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加强骨库网络建设的建议

    作者:张亦军;赛佳明

    骨移植是手术治疗骨科疾病的重要手段.自体骨成骨能力强,没有免疫排斥及疾病传播的危险,但是数量有限而且自身取骨伴有很多风险并留下新的创伤,另外年龄及部位的限制亦导致很多患者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同种骨移植来源广泛,大小形状不受限制,且具有生物活性与受体部位发生生物结合,同时可保留肌肉、韧带及关节囊等附着点,为重建肢体和关节功能提供了方便和保证.现代骨库始于1950年美国海军组织库,从此深度冷冻与干燥组织保存技术迅速普及.波兰华沙组织库1965年至1990年间向临床提供约8万件辐照同种骨移植材料,美国同种骨在1990年至1999年间从每年35万件增加到65万件.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宇彤;贾连顺

    后纵韧带起自第2颈椎,沿诸椎体后面抵于骶管.在颈椎,后纵韧带分为两层,其浅层为一坚强韧带,自颅底垂直下行,在侧方延伸达椎间孔;其深层呈齿状,椎体钩椎关节的关节囊一些纤维即始于此层.

  • 寰椎骨折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应超;李立钧;谭军

    寰椎骨折约占上颈椎损伤的25%,颈椎损伤的3%~13%,脊柱损伤的1.3%~2%[1].由于寰枢椎间无椎间盘,关节囊薄弱,韧带是稳定寰枢关节的主要结构.寰椎骨折合并横韧带断裂是不稳定的寰椎骨折,危险性较高,治疗难度大,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对寰椎骨折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有较大的进展,现就近年的文献资料作一综述.

  • 髌骨骨筋膜瓣在习惯性髌骨脱位矫形中的应用

    作者:邱海波;李大伟

    目的:探讨习惯性髌骨脱位矫形对髌骨骨筋膜瓣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1例(13膝)行习惯性髌骨脱位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髌骨骨筋膜瓣。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1年随访,没有1例患者发生脱位复发,测量Q 角为6~14度,平均9.4度,优良率为84.6%。结论:联合术式在习惯性脱位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切取方便,易于转归,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 经皮辅助关节囊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李亚民;彭晓春;王俏杰;李珏宏;陈云苏

    目的 分析经皮辅助关节囊(Super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随访结果和可行性.方法 纳入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关节外科,诊断为髋关节骨关节炎、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或轻度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采用 SuperPATH微创技术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排除有髋关节感染史,创伤性髋关节炎史和结核性髋关节炎的病例,共纳入14例(14髋),男6例,女8例,年龄62~81岁,平均(74 ±6)岁.记录本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评价,并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患髋疼痛改善、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14例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 ±3)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天数分别为(101 ±25)min,(450 ±230)ml,(8.9 ±1.4)cm,(7.2 ±0.8)d.术后首次直腿抬高时间为(31 ±7)h;术后1、3月患侧单腿站立试验阴性率42.8%(6/14)、100%(14/1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前、术后第1、3、5天、1月、3月分别平均为(8.0 ±1.3)、(4.3 ±1.1)、(2.5 ±0.9)、(2.0 ±0.8)、(1.6 ±0.8)、(1.1 ±0.6)(F=62.8,P<0.01);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平均为(43.4 ±5)、(80.3 ±8.9)、(91.6 ±6.7)、(93.3 ±5.3)(F=432.4,P<0.01);术前、术后第3、5天、1月3月和末次随访Berg评分分别平均为(29.7 ±6.7)、(13.8 ±3.7)、(18.2 ± 6.0)、(39.6 ±4.3)、(49.0 ±6.1)、(54.5 ±2.7)(F=152.6,P<0.01);术前、术后第3、5天、1月3月和末次随访Barthel指数分别平均为(57.9 ±8.4)、(32.1 ±8.5)、(48.9 ±10.6)、(81.5 ±5.9)、(94.2 ± 6.5)、(97.5 ±5.2)(F=217,P<0.01).术后影像学检查,双下肢长度差值、双侧股骨偏心距差值、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分别平均为(4.6 ±3.1)mm、(3.2 ±2.2)mm、(36.0 ±4.9)°、(17.4 ±7.5)°,术后未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感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 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小,创伤小,不切断髋关节周围肌肉,且不影响假体植入,改善术后疼痛及加快功能康复,是一个安全可行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技术.

  • 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清理术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早期临床疗效

    作者:王轩;张爱梁;何双华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囊松解清理术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38例冻结肩患者,男16例,女22例,年龄49~65岁(平均56.8岁)。按照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肩关节的Constant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评估临床疗效。结果38例手术均安全完成,术后无关节不稳、继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2.2个月(6~18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肩关节前屈角度、肩关节外展角度及Constant评分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数据术后3个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关节镜松解清理术治疗冻结肩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 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不同病种前关节囊差异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春生;史安利;张子琦;杨佩;王坤正

    目的:观察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不同疾病患者前关节囊改变的影像学特点和差异,以期为THA术中关节囊处理提供帮助。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拟行初次 THA的患者进行筛选,排除自体免疫性疾病患者,纳入股骨头坏死( ONFH)和骨关节炎( OA)患者,排除既往有髋关节手术和外伤病史患者,获得22例ONFH患者和12例OA患者,对纳入患者与22例正常髋关节行髋关节MRI检查,观察其前关节囊厚度和炎性改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组患者间存在髋关节前关节囊增厚差异。冠状位上的厚度:ONFH组(5.0±0.5) mm,OA组(3.0±0.6) mm,对照组(2.6±0.4)mm,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F=144.5,P<0.01),两两对比组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轴位上的厚度:ONFH组(4.6±0.4)mm,OA组(2.8±0.4)mm,对照组(2.5±0.3)mm,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F=178.2,P<0.01),两两对比组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前关节囊炎症,对照组关节囊无明显炎症表现,部分OA患者存在炎性改变,绝大部分ONFH患者出现了炎性改变,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冠状位χ2=34.49,P<0.01;轴位χ2=27.52,P<0.01),ONFH组与其他两组分别对比也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拟行THA手术的患者存在前关节囊挛缩,股骨头坏死患者挛缩明显,在THA手术时应注意,以避免术后脱位和活动受限。

  • 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杨睿;李卫平;黄霖;丁悦;宋斌;宋洋;王鹏;陈铿;叶记超;沈慧勇

    目的 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不保留关节囊的安全性和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行初次THA的患者,其中采用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的THA(A组)141例163髋,男61例,女80例,年龄26~95岁,平均66.5岁;同期采用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且未缝合修补外旋肌的THA(B组)88例101髋,男41例,女47例,年龄44~75岁,平均61.5岁;同期采用传统Gibson切口,保留关节囊的并修复外旋肌群的THA(C组)72例84髋,男30例,女42例;年龄33~80岁,平均68.3岁.对三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髋脱位率、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均获至少6个月的随访,A、B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方面与C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出血量、髋脱位、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THA具有微创一些优点,术中不保留关节囊,降低了手术难度,术野暴露充分,有利于髋臼假体及内衬的安装,并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不增加术后假体脱位率,从近期的疗效来看是一种安全快捷的髋关节置换方法.

  • 全髋关节置换后外侧结构重建前后的生物力学变化

    作者:张鹏;孔杰;刘泽淼;杜建春;高升焘;万连平;王英振

    目的:分析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 THA)后外侧结构重建前后的髋关节生物力学变化。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期间,行人工THA手术患者9例10髋,其中股骨头坏死患者3例4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关节炎患者侧3例3髋( Crowe Ⅰ型2例,Crowe Ⅱ型1例),股骨颈骨折3例3髋;男4例,女5例;年龄41~75岁,平均59.67岁。常规采用后外侧入路、生物型假体。所有患者均行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修复,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修复前后分别测定髋关节内收、外展0°,屈曲45°和屈曲90°内旋时,关节即将脱位时扭矩的大小,观察股骨大转子后方有无骨折、关节囊及外旋肌群有无撕裂、缝线有无开结及断线、坐骨神经损伤。结果关节囊及外旋肌群缝合前后扭矩有显著增加,屈髋45°时,缝合前扭矩测量为(7.88±5.87) N· m,缝合后扭矩为(14.03±6.81)N· 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髋90°时,缝合前扭矩测量为(12.22±3.58)N· m,缝合后扭矩为(17.15±5.81)N· 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现1例大粗隆后缘骨折,1例后外侧结构缝合打结后,线结松动,1例缝线断裂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无关节脱位发生,无坐骨神经损伤。结论 THA术中后方关节囊及外旋肌群的修复可显著改善THA术后关节即刻稳定性。

  • 冻结肩的诊疗进展

    作者:陆军;王宸

    肩关节疼痛是骨科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而冻结肩在引起肩关节慢性疼痛的疾病谱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1875年法国病理学家Duplay就对这种疾病进行了描述,并把它命名为“péri-arthrite scapula-humérale”即“肩关节周围炎”。1934年,美国外科医生Codman 第一次提出‘冻结肩( frozen shoulder)’这一称谓[1],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了描述:“位于三角肌止点附近的慢性疼痛;睡眠时无法向患侧侧卧;肩关节上举和外旋活动受限;没有明显的压痛点;正常X线表现”。此后Nevasier[2]通过组织学检查证实冻结肩的主要病理改变是盂肱关节囊的增厚、挛缩以及和肱骨头的粘连,而并非是肩关节周围的炎症,然而“肩周炎”这一称谓却一直沿用至今。

  • 关节

    作者:严广斌

    关节(articulatio)在解剖学里指的是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之间能活动的连接.在解剖学上有不动关节和动关节(连接处有液体)两种关节,动关节的两块骨之间会有腔隙,关节面会有关节软骨.整个关节在外形上是一个关节囊,它由外面的纤维膜 membrana fibrosa (致密结缔组织)和内面的滑膜 membrana synovialis (一类似表皮组织的结缔组织)构成.关节韧带起加固关节的作用.关节韧带分为囊外韧带和囊内韧带两种,后者会部分过渡成为滑膜.关节囊内有腔隙关节腔,内有粘性液体填充,称为滑液,它是滑液膜的分泌物.

  • 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进展

    作者:蒋协远

    肘关节是人体内在稳定性强的关节之一,骨性结构和软组织结构复杂.单纯肘关节脱位时没有骨折,但常伴有关节囊、韧带和其他软组织的损伤.复位后常比较稳定,很少出现慢性不稳定和关节退变.相反,复杂肘关节脱位是关节囊、韧带损伤的同时合并下列一处或多处主要稳定结构的骨折:桡骨头、冠状突或尺骨鹰嘴[1-3].这些骨折使肘关节脱位变得很不稳定,通常需要手术重建解剖结构和稳定性[4,5].损伤越复杂,稳定结构损伤的数量越多,后期出现不稳定和关节退变的风险也越高.

  • 因人而异个体化治疗髋臼骨折

    作者:曾炳芳

    髋臼和股骨头构成髋关节,它是人体大的负重关节,其杵臼结构加上周围关节囊和韧带的加强使髋关节变得非常稳定和坚强,只有遭受相当强大的暴力才会造成髋臼的骨折.髋臼一旦骨折,可能累及不同的组成部分,发生立体多方位的移位,不仅治疗非常困难,就是完全正确理解骨折的真实情况也不那么容易.

  • 髋关节的解剖结构与常用手术入路

    作者:郑和平;徐达传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呈杵臼形态,关节囊厚实,以及骨板层按股骨颈应力线的排列,构成关节的强度和稳定性.不仅容许单足站立,也适宜于单足跳跃;于静态时承受体重,动态中又能确保关节的稳定.

  • 关节外科人体解剖学系列讲解(三)肘关节前侧手术入路及应用解剖

    作者:林荔军;欧新发;陈学秀;李明君;李泽宇;许广威;吴坤成;徐达传;李鉴轶

    肘关节前侧入路在临床上很少采用,主要用于显露肘窝部的血管神经结构,特别用于肱动脉及正中神经前入路探查.肘前区皮肤较薄,存在一三角形凹陷,为肘窝.肘窝的上界为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窝顶为肘前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窝底由肱肌与旋后骨组成,再后方即为肘关节囊.屈肘成直角、前臂极度旋后时,于肘窝中部可明显摸到肱二头肌腱及其腱膜,在腱的内侧,可扪及肱动脉的搏动,并可用触及内侧的正中神经.

  • 膝关节的解剖结构与常用手术入路(二)

    作者:郑和平;徐达传

    膝关节后侧手术入路一、适应证膝关节后侧入路主要用于显露腘窝部血管神经等结构:如:腘窝部血管神经损伤探查与修复术;膝关节反屈畸形关节囊固定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Baker's囊肿切除术;膝关节腔后方游离体摘除术;腘绳肌腱延长术等.

  • 关节影像诊断系列讲座(八)肩关节不稳的影像学评估

    作者:郑卓肇

    肩关节(盂肱关节)是人体具有大活动范围的关节,但也是稳定性相对较低的关节,发育性因素、外伤、关节囊或韧带过度松弛、以及肩周围肌肉麻痹等原因均可导致肩关节不稳定.肩关节不稳定可定义为活动过程中,肱骨头出现相对于肩盂的过度移位,且合并有恐惧感或肩部"滑进滑出"不稳定感等症状[1].一般,按照有无外伤,将肩关节不稳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两大类.

  • 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

    作者:刘璠

    肘关节僵硬是各种原因造成肘关节活动功能丧失的总称[1],肘关节僵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仍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难题,大程度恢复肘关节功能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彻底松解[2]。肘关节僵硬的原因复杂多变[3-4],根据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类。创伤性肘关节面破坏可以引起肘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同时肘关节外的创伤或关节长期制动也可引起肘关节囊及肘关节周围韧带组织粘连挛缩而限制肘关节活动[5];非创伤性因素包括滑膜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后方复合松解对关节间隙和术后活动度的影响

    作者:戴繁林;吴海山;吴宇黎;符培亮;赵辉;李梁;张雷

    目的 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关节后方复合松解对术中关节间隙变化及术后活动度的改善情况.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随机选取12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行单侧TKA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74例;年龄49~ 75岁,平均63.6岁.以抽取密闭信封的形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术中在截骨完成后,试验组进行关节后方复合松解,释放后方空间,对照组仅行常规的后髁增生骨的清理.比较两组伸、屈膝间隙的情况、术后主动屈膝90°及120°所需时间和随访3个月时的大屈膝角度,两组数据比较采用双侧配对t检验.结果 术中伸膝间隙试验组为(18.9±1.5)mm,对照组为(17.9±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1);术中屈膝间隙试验组为(20.7±1.8)mm,对照组为(20.2±1.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48,P>0.05).试验组术后主动屈膝90°(t=10.2399,P<0.01)及120°(t=11.142,P<0.01)所需时间和随访3个月时的大屈膝角度(t=4.4255,P<0.0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6个月,随访期内均无股骨假体组件松动.结论 复合松解释放膝关节后方空间有助于改善TKA术中伸膝间隙和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功能锻炼,而对术中屈膝间隙无明显改善.

  • 改良关节囊成形术在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保髋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振东;罗殿中;张洪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严重的髋关节疾病之一.对于单侧髋关节脱位患者,双下肢不等长明显,不及时干预可继发骨关节炎、下腰部疼痛及脊柱侧凸等严重问题,终需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活动需求大的青少年患者,其假体寿命缩短,失败率高,髋关节翻修术数量相应增加.关节囊成形术使关节囊完整包裹于股骨头,并在髋臼成形后复位股骨头,可推迟或避免关节置换,且股骨头复位至真臼,降低了将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难度.早期关节囊成形术后股骨头坏死、关节僵硬、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高,该手术方式逐渐被放弃.近年来,通过结合髋关节外科脱位技术进行改良,并强调术后康复重要性,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改良关节囊成形术在青少年单侧髋关节脱位患者保髋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为提高手术效果,应注重适应证的选择、严格的手术操作及合适的术后康复锻炼.

630 条记录 6/32 页 « 12345678...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