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ADMA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美容;李元建;江俊麟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蓄积不仅加速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还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ADMA可通过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减少NO合成,促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介导糖尿病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 Chemerin、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

    作者:陈春莲;王志成;易玉芳;唐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hemerin、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单纯2型糖尿病和30例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chemerin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同时测定各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LD-C)、空腹胰岛素(FIns)、颈动脉内膜厚度等.结果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chemerin、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血清chemerin、CRP水平与收缩缩压、FPG、HbA1c、LDL-C、FIns、颈动脉内膜厚度等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chemerin、CRP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子,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

    作者:孙振杰;于锦萍;张莉;孙鹏;薛瑞凤;黄金玮;何翠玲;王颖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716例T2DM患者,检测血清25(OH)D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肝肾功能、血钙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根据颈动脉IMT分为IMT增厚组(IMT>0.9 mm)和IMT正常组(IMT≤0.9 mm)两组,比较两组间血清25(OH)D水平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IMT增厚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IMT正常组;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年龄、收缩压、糖尿病病程、hs-CRP、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bA1c及腰臀比呈正相关(P<0.05),与25(OH)D、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P<0.05);血清25(OH)D与颈动脉IMT、HbA1c、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甲状旁腺素及空腹血糖呈负相关(P<0.05),与空腹C肽呈正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缺乏可能与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

  • L-选择素与糖尿病血管病变

    作者:陈永生;王中琰

    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与血小板活化及内皮受损、血管内皮功能减退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证实,L-选择素通过促进白细胞与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粘附造成内皮损伤和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L-选择素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将为临床诊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提供新的思路.

  • NE在预测糖尿病所致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

    作者:魏世刚;曾光群;彭倩;陈艳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预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彭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住院的181例糖尿病未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为A组,88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为B组,同期选取3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并比较各组血清NE水平差异,并按是否发生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以筛选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判定不同截断值时曲线下面积的变化.结果 B组NE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对照组[(136.76±20.55)μg/L vs.(23.29±2.27)μg/L vs.(21.78±6.7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NE水平(OR=1.96,95%CI:1.21~3.18)与病程(OR=4.08,95%CI:1.57~10.57)均为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NE截断点取8μg/L时曲线下面积取大值0.94,此时灵敏度为96.6%,特异度为90.1%.结论 血NE作为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诊断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糖尿病住院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斑块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周谢达;陈妍;肖黄梦;林健才;李延兵;肖海鹏;曹筱佩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斑块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并探讨其与糖尿病其他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329例住院糖尿病患者,根据颈部及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结果 ,分为非斑块组(A组,n=99)、单纯颈动脉或下肢动脉斑块组(B组,n=115)以及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复合斑块组(C组,n=115),分析临床因素及生化指标与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斑块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其与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斑块发病率达69.9%,与年龄(OR=2.065,P=0.000)、收缩压(OR=1.465,P=0.088)、舒张压(OR=0.698,P=0.093)、尿微量白蛋(OR=1.5815,P=0.05)相关.复合斑块组糖尿病足、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大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大于非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外周大血管病变发病率高,且在早期糖尿病患者中广泛存在,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同时合并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斑块者发生心脑事件风险明显增加.

  • 加味桃核承气汤对糖尿病大鼠血糖、 血脂及大血管病变的影响

    作者:古玉梅;朱章志;许帅;邓小凤

    目的 探讨加味桃核承气汤防治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模型组、 二甲双胍组、 加味桃核承气汤1号方组(中药1组)、 加味桃核承气汤2号方组(中药2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高糖高脂饮食6周后通过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40 mg·kg-1建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采用等量蒸馏水灌胃,中药1组、2组分别采用加味桃核承气汤1号方、2号方5.4 g·kg-1灌胃,二甲双胍组采用二甲双胍研磨溶液0.156 g·kg-1灌胃.8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糖、 血脂变化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胸主动脉PI3K、Akt的染色情况,QRT-PCR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PI3K、Akt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1、2组均能显著降低血糖、 血脂及PI3K mRNA、Akt mRNA水平(P<0.01),减少PI3K(p85)、Akt蛋白在大鼠胸主动脉的表达.其中,加味桃核承气汤2号方较1号方更能有效降脂、 降糖(P<0.01);与二甲双胍组比较,中药2组能更有效降低PI3K mRNA、Akt mR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味桃核承气汤能够有效防治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PI3K、Akt mRNA的表达以及降低血糖、 血脂有关.此外,加味桃核承气汤2号方较1号方更能有效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载脂蛋白M在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杰;刘艳;郭晖

    载脂蛋白M(apoM)是近年来人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的一种脂蛋白,主要存在于人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中,仅少量存在于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GRLP)及低密度脂蛋白(LDL)中.apoM免疫化学染色及apoM mRNA原位杂交均证实,apoM在人类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1-2],因此,apoM在体内可能有与肝脏脂质及脂蛋白代谢有关的特殊功能,故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即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密切关系.另外,肥胖患者血浆apoM浓度与瘦素呈正相关,而肥胖能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此外,神经体液因素在糖脂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而人类apoM基因定位于6号染色体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Ⅲ区,该区很多基因都与免疫反应有关,并且apoM基因非常靠近TNF-α和淋巴毒素基因,因此,apoM也可能与免疫反应系统有关,或者被某些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调节.总的来说,apoM在脂质代谢紊乱和免疫防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对此作一简单综述.

  • Ⅱ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宏初;吴恒莲

    目的探讨血脂变化与Ⅱ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检测6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4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脂水平,比较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患者及无伴大血管病变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100(Apo B10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其中伴大血管病变患者升高更为明显;经治疗后随血糖下降上述脂质水平降低,但伴大血管病变组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糖对血脂水平有一定影响;血清TG、TC、Apo B100水平升高与Ⅱ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关.

  •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综合治疗

    作者:王红武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指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累及心、脑、肾及周围血管等.它在糖尿病人中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与长期慢性的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1].因此,对糖尿病的治疗,要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除了控制血糖,对其与大血管病变相关的危害因素也需积极治疗,才能减少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危害性,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文对预防糖尿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控制血指以及控制血压等作一简要综述.

  • 内脂素、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作者:刘树娇;唐灵;陈春莲;王志成

    2型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并发症更是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大血管病变就是原因之一.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与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因子和内脂素有关[1].研究已经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密切,被认为是血管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文旨在了解内脂素、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PAI-1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作者:杨伟;王立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是指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常见疾病是冠心病、脑卒中和下肢动脉硬化、坏疽等.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一般的动脉粥样硬化 (AS)在组织病理学上并无差异 ,但其发生早、进展快、预后差 ,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率高的原因是多因素的 ,以往研究认为肥胖、高血压、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等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特别是目前认为 AS具有炎症反应的参与 ,而糖尿病是 AS的等危症.因此 ,炎性标志物与大血管病变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

  • α-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反应1例

    作者:秦燕;贾妍

    患者男,91岁,因心悸发作并加重1 d就诊,门诊以"稳定性心绞痛、阵发性心房纤颤、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收入院.入院时检查血常规基本正常,血糖为7.57 mmol/L,甘油三酯为2.30 mmol/L.治疗期间患者自述双脚行走时有麻木感,为防止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在强化降糖的基础上,给予α-硫辛酸注射液(规格为12 mL:300 mg,德国Stada公司,批号为20000466)600na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首次用药时滴速为60滴/min,输注约20 min后,患者反映输注部位疼痛、耐受不佳.

  • 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雅琴;李社莉;李亚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serum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将211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T)组、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L)组、合并颈部动脉粥样硬化(C)组、合并下肢动脉兼颈部动脉粥样硬化(LC)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多重比较分析显示,L组、C组、LC组的NLR均数均大于T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LR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NLR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存在相关性.

  • 参芪复方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KK-Ay小鼠主动脉基因表达影响的拆方研究

    作者:富晓旭;周飞;高泓;覃海知;李海洋;晁俊;方传明;谢春光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研究参芪复方及其拆方组分中药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KKAy小鼠主动脉的作用,以分析参芪复方配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方法:8周龄SPF级雄性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参芪复方组、益气养阴组、活血组.予高脂饲料及添加L-NAME的纯净水连续饲养8周,建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模型.造模后分别予生理盐水、参芪复方全方、益气养阴组分和活血组分中药对各组进行灌胃干预,疗程8周.干预后第8周末处死全部动物,取腹主动脉做HE染色及全表达谱芯片.结果:第8周末,参芪复方组动物主动脉病理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益气养阴组和活血组动物组织病变程度较模型组轻,但较参芪复方组为重.差异基因分析显示,参芪复方可能通过调节膜偶联蛋白在膜泡运输中的相互作用、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MAPK信号通路和花生四烯酸的代谢等信号通路,调节了糖脂代谢、细胞凋亡、分化、增殖及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对整体的调节作用优于益气养阴组及活血组作用之和.结论:参芪复方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KKAy小鼠主动脉的基因表达有着广泛的正面调节作用,其疗效依靠药物之间的合理配伍、协同增效,共同达到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

  • C反应蛋白表达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意义

    作者:唐大春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将T2DM患者60人随机分为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每组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检测病人血清中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CRP水平.结果:2型DM患者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有大血管并发症组显著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5),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水平是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P与T2DM的发生相关,升高的CRP是促使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 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脑梗死35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悦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导致慢性并发症特别是血管并发症的病理基础之一.老年糖尿病占糖尿病总人数的50%.高血糖是老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特别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冠心病、脑梗死又是老年糖尿病的两大主要并发症.也是导致老年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现将我院内科1999~2003年收治的35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脑梗死的病例分析如下.

  • C反应蛋白和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明秀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将70例T2DM分为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33例)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37例),正常对照组(35例).对所有纳入对象测定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和CRP水平.结果:2型DM患者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有大血管并发症组显著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5),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CKP水平可能是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P与2型DM的发生相关,升高的CRP可能是促使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 脂代谢紊乱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探讨

    作者:彭捷;巴俊强;陈丽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病变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且大血管病变为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占糖尿病死亡原因的65%~75%)[1],研究表明,除高血压及高血糖外,血脂代谢紊乱也是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糖尿病血脂紊乱特点为: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小而密LDLD为主,Grundy称之为"血脂异常三联征[3].以此探讨脂代谢紊乱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

  •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作者:霍永佳;陈丽;孙蓉蓉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脂代谢紊乱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明了,本研究旨在讨论血脂异常与老年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为老年糖尿病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50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