈15.88mmHg,双侧水平性眼球震颤.

  • 双眼无晶状体眼同时并发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例

    作者:卢燕

    患者,女,32岁.1992年7月因双眼视力逐渐下降,于当地医院诊为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并行双眼白内障单纯囊外摘出术,术后双眼矫正视力0.2,2002年5月无诱因突然出现双眼视物不清,眼前黑影遮挡,无眼红、眼痛,急去当地医院就诊,经保守治疗无效,于2002年8月来我院求治.

  • Sturge-Weber综合征合并青光眼2例

    作者:荣亮;任大元;于俊丽;房强

    例1,男,20岁.右眼视力明显下降伴酸胀半年.半年前发现双眼视力下降,在外院检查,左眼矫正视力1.0,右眼不能矫正.问病史得知患者5岁、7岁时,曾有2次癫痫发作史.出生后右侧眉弓即有片状血管瘤.

  • 先天性视网膜皱襞1例

    作者:余金龙;杨明慧

    患儿女,5岁.半年前体检发现双眼视力不佳.全身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3,左眼:0.05.矫正视力:右眼:-1.00D -0.50DC×75°= 0.08,左眼:-0.75D -0.50DC×25°=0.06,双眼内斜10°,水平细微眼球震颤,尤注视时明显.眼底检查可见双眼颞侧视网膜各有一束卷起的皱襞,右眼宽约1PD大小,左眼宽约1.5PD大小,呈黄白色,起自视乳头并覆盖视乳头,呈带状横越黄斑部向周边延伸至锯齿缘,并有与之平行走行的血管,皱襞两侧边缘陡峭.

  • 老年性白内障自行吸收1例

    作者:杨继华

    患者男,73岁.左眼失明已10年,曾在本市某医院诊断为左眼老年性白内障,否认眼球胀痛病史.1998年7月2日因右眼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收住院,入院后检查Vod数指/50cm,Vos数指/10cm,矫正视力无进步.左眼角膜透明,KP(一),前房加深,前房内未见晶状体核及玻璃体、虹膜震颤、色素脱失、萎缩变薄,但无前后粘连.瞳孔正圆,直径4.5mm,直接对光射迟钝,双星明滴眼液散瞳后检查,瞳孔区可见灰白色半透明膜状物,该膜状物在瞳孔区下半部增厚,状如一底朝下的三角形.查眼底见玻璃体腔内有大量尘状黑色混浊物及少许絮状混浊,视乳头苍白,边界清楚,C/D=0.8,眼底呈豹纹状,视网膜未见渗出及出血灶,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消失.眼压右17.30mmHg,左28.49mmHg.右眼除晶状体混浊外未发现其它异常.眼B超检查未发现左眼玻璃体腔内有晶状体核.

374 条记录 12/19 页 « 12...9101112131415...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