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近端胃功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
探讨近端胃的顺应性及感觉阈值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发生间的关系.利用电子恒压器(SVS/Barostat)对22例FD患者及8例健康志愿者,分别测出近端胃的顺应性、初始容积和压力及大耐受容积和压力.FD组及对照组的顺应性分别为(44.4±15.0)mL/mmHg(1mmHg=133.322Pa)、(66.7±7.7)mL/mmHg,2组的大耐受容积分别是(646.6±145.1)mL、(768.8±47.0)mL,FD组的顺应性及大耐受容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按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分成轻、中、重度3组,中、重度组的顺应性[(40.8±17.6)mL/mmHg、(34.9±12.4)mL/mmHg]和大耐受容积[(630.0±92.3)mL、(587.5±89.7mL)] 均低于轻度组[(50.4±35.4)mL/mmHg、(705.8±195.3)mL](P<0.05).按早饱症状积分分为轻、中、重度3组,轻、中度组的初始容积[(368.3±114.1)mL、(355.8±63.8)mL] 和大耐受容积[(590.0±29.3)mL、(547.2±87.9)mL] 明显高于重度组[(234.4±40.3)mL、(486.7±58.4)mL] (P<0.05).早饱积分、腹胀积分分别与初始容积(r=-0.6356,P<0.01;r=-0.4192,P<0.05)以及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与顺应性(r=-0.3561,P<0.05)之间均存在相关性.FD患者近端胃的顺应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近端胃壁弹力的改变可能是引起FD症状的因素之一.另外,FD患者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的程度与近端胃的感觉阈值有相关性,可能感觉阈值的改变也参与了消化不良症状尤其是腹胀的发生.
-
应用液体营养负荷试验评估健康人近端胃功能
目的 评价饮入速度不同的液体营养负荷试验(LNLT)对近端胃功能的影响. 方法 40名健康受试者在不连续的2 d中,分别以快速(100 mL/min)和慢速(15 mL/min)模式饮入热量密度为1 kcal/mL的液体营养餐.记录阈值饮入量(TVDRI)、大饮入量(MVDRI),同时B超测定相应的近端胃容积(TVPS和MVPS). 结果 ①两种模式的饮入量与近端胃容积间均存在正相关性;②慢速模式中的TVDRI及MVPS均小于快速模式、而慢速模式的MVDRI明显大于快速模式;③慢速模式中TVDRI与TVPS较快速模式更加接近,而快速模式中MVDRI与MVPS较慢速模式中更接近. 结论 两种速度模式的液体营养负荷试验测定的参数可反映近端胃感觉和胃适应性功能;胃感觉和胃适应性具有相关关系.慢速模式的阈值饮入量更敏感地反映近端胃感觉功能,而快速模式的大饮入量更能反映近端胃适应性调节功能.
-
液体负荷试验结合胃内压评价健康人近端胃功能
目的 探讨与“金标准”恒压器相比,灌注法液体营养负荷试验(PNLT)结合胃内压(IGP)测定在健康志愿者(HS)近端胃功能中的意义.方法 30例HS在不连续的2d中,分别行PNLT结合IGP测定和恒压器检查.通过VAS评分,分别记录HS不同饱感即初始饱感、轻度饱感、中度饱感、明显饱感、大饱感时的压力和容积.结果 不同饱感时的压力和容积在两种方法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PNLT结合IGP大饱感时胃内压与恒压器试餐后胃容受性、容受性舒张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P<0.05),大饱感时灌注量与恒压器试餐后平均胃内容积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P<0.05).结论 PNLT结合IGP测定与恒压器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可用于评价近端胃功能.
-
2.49电子恒压器测定胃机械感觉方法探讨
目的电子恒压器技术可以准确维持胃内恒压状态,可准确测定胃感觉功能.本研究拟讨论电子恒压器影响感觉功能测定的一些因素.方法15例正常健康志愿者(男6例,女9例,年龄20~51岁)和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男18例,女22例,年龄17~48岁)为受试者,运用电子恒压器检测近端胃感觉功能,选用恒压梯度扩张近端胃,充气速度为38mL/秒,气囊内压力每次增加1m-mHg,每次维持120秒.
-
2.29B超水负荷试验在评价近端胃运动功能中的地位
目的观察健康人(H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水负荷试验结果,并结合B超声对近端胃容积进行实时测量,以评价B超水负荷试验在检测近端胃功能中的地位.
-
2.82超声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运动功能及其意义
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临床上消化不良征候群,目前认为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为运动和/或感觉功能的障碍,胃运动功能的检测多采用插管、X线或同位素标记法、超声法等.是应用超声下对消化不良患者近端胃或远端胃体积变化以及胃中间横带宽度,进一步阐明FD患者病理生理机制,同时评价其临床意义(提供新的检测方法).
-
2.14健康人近端胃pH梯度及其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人空腹及餐后近端胃pH梯度及反流发生时胃内pH变化.方法15例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的健康志愿者进入本研究.所有受试者接受空腹1小时及餐后3小时8通道袖套式导管食管压力测定及6通道食管、胃pH联合监测.监测时袖套中心置于下食管括约肌中点,食管pH监测电极分别固定于袖套中点上方3cm及8cm处,胃pH监测电极分别固定于袖套中点下方3cm(G1)、5cm(G2)、10cm(G3)及15cm(G4)处.
-
2.44水负荷试验对糖尿病消化不良患者近端胃功能检测的意义
目的了解水负荷试验能否反映近端胃功能,以及糖尿病消化不良患者近端胃功能变化.方法有上腹饱胀、早饱、上腹不适、上腹痛等胃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24~74(62.3±14.1)岁,糖尿病病程2~25(7.5)年;健康人5名,均为无胃肠症状、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无服药史、无腹部手术外伤史,男3名,女2名,年龄23~63(41±18)岁.
-
2.485-羟色胺在胃感觉过敏中的作用
目的从影响5-HT合成的酶,影响5-HT代谢的因素及5-HT受体等不同角度了解5-HT在胃感觉过敏患者近端胃粘膜中的变化,探讨5-HT在胃感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15例正常健康志愿者(男6例,女9例,年龄20~51岁)和2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男10例,女13例,年龄20~47岁)为受试者,运用电子恒压器检测近端胃感觉功能,将FD患者分为感觉过敏组(FD-H)和感觉正常组(FD-N),在扩张刺激前后分别取近端胃粘膜组织活检.
-
胃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患者男,74岁。因上腹部不适伴咽下困难半个月于2009年9月4日入院。查体: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腹平软,无压痛,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上消化道钡餐示:胃底小弯侧占位性病变,累及贲门,大小约10 cm×9.5 cm,考虑胃癌可能性大。CT显示:胃小弯侧胃壁增厚,厚约2.7 cm,浆膜面脂肪间隙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符合胃占位并浆膜面多发淋巴结转移。胃镜见胃体小弯及贲门部有一直径约9 cm的形态不规则黏膜缺损区,表面覆污苔,质脆,易出血,边界不清,周围黏膜充血水肿。活检病理诊断:考虑为恶性淋巴瘤。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传染病、高血压及糖尿病史。亦无化学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有烟酒嗜好50年,每日吸烟约20支,饮酒约2两。2009年9月12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近端胃根治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胃体小弯侧,累及贲门。面积约10 cm×8 cm,菜花状,质硬。周围可扪及质硬淋巴结多个。病理检查:切除的近端胃大部,大弯长18.5 cm,小弯长10 cm,食管下端长1 cm,沿大弯剪开,于胃体小弯侧,距上切线1 cm,下切线2 cm处,见一体积为14 cm ×9 cm×2 cm的蕈伞型肿物,其中央有大片出血坏死区,呈灰红色及暗红色,粗糙不平(图1)。肿物切面呈灰白色及灰红色,部分区域质硬,部分区域质软,边界不清。周围有肿大的淋巴结多个。镜下观察:肿瘤表面有大片出血坏死区,深部有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出血坏死灶。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除个别细胞较大外,多数细胞体积较小,似淋巴样细胞或核略偏一端,似浆细胞样细胞,但比小淋巴细胞大2倍以上。核染色质均细,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平均每个高倍视野大约4个核分裂象。瘤细胞弥散分布,排列紧密,大多位于黏膜下层和肌层中(图2),少数位于黏膜层,局部可见菊形团样结构(图3)。免疫表型:Syn(图4)及vimentin(图5)弥漫强阳性表达,CgA(图6)和CD117灶状弱阳性表达,CK、EMA、S-100、Actin、CD45RO、CD20、CD68、CD38、CD138、MPO均为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3%。病理诊断:(胃体小弯)蕈伞型神经内分泌癌(14 cm×9 cm×2 cm),侵达外膜,脉管中查见癌栓,切线及大网膜组织未查见癌,周围淋巴结16/17查见癌。随访:患者术后曾用卡铂加多西他赛治疗5个周期,随访47个月,身体良好无复发。
-
有消化道症状糖尿病患者近端胃功能与血糖的关系
目的 观察有无消化道症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近端胃功能特点;了解有或无消化道症状的 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研究血糖对DM患者近端胃功能的互相影响.方法 54例DM患者, 男性24人, 女性30人, 平均年龄61.3岁± 11.9岁, 所有受试者均除外胃肠道器质性疾病, 根据DM上消化道症状的有无将之分为二组: 无消化道症状DM组(n = 26)及有胃肠症状DM组(n = 28),受试者行饮水试验, 并用B超分别测量两次饮水后近端胃及远端胃的周长与面积;同一天测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1)有胃肠症状组饮水差值、胃底面积差值、胃底周长差值显著低于无症状组, 其饱感阈值饮水量、大耐受饮水量显著低于无症状组;(2)有胃肠症状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无症状组组;(3)有症状组饱感阈值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GHb均成负相关;大耐受饮水量与餐后血糖及 GHb值成负相关.结论 DM患者存在近端胃功能损害;有上消化道症状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差于无症状组;血糖控制不良可能影响患者近端胃功能.
-
全胃及近侧胃切除吻合口瘘的防治
胃体及贲门癌行近端胃及全胃切除的手术难度及风险均较大,吻合口瘘的防治甚为重要.我院1990年2月至1999年5月共行全胃及近侧胃切除83例,报告如下:
-
B超测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近端胃舒张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类肠道功能性疾病,临床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患者具有多种胃肠道感觉运动功能失调,本研究以健康人为对照,应用B超检查,研究腹泻型IBS(DIBS)患者近端胃舒张功能.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近端胃舒张和排空功能的研究
背景:实时B超检查测量近端胃舒张和排空功能在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患者近端胃舒张和排空功能的改变.方法:D-IBS患者、C-IB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20例,以实时B超检查测定饮用标准营养液(500ml)后不同时间点近端胃容积的变化.结果:D-IBS组、C-IBS组和对照组之间胃底气体评分无显著差异.D-IBS组除试餐后5、60 min以及C-IBS组除试餐后60 min外,其余时间点两组近端胃容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D-IBS组与C-IBS组0 min时近端胃容积和大近端胃容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D-IBS组所有时间点的近端胃容积与C-IBS组无显著差异.D-IBS组、C-IBS组的胃延迟排空相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D-IBS组近端胃液体半排空时间(T1/2)较对照组显著提前,C-IBS组T1/2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IBS患者近端胃舒张功能受损,但D-IBS与C-IBS间无差异,IBS患者的近端胃排空加快.
-
应用快、慢速液体营养负荷试验评价近端胃敏感性与适应性舒张功能
目的 参照恒压器检测结果,评价以快、慢速液体营养负荷试验(LNLT)评价近端胃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在2013年4月至8月间选取健康志愿者20名.使用恒压器检测胃敏感性,测定基础腹压、胃感知阈值、胃不适闽值和胃疼痛阈值.使用恒压器测定平均空腹胃容积并以此反映胃容受性,之后健康志愿者在5 min内饮入200 mL液体试餐,以餐后60 min内测得的餐后胃容积中的大值减平均空腹胃容积量,以该差值(即胃适应性舒张容积)评价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在LNLT中,健康志愿者分别饮入流速为100和15 mL/min(即快速和慢速)的液体试餐,测定阈值饮入量、饱胀饮入量 和大饮入量.快、慢速LNLT的结果间,以及LNLT结果与恒压器所测胃敏感性和胃适应性舒张功能间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健康志愿者的基础腹压、胃感知阈值、胃不适阈值、胃疼痛阈值、空腹胃容积、餐后大胃容积、适应性舒张容积分别为(6.8±1.2) mmHg(1 mmHg=0.133 kPa)、(2.7±1.9) mmHg、(5.2±2.0) mmHg、(7.3±2.1) mmHg、(188.7±80.0) mL、(505.2±133.7) mL、(316.5±87.7)mL,其中餐后大胃容积的出现时间为餐后(9.8±3.3)min.在快速LNLT中,健康志愿者的阈值饮入量、饱胀饮入量、大饮入量分别为(209±96)、(501±148)、(674±199) mL,在慢速LNLT中则分别为(107±43)、(340±134)、(524±213) mL,且快速和慢速LNLT间具相关性(r=0.768、0.825、0.856,P均<0.01).快速和慢速大饮入量的出现时间分别为餐后(8.6±1.2)和(34.9±6.4) min.慢速阈值饮入量与胃感知阈值有关(r=0.714,P<0.01),慢速饱胀饮入量与胃感知阈值、胃不适阈值、胃疼痛阈值有关(r=0.599、0.650、0.622,P均<0.01).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容积与慢速饱胀饮入量、快速饱胀饮入量、慢速大饮入量、快速大饮入量有关(r=0.543、0.636、0.52 7、0.493,P均<0.05).结论 慢速LNLT的阈值饮入量和饱胀饮入量可能较适宜用于评价胃感觉功能,快速饱胀饮入量可能较适宜用于评价胃适应性舒张功能.
-
水负荷试验联合B超在评价功能性消化不良近端胃功能障碍中的地位
目的观察健康人(H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FD)的水负荷试验结果,并结合B超对近端胃容积进行实时测量,以观察B超水负荷试验在评价近端胃功能中的地位.方法共纳入60名健康人和40例确诊FD患者,并按照是否存在明显的早饱症状将FD患者分为早饱组和非早饱组.所有受试者均重复进行水负荷试验,观察指标包括阈值饮水量(TV)、饱足饮水量(SV)、阈值近端胃容积(TPSV)和饱足近端胃容积(SPSV).结果HS组2次检查的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V和SV分别为(449.0±15.5)ml和(1028.0±47.0)ml,TPSV和SPSV分别为(154.0±8.2)cm3无统计学意义和(399.0±27.7)cm3.SV-TV和SPSV-TPSV存在显著相关性(r=0.82,P<0.001).FD组2次检查的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V和SV分别为(464±132)ml和(870±216)ml.HS组和FD组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FD早饱组和非早饱组的SV和T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72±77)ml比(525±126)ml和(700±120)ml比(998±180)ml,P<0.01].HS组和FD早饱组在SV和TV上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负荷试验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健康人和FD早饱组的水负荷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早饱症状可能与近端胃功能紊乱有关,同时也说明B超水负荷试验在评价近端胃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
-
单纯性肥胖症近端胃功能变化
单纯性肥胖症的基本发病机制是由于食物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食物摄入量直接与胃功能有关.胃容受性和顺应性增加在肥胖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对53例单纯性肥胖症志愿者行胃底机械性扩张,探讨单纯性肥胖症近端胃功能的变化.
-
多潘立酮对慢性胃炎病人餐后近端胃容受性舒张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目前认为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症状的病理生理机制除动力功能障碍相关外,还可能与近端胃感觉和容受性舒张功能障碍密切相[1].国外应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测胃运动功能,随呼吸控制的三维软件问世,MRI能准确地反应胃的容积[2].多潘立酮作为一种周围多巴胺(D2)受体的拮抗剂,能增加胃排空和胃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功能,但尚缺乏它对近端胃容受舒张功能影响的观察.本研究拟通过MRI测定,经多潘立酮治疗前后慢性胃炎病人餐后不同时间段的近端胃体积和消化不良症状的变化,探讨近端胃的容受性变化与消化不良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多潘立酮对近端胃的影响.
-
近端胃动力指标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
目的探讨近端胃动力指标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发生间的关系.方法对22例FD患者及8例健康志愿者,分别检测近端胃的初始容积和压力、大耐受容积和压力等近端胃动力指标.结果 FD组及对照组的顺应性分别为49.9±13.8、66.7±7.7,两组间的大耐受容积分别是(646.60±145.10)ml、(768.75±47.04)ml,FD组的顺应性及大耐受容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按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分成轻、中、重度3组,3组间的顺应性分别为50.4±25.4、40.8±17.6及34.9±12.4,中、重度组的顺应性和大耐受容积均低于轻度组(P<0.05). 按腹胀症状积分分为轻、中、重度3组,初始容积在3组间分别是(463.5±150.9)ml、(343.3±108.4)ml和(326.1±114)ml,后两者明显低于前者(P<0.05).腹胀积分与初始容积(r=0.41922,P=0.0211)及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与顺应性(r=0.35611,P=0.033)之间均存在相关性.结论 FD患者近端胃的顺应性明显下降,FD患者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的程度与近端胃的感觉阈值有相关性.
-
366例残胃内镜及病理分析
残胃癌是指胃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或胃癌根治术后10年以上残胃内发生的癌[1]。我们回顾分析1994年至1998年间366例残胃内镜下的观察,比较其组织病理变化,并探讨残胃癌肿的发生特点。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残胃366例,男322例,女44例。年龄平均(54.5±1 3.7)岁。其中行Billroth I式(BI式)共125例,原发病胃癌64例,良性病变61例;BillrothII式(BII式)共138例,原发病胃癌51例,良性病变87例;近端胃倒次全切除手术99例,原发病食管下段癌4例,胃底癌8例,贲门癌87例。Roux-Y术4例,均为良性病变。BI式、BII式和胃倒次全切除术三组平均年龄、性别经t检验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Roux-Y例数少未列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