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盐里有塑料是怎么回事?
微塑食盐不是中国特色,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食盐里有塑料到底咋回事?前不久,华东师大一篇研究中国食用盐微塑料污染状况的文章,在线发表于环境学著名期刊《Enviromental Science&Technology》;10月29日,美国《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报道了这项研究结果;11月初,中国的媒体开始追本溯源一探究竟,中国吃货们的心理阴影面积,又应声大了一点点.
-
流感病毒重配获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崔杰带领的团队在流感病毒重配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发现了由H5N6重配产生的新毒株H3N6,该毒株的发现为禽流感病毒的防控提供了新的素材。相关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科学报告》。
-
一个新的“抗艾”药物靶点被发现(1)
南开大学医学院魏民教授课题组发现了一个新的人体宿主细胞编码的蛋白--卷曲螺旋结构蛋白8(以下简称CCDC8)。该蛋白具有很强的抗1型艾滋病病毒(HIV-1)活性。细胞水平表达CCDC8可以大幅度降低病毒产量,大可达30倍。该蛋白的发现为“抗艾”药物的研制提供了全新靶点。日前,介绍该成果的论文在线发表于 Nature 出版集团旗下《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
研究发现室内尘土或可导致肥胖
饮食不良和缺乏体力活动是全世界肥胖流行病的主要贡献者,但是研究人员鉴定出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可能也在其中发挥着作用.如今,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含有这些污染物的少量室内尘土能够促进实验室培养皿中的脂肪细胞积累着更多的甘油三脂(一种脂肪).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7月12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协会(ACS)旗下的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haracterization of Adipogenic Activity of House Dust Extracts and Semi-Volatile Indoor Contaminants in 3T3-L1 Cells”.论文通信作者为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研究所研究员Heather Stapleton.
-
保持驾驶
在你失去驾驶能力后,你的健康可能每况愈下.以下是如何尽可能长时间保持驾驶技能的建议.保持健康的佳方法之一是保持驾驶.驾驶让你更加独立,这样你可以出门进行更多社交、运动,或者单纯地享受外出.而失去驾驶能力有相反的作用.于2016年1月在线发表于《美国老年医学协会杂志》的研究回顾了55岁及以上年纪驾驶者的健康相关数据,发现他们的健康在停止驾驶后变差.
-
高剂量维生素D片对心脏疾病并无预防作用
足量水平的维生素D有助于增强骨骼,降低糖尿病和一些癌症的风险.但是,2017年4月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心脏病学》的研究发现每月一次高剂量维生素D补充剂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
中年抑郁大概不是痴呆的风险因素
2017年5月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晚年抑郁症状与痴呆有关,但中年抑郁症状与痴呆无关.研究人员根据研究结果提示抑郁可能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并不是痴呆的风险因素.
-
习惯每天喝茶的人可能会有一个更健康的心脏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显示,每天至少饮用一小杯茶的人较其他不喝茶的人更少发生心血管事件.这项发现在线发表于2016年9月15日《美国医学杂志》,数据来源于6,508名中老年人,参与者在研究开始的时候均无心脏疾病.
-
40岁开始是否平衡力会下降?
正如许多研究显示,平衡感训练有助于预防跌例.而且训练平衡技巧刻不容缓的原因是:根据哈佛研究人员在线发表于2016年10月3日《神经学前沿》的小型研究显示,内耳的前庭系统(有助于探测运动和保持平衡)多于中年早期开始出现功能减弱并且每经过卡年情况就会变得越坏.研究人员测试了105名健康的人群,年龄介于10~80岁,并测量他们对于不同类型运动的敏感度.
-
失业率、公共卫生支出与癌症死亡率密切相关
2016年5月,《TheLancet》在线发表的题为“E-conomic downturns ,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and canc-er mortality in high-income and middel-income coun-tries,1990—2010:a longitudinal analysis”的文章显示,全球经济危机可诱发失业率增加和公共卫生支出的减少。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者根据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1990-2010年中高收入国家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失业率增加与癌症死亡率升高密切相关,而公共卫生支出增加则与癌症死亡率降低相关。
-
糖尿病使中国成人死亡风险倍增:心血管疾病和卒中是主要死因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光伟教授等进行的1项新研究发现,糖尿病会大大增加中国成人的死亡风险,以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为主,且约1/2的死亡是由卒中所致。全文4月17日在线发表于《糖尿病护理》杂志。(Diabetes Care 2015 Apr 17)尽管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但糖尿病对于CVD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的额外增加有多大影响仍不清楚。研究人员比较了690名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和519名糖耐量正常人群的死亡率和死亡原因。这些人来自1986年对我国大庆地区110660例25~74岁成人进行的血糖筛查(大庆IGT和糖尿病研究)。结果显示,在23年随访期间,共338例(56.5%)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和100例(20.3%)糖耐量正常者死亡。其中,CVD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分别有47.5%的男性和49.7%的女性死于CVD),且约1/2的死亡是由卒中所致(分别有52.3%的男性和42.3%的女性死于卒中)。校正年龄后,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是糖耐量正常者的3倍【男性:36.9(95% CI 31.5~42.3)vs.13.3(10.2~16.5)/1000人年;女性:27.1(22.9~31.4) vs.9.2(7.8~10.6)/1000人年;均P<0.0001】。
-
颈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状动脉疾病风险
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反映出总体粥样硬化负荷,可能预测冠状动脉疾病事件。为此法国巴黎大学Bichat-Claude Bernard医院神经与卒中中心的Gaia Sirimarco博士等进行一项研究,研究结果于2013年1月10日Stroke杂志上在线发表。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事件一个独立预测因素,无论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或部位如何,都对风险有增加效应。
-
我国肝干细胞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科技日报上海7月18日电通过4年攻关,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主任胡以平教授课题组,实现了小鼠成纤维细胞向肝干细胞分化的重编程,并证明了这一方法所产生的肝干细胞,与活体内自然存在的肝干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今天,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细胞·干细胞》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该课题组于兵博士和何志颖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
颈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状动脉疾病风险
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反映出总体粥样硬化负荷,可能预测冠状动脉疾病事件。为此法国巴黎大学Bichat-Claude Bernard医院神经与卒中中心的Gaia Sirimarco博士等进行一项研究,研究结果于2013年1月10日Stroke杂志上在线发表。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事件一个独立预测因素,无论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或部位如何,都对冠状动脉疾病风险有增加效应。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诱发心血管疾病
在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常同时患有,且在疾病谱中占很大比重。这究竟只是偶然的巧合,还是真正存在某种直接或间接的致病机制,使HCV感染患者更容易患心血管代谢疾病?为确立HCV感染和心血管代谢疾病间的关系,意大利巴勒莫大学胃肠病科的Petta等研究者总结近年HCV感染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于2013年12月2日的《Gut》杂志上在线发表综述。不仅对观察性研究中两者间关系进行归纳分析,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出HCV导致心血管病变的可能病理生理机制,为更好地研究HCV感染与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线索依据。 Petta等回顾历年多项研究,围绕HCV感染与心血管疾病,主要从三方面论述:①来源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HCV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HCV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HCV感染与心肌功能障碍。②来源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结果。③联系HCV感染与心血管病变的可能机制。Petta等对各项研究进行了强度水平的判定,分为“无关”,“有关”,并对临床试验中发现HCV清除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或)死亡率明显改善的研究给予“关联强,有因果关系提示”的评定,以更好揭示出HCV感染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联的强度。
-
对于35岁以上肥胖患者胃旁路术远期生存有明显改善
中国医学论坛报2月19日报道,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对于年龄大于35岁的肥胖患者,胃旁路手术后远期生存情况明显改善;胃旁路手术对于老年肥胖患者亦有保护作用,并可降低年龄相关性死亡率的升高幅度。论文2月10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外科学》(JAMASurg)。
-
研究揭示H5N1禽流感流行病学特征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中国疾控中心余宏杰课题组通过系统收集长达18年的全球人感染H5N1禽流感个案数据,首次呈现了1997年至2015年全球人感染H5N1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并且阐明了自2014年11月以来埃及上升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变化。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柳叶刀-传染病》杂志。
-
JAMA Surgery:麻醉制剂与克罗恩病并发症相关
据医学论坛网2月29日报道,术前使用麻醉药的克罗恩病(CD)患者比未使用患者发病率高、住院时间长。此研究于2016年2月24日在线发表在JAMA Surgery上。
虽然有相当大比例的患者定期使用麻醉药品用作长期疼痛管理或其他原因,CD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与感染风险、更大的疾病活动、抑郁、焦虑和低生活质量相关。 -
新干细胞有望攻克乳腺癌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曾艺团队在新研究中首次发现乳腺中的多能干细胞,从而刷新了乳腺干细胞性质的现有理论,奠定了乳腺癌干细胞治疗应用的基础.10月19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成年人的很多器官中存在干细胞,也称组织干细胞.干细胞流失会导致退行性疾病,表现为器官退化、过早衰老等;而过度增殖及病变又会引发肿瘤.乳腺干细胞的病变极有可能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寻找乳腺干细胞并了解其特性,既是关键的科学问题,又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有助于创新性地开发针对干细胞的药物靶向治疗.
-
研究揭示慢性乙型肝炎肝脏损伤新机制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蓝柯研究组发现了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损伤新机制,相关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病毒学杂志》.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其主要致死原因是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慢性炎症引起的持续性肝细胞损伤和再生是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因素.早先的研究证明HBV对感染的肝细胞不具有直接的细胞毒性,然而在病理环境下,这个概念却需要被重新认识.