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清开灵联合丽珠赛乐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30例
1997年1月~1999年2月,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开灵联合丽珠赛乐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30例,并与常规用能量合剂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 病例选择当地有腮腺炎流行,临床上均有明显的一侧或两侧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有发热(38~39℃以上),头痛,恶心、呕吐,周围血白细胞升高〔(10~15)×109/L〕,淋巴细胞相对较多;脑电图所见轻~重度异常;脑脊液检查: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细胞数(20~300)×106/L,糖、氯化物均正常。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细胞凋亡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临床上是以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疼痛,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为特征,病程数天或数周,可长达3个月.临床病程一般为自限性,少见有患者出现复发的现象.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实,HNL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有T淋巴细胞,尤其是细胞毒T细胞的凋亡和增生.本文作者就近几年有关HNL的细胞凋亡的研究作如下综述.
-
癌症中的白细胞异常
在正常情况下,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各种成份比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不会见到幼稚白细胞,患癌或经化、放疗,可出现造血系各种异常.肿瘤科医务人员、病人和家属都应了解才能正确处理,避免精神、身体和经济上损失.
-
成人still病误诊为肝硬化1例
成人still病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临床以长期发热、皮疹、关节炎或关节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伴周围血白细胞及粒细胞增高,部分患者可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及系统功能损害,在临床上极易误诊.笔者遇到1例肝脏损伤严重,曾误诊为"肝硬化"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
疑难病例析评第76例发热-干咳-右膝关节肿痛-双侧胸腔积液伴左侧液气胸-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
病历摘要患者男,52岁,因发热、干咳10 d,右膝关节疼痛8 d,于2003年入院.患者2003年11月21日因头痛、发热、干咳1 d就诊于当地医院,当时体温38.7℃,无胸闷、气急及呼吸困难,无盗汗.血常规:白细胞18×109/L,中性粒细胞0.82.X线胸片:两下肺炎性阴影.B超:左侧少量胸腔积液.予阿奇霉素、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等抗感染治疗后,体温仍波动于39℃左右.为进一步治疗转来本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3℃,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无紫绀,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0次/ min,律齐,各瓣膜区未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下未及.右膝关节皮温增高,有压痛,无肿胀.主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周围血白细胞9.7×106/L,中性粒细胞0.87;肝肾功能和血清电解质在正常范围.
-
化湿清热法为主治疗外科术后长期发热22例X
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22例术后发热者体温在38.5 ℃以上,经多种抗生素及清热 解毒中成药治疗半个月仍无效。男14例,女8例;年龄25~48岁,平均(36.6±4.2)岁。发 热时间15~52日,平均21.2日。周围血白细胞(4.2~18.2)×109/L,平均8.8×109/L,其中>10×109/L者13例。所有患者血及体液(引流液)培养均未发 现致病菌。1.2 治疗方法:停用抗生素,继续输液,维持水、电解质 、酸碱 平衡,同时采用化湿清热法为主的中医治疗,以蒿芩清胆汤加减。处方:青蒿15~30 g,生 柴胡12 g,黄芩10 g,枳实10 g,大黄6~15 g,竹茹10 g,半夏10 g, 陈皮10 g,茯苓15 g,车前子10 g。热盛者加生石膏30~45 g,知母10 g;痰湿明显者加苍术10 g,砂仁10 g; 失血多而气血虚者加生黄芪15~30 g,当归10 g;阴虚者加生地15~30 g,玉 竹10 g。观察15日。1.3 疗效标准:治愈:体温降至正常,维持3日以上,症状消失;有效 :治疗后高体温下降1℃以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疗效达不到以上标准。2 治疗结果 治愈1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4%。有效者平均服药时间8.2日。
-
1例成人Still病合并脑出血的护理
成人Still病(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AOS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长期间歇性发热、一过性多形性皮疹、关节炎或关节痛、咽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增高和肝功能受损等系统受累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多侵犯关节和浆膜组织,具有全身受累的表现及免疫异常,抗生素治疗无效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故认为是一种感染性变态反应.感染在急性期起一定作用,变态反应则在整个病程中起作用.大多患者不遗留关节强直、畸形等后遗症.
-
白芍总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周围血象变化的影响
为了解白芍总苷(TGP)对已有周围血白细胞减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
成人斯蒂尔病
斯蒂尔(Still)病是指发生于儿童的原因不明的全身型慢性关节炎,而成人Still病(adult onset still disease,AOSD)是指成人发生的Still病,是以发热、皮疹、关节炎或关节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伴周围血白细胞增高、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系统受累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过去曾称为变应性亚败血症、Wissler综合征、Wissler-Fanconi综合征、超敏性亚败血症等,1987年以后统一命名为成人Still病,并且认为是一种独立性疾病,它既包括成人发病的Still病,也包括儿童期发生的Still病迁延至成人期复发的连续性病例(儿童型成人Still病).儿童的Still病与成人Still病除发病年龄不同外,临床表现差异不大[1],目前基本认为是同一种疾病.过去曾认为AOSD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现在大多认为AOSD的发病情况、受累人群、HLA分型、关节受累特征、抗核抗体(ANA)和类风湿因子(RF)阴性以及病情预后等都与类风湿关节炎(RA)明显不同,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
紫外线照射充氧液体输注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并心力衰竭50例
资料和方法 患儿106例均咳喘,呼吸困难,缺氧体征显著,双肺可闻及湿口罗音,肝脏不同程度肿大,X线胸片均符合急性支气管肺炎改变。均符合1984年南宁制订的关于小儿肺炎并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分为两组。紫外线照射充氧液体输注(UDIO)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岁30例,~3岁12例,~6岁8例;发热47例,周围血白细胞4.0~10.0×109/L 35例,~20.0×109/L 12例,~24.0×109/L 3例。对照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1岁33例,~3岁14例,~6岁9例;发热52例,周围血白细胞4.0~10.0×109/L38例,~20.0×109/L 14例,~24.0×109/L 4例。两组临床资料各项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给予常规吸氧,抗菌抗病毒(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病毒唑、莪术油),强心(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甙K),利尿,平喘,镇静等治疗。UDIO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紫外线照射充氧液体输注,采用河南产ZWG-B2型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紫外线波长253.7 nm,能量密度0.568J/cm2,根椐患儿不同年龄,用10%葡萄糖注射液40~100 ml作为载体,以流量2~3 L/min充氧3~5 min,将一次性石英玻璃管通过治疗仪辐射窗进行紫外线辐射,同时按常规输液方式输注患者体内,视年龄大小调整滴速,10~25滴/min,治疗时间控制在30~60 min,每日1次,共3~5 d,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输注辐照充氧液体记入液体总量,防止液体过量加重心衰。
-
巨脾伴淋巴细胞异常增多
1 病历摘要患者男,74岁,因体检发现白细胞数升高4月余,于1998年12月来我院就诊.多次查周围血白细胞均在12×109/L~20×109/L范围内,其中淋巴细胞占0.60~0.75,幼淋巴样细胞0.12~0.27,异形淋巴细胞0.01~0.05,红细胞和血小板数均在正常范围.发病以来无发热、骨骼疼痛及乏力、皮肤粘膜出血,无明显纳差、体重减轻.
-
肺癌伴发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误诊1例分析
1临床资料邱某,男,54岁.患者6a前患左侧肺癌在某胸科医院作左肺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腺癌,术后作化疗4次(具体不详).出院后病情稳定.近半年来出现贫血,多次门诊给予一般治疗,无效.近1个月来出现牙龈出血,给予安络血治疗,无效.近10d来纳差,发热,牙龈出血、贫血加重,于1999年1月21日因发热、贫血、出血、周围血白细胞升高,疑诊为白血病、肺癌术后收入院.
-
新生儿呕吐10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呕吐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原因较多.我科自1990年~1998年共收治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106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6例呕吐的新生儿中,男61例,女45例.发病日龄<3d31例,4d~28d75例.出生体重<1500g9例,~2500g38例,~4000g55例,>4000g4例.发热32例,体温不升17例.周围血白细胞总数≥12×109/L53例,<7×109/L7例.
-
腰池置管注药快速治愈化脓性脑膜炎1例报道
1病例介绍患者男,15岁,以发热、持续头痛1 d、呕吐2次,于2004-04-05入院.体格检查:T 38.5℃,痛苦面容,Brudzinski氏征(+),四肢肌力5级,kernig氏征(-),病理征未引出.周围血白细胞36.5×109/L.头颅CT未见异常.初步诊断:化脓性脑膜炎.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剖析
病史摘要1.入院病历病人:女,23岁,未婚.因发热1周,皮肤、黏膜出血3d入院.现病史:近来自觉头晕、乏力.近1周发热,体温38.5~39.5℃,伴咽部疼痛,无畏寒,拟诊"感冒",自服阿司匹林片和尼莫西丁片无效.近3d出现鼻出血,出血难止;同时发现上臂、大腿等多处有紫色瘀斑,无痛.查周围血白细胞(WBC)1.5×109/L,红细胞(RBC)2.85×1012/L,血红蛋白(Hb)80g/L,血小板(Plt)23×109/L,因WBC数减少,未作分类计数,尿液检查RBC(+).拟"发热伴全血细胞减少"收入病房.
-
脑膜炎双球菌对机体作用的实验研究
我院传染科于1985年收治流行性脑膜炎(流脑)患儿54例,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高达46×109/L,但有6例白细胞总数减低,为2~4.9×109/L.6例中5例发病≤24h,l例30 h.其中4例为暴发败血症型.
-
经泼尼松和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慢性乙型肝炎缓解期患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平均年龄41.3(27~58)岁, ALT< 50 U/L,口服泼尼松30 mg/d 3周,15 mg/d 1周,此后停服泼尼松1周,用干扰素-2α 300万U/2 d,持续6个月.泼尼松及干扰素治疗前测定HbsAg、HbeAg、HbcAb及周围血白细胞GR结合容量、血浆皮质醇浓度,周围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疾病对照组为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20例, 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40.5(25~59)岁, ALT> 50 U/L,用干扰素-2α 300万U/2d持续6个月;正常对照组20例,取自献血者.
-
急性肺血栓栓塞一例
急性肺血栓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可发生于许多临床疾病中,由于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较困难,容易误诊漏诊,故病死率高。本文报告1例APTE用t-PA和肝素治疗治愈以提高同行对本病的重视。 患者女性,80岁,因恶心、纳少、下肢浮肿1周,心悸1d於1999年1月入院。既往有冠心病,房性早博,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史5年,高血压病史11年。食管裂孔疝,十二指肠球部憩室,反流性食管炎,肝囊肿。入院体检血压(BP)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30次/min,心率120次/min,两肺底闻及细湿罗音,以右侧为著。胸片示两肺纹理增深,主动脉略增宽,心影呈靴型,左心室增大。拟诊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及对症治疗,病情一度稳定。入院后第3周,排便后突然胸闷,气急加剧,大汗淋漓。体检:BP 130/80 mmHg,心率(HR)120~150次/min,两肺布满湿罗音,疑急性左心功能不全,静脉给予西地兰,速尿,硝酸甘油等,症状并未缓解,很快出现室上速,血压降至84/57 mmHg。左下肺湿罗音明显增多,右下肺呼吸音减低,颈静脉无怒张,肝颈返流(-)。动脉血气:pH7.492,PCO2 36.8 mmHg(4.9 kPa),PO2 43.5 mmHg(5.8 kPa),BE+5.7,SaO2 84.1%。周围血白细胞(WBC)8.3×109/L,N77%,红细胞(RBC)3.52×1012/L,血红蛋白114 g/L,血小板(BPC)201×109/L,三酰甘油(TG)3.95 mmol/L,AST 36 IU/L,γ-GT 210 IU/L,心肌酶谱均正常。EKG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损害,Ⅲ导联呈rS。胸片示右下肺上见斜行索状影,余肺野(-),右膈较前抬高,左心室扩大。结论:右肺底少许盘状肺不张,心影增大。B超两侧胸水(-)。心超示左室后壁活动稍低,主动脉活动降低,肺动脉宽度正常。先后静脉给予普罗帕酮及扩血管利尿、平喘等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消失,但心率一直持续在120次/min,气急不见好转,SaO2持续在84%左右。为改善缺氧,使用面罩呼吸机,SIMV模式,PEEP 4 cm H2O,潮气量450 ml后,缺氧有所改善,pH7.65,PaO2 94.5 mmHg(12.6 kPa),PaCO2 43.4 mmHg(5.78kPa),SaO2 97.7%。因疑肺栓塞,1周后行肺CT检查,发现两侧肺动脉分出上下肺动脉处有附壁血栓形成,伴两下肺散在契形灶。结论两肺动脉不全栓塞及多发性肺小梗塞灶形成,两侧斜裂及后下肋胸膜增厚,粘连。确诊为APTE,立即给予t-PA 8 mg+NS 10 ml静脉推注,随即tPA42 mg+NS 100 ml静脉滴注1 h,溶栓前辅以肝素3000 U+生理盐水20 ml静脉推注,溶栓后给予肝素500 U/h,5 h后出现休克,血压60/35 mmHg,心率140~150次/min,伴冷汗,恶心,体检发现左下肢深静脉穿刺部位皮下瘀血及大血肿,约5 cm×10 cm,立即给予局部包扎止血,鱼精蛋白锌15 mg静推,凝血酶原复合剂300 U静滴,出血控制,血压回升至120/70 mmHg。症状逐渐缓解,复查pH7.49,PCO2 43.5 mmHg(5.8 kPa),PO:75.8 mmHg(10.1 kPa),SaO2 96%,停用呼吸机,病情稳定。2个月后复查肺CT两肺梗塞灶有吸收缩小,右膈高位,双侧斜裂仍增厚。B超左动脉钙化,两侧股动脉、胫动脉、右动脉,两侧股静脉、静脉均未见异常。
-
小剂量阿糖胞苷加中药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我院从1997年1月~2000年9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均为我院血液内科经血象、骨髓象检查,按1986年9月20日"天津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制定的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确诊的急非淋病例,其中M14例,M2a9例,M2b1例,M3a1例,M3b3例,M5b2例.男14例,女6例,年龄6~58岁,平均26岁.20例中12例先经1个疗程标准剂量DA方案化疗,间隙4周后周围血白细胞<2.8×109/L,骨髓增生低下至活跃,未达完全缓解;3例M3b和1例M3a经维甲酸60mg/d治疗8周无效(维甲酸为上海瑞金医院生产).小剂量阿糖胞苷加中药治疗开始时,周围血红蛋白34~87g/L,中位数51.5g/L;白细胞1.6~2.8×109/L,中位数2.35×109/L;血小板28~264×109/L,中位数44×109/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2例,活跃7例,低下11例,原始细胞6%~87%,中位数20.5%;早幼粒细胞(或幼单核细胞)7%~47%,中位数18.8%,肝、肾功能均正常.
-
小剂量阿糖胞苷加中药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例
1临床资料本组20例均为1997年1月至2000年9月间在我院血液内科以血象、骨髓象检查,按1986年天津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确诊的急非淋病例,其中M1 4例,M2a9例,M2b1例,M3a1例,M3b3例,Msb2例;男14例,女6例,年龄6~58岁,平均26.9岁;20例中12例先经一疗程标准剂量DA方案化疗,间隙4周后周围血白细胞<2.8×109/L,骨髓增生低下至活跃,未达完全缓解,3例M3b和1例M3a经维甲酸60mg/d治疗8周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