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阶段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经不同剂量熊去氧胆酸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

    作者:石光英;马晓媛;谢敬东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剂量的熊去氧胆酸(UDCA)对不同时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免疫学改善程度,为临床PBC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住院及门诊收治的180例PBC患者,依据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PBC早期、PBC肝硬化期和PBC对生化应答不佳期,各60例.按照8~ 10、13 ~ 15、20 ~ 25mg·kg-1·d-1不同剂量的UDCA治疗将每类患者再分成3组,每组20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和不同剂量UDCA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应用13 ~ 15 mg·kg-1·d-1剂量UDCA治疗后的PBC早期患者其CD3+ CD4+细胞百分比[(54.8±11.6)%vs(34.7±7.7)%]、CD4 +/CD8+比值[(2.3±1.0)vs(1.6±0.6)]及干扰素γ的水平[(33.0±12.3) ng/L vs (23.7±7.2)ng/L]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4的分泌量[(29.0±4.6) ng/L vs(38.5±7.1) ng/L]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2.7、2.9、5.0,P值均<0.05).结论 13 ~ 15mg·kg-1·d-1剂量的UDCA治疗PBC早期患者可显著改善其免疫状况,应规范使用UDCA以充分发挥其应答效果.

  • 熊去氧胆酸对不同原因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鼻胆管引流术后胆汁排泌的影响

    作者:李磊;李冰;丁惠国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对不同原因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胆汁排泌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7月-2014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接受鼻胆管引流术患者48例,分为UDCA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12例),UDCA治疗组根据病因再分为胆总管结石组(9例)、胆管癌组(7例)、硬化性胆管炎组(7例)、肝移植术后组(13例).UDCA治疗组患者于术后第2天开始口服UDCA胶囊(250 mg,3次/d),记录术后7d每日胆汁引流量,于术前1天、术后第7天检测血清TBil、总胆汁酸(TBA)、GGT、ALP水平,比较UDCA对胆汁引流量、TBil、TBA、GGT、ALP的影响.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UDCA治疗组胆汁引流量术后第3、4、5天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61、3.896、2.760,P值分别为0.048、0.021、0.034),其中胆总管结石、胆管癌和肝移植术后3组患者胆汁引流量增加较明显,均在术后第4天呈现高峰;与术前1天相比,术后第7天胆总管结石和肝移植术后2组患者TBil、GGT、ALP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40、2.503、2.158和2.951、2.805、2.461,P值分别为0.016、0.038、0.045和0.014、0.029、0.034).结论 UDCA可增加各种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胆汁排泌量,促进肝功能改善.

  • 熊脱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60例效果分析

    作者:王凤珍

    目的 探讨熊脱氧胆酸用于ICP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山西省太原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12月间收治的60例ICP住院分娩产妇,按ICP程度分类轻度与重度交叉分组,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是应用熊脱氧胆酸250 mg,3次/d,口服,共7d;对照组应用地塞米松12 mg,1次/d口服,连用7d.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ICP患者血清总胆汁酸,肝酶系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下降,孕妇瘙痒症状短时间内明显减轻,期待延长孕周时间增加,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降低.结论 熊脱氧胆酸治疗ICP效果优于地塞米松,是治疗ICP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 熊脱氧胆酸 ICP
  • 甘氨鹅去氧胆酸对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张燕军;罗庆锋;张静;池嶋健一;佐藤信紘

    背景:肝窦内皮细胞(SEC)凋亡是肝脏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胆汁淤积症中,疏水性胆汁酸甘氨鹅去氧胆酸(GCDC)直接诱发肝细胞凋亡,而亲水性胆汁酸熊去氧胆酸(UDCA)能防止诱发肝细胞凋亡.目的:研究GCDC引起原代培养大鼠SEC损害和凋亡、UDCA对GCDC诱导凋亡的抑制作用以及涉及caspase-8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A原位灌注和Percoll分离液(25%和50%)梯度离心法分离Wistar大鼠SEC,SEC于添加了EGM-2因子的EBM-2培养基中培养(5%CO2,37℃)3 d,然后在含有GCDC和(或)UDCA的新鲜培养液中继续培养4 h.以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SEC凋亡情况.以FLICE/caspase-8比色蛋白酶检测试剂盒测定caspase-8的表达情况.结果:相差显微镜下,培养3 d时的SEC呈纺锤状并基本融合.而在与GCDC孵育的过程中SEC趋于皱缩,孵育4 h时终从培养皿脱落.SEC与不同浓度的GCDC(50~250μmol/L)孵育1 h后,TUNEL染色阳性的细胞数量开始增加,4 h后几乎所有细胞呈TUNEL染色阳性(P<0.05);对照组SEC仅少数呈TUNEL染色阳性.在原代培养SEC与终浓度100μmol/L GCDC培养液中加入UDCA(50~200 μmol/L)可明显减少TUNEL染色阳性的SEC,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200μmol/L UDCA存在时,GCDC引起SEC凋亡的水平是GCDC单独孵育4 h时的20%.SEC与250 μmol/LGCDC孵育2 h,SEC中caspase-8表达明显增加,而加入200μmol/L UDCA则几乎可完全阻止caspase-8表达增加.结论:UDCA能阻止GCDC诱发的原代培养SEC凋亡,此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抑制GCDC上调SEC中caspase-8的表达而实现的.

  • 熊去氧胆酸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作者:王燕;陆伦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沉积为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NAFLD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虽然NAFLD现已成为全球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但目前仍无有效治疗手段和药物.现有研究提示熊去氧胆酸後(UDCA)对NAFLD有一定治疗作用,本文就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总结UDCA在NAFLD治疗方面的现状,并就UDCA的疗效作一评价和综述.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治进展

    作者:韩英;刘志国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多依赖于影像学的特征性改变,如胆管呈串珠样改变.PSC的治疗效果欠佳,多推荐高剂量熊去氧胆酸,然而尚缺乏证据显示其可逆转病程转归,目前已知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肝移植.PSC常因发生肝硬化和胆管癌而预后欠佳.本文对PSC的诊治进展作一概述.

  • 熊脱氧胆酸减轻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机制

    作者:朱敏;石星;倪世宁;顾威;郭梅;费莉;潘晓勤;刘倩琦

    目的 探讨熊脱氧胆酸( Ursodeoxycholic acid,UDCA)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保护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链脲佐菌素(5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n=40),并将14只造模成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糖尿病组7只,UDCA组7只,另取正常对照组10只.自造模成功第10天开始以UDCA(40 mg·kg-1·d-1)给大鼠灌胃30 d.饲养期间观察大鼠血搪.处死后留取大鼠血清和组织标本,测定空腹胰岛素,TUNEL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胰腺组织总RNA采用定制基因芯片对89条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以RT-PCR和Western印迹法验证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大鼠血糖在给予UDCA治疗后逐渐下降,但仍然未降到正常水平.糖尿病大鼠空腹胰岛素降低,给予UDCA治疗后空腹胰岛素水平有所增加.TUNEL显示糖尿病组大鼠予UDCA治疗后减少了由链脲佐菌素引起的胰岛β细胞凋亡(P<0.01).在89条基因中,糖尿病组上调基因42条,下调基因46条.UDCA可以逆转部分基因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Bax、Caspase-3、Bip、CHOPmRNA和CHOP蛋白显著上调(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 mRNA显著下调(P<0.05),给予UDCA治疗后这些参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熊脱氧胆酸可能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达到保护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作用.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44例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作者:马欢;张洁;王邦茂

    目的 分析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 PBC- AIH)的长期疗效及预后.方法 从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的387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筛选出44例PBC-AIH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44例PBC-AIH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升高,84.09% (37/44)的患者球蛋白(GLO)或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升高.38.63%(17/44)的患者免疫球蛋白M(IgM)升高,97.73%(43/44)的患者抗核抗体(ANA)阳性,90.91%(40/44)的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11.36%(5/44)的患者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病理学表现为界面性肝炎,不同程度的肝内小胆管损伤.使用UDCA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缓解率为61.36%(27/44),不完全应答率为29.55%(13/44),治疗失败率为9.09%(4/44).病情缓解患者中停药6例,复发率为5/6.至随访结束时,PBC-AIH患者ALT、AST、ALP、GG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ALP、GGT、ALT、AST在治疗前6个月下降明显,ALP、GGT在随访结束时出现轻微上升趋势.随访中PBC-AIH患者病情进展率为29.55%(13/44),10年存活率为93.33%(28/30).结论 UDCA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PBC-AIH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延缓患者病情进展,提高生存率,缓解率较高,但停药后复发率亦较高.

  • 熊脱氧胆酸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敏;刘倩琦;郭梅;费莉;潘晓勤

    目的:探讨熊脱氧胆酸(UDCA)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胰岛β细胞抗氧化及抗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STZ 5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n=40),并将成功制备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持续1周≥16.7 mmol/L,n=14)随机分为两组:DM组7只.UDCA组7只.另外取正常对照组10只.自造模成功第10天开始UDCA组以UDCA(40 ms/kg)给大鼠灌胃30天,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其间观察各组大鼠的体重、血糖,处死后留取血清和组织标本,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胰腺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观察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在给予UDCA治疗后血糖浓度逐渐下降,但仍然未降到正常水平;糖尿病大鼠予UDCA治疗后减少了由STZ引起的胰岛β细胞的凋亡(P<0.01);血清MDA、NO水平在糖尿病组大鼠显著增加,而胰腺组织匀浆SOD活性则降低;给予UDCA治疗后这些参数均有明显改善.结论:UDCA可以清除STZ产生的NO和氧自由基,保护胰岛β细胞,使其不发生过度凋亡,从而降低血糖.

  • 熊脱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观察

    作者:胡爱勤

    熊脱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本文将我院收治的88例ICP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作任何治疗而进行门诊随访的88例ICP患者设为对照组,以观察熊脱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ICP的疗效.

  • 熊脱氧胆酸在慢性肝病中应用及机制的再认识

    作者:张林林;樊玉娟;谭波;李玥;蒋健;裘福荣

    熊脱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具有“保肝作用”,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肝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等,缺乏阳性药物对照,故对UDCA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由于UDCA不良事件报道日益增多,尤其在高剂量下,UDCA已表现出显著毒性.本文对UDCA在慢性肝病的临床应用及其机制进行探讨,为临床合理应用UDCA治疗肝病提供参考.

  • 婴幼儿肝炎综合征血清总胆汁酸诊断价值

    作者:曹三成;梁西强;宁远征;杨维娜

    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s,TBA)是胆固醇在肝脏内分解以及在肠肝循环中的一组代谢产物.其中胆酸、鹅脱氧胆酸为初级胆汁酸,二次代谢产物脱氧胆酸、石胆酸、熊脱氧胆酸为二级胆汁酸,总称为总胆汁酸(TBA),其生成与代谢物浓度变化能灵敏反映肝功能变化.

  • 熊脱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苗;鹿玉英;邓棋芳

    目的 探讨熊脱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2例ICP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予能量合剂、维生素C及S-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熊脱氧胆酸胶囊.比较2组治疗前后瘙痒症状评分、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围生儿预后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瘙痒评分、TBA、ALT、AS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剖宫产率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产率为12.90%,低于对照组的29.03%(P<0.05).结论 熊脱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ICP,在减轻瘙痒症状、降低血胆汁酸及转氨酶水平、早产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熊脱氧胆酸对抗乙炔雌二醇诱发孕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的作用机制

    作者:刘红;刘建;李金艳

    目的:研究熊脱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对雌激素诱发孕鼠肝内胆汁淤积肝脏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及肝脏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表达的影响,探讨UDCA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s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孕15d的大鼠40只分成4组,1,2-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PG)组,17-α-乙炔雌二醇(ethinylestradiol,EE)组,UDCA组和UDCA+EE组.用药前,用药后5d测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酸(TBA).同时观察肝脏形态学变化及胎鼠生长发育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分析肝脏BSEP及FXR的表达.结果:用药后EE组的孕鼠ALT、AST、ALP、TBA比用药前显著升高(P<0.05),PG组无明显变化(P>0.05),UDCA组,UDCA+EE组ALT,AST,ALP无明显变化(P>0.05),但TBA明显升高(P<0.05).EE组孕鼠肝脏出现肝内胆汁淤积表现,其余3组肝脏形态结构正常.EE组胎仔身长,尾长,体重,死胎数,活胎数,孕天数与其余3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EE组BSEP表达降低,FXR表达升高,与PG组,UDCA组,UDCA+EE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UDCA对雌激素诱发孕鼠肝内胆汁淤积肝脏具有保护作用,能改善胎仔预后,可能是通过恢复肝脏BSEP的表达促进胆汁分泌,而不是通过影响FXR表达调节胆汁酸的合成.

  • 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

    作者:徐健;穆庆岭;秦成坤

    1 胆囊结石1.1 溶解与溶石疗法口服法:①鹅脱氧胆酸(CDCA):CDCA可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分泌和吸收诸环节,其中以抑制胆固醇分泌为关键,CDCA是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合成.用法:15mg/(kg.d),分3次餐后口服.②熊脱氧胆酸(UDCA):UDCA与CDCA相似,也是减少胆固醇分泌来降低胆汁胆固醇饱和度,但作用更强.UDCA可抑制肝微粒体HMG-COA活性,减少胆固醇合成;减少肠道胆固醇的吸收.用法:8~10mg/(kg.d),分3次餐后或晚餐后一次口服.CDCA和UDCA的疗程为1~2年,如开始9个月后未见明显溶石效果,提示结石不易溶解,不宜继续服药.

  • 熊脱氧胆酸治疗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疗效

    作者:郭宏湘;王怀立;张茜;徐千雅;李燕

    目的 探讨熊脱氧胆酸(UDCA)对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CA)的疗效.方法 选取给于胃肠外营养并PNAC的早产儿6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小同UDCA治疗剂量,将其分成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对照组.其中高剂量治疗组24例.UDCA20mg.kg-1·L-1,分2、3次服用.治疗前ALT(73.5±31.9)U·L-1,谷氨酰转肽酶(GGT)(107.5±27.9)U·L-1,总胆红素(TBIL)(217.0±24.3)μmol·L-1,结合胆红素(DBIL)(71.8±18.8)μmol·L-1,总胆汁酸(TBA)(61.5±18.2)μmol·L-1.低剂量治疗组18例.UDCA10mg·kg·L-1,分2、3次服用.ALT(76.8±32.1)U·L-1,GGT(116.8±29.8)U·L-1,TBIL(207.7±20.8)μmol·L-1,DBIL(71.0±20.1)μmol ·L-1,TBA(63.9±19.8)μmol·L-1.对照组23例采用综合治疗,但未服用UDCA.ALT(70.3±33.8)U·L-1,GGT(108.3±30.8)U·L-1,TBIL(220.0±25.8)μmol·L-1,DBIL(67.9±19.7)tμmol·L-1,TBA(63.5±22.6)μmol·L-1.治疗2~4周比较3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高剂量治疗组3例因不能耐受高剂量转为低剂量治疗,统计时将其剔除.其他UDCA治疗患儿均末观察到有变应性皮疹、腹泻、血糖升高、白细胞升高等UDCA的不良反应.治疗前3组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治疗2周、4周,高剂量治疗组与对照组ALT、GGT、TBIL、DBIL、TB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肝功能指标明显降低;低剂量治疗组与对照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肝功能指标明显降低;高、低剂量治疗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各剂量UDCA治疗早产儿PNCA疗效显著且安全.

  • 柳氮磺吡啶联合熊脱氧胆酸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有效性探讨

    作者:陈晓文;李瑞华;廖凡琼;胡开来;欧阳卫东;张洪钦

    [目的]探讨柳氮磺吡啶(SASP)联合熊脱氧胆酸(UDCA)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有效性。[方法]将30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分别纳入联合组、UDCA组、SASP组,每组10例;联合组口服UDCA联合SASP治疗,UDCA组单独口服UDCA治疗,SASP组单独口服SASP治疗。评价指标为治疗12周后,血清碱性磷酸酶、谷酰转肽酶、血清总胆红素的降低程度,以及1年后胆道镜下病变进展情况。[结果]30例中有29例完成全部治疗,联合组与UDC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谷酰转肽酶、总胆红素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SASP组治疗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谷酰转肽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总胆红素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血清各项指标均较 UDCA 组、SASP组降低更明显( P<0.05~0.01)。1年后各组患者病变进展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或联合应用SASP与UDCA治疗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有一定的短期临床效果,且联合应用效果可能更好。

  • 金石散对雌激素诱导的大鼠肝内胆汁瘀积的影响

    作者:贾玉红;姜妙娜;贾玉杰

    目的:肝内胆汁瘀积是许多肝病所共有的基础性病变.近年来随着口服避孕药及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应用,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尽管国外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分子水平,但在治疗方面,除近推崇的胆结石溶石药熊脱氧胆酸(ursodeoxyc holic acid,UDCA)外,尚少切实进展.我国有关胆瘀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西药研究滞后,然而中药治疗已初见成效,但有关中药治疗方面的研究大多为临床研究,并限于对改善证状的观察,缺乏基础理论依据.

  • 熊去氧胆酸对肝移植术后受肝者肝功能异常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文涛;杨俭;严律南;李波;文天夫

    熊去氧胆酸(UDCA)在肝移植后主要拮抗疏水性胆汁酸的细胞毒性,但其对肝移植患者的保护作用尚存争议[1].本研究观察了华西医院127例肝移植术后患者使用UDCA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9年3月712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5个月,随访方案采用移植术后3月内每半月随访1次,术后3~6个月患者每月随访1次,术后6~ 12个月患者每2个月随访1次,术后1年以上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符合本实验入组条件者127例(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

  • 特发性成人肝内胆管缺失症1例报道

    作者:张文胜;王宝恩;贾继东;王泰龄;欧晓娟

    特发性成人肝内胆管缺失症(idiopathic adulthood ductopenia,IAD)是一种病因不明、以肝内小叶间胆管缺乏为病理学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现将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例IAD患者报道如下.

45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