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肌微循环早期功能损伤的实时心肌声学造影评价

    作者:任永凤;王洲;李健;陈飞;张伟丽;刘晓燕;刘芳欣

    代谢综合征(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1],是一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症候群,包括向心性肥胖、糖耐量减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2].近年来,MS的发病率快速增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有心绞痛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MS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CAG所显示的心外膜下动脉的血流状态并不能反映微血管水平的心肌灌注,因此微血管水平心肌灌注的早期评价对于阐明这部分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心肌声学造影技术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实时心肌声学造影(MCE)通过分析心肌血流灌注能准确评估心肌血流量,诊断急性及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病变范围及程度[3],本研究运用实时MCE技术定量检测有心绞痛症状而CAG正常的MS患者的心肌微循环灌注,旨在早期发现MS患者心肌微血管功能损伤,为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 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陈默;吴先军;杨小莉;何丽丽;何妮;鲁繁;黄子峰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病人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91例,随机单盲取法分为A组、B组、C组.A组给予常规+替罗非班治疗方案;B组在A组基础上,术后给予尼可地尔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术前及术后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指标变化,同时观察3组术后3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 C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及A组、B组(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造影剂开始灌注时间(AT)、灌注达峰时间(APT)、灌注的峰值强度(PI)、振幅(A)、曲线上升斜率(β)低于治疗前及A组、B组(P<0.05),B组治疗后LVEF高于治疗前及A组(P<0.05),LVDs、LVDd、LVESV、LVEDV、AT、APT、PI、A、β低于治疗前及A组(P<0.05).B组、C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P<0.05),3组不同出血并发症程度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尼可地尔及曲美他嗪联合应用于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可有效改善病人心功能和心肌微循环.

  • 麝香保心丸改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肌微循环的研究

    作者:谭巨涛;沈洪

    麝香保心丸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但有关其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作用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借助心肌声学造影(MCE)技术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后,麝香保心丸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的判断与治疗

    作者:刘峰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地进行再灌注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大进步,溶栓、急诊介入治疗(PCI)或冠脉搭桥使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是恢复心肌再灌注的先决条件.只有梗死区心肌获得充分的血流灌注,才能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缩小梗死的范围,维护左心室泵血功能,降低心肌梗死急性期病死率和改善长期预后.但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的广泛应用,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一些心肌梗死患者,尽管已努力予以积极再灌注治疗,使早期IRA再通,IRA管腔内已无机械性阻塞(包括残余狭窄、血栓及血管壁夹层血肿),冠脉造影已达到TIMI血流分级3级水平,但仍有1/3左右患者心肌梗死区仍未能获得有效的灌注,这一现象称为心脏无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从而意识到IRA再通尚不能完全代表心肌组织水平的再灌注情况,只有心肌微循环获得充分灌注才是心肌梗死PCI成功和影响临床预后的关键.

  • 苦碟子注射液的药理作用

    作者:王彩霞;赵强

    苦碟子异名满天星、苦荬菜,为菊科植物抱茎苦荬菜的全草.苦碟子(碟脉灵)注射液以菊科草本植物苦碟子(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 Hance)为原料提取精制而成的静脉注射液,经化学分析,其主要成分为腺苷及黄酮类物质.药理研究证明,苦碟子注射液具有抑制氧自由基、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扩张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增加纤溶活性、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镇痛、镇静及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临床观察,苦碟子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症状的改善取得较好疗效.在心血管疾病方面,能显著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改善心肌微循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苦碟子治疗脑血栓有明显疗效,有效率达93.3%.现将其药理作用综述如下.

  • 灵芝孢子误诊为寄生虫虫卵3例分析

    作者:崔黎明;刘利;潘丽艳;赫荣华;李淑红

    灵芝是一类大型真菌,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科植物,又名灵芝草、菌灵芝等,是祖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素有"仙草"之誉。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改善心肌微循环、镇咳、祛痰、增强免疫功能,抗癌等药理作用[1]。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2]、神经衰弱[3]、白细胞减少症[4]、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肝炎等病症[5]。

  • 心肌声学造影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金辉;张志国;裴非;赵学忠

    目的 探讨心肌声学造影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TIMI血流达Ⅲ级者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采用Sequoia512型超声心动仪,应用二次谐波成像和高机械指数超声发射,对30例AMI患者PCI术后进行经静脉声诺维心肌声学造影显像和超声检查. 结果 共210个节段与梗死相关动脉再灌注有关,灌注正常即心肌造影计分(MCS)1分146段,灌注不良MCS 0.5分53段,无灌注MCS 0分11段.运动正常节段中MCS 1分者明显高于运动异常节段(P<0.05).根据声学造影记分指数(CSI)将患者分为A组22例(CSI >0.8),B组8例(CSI≤0.8).A组射血分数(EF)显著大于B组(P<0.05).结论 TIMI Ⅲ级血流并非再灌注成功的金标准.心肌微循环与心室收缩功能有一定相关性,微循环良好的患者EF值大于微循环较差者.经静脉声诺维心肌声学造影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测手段,是反映心肌微循环灌注的有效方法.

  • 血液流变学与心肌微循环灌注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作者:任喜君;李学奇;李佳欣

    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是引起心肌缺血症状的常见原因,然而在临床工作中,临床医生对于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的认识不足,目前对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血液流变学的角度阐述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的机制,研究现状,以及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方法的主要进展及其局限性.旨在更好地研究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的原因及机制,为临床防治心肌缺血提供新思路.

  • 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狭窄0~Ⅱ级冠心病患者的价值

    作者:姚虹;梁兆光;姜莉;沈景霞;滕宏

    目的 应用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0~Ⅱ级的心绞痛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取具有典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并排除其它疾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0~Ⅱ级的冠心病住院患者50例,经心肌声学造影(MCE)的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得到以下参数:造影剂峰值密度(A)、心肌血流速率(B)、心肌血流容积(MBF MBF=A×B)、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射血分数(EF)、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max)、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max)、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Emax/Amax)、舒张早期血流延迟时间(Dt).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应节段的心肌灌注情况和心脏功能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绞痛组β及MFB均显著下降β(0.85±0.25和1.47±036),P<0.01;MBF(24.45±6.54和45.35±6.25),P<0.05,心脏超声心动图在LVEDD、LVSED、EF、Emax、Amax、Emax/Amax、Dt等参数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有明显心绞痛临床表现而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0~Ⅱ级的冠心病患者较正常人血流速度减慢的基础上存在着微循环的损伤,但是并没有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异常.MCE可为具有典型的心绞痛表现而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0~Ⅱ级冠心病患者诊断提供了新的诊断依据.

  • 川芎嗪对心肌微循环状态的影响分析

    作者:石淼

    目的:探究川芎嗪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CHD)患者心肌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月1日~2017年5月1日本院收治的120例C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静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川芎嗪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生化指标[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栓素β2(TXβ2)]、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大血小板聚集率]及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与心肌灌注(TMPG)分级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O、VEGF水平显著较高,TXβ2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较低(P<0.05);再次行CAG检查患者中,观察组TIMI分级为Ⅱ级和Ⅲ级及TMPG分级为Ⅱ级和Ⅲ级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TIMI分级为0级和Ⅰ级及TMPG分级为0级和Ⅰ级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前列地尔治疗CHD,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心肌微循环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紊乱,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产生风险,值得广泛推广.

  • 益气通络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武前福;王东毅;阎国良;汪海慧;刘宗军

    目的 观察益气通络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9例冠状动脉慢血流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服益气通络方.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TET)、冠状动脉血流帧计数(CTFC)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5.8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72.41%;组间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hs-CRP、FMD、CTFC及TE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通络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状动脉慢血流症的疗效满意.

  • 糖尿病对冠脉及心肌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刘诗珍;沈学东;陈灏珠

    大量研究证明糖尿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2型糖尿病病人冠心病的患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4倍[1],1型糖尿病病人冠心病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

  • 芪丹通脉片对缺血/再灌注犬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军昌;王宗仁;朱永胜;王文;何光彬;张劲松;李晶华

    目的 评价中药复方芪丹通脉片对急性缺血再灌注致心肌微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1)和芪丹通脉片治疗组(QDTMT treatment group),对照组经十二指肠给予生理盐水(1.5 ml/kg),给药后30 min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放置电磁流量计探头测定血流量,在其下缘左前降支1/2处结扎90 min,松开后再灌注180 min观察,分别于灌胃前、缺血90 min和再灌注180 min静脉快速均匀推入微泡声学造影剂SONOVUE,FLASH模式进行静脉声学造影,实时连续记录心肌声学造影前后的图像采用,采用Echopac图象工作站软件包进行分析心肌声学造影的图像视频密度,根据时间-视频密度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以评价心肌微血管的血流灌注状态,根据图像分析缺血心肌范围的影响.芪丹通脉片组则经十二指肠给予芪丹通脉片浸膏混悬液(1 g/ml,1.5 ml/kg),其余实验过程同对照组.并在不同时间点从冠状静脉窦采血,检测血清中NO和血浆中ET-1的含量.结果 在基础状态、缺血前和缺血90 min,对照组和芪丹通脉片干预组的时间-视频密度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及缺血后出现的灌注缺损所占左心室的百分比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再灌注180 min两组的AUC存在显著差异(14.09±2.31 vs 11.47±1.55,P<0.05),左心室心肌灌流均没有完全恢复,但芪丹通脉片能够显著促进再灌注后心肌微循环灌流的恢复(92.10±2.2)%,与对照组(87.49±4.12)%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缺血90 min和再灌注180 min,芪丹通脉片处理组血清中NO和血浆中ET-1分别为(68.98±10.01)μmol/L、(67.55±9.81)μmol/L和(114.73±11.89)μg/L,(139.97±12.36)μg/L,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56.38±8.27)μmol/L,(53.55±6.03)μmol/L和(137.40±13.48)μg/L,(161.90±19.14)μg/L,(P<0.05).结论 芪丹通脉片能够促进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微循环血流的恢复,调节循环血中的NO和ET含量,改善微循环功能,抑制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损伤.

  • 冠脉造影脉冲响应分析评价心肌微循环

    作者:骆秉铨;陈兴新;张义勤;夏项;王人鹏;石怀岭;李春梅;路雯

    目的评价冠脉狭窄病人心肌微循环和冠脉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数字血管造影脉冲响应函数的原理,分析视频时间密度曲线,测定造影剂平均通过微循环时间倒数(Tmicro-1),作为局部心肌微循环灌注指标.结合定量冠脉造影(QCA)、计算和测量冠脉流速并计算冠脉阻力,为研究心肌微循环和冠脉循环动力学提供定量指标.结果随着近段冠脉狭窄小腔径(MID)缩小,Tmicro-1减少(P<0.001);PCI治疗后,随着MLD增加,Tmicro-1增加,两者之间呈良好相关(r=0.87,P<0.001).示意Tmicro-1可作为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定量指标.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治疗后,随着狭窄MLD增加,Tmicro-1和冠脉流速、冠脉阻力均得到改善,但PCI前Tmicro-1与冠脉流速之间并非线性相关(r=0.18,P>0.05),可能与大(体循环)、小(微循环)循环之间存在不同的影响因素有关(如侧枝循环).结论利用数字血管造影脉冲响应原理,测定Tmicro-1作为评估近端冠脉狭窄局部心肌微循环的定量指标,结合定量冠脉造影、冠脉血流动力学定量指标,有助于提高常规冠脉造影解剖和生理、大-小循环相结合的综合诊断水平.

  • 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微循环的作用

    作者:耿传良;杨源;顾云;肖践明;曹晶茗;郭涛

    目的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前后的心肌微循环.方法选择20例AMI患者,在择期PCI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声诺维(SonoVue)静脉注射,行间歇触发、二次谐波MCE检查,应用声学密度分析软件(AD)定量测定心肌微循环内造影剂的声学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治疗前梗死相关节段的PI、AUC明显低于正常灌注节段(P<0.001);择期PCI治疗后梗死节段的PI、AUC仍明显低于正常节段(P<0.001),但较PCI前明显升高(P<0.001),校正后的PIr、AUCr亦明显升高(P<0.001);而正常灌注节段的PI、AUC在PCI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MCE可定量评定AMI患者的心肌微循环;择期PCI可改善AMI患者梗死节段的微循环.

  • 血管造影脉冲响应分析心肌微循环的临床研究

    作者:骆秉铨;陈兴新;张义勤

    1 背景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均能引起内皮损伤,心外膜冠状动脉和冠脉微血管均能引起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反应下降,或微血管病都是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发作的重要参与机制或直接原因。此外,PTCA、支架和旋磨等介入技术可引起冠脉微血栓,再灌注治疗AMI恢复微循环灌流或无复流的评估,均需对心肌血流、微循环灌注进行临床评估。

  • 丹参多酚酸盐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张晓洁;陈志明;黄世恩;张秋实;金璐;邓旻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急诊医学常见的严重病症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再通病变血管的重要手段。目前约25%患者PCI术后存在心肌无复流现象(no-reflow)及复流缓慢现象[1],可导致AMI后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和左室重构等,此类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正常灌注者高2.2倍[2]。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常因并发血管病变,PCI术后无复流现象更为严重[3]。本研究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DM合并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影响。

  • 心肌超声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王欣欣;陈明

    随着超声造影剂和超声心动图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肌超声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MCE)的成像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提高,应用领域也更广泛,尤其是在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MCE不仅能准确评价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检测心肌的存活率,而且可以在超声介导下实现血栓显像及溶栓治疗。

  • 超声实时心肌造影对X综合征心肌微循环的定量评价

    作者:陈小贞;闫瑞;王晓明;于运福;杨鹏伟;闫继锋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心肌造影对X综合征心肌微循环定量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心脏X综合征患者78例(观察组)和7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记录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 LVEDD)、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 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收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 S′)、舒张末期A峰血流速度( A)、舒张末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 A′)以及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二尖瓣口舒张期E峰血流速度( E)、舒张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 E′)、E/A值、E波速度下降时间( EDT)、E/E′值。实时心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注入造影剂后心肌微循环灌注开始时间( AT)、达峰时间( APT)、造影剂灌注的峰值强度( PI)及灌注速度(β),并计算A ×β。结果两组LVEDD、LVESD、LVEF、A、S′、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E值、E/A值、E′峰速值减小,EDT、AT、APT延长,E/E′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造影剂灌注PI和β均低于对照组, A ×β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作为非创伤性观察心肌及心内膜下微循环灌注的新方法,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对X综合征心肌微循环的定量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前列地尔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的疗效及对其心肌微循环相关指标的影响

    作者:张丽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的疗效及对其心肌微循环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NSTEMI患者6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4).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并静脉滴注氯化钠注射液,研究组联合应用前列地尔与替罗非班.对比两组冠脉血流速度、心肌灌注情况(TMPG)、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LAD及RCA血流速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CX血流速度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MPG3级(88.24%)高于对照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VEF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与对照组(14.70%)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用前列地尔与替罗非班治疗行PCI术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心肌微循环状态,且安全性较高.

66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